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三打保北 第02章 支前忙,行軍路上歌聲揚

一般在稍正常的情況下行軍,都是司務長先走,先到目的地號房子,埋鍋做飯,部隊到達宿營地吃了飯就馬上休息。但在這時就不行了,整個大部隊都是一個勁地往前趕,吃飯的問題就已經是次要的了。好在與此同時,冀中和冀晉軍區都專門成立了支前指揮部,動員老鄉為部隊運送給養和彈藥。因為是在解放區,軍情又如此緊急,不存在隱蔽軍事企圖的問題,在部隊通過的村子,熱鬧鬧成了綿延的集市。

後勤在戰爭中是很重要的,一般分作兩攤、後面的是運輸隊,離戰場遠一點,有大車,後方離得更遠。前面的緊跟指揮所後面,清風店戰場一角是擔架隊,戰前抬著彈藥往上送,打起來準備隨時從戰場上往下抬傷員,打完仗還要往下抬戰利品。打仗用人很多.,擔架隊是必不可少的,打仗哪裡能少得了負傷犧牲呢?一響槍,必有傷亡。擔架是有什麼用什麼,卸下一塊門板就是擔架,實在沒有,棍棒加繩索也能構成一副簡單的擔架。擔架隊跟著團一級隊伍,通常是七八十副擔架。一般抬擔架的隊員也有負傷或犧牲的,每次戰前,地方政府都要動員,打多長的仗就跟多長時間,打完仗才可以回家去。吃飯和部隊一樣,行動也和部隊一樣,只是在部隊後面。既然什麼都和部隊一樣,一盤散沙就極不適應戰爭,必須有個組織,以後擔架隊就不叫民工,而是叫擔架隊,成為一支隊伍。

晉察冀軍區專門頒發了民兵團、擔架總隊、運輸總隊的統一編製,制定了戰時勤務的暫行辦法,部署了整頓工作,要求支前民工一定要由符合條件的青壯年參加,強調黨員幹部帶頭,各種戰勤的組織幹部一定要由縣、區、村幹部帶隊。為了平衡負擔,晉察冀軍區把人力物力劃為三線:第一線為作戰區,作為戰場的預備力量臨時徵用;第二線為接通作戰區,擔負先頭兵站的運輸任務,服勤期為一個戰役;第三線為後方區,擔任隨軍與先頭兵站的任務,服勤期為兩個戰役。

安國縣只用五六天就能完成支前工作的整頓,編組好隨軍擔架400副,兵站轉運擔架300副,而且進行了軍事教育和實戰演練,動員數量超過了上級規定的要求。饒陽縣組成了運輸大車、民工擔架和隨軍民兵三個團,待命出征。兵站運輸線也根據部隊機動作戰的需要,本著便於機動的原則,晉察冀軍區在定縣、曲陽、北鎮和寨西店設了四處兵站,負責二級軍區和野戰軍之間的運輸。

如野戰軍有軍事行動,該線兵站隨之轉移時,由冀晉軍區設站接替。在各兵站之間,臨時開設若干分站,傷員轉動站和食宿站,構成急救、換藥、飲食、民工食宿、替換的能伸能縮的兵站運輸網,為戰局的發展變化做了敵變我變的多手準備。

為了保證無論是保北還是保南戰役的進行,冀中產糧區早就向易縣、完縣、滿城、唐縣調運了大批糧食,儲備于山區。冀中做了重點儲備,各縣也都建立了糧柴油鹽以及副食的供應點。為了就近供應,縮短運距,減少損失,利於保管,還採取了多點儲備,分散存放的辦法。在靠近戰區的地方和交通要道,還以三五村為單位,設置了小型糧庫和副食品供應站。另外,還組織了隨軍糧庫,糧食就裝在大車上,跟在部隊後面前進,部隊到哪裡隨軍糧庫就到哪裡。

清風店戰役是突然進行的,事先誰也沒有想到也沒有誰設計這一戰局的變化,正像水無常形一樣。但是,正是由於晉察冀軍區有這樣一套嚴密的兵站運輸網,才使部隊在任何情況下,都做到了兵馬未到,糧草先行。

晉察冀軍區後勤專門在易縣開設了前方指揮所,統一指揮保北一線的後勤工作,清風店戰役一決定,部隊緊急南下,後勤部隊即隨跟進。冀中軍區後勤由副司令員吳樹聲負責,在安新開設前指,一邊緊急下達戰勤任務,一邊調整人力物力,除留部分人員在原地繼續保障外,其餘馬上轉移到高陽,開設清風店後勤兵站,靠近同級指揮所配置兵站的分站。九旅的兵站在王京,距離部隊10里,十旅的兵站在許家莊,距離部隊8里。在部隊最後合圍西南合時,兩個旅的後勤兵站都及時轉移到合營,距離前線2.5公里左右。

人民群眾慰勞人民子弟兵據戰後統計,參戰部隊的每個戰士平均有2.5個民工支援,每4個人有一副支前擔架,每12個人有一輛支前大車。正因為平時準備細緻,一旦緊急戰區動員,全區的民兵和老百姓全體行動,僅數小時,沿途十餘個縣就動員了1萬副擔架,9.8萬民工,還有運送彈藥的大車,跟著部隊前進。僅定縣就很快組織起了170輛大車,日夜搶運,保證每個戰士帶足步槍子彈100發,手榴彈4枚。此外,每挺機槍有500發子彈,每門火炮有50發炮彈。冀中還在兩天時間內為參戰部隊籌集到了70萬餘斤糧食,還籌集了10餘萬斤馬料和百萬餘斤馬草,以及大量的油鹽菜和構築工事的器材,並且準備了燒柴百萬斤。

當年10月17日,圍攻徐水的戰鬥已進行5天了,沉悶的炮聲不斷傳來,支前指揮部里,變得比趕集還熱鬧,穿軍衣的,穿便衣的,你出我進,里里外外地忙著。正為一批糧食忙得不可開交,忽然,電話機里傳來緊急通知,要立即到野司開會。耿飈把清風店的形勢一講,然後說,要完成這個任務,還要靠冀中人民的大力支援。

吳樹聲說,沒問題,具體任務是什麼?

耿飈說,部隊路上沒有做飯的時間,要由沿途的村莊準備,部隊到時邊走邊吃,片刻不停。怎麼樣?能辦到嗎?恐怕最困難的是明天早上的那頓飯。

耿飈看了看錶,這時是晚上8點,距明天早上只有十幾個小時了。

清風店戰役,我軍將士踏上征途吳樹聲說,好,我們保證部隊明天早上能吃上飯。

他算了一下,布置從專區到縣到區再到村,最後通知到一家一戶,挑水、生火、淘米、合面、做熟,要按常規,一般需要兩到三天,而現在只有十幾個小時,困難確實不小,但吳樹聲沒有說。回到支前指揮部,吳樹聲要求各級立刻採取一切辦法,電話、電報、騾馬、騎自行車或跑步,儘快把雞毛信送下去。

靠近戰區的家家都亮起燈火,徹夜未眠,為隨軍糧庫加工軍糧,碾磨的聲音幾里地以外都能聽得清清楚楚。

任務一布置下去,原來在保北的支前指揮部除留一小部分繼續在保北外,大部分由安新向高陽轉移。吳樹聲看看天空,東方已經泛起魚肚白,預定的時間就要到了,沿途的水飯站設置好了嗎?越往前走,他的心越焦灼不安。突然前方出現了一片喧鬧,一幅令人鼓舞的景象出現了,村口上,一大群老鄉正扶肩搭背,翹首踮足向北望,在他們身後,沿路排開兩溜大缸小罐,在乾淨的籠布下,新出鍋的大餅、白薯正冒著香香的熱氣。老鄉們看見吳樹聲他們過來,都圍上來問部隊什麼時候到?吳樹聲看見一位老大爺滿臉白粉,就問他,旁邊的大娘搶先說,俺這老頭一輩子沒燒過火,這回聽說給子弟兵做飯,怕來不及,非要下手不可,笨手笨腳的,餅沒烙幾張,臉上倒粘了不少面。

一群人全笑了。

大家七嘴八舌講了昨夜的情景。

雞叫三遍時,村裡響起了鑼聲,說老鄉們,明早子弟兵從這過,大家趕緊起來,燒水,烙乾糧。白面和柴到村政府去領。馬上村裡就燈火通明,糧庫里存的百十斤面,一下就空了。面不夠,糧秣主任提著秤正著急,一位老漢說,咱能讓子弟兵餓肚子嗎?當然不能。那咱們把家裡留的待客的面拿出來,聚少成多,也能湊個幾百斤。不大功夫,各家就端著大餅和開水到村頭來了。

吳樹聲說,大伯,這才半夜的工夫,你們搞得可真快呀。

老大爺說,只要咱老百姓齊心,天大的事也能辦得到。

說話間,遠處騰起一團團煙塵,部隊過來了。

部隊路經的村莊早做好了一切準備,大大縮短了部隊停留的時間。

太陽升起一竿子高時,陸續過來的部隊就進入高陽以南了,這一帶是老解放區,離村莊老遠,就聞到家家的飯香了。沿街排開,有用大缸的,有用小盆的,還有用包米葉子編的籮筐,盛著熱氣騰騰的飯菜,有蔥花油的苞米餅,有紅皮沙瓤的大白薯,有燙麵包子,有剝好皮的茶葉雞蛋,還有紅棗、花生、核桃,甚至還有幾乎只有過年才能見到的噴噴香的熟豬肉。老百姓真是家裡有什麼拿什麼,連捨不得吃準備過年的一點年貨也拿了出來,實在是百家飯。老人看著戰士們一瘸一拐地還在跑,心疼極了,一邊往戰士手中塞吃食,一邊說,你們要是在這住一住,我一定打好一盆熱水,好好給你們燙一燙腳。老太太還說,國民黨兵可把我們糟踏苦了,我們也沒有什麼吃的,就這一點東西,全給同志吃。戰士們也顧不得說話,抓起吃食就跑,也不知道手裡拿的是什麼,就已經狼吞虎咽地下了肚。

隔一段就設立一個飲水站,大嫂、大娘和孩子們把家中捨不得吃的綠豆拿出來熬成湯,還有烙餅、雞蛋,甚至留給小孩子吃的榛子,也一把一把抓給戰士。隊伍沒有住腳,老鄉們知道戰士是趕路去消滅敵人的,就往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