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一語定乾坤 第04章 搞土改,鞏固擴大解放區

1947年7月全國解放戰爭進入第二年。中共中央、中央軍委規定第二年作戰的基本任務是舉行全國性的進攻,以主力打到外線,將戰爭引向國民黨統治區,在外線大量殲滅敵人,打破國民黨將戰爭繼續引向解放區的反革命戰略。為此,中共中央、毛澤東主席作出了「三軍配合,兩翼牽制」的戰略部署。三軍配合」是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一、二、三、六4個縱隊,亦稱劉鄧大軍)於1947年6月30日,突破國民黨150公里河防強渡黃河,挺進魯西南,殲滅國民黨軍9個半旅以後,經豫皖蘇邊區南下,於8月千里躍進大別山,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

接著陳賡、謝富治指揮晉冀魯豫野戰軍2個縱隊、1個軍和1個旅8萬多人(亦稱陳謝大軍)於8月22日突過黃河,挺進豫西,展開於豫陝鄂邊區。8月間,陳毅、粟裕率華東野戰軍直屬隊、六縱隊及特縱南渡黃河,與8月初已進至魯西南的第一、三、四、八、十縱組成西線兵團,並指揮晉冀魯豫第十一縱隊在黃(河)、淮(河)、運(河)及平漢路之間實施展開,擴大豫皖蘇解放區。

到9月下旬,劉鄧、陳粟、陳謝3路大軍以「品」字形陣勢在中原展開,把戰線由黃河南北推進到長江以北,使中原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奪取全國勝利前進的基地。所謂「兩翼牽制」是以西北野戰軍出擊榆林,吸引進攻陝北之敵北調,以華東野戰軍東線兵團在膠東開展攻勢,將進攻山東之敵引向海邊。中共中央「三軍配合,兩翼牽制」戰略的展開,使冀魯豫、豫皖蘇解放區的形勢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結束了獨立堅持敵後游擊戰的局面,出現了大反攻、大拉鋸、大勝利的好形勢。

為了支援劉鄧大軍發動的魯西南戰役,中共考城縣委、縣政府動員全縣解放區黨政軍民,組織民兵、民工,徵集糧食、衣鞋等,全力以赴配合主力作戰。在田集戰鬥中,考城縣大隊殲敵200多人,繳獲輕重機槍5挺。在6月30日至7月28日的魯西南戰役中,考城縣人民組成7000餘人的擔架團,有力地支援了主力部隊作戰。同時,縣大隊也得到了鍛煉,提出了戰鬥力。

魯西南戰役後,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在路過豫東地區時,豫皖蘇一分區部隊擔任了掃清道路、保證供應、收容傷病員、作嚮導等方面的任務。為保證劉鄧大軍勝利南下,牽制和遲滯其尾後跟進的敵10餘個旅,分區部隊西進破擊平漢路和尚橋段,掀軌炸橋,切斷敵人在中原的軍事動脈,有力地支援了劉鄧大軍的順利南下。

為貫徹中央三軍經略中原的戰略部署,1947年9月27日,華野一縱由民權至蘭封間越隴海路南下,第二師一部攻擊內黃車站,殲敵2個連。同時,華野一縱某部破擊黃口至鄧寨段鐵路,並殲敵整編第二十四師一個連及交警部隊100餘名。隨後,華野一縱第一師進至杞縣,將敵河南省保安團一個營及保安大隊包圍,次日拂曉全殲守敵,解放杞縣城。28日,華野一縱第三師在陳留縣韓崗殲保安團一部。同時,八縱攻佔野雞崗,殲敵一個保安團,29日攻佔睢縣縣城。10月9日晚,華野八縱攻克通許縣城,殲敵保安團100餘人;10日夜,又以百里急行軍西進,在一分區武裝配合下,一舉解放尉氏縣城;18日收復扶溝、鄢陵等敵據點,19日攻克周家口。26日八縱又回師北上,在一分區武裝配合下,解放陳留縣城,全殲國民黨河南省保安第一、二兩個團,後又乘勝解放洧川縣城和朱仙鎮。劉鄧、陳粟部隊在魯西南、豫東地區的作戰,沉重地打擊了國民黨反動派,殲滅了國民黨大量的正規軍和地方雜牌武裝,為豫皖蘇解放區的進一步擴大鋪平了道路,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人民解放軍進入戰略進攻以後,由於劉鄧大軍和華野部隊先後進入魯西南和豫皖蘇地區,使這些地區出現了敵我主力互相拉鋸的局面。在敵我拉鋸期間,解放區黨政軍民的主要任務是支援解放軍野戰部隊作戰。同時,打擊國民黨地方武裝和政權,消滅土匪,穩定形勢,堅持土地改革和腹地鬥爭,進一步擴大解放區。為了配合主力部隊作戰,1947年9月,考城縣大隊和魯西南分區部隊破擊隴海鐵路野雞崗至內黃段,炸毀3座鐵橋。1947年11月,一分區部隊在群眾協助下,破擊隴海路民權至內黃段。這種破擊鐵路曾進行多次,牽制和阻攔了國民黨軍隊主力部隊對解放軍主力部隊的追擊和跟蹤,破壞了敵人的交通,有力地配合了主力部隊的作戰。縣、區地方人民武裝在配合主力部隊作戰中也都發揮了積極作用。

在全力支援主力部隊作戰的同時,解放區黨政軍民為保衛解放區和土改成果,消滅「還鄉團」成為解放區突出的任務。根據「還鄉團」多跟在國民黨正規軍之後到解放區活動的規律,解放區軍民對「還鄉團」採取了伏擊或截擊的戰術予以打擊和消滅。在解放區各縣大隊和區隊的積極配合下,經過褚皮崗、龍塘崗、傅里庄等戰鬥,到1947年底,「還鄉團」基本被打垮。至1948年6月,「還鄉團」徹底被消滅。

豫皖蘇軍區建立後,豫東形勢逐漸好轉。中共豫皖蘇一地委根據區黨委的部署,決定向西發展。原冀魯豫十三軍分區所轄地區1945年9月被國民黨軍侵佔後,原鄢尉縣黨政軍領導撒到水東,併入達生縣(通許縣)編製,但尉氏縣、洧川縣的革命鬥爭始終沒有間斷,達生縣四區武裝一直活動在黃泛區的白潭一帶。達生縣武裝也不斷打擊尉氏縣國民黨政權的地方武裝。1946年冬,中共通許縣委在通許縣西南與尉氏結合部雙廟、張市一帶建立了八區。

1947年4月,國民黨整編六十八師駐尉氏兩個營及國民黨鄭州專署保安二團相繼調離尉氏。豫皖蘇區黨委決定利用敵空虛的大好時機,擴大解放區。中共豫皖蘇一地委根據區黨委的部署,在黃泛區建立了中共尉氏縣工作委員會,李紫明任書記,並由通許縣大隊抽出一個班為基礎建立革命武裝。

1947年5月,中共尉氏工委改為中共尉(氏)洧(川)縣委,同時建立縣政府和縣大隊,縣委書記和縣大隊政委由華野八縱支援地方的肖伯韜擔任,縣長和縣大隊長由李紫明擔任。尉洧縣委和縣政府、縣大隊建立後,領導群眾搞土改,鬥地主、分田地,並拿起武器開展革命武裝鬥爭,使解放區逐步擴大。

1947年9月,華野部隊進入豫皖蘇區後,狠狠打擊了國民黨反動勢力,開闢了平漢路以東,賈魯河以西地區,解放區進一步擴大。1947年10月,豫皖蘇區黨委建立了豫皖蘇區五地委、五專署、五分區,轄通許、尉洧、長(葛)洧川、西華等縣。地委書記兼軍分區政委王其梅、副書記施德生、專員管寒濤、分區司令員王建青(八縱某師副師長)。五地委建立後,尉洧縣分建尉氏縣和洧川縣。尉氏縣委書記仍為肖伯韜、縣長李紫明,洧川縣委書記兼縣長趙一心。

尉氏和洧川縣委、縣政府、縣大隊建立後,領導兩縣人民打擊國民黨反動勢力,進行土地改革等工作,使尉氏、洧川兩縣的工作蓬蓬勃勃地開展起來。但是,在1947年10月11日和1948年1月19日與國民黨軍的戰鬥中,縣委書記趙一心和肖伯韜壯烈犧牲,給兩縣的工作帶來了損失。

在五地委、五專署二五分區建立的同時,其他解放區也得到了擴大。1947年7月,經魯西南地委批准,蘭封縣委、縣政府、縣大隊建立,縣長徐錫鵬、縣大隊長劉文奇。1947年9月,經一地委批准,建立了開(封)陳(留)縣委、縣政府、縣大隊,副縣長石玉波、縣大隊長董兆祥(1948年10月改為開封縣)。1948年8月,建立了陳留縣委、縣政府、縣大隊,書記耿化五、縣長兼大隊長許友義。1948年10月,建立了長(葛)洧(川)縣委、縣政府、縣大隊,書記兼縣長韋榮環。至1948年10月,開封市及所轄各縣區全部解放。

1946年7月下旬,中共冀魯豫第六地委、六專署在杞南傅集鎮召開各縣領導幹部會議,貫徹中共中央《五四指示》和晉冀魯豫中央局邯鄲土地會議精神,部署土地改革工作,提出「一手拿槍,一手拿算盤」,要求各縣抓緊時間,利用戰爭空隙,搞好土改試點工作,隨後再全面開展。

豫皖蘇邊區恢複後,中共豫皖蘇一地委及時貫徹《五四指示》,總結土地改革的經驗教訓,提出下步土地改革的意見,於1947年元月15日發出了關於迅速開展土改的指示,指出:「集中一切可能集中之力量,用高度之工作熱情迅速地開展土改工作,務於春耕前完成平分土地之光榮而偉大之任務。」之後,中共豫皖蘇一地委副書記鄭華親自率隊到杞縣大李庄村摘土改試點。

各縣的土改工作由縣委組織部長和民運部長具體負責,首先進行土改試點工作。各區也都確定了自己的試點村。土改運動很快在老解放區開展起來。2月,地委在杞南竹林召開全地區土改試點工作經驗交流會議。會上介紹並肯定了中共杞縣縣委安橋土改試點工作的做法和經驗。會後,各縣土改工作由點到面,逐步推開。其具體做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