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運城今日

地理地貌 運城市位於山西省最南部,地處黃河中下游金三角地區,東西長約201.87公里,南北寬約127.47公里,呈不規則三角形;全市總人口約490萬,佔全省的1/6,國土總面積13968平方公里,約佔全省總面積的9%;運城北倚呂梁山脈,南望秦嶺,東接太行,西南兩面瀕臨黃河。黃河幹流形成了本市與陝西、河南兩省的天然分界線。黃河流經運城8個縣、市,全長395公里,黃河最大的兩個支流渭河、汾河在該區匯入黃河。境內主要山脈是太行支脈中條山,主峰海拔2321米,呈西南——東北走向,綿延200餘公里。

運城市地處山西省的西南端,與陝西、河南隔河相望,東西長約201.87公里,南北寬約127.47公里,總面積為1.4萬平方公里。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在11.8 13.7℃,年平均降雨量在490 620毫米之間,無霜期為186 235天。全市轄2市1區10縣,3個省級開發區,215個鄉(鎮辦事處)和3334個村委會。總人口473萬,其中農村人口404萬,佔總人口85.4%。

運城市礦產資源十分豐富。已探明儲量的礦藏有40餘種。經地質堪探列入山西省礦產儲量表的有21種。其中銅礦儲量屬全國第六位;鹽湖資源總面積130平方公里,是全國最大的無機鹽化工基地。

多種類型的土地資源和溫暖的氣候條件相結合,形成了運城市種類繁多的生物資源。到目前為止,已知難管束野生植物約有1042種,其中大部分為經濟植物,藥用植物資源十分豐富,名列全省之首,共有128科,539種,野生動物有56科,157種,象梅花鹿、褐馬雞、黑鸛、白鸛等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運城市歷史悠久,山川秀麗,文物古迹,風光名勝遍布全區。歷史傳說中的「后稷稼穡」、「嫘祖養蠶」、「舜耕歷山」、「禹鑿龍門」等故事均發生在這裡。三國名將關羽、八仙之一呂洞賓、一代名妃楊玉環、思想家荀況、政治家柳宗元、史學家司馬光。戲劇家關漢卿、唐代名相裴度、科學家裴秀、文學家王勃、王維、王績、教育家王通、《登鸛雀樓》的作者王之渙以及開中華民族經貿之先河的春秋時期商人漪頓都是這裡人。

全市境內文物景點達1600處,佔全省的60%,其中國家級9處,省級78處。著名的有全國武廟之冠——解州關帝廟;元代壁畫——芮城永樂宮;《西廂記》故事發生地——永濟普救寺;黃河大橋歷史見證——永濟黃河大鐵牛等。目前,全市正在依次建設開發六大旅遊區,即:關公旅遊區、永濟旅遊區、芮城旅遊區、龍門旅遊區、歷山旅遊區、名人文化旅遊區。近年來,運城市發揮關公文化的優勢,連續舉辦了十四屆關公文化節,通過「文化搭台、經貿唱戲」,促進全市對外開放和兩個文明建設。

運城市基礎設施不斷改善,發展後勁明顯增強。近年來,尤其是98年,確定了以公路建設為重點的百項跨世紀重點工程。通過投資拉動,全市的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得到普遍提高。特別是交通條件大為改觀。南同蒲鐵路縱貫南北,候西鐵路橫亘東西,與洛陽、鄭州和西安形成縱橫交錯的交通網路。運三、運風高速公路,將拓寬通往中原和西北的通道。到1998年11月份,我區率先在全省實現了村村通公路、基本通油路的目標。運城人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以建設「兩個大區」和「經濟強區」為目標,以市場經濟為導向,以科技進步為動力,以兩個轉變為重點,加快改革開放的步伐,創市場、增效益,加快鄉鎮企業的發展,推進國有企業改革,促進了全市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地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近年來,全市大力實施優勢企業戰略,通過資產重組、資本經營、低成本擴張,又新崛起了南風、製版、關鋁、豐喜、亞寶、晉新、海鑫等一批實力較強的企業集團。南風集團是全國最大的無機鹽、洗衣粉、硫酸鉀生產基地;製版集團裝備規模居世界第一;豐喜集團是全國最大的小化肥生產基地;關鋁集團是目前全省最大的鋁冶煉基地。目前全市已形成了輕紡、化工、食品、冶金、製藥、製版六大支柱產業和無機鹽、洗滌劑、鋁鎂、版輥、化肥、藥品、建材、針紡、食品、機械十大系列產品,工業綜合實力已躍居全省三強。

農業 運城市農業生產條件得天獨厚,素有山西的「烏克蘭」之稱。全市小麥、棉花產量和商品量均佔全省的50%和70%以上。果、畜、菜、魚、蘆筍等農產品產量居全省之首。尤其是近年來通過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蘋果種植面積達212萬畝,年產量達15億公斤以上,是全國優質蘋果產地之一。目前全市形成了麥、棉、果、菜、畜五大支柱產業,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業有著豐富的資源優勢,前景十分廣闊。

運城是山西省農業大市,小麥、棉花的產量分別佔到全省的5成和7成以上,同時又是全國三大果區之一,水果產量佔全省8成以上,品質優良。

工業 運城是新興工業大市,山西鋁廠、南風、海鑫、關鋁、振興、製版、亞寶、陽光等30多個大中型企業集團,發展了以鋁業、製版、磁性材料、精細化工、電子信息、納米技術等為重點的30餘個高新技術企業和一批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項目,奠定了全市發展工業大市的基礎。

教育 運城是我省的教育大市,源遠流長的河東歷史文化孕育了全社會興教重學的優良傳統,全市擁有各類學校5千餘所、在校學生80餘萬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9.6%,小學畢業率達99.8%。以康傑中學、運城中學為代表的一大批重點中學,為全國各類高等院校輸送了大量的優秀學子,高考連年奪冠,各類職業中學為社會培養了大批專業技術人才,「特色教育」享譽三晉,教育事業的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旅遊 運城又是文物大市,旅遊資源極為豐富。著名的關帝廟、鸛雀樓、普救寺、蒲津古渡遺址、國寶黃河大鐵牛、永樂宮、蒲州古城、后土祠等旅遊景點星羅棋布,享譽海內外。

市政 2000年年初,運城撤地設市後,市委市政府領導提出了把運城建設成為全省的農業大市、工業大市、教育大市、旅遊大市和經濟強市,建設成為黃河金三角地區具有河東文化特色的工貿旅遊中心城市的戰略目標。從1999年至2002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由156.8億元增加到229億元,年均增長13.5%;財政收入由14.3億元增長到27.4億元,年均增長13.1%;經濟實力由1995年的全省第8位躍居為第2位。2003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預計完成290億元,比上年增長15%,財政收入完成34.2億元。

氣候 運城市氣候屬溫帶大陸性,年均氣溫11.8至13.7℃,一月零下1℃至6℃,七月24至28 ℃,年降雨量490至620毫米。霜凍期在十月中旬至次年三月低。無霜期186至235天。

交通 運城市交通頗為方便,南同蒲鐵路縱貫全市,途經聞喜、運城、永濟等市縣,至風陵渡出省境與隴海線接軌。境內有禮元至古堆鐵路支線一條。公路方面以運城為中心,主要幹線有:太原至茅津渡、晉城至禹門口、聞喜東鎮至垣曲王圪垛、臨猗至大寧、運城至風陵渡等線,以及聞喜至永濟、風陵渡至平陸等支線公路。全市各縣鄉鎮之間大都有簡易公路相通,大車路遍及各地。黃河自禹門口以下可通行帆船,為全市唯一的水上航線。

人文史跡 運城市是中國古代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文物古迹源遠流長,光輝燦爛。相傳后稷教民稼穡於稷山,嫘祖教民養蠶於夏縣。舜建都蒲坂(今永濟),禹建都安邑(今夏縣)。重要文化遺址有芮城的西候度;垣曲的南海峪岩洞;夏縣的禹王城、東下馮、西陰;永濟的獨頭、堯王台;河津的西王村、北里村;絳縣的原窯河;平陸的七里坡等。重要文物古迹有芮城永樂宮,它不但建築別緻,而且有著精美的元代巨幅壁畫,以其精湛的藝術魅力著稱於世。此外還有解州關帝廟;永濟普救寺鴛鴦塔、萬國寺;萬榮的飛雲樓,秋風樓,稷山的青龍寺;新絳的稷益廟等,都是運城的重要文物古迹。

運城歷史悠久,人文薈萃;自古以來,公候將相、學者志土,代不乏人。上古時期就有舜耕歷山,禹鑿龍門,后稷稼穡,嫘祖養蠶,黃帝戰蚩尤等歷史傳說,春秋時富賈大商猗頓,漢代絳候周勃,三國名將關羽,隋未哲學家、教育家文中子王通,唐初「四傑」之首王勃,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唐玄宗寵妃楊玉環,大將薛仁貴、張守硅、宋代著名政治家史學家司馬光等,皆為本市歷史名人。戊戌變法的六君子之一楊深季以及辛亥革命時期的張士秀、李岐山、景梅九等著名人士,在河東大地上都負有崇高聲譽。

名優特產 運城市主要土特產有:中條山的「黑金」漆樹和人蔘;萬榮、永濟的柿餅;稷山的大棗;聞喜的煮餅;平陸的百合;河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