第二篇 一語定乾坤 第05章 文韜武略,毛澤東一語定乾坤

1948年3月23日正午時分,陝北吳堡縣川口渡口有一葉扁舟,浮上黃河,如飛東進。其時正值北國春曉,冰雪消融。高舟行走在萬朵濁浪之上,順風快帆,轉眼之間,便已到山西呂梁山下。

船泊東岸,從船上走下一個人。那人身材魁梧,器宇軒昂,言談舉止洒脫,有吞天吐地之志——正是名震蒼穹的中共領袖毛澤東。那時節,毛主席年僅55歲,年富力強,雄心萬丈,剛在黃土高坡指揮劉鄧、陳粟、陳謝三路大軍殺奔中原,成功地揭開了解放戰爭戰略進攻的大幕,便又奔赴晉察冀解放區,更為直接有力地領導和指揮全國戰爭。

4月13日,聶榮臻司令員將毛澤東一行接到晉察冀軍區大院,並把自己住的兩間房子生上炭火,讓給毛澤東。毛澤東緊緊握著聶榮臻的手,大聲說:「榮臻啊,延安一別,就是幾年吶。」聶榮臻也深情地說:「主席好啊,我們都想念主席。原來,早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聶榮臻便在毛澤東麾下征戰,那時他當政委,和軍團長林彪一起指揮紅軍一軍團。後來,一軍團改編成八路軍第一一五師,開赴華北抗戰,還是他和林彪統率。直到打了平型關大戰,才奉命一分為二,率領幾千人馬,堅持在五台山抗戰。不幾年,便在敵後打出了一個紅彤彤的晉察冀抗日根據地,以實際行動,模範地實踐了毛澤東關於建立敵後抗日政權的戰略思想。為此,毛澤東曾經稱讚他是當代魯智深。毛澤東說:「前有魯智深,後有聶榮臻,聶榮臻大鬧五台山,鬧出一塊抗日根據地……」如今,將帥久別重逢,恰又值革命形勢迅猛發展之時,禁不住感慨萬端。當天晚上月朗星稀,毛澤東要了點酒菜,與聶榮臻邊飲邊談,談土改,談反攻,談歷史,談未來,談東北、華北、西北、中原諸戰場,談了整整一個通宵。毛澤東越談越高興。最後,他向聶榮臻披露了一個令人震驚的大膽設想——繼劉鄧大軍挺進中原後,他還要派十萬雄兵下江南。

聶榮臻一下子便被這個宏圖大計吸引住了,他緊盯著毛澤東炯炯有神的雙眼,感到最高統帥真是胸藏百萬大軍,高瞻遠矚,絕非常人可及。

江南是革命的發源地,是共產黨及其人民軍隊的搖籃。廣州、上海、武漢、南昌、井岡山、瑞金,在一片片金色的故土上,哪裡沒有共產黨人通紅的鮮血,哪裡沒有同志、戰友、親人的忠骨和英靈。誰都知道,共產黨人在江南干出了多少轟轟烈烈的業績。可自從第五次反「圍剿」大敗,紅軍便離開了生養他們的親娘般的故土,一別就是十年。如今廣袤肥沃的江南,早已成為蔣介石軍隊的縱深大後方,蔣介石把稠密的人口和豐饒的物產,年復一年,逐一掠來,敢在罪惡的煉丹爐里,燒成兵和卒,做成槍和炮。然後,便把他們裝在戰車上,一次次驅趕著他們向北進攻,踐踏破壞解放區的土地。這是毛澤東絕對不能容忍的。

其實,早在抗戰後期,他就曾派王震將軍率領能征慣戰的三五九旅一部奮勇南下,開闢湘粵贛根據地。不幸,由於形勢變化太快,這一設想未能實現。但毛澤東對江南依舊情有獨鍾,念念不忘。到1947年,劉、鄧率部千里躍進大別山,在蔣介石家門口放了頭一把火,燒得蔣介石手忙腳亂。這時,毛澤東的目光便越過大別山,又一次望定了江南。他想在江南,也就是在蔣家大後院再點一把火。1947年7月,在打給陳毅的一封電報里,他命令葉飛、陶勇兩個縱隊積極備戰,爭取在劉鄧大軍躍進大別山時橫渡長江,向閩浙贛突擊前進。然後,在那裡縱火燒天,燒蔣介石的屁股,看他怎麼辦!

這確是一著妙棋。如果當時有足夠的兵力,那麼,把這麼兩個縱隊抽出來,甩過去,1947年的蔣介石就不光前面焦頭爛額,後頭也得火燒火燎,甚至要燎起一連串的水泡!可惜的是,當時劉鄧大軍在中原打得太苦了,以長途跋涉減員過半無後方依託之師,與十倍於己的強敵在人家門前廝殺,縱有勇猛的陳賡大軍從右側輔弼;力量似乎仍嫌不足,甚至仍存在著被逐回的可能。在此嚴重態勢之下,毛澤東權衡再三,只得再次放棄了下江南的構想,改讓陳粟統領華東野戰軍六個縱隊(包括葉、陶兩個縱隊),以志在必得之勢浩浩蕩蕩,挺進中原,與陳謝遙相呼應,協助劉鄧,紮根大別山。

毛澤東二圖江南,雖然未曾實現,但決心依舊,堅定不移。因此在陳粟大軍進中原之後,他還致電劉鄧、陳粟,要他們繼續物色精兵悍將,準備在適當時機過江,吸引國民黨軍南返,以鞏固中原戰局。

三軍聯戰中原,等於是把一桿丈八蛇矛槍死死地抵在蔣介石咽喉之上。無論如何,蔣介石是要拚命撥打的。果然,1947年12月,蔣介石召見白崇禧,叫白以國防部長之尊,帶兵70萬,驅逐劉鄧大軍出大別山。白崇禧十分善戰,他一生共有倆綽號,一曰小諸葛,是國民黨封的,一個叫戰神,是日本人送的,其軍事聲望由此可見。於是,大別山地區頓時緊張起來,國共兩軍扭打成一團,中原戰事呈膠著狀態。

怎樣打破僵局?毛澤東站在西北,俯瞰東方,冥思苦索。他和周恩來、陳毅(陳於1947年12月來中央彙報工作)最初商定,劉鄧在山裡分散堅持,打小仗,保存實力,粟裕並陳謝則在山外大打出手,聲援劉鄧。如果不行,就從山東調許世友南下蘇北,威脅京滬,直戳蔣介石的心肝肺。

上述部署發出之後,是否就一定能打破僵局,是不是還有更激動人心的妙算呢?於是,順理成章地毛澤東便又第三次想起了兵出江南這著棋。他決定遣一員大將,統兵十萬,以類似於劉鄧千里躍進大別山之勢,劈開長江,殺過江南。

1月27日,他向粟裕連發兩電,下達任務。

這就是毛澤東來到晉察冀後,頭天晚上就向聶榮臻司令員披露的一個極端機密的尚帶有討論性質的戰略計畫。

毛澤東為什麼在赫赫戰將之林里,選定粟裕挂帥南征?說來話長。粟裕是湘西人,據說身上有英武的苗人血統,自幼倒背《三俠五義》,非常崇尚展雄飛等除暴安良、殺富濟貧的所作所為,曾立志要做湖南劍客。所以,從五歲起便每日刺槍使棒,練功練得渾身是汗。七歲上便在腿部綁一把明晃晃的匕首,專門上街打抱不平。有一年竟和同學們一道,打了國民黨正規軍一個排。粟裕投奔革命之初,即入由葉挺當師長的第二十四師教導隊當班長,這當然是很幸運的事情。葉挺將軍作戰勇敢,謀略過人,北伐時一路衝殺,過關斬將,竟打出了一個「鐵軍」的美名。粟裕在這座大熔爐里千錘百鍊,先是隨部參加「八一」南昌起義,起義失敗後又緊緊追隨朱德、陳毅艱苦轉戰,一路打上井岡山,與毛澤東會師。從此在朱毛大旗下學政治、學軍事、學打土豪、建設根據地等革命本領,一步一個深深的腳印,終於從土兵成長為將軍。1933年起任紅七軍團參謀長,協助尋淮洲、方誌敏為北上抗日而廝殺。失敗後,他率殘部九死一生,堅持山地游擊戰,直到加入新四軍。從此他如魚得水,協助陳毅軍長打韋崗、戰黃橋,尤其蘇中七戰七捷和孟良崮滅敵七十四師,那仗打得石破天驚,向普天下展示了他的大將之才,引起國共雙方統帥的密切關注。

很顯然,遣這樣一員大將南下,在毛澤東心目中,不管是論天時,論地利,還是論人才,都是再合適不過了。毛澤東澄有忘記主力紅軍長征後,粟裕在江南三年游擊戰中的卓越表理,更沒有忘記他和尋淮洲、方誌敏等孤軍遠征的非凡經歷。毛澤東尤其不能忘記的是解放戰爭以來,粟裕獨當一面,指揮大兵團作戰的大將之才……

1月27日,毛澤東向粟裕發出了一份絕密電報,電報中說:關於由你率葉、王、陶三縱渡江南進,執行寬大機動任務問題,我們與陳研究有三個方案,即:一、休息半月後立即渡江;二、二三四三個月在中原地區殲滅一部分敵軍,然後休息一個月再渡江;三、按原議先在中原作戰,於1948年秋季再行渡江。

在密密麻麻的電報行文中,毛澤東睿智分析,反覆對比,把這三案利弊一一條陳清楚。他說:「你率三縱渡江以後,勢將迫使敵人改變部署,可能吸引20至30個旅回防江南。你們以七八萬人之兵力去江南,先在湖南、江西兩省周旋半年至一年之久,沿途兜圈子,應使休息時間多於作戰時間,以躍進方式分幾個階段到達閩浙贛,使敵人完全處於被動應付地位,防不勝防,疲於奔命。」

這是一份僅限少數領導人作極機密討論的密電,慎重的毛澤東希望粟裕認真研究,熟籌見復。

與此同時,毛澤東還同陳毅商談,準備成立東南分局,由粟裕任書記,葉飛、金明任副書記,準備組建東南野戰軍,陳毅任司令員兼政委,粟裕任副司令員,鄧子恢任副政委。

這是一個氣吞江南的雄圖大略!從人員落實到組織落實,毛澤東運籌謀劃,一枝響箭眼看就要射向蔣介石的心臟。

1月31日,也就是發報後的第四天,粟裕終於發來回電,就一、四、六縱隊的渡江時間提出了兩個方案:一是三個縱隊先北開,在隴海鐵路附近休整一個半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