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聚焦東北戰場 第02章 夏秋冬連戰皆捷,殲頑敵高奏凱歌

東北戰場經過兩年的戰爭,到1948年3月國民黨軍已被消滅16個師、23個整團,共32萬多人,尚有1個「剿匪」總司令部、4個兵團、14個軍、44個師、7個旅,加上7萬非正規軍共55萬人,被壓縮在僅佔東北總面積3%的長春、瀋陽、錦州3個孤立地區,控制著錦州至山海關時斷時通的鐵路,處於欲進無力,欲退難捨的動搖不定的境地。而東北野戰軍完全掌握了戰場的主動權,這一局面的出現正是東北軍民經過浴血奮戰取得的。

1945年8月,前蘇聯紅軍宣布對日作戰,中共中央發表了舉行全國規模的對日反攻聲明,朱德總司令發布了向東北進軍的命令,各解放區的部隊日夜兼程向東北急進。到1945年11月底,梁興初率山東一師7500人,到達錦州以西地區;羅華生率山東二師7500人,到達瀋陽以西地區;萬毅率山東濱海支隊約3500人,到達吉林磐石、海龍、東豐、西豐一帶;黃克誠率新四軍三師(七、八、十旅、獨立旅及3個特務團)共3.2萬人,於11月下旬到達錦州以西地區;羅舜初率山東軍區司令部一部、山東三師、警衛三旅約9000人,於12月上旬到達遼陽、鞍山地區;曾克林、唐凱率冀東軍區十六軍分區4個小團4000餘人,9月初到達錦州地區;吳克華、彭嘉慶率山東五、六師(膠東軍區直屬隊及十四、十六團、東海獨立一團、獨立三團、西海獨立一團、北海獨立二團等部隊組成)約8000人,10月24日到達營口地區;楊國夫率山東七師(渤海軍區直屬團及地方基幹兵團編成)、劉其人率渤海軍區3個團(亦稱劉其人師)共1.2萬人到達山海關地區;羅榮桓率山東軍區直屬機關及警衛部隊、幾個獨立營約4000人,於10月至11月到達安東(今丹東)及瀋陽地區;山東田松支隊約1000人,11月到達牡丹江地區;劉轉連、宴福生率三五九旅3000餘人,於10月底到達本溪、撫順地區;呂正操率晉西一個小團約600人,於10月中旬到達瀋陽;鄧克明率冀魯豫一個團約1000人,於10月下旬到達瀋陽以西地區;沙克率冀中三十一團1500人,於10月上旬到達錦州地區;黃永勝率教導一、二旅各1團3000餘人,11月到達熱河;文年生率警衛一旅3000餘人,10月下旬到達錦州;延安抗大1000人,延安炮校1069人,到達南滿(舊稱,指中長路瀋陽至大連以東地區和瀋陽西南的遼中等地區)地區,挺進東北的總兵力約11萬人。另外,從延安、晉察冀、冀魯豫、太行、晉綏、華中各地抽調黨政軍幹部,約2萬人派往東北。

與此同時,蔣介石利用《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和美國支援的有利條件,急將抗日戰爭期間,保留在戰略後方,裝備精良的精銳部隊,運送東北,發動內戰。10月底,其先頭部隊十三軍、五十二軍在秦皇島登陸後,向山海關發起了進攻,11月26日佔領錦州。

進入東北的各部隊,由於人地生疏,兵力分散,思想準備不足,還沒能完全形成戰鬥力,開始也想同國民黨軍打幾次大仗,阻止其進入東北,但當時的條件不具備,沒能實現。12月上旬,國民黨軍陷盤山、營口、北鎮、黑山、義縣、阜新、新立屯等地,到1946年3月,將新六軍、新一軍、七十一軍調到東北,又佔領了朝陽、葉柏壽、凌源、建平、平泉、彰武、新民等地,由於沒有受到大的打擊,進攻勢頭強勁。2月11日,國民黨十三軍八十九師二六六團向法庫進犯中,與進犯彰武的二六五團一個營及師屬山炮連於秀水河子會合,處於孤立突出位置,東北民主聯軍(先為東北人民自治軍,1946年1月改稱)抓住時機,指揮山東一師、新四軍三師七旅於13日黃昏開始外圍戰鬥,14日,向秀水河子守軍發起了總攻,將國民黨軍4個營殲滅,斃傷國民黨軍600餘人,俘副團長以下900餘人,繳獲各種炮38門,機槍百餘挺及部分武器裝備。

三師十旅也在務歡池、泡子站將八十九師二六七團二營大部殲滅,秀水河子戰鬥是東北聯軍在東北首次整營殲滅國民黨軍的開始,也使東北民主聯軍樹立了信心,鼓舞了士氣。

16日,國民黨新六軍二十二師六十六團及師教導隊,被四縱、三縱共7個團包圍於沙嶺子(今盤錦境內),民主聯軍用5倍於國民黨軍的兵力,打了48小時,沒能殲滅,19日,國民黨軍增援部隊趕來,民主聯軍被迫撤出了戰鬥,此役雖斃傷國民黨軍670人,但東北民主聯軍的傷亡卻為其3倍。從沙嶺子戰鬥的失利中,東北民主聯軍總結了教訓,認識到單靠過去游擊戰術來對付美械裝備的國民黨軍,已經不適用了,從思想到戰術上都要有新的轉變。

3月13日,蘇軍撤離瀋陽、長春,國民黨五十二軍進佔瀋陽後,會同新一軍、新六軍,以瀋陽為中心,向南、東、北展開了進攻,相繼佔領了遼陽、撫順、鐵嶺,並向本溪進行了重點攻擊。

18日,民主聯軍攻佔四平(一戰四平),殲滅國民黨遼北省主席劉翰東及「鐵石部隊」3000餘人,切斷了國民黨軍北上的通路。此時,國民黨又將六十軍和九十三軍調到東北,蔣介石令東北保安司令長官杜聿明,在4月2日前突破四平,迅速向北發展,四平成為了國共兩軍爭奪的焦點。奉中央的指示,東北民主聯軍進行了四平保衛戰(二戰四平),4月8日,民主聯軍集中12個團的兵力,在興隆泉殲新一軍新三十八師一部,16日,集中14個團將七十一軍八十七師誘至四平西南之大窪地區,殲其大部,兩次戰鬥給國民黨軍進攻四平以重創。

與此同時,4月1日至7日,民主聯軍進行了三保本溪戰鬥,三、四縱隊將國民黨軍新六軍十四師、五十二軍二十五師、六十軍一八二師的進攻擊退。為加強四平方向作戰,5月2日,民主聯軍放棄本溪,轉守四平方向。從5月15日開始,由國民黨軍東北保安副司令長官鄭洞國指揮10個師,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分三路向四平地區展開了重點進攻,右路3個師沿西豐、開原向北進攻;左路2個師向八面城、梨樹進攻;中路5個師由鐵嶺從正面向四平發動了主攻。

民主聯軍以13個師(旅、支隊),展開了四平城區保衛戰,激戰中,四平東南的塔子山,首先被國民黨軍新六軍突破,在明顯劣勢情況下,為保存有生力量,民主聯軍於18日午夜撤出了戰鬥,結束了四平保衛戰,此役消滅國民黨軍1.6萬餘人,民主聯軍付出了8000人的傷亡代價。與此同時,從4月18日至28日,根據中央的指示,七師、三五九旅和三師一部,在東滿(舊稱,指中長路長春至瀋陽以東的吉林、西安、安圖、延吉、敦化等地區)、北滿(舊稱,指哈爾濱、牡丹江、北安、佳木斯等地區)、西滿(舊稱,指中長路瀋陽至長春以西的齊齊哈爾、洮安、開魯、阜新、鄭家屯、扶余等地區)地方武裝的配合下,攻佔了長春、哈爾濱、齊齊哈爾三市,解決了民主聯軍前線作戰的後顧之憂。

四平保衛戰,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形成的城市防禦作戰,遲滯了國民黨軍的進攻,鞏固了後方根據地。民主聯軍以淺近的防禦的縱深,能長時間堅持,打得很英勇,也取得了作戰的經驗教訓。四平保衛戰後,國民黨軍又繼續北進,佔領了西安(今遼源)東豐、海龍、公主嶺、伊通。

25日,佔領了長春,28日,進佔了吉林、德惠、農安,東北民主聯軍節節抗擊,退至松花江以北地區。就在北滿作戰緊張之時,中央急令四縱隊集中力量,乘南滿空虛,在中長路營口、瀋陽間,向有戰略意義的大城市發起攻擊,將國民黨軍主力拉回南滿,以減少北滿的壓力。5月25日,四縱隊攻克了鞍山,殲滅國民黨六十軍一八四師五五一團,由於國民黨新一軍未及時執行命令,南下增援行動遲緩,5月30日,駐守海城的一八四師師長潘朔端率五五二團起義,接著駐大石橋、營口的一八四師五五○團也被殲滅,三縱隊在瀋陽市以東地區展開作戰,迫使國民黨軍抽調新一軍新三十八師和六十軍一八二師南下回援,削弱了北滿國民黨軍的進攻勢頭,達到了預期的目的。潘朔端的起義在全國戰場上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對瓦解東北戰場的國民黨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5月31日,民主聯軍放棄了鞍山、海城。

1946年6月6日,經國共雙方商定,東北戰場停戰半個月,由於關內國民黨軍圍攻中原解放區,無力東北的戰事,東北戰場停戰一直持續了4個月。在這期間進行了拉法戰鬥,打掉了國民黨軍在松花江北的據點,確保了延(吉)哈(爾濱)交通線。7月,中共中央東北局在哈爾濱召開了東北局擴大會議,深刻總結了半年來,從山海關至松花江戰略撤退的經驗教訓,正確認識東北鬥爭的尖銳性和長期性,發動群眾,開展了剿匪鬥爭,殲滅了北滿大股土匪萬餘人,創建根據地。整編了部隊,將東北民主聯軍主力部隊,整編為東、西、南滿、松江、合江5個軍區,5個縱隊、15個師、3個獨立師、1個獨立團,初步建立了炮兵、裝甲兵、工兵等兵種部隊,至11月底,總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