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三打保北 第01章 打三軍,敵變我變忙部署

1947年8月,三縱八旅參加了大清河北戰役。先圍攻淶水,後進擊涿縣、良鄉、琉璃河。這時,東北野戰軍向瀋陽以北的敵人發動了強大的攻勢,蔣介石急令北平第十一戰區派兵增援。中央軍委命令晉察冀配合東北作戰,拖住平津之敵。10月中旬,為配合東北作戰,晉察冀野戰軍司令部決定再次向保北出擊。

如果從解放戰爭算起,加上石家莊解放以後,第三縱隊已經是第五次出擊保北了。

那時的戰術是採取掏魚式,把水池子里的水放幹了,魚就揀出來,再放上水,躲開,魚又去了,再放水……如此循環。就是解放石家莊後,還是在保北這一塊打仗。保北這地方,實際上很小很狹窄,僅僅就是徐水到涿州的一段鐵路線,易守不易攻,為什麼一再向這個地方出擊呢?並且不是敵人打我們,而是我們主動打敵人。也許這裡的戰略地位重要?這沒錯。保定一帶,西有太行山,東有群川河谷,是衛護著京師的南大門一塊重地。然而多次出擊保北,並不是因為地勢重要,也不是這裡戰場條件優越,而實屬不得已。這裡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華北要配合東北作戰。凡是出擊保北的作戰命令上,都有配合東北我軍的字樣。要配合東北,就要調動敵人,平津保三角地區,歷來是敵人在華北的戰略要地,集重於此。我們向這裡出擊,也只有向這裡出擊,才能調動敵人。保北的重鎮徐水位於保定到北平之間,南距保定25公里,是保定北面的重要屏障。一旦徐水失守,保定就成了孤城。所以,徐水一告急,敵人必定要出動救援。打保北是圍城打援最好的地點。所以,儘管由於這一帶地形狹窄,迴旋的餘地很小,不適於大兵團運動作戰,加上這裡鐵路、公路和河流縱橫,有利於敵而不利我,卻總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在這裡打仗。一開戰,敵人馬上從鐵路公路彙集而來。

此前,各兄弟戰略區的捷報頻頻傳來,已經取得正太戰役勝利的晉察冀更加摩拳擦掌,尋找戰機,準備打一個大的殲滅戰。

晉察冀地區的國民黨軍,這時和全國的國民黨軍一樣,已經轉入守勢,集中在縣城以上的城市。本來它的機動兵力就不足,青滄戰役又使調往東北的幾個主力師不能成行,徘徊在靜海和天津之間,更加顯其捉襟見肘。但是,敵人很狡猾,縮在城市裡不動,晉察冀軍區黨委決定:抓住敵人兵力空虛的弱點,趁熱打鐵,野戰軍二、三、四縱隊和部分地方武裝,出擊保北。

當時平津保的敵人都集中在津浦線上的天津至靜海一帶,保北敵人兵力空虛,平漢路上從徐水到定興之間只有敵人的一個師和一個團,另外就是在鐵路西側的淶水和易縣駐有敵人的一個師。以三個縱隊對付敵人的這點兵力,那是有絕對優勢的。一打保北,就像打蛇打到了七寸上,敵人肯定要來增援,鐵路的東西兩面是廣大的解放區,在這塊地方守株待兔是值得的。

第二次出擊保北的主要目的還是要圍城打援,調動敵人打運動戰。但是援敵沒有來,平津、保定的援敵都沒敢出來。經過四個多小時的戰鬥,徐水被再次攻克,統計這一戰役,共殲滅敵人8200多人,切斷了平漢路北線,給北平和保定兩地的敵人造成了直接威脅。

在正太戰役之前,我軍還曾有一次保北之戰。兩次出擊保北,加上後來的一次,不僅拔除了大量的敵人據點,而且調動了敵人。但調是調出來了,敵人也被打精了,緊緊地抱成一團,就是不分開。太大的一坨,憑晉察冀野戰軍的兵力,根本吃不動,更難全殲,甚至每戰只打幾天就要撤離,否則就會造成極大的不利。

1947年夏,晉察冀野戰軍結束了在安國、定縣的為期兩個月的整訓,在此期間,在總司令朱德的建議下,成立了新的野戰軍領導機構。晉察冀軍區決定虛向大清河北的國民黨軍發動進攻,想調敵西援。這一仗殲敵5200多名。在第二次保北戰役中沒有打下的大樓底據點在這次大清河北戰役中拿了下來。後因敵人察覺了我軍的作戰意圖,急令西援之敵原地待命,並令大清河北的敵人固守待援,同時從平津保調集敵人主力,企圖在大清河北決戰。敵情的急劇變化,再加上連日的大暴雨,我軍主動撤出戰鬥。這一仗打得並不算太理想,要說敗仗,那倒不是,只是這一仗又打得「頂了牛」。戰士們說,沒吃上肉,反倒把門牙頂掉了。

下一個戰役打哪兒呢?

這時,攻打石家莊的時機還沒有成熟,向平綏線或者其他方向出擊也不具備條件,而保北,卻因9月中旬東北人民解放軍發起強大攻勢,華北敵人的三個主力師先後抽調到東北以至兵力空虛。

於是,晉察冀軍區經過整編的野戰軍把目光第三次牢牢地盯住了保北。

沒想到這一次釣出一條大魚。

還是圍城點打援。

1947年10月11日晚,晉察冀解放區的軍民在軍區統一號令下,向保定以北的鐵路和公路沿線發動全線破襲。一夜工夫,交通中斷。正在敵人四面告急時,晉察冀野戰軍的主力突然出現在徐水以北和以東地區。讓敵人產生我軍要全力攻克徐水,切斷保定和北平鐵路的錯覺,從而吸引敵人來援。作戰方案擬定了三個:一是保定敵人來援,就殲滅在徐水以南地區;二是敵人從北或東北方向來援,就殲滅敵人在徐水以北地區;三是來援之敵如果太多,則準備給予殺傷後,西轉遂城姚村地區,迫敵分散,以求各個殲滅。徐水是保定北面的門戶,保定至北平和天津的鐵路的咽喉,是敵人在華北最敏感的神經。此前,二縱曾經兩次攻打徐水,這次野司又把攻打徐水的任務交給了二縱。司令員陳正湘說,仇人相見,分外眼紅。戰鬥一開始,我軍即以風捲殘雲之勢,迅速掃清了徐水外圍的據點,直逼徐水城下。晝夜間,密密麻麻的交通壕,像千百條絞索緊緊地把徐水城纏裹起來。10月13日黃昏,一顆紅色信號彈劃破徐水城的上空朦朦的夜幕。霎時間,槍炮轟鳴,彈火橫飛,殺聲震天。我四旅、五旅在炮兵和友鄰部隊支援下,分別從西北、東南兩面,吶喊著直撲城垣。果然,在猛攻徐水後,敵人急了,調出由李文率領的10個步兵團和一個戰車團,沿固城容城一線解徐水之圍來了。野司命令三縱隊和獨七旅在徐水和固城之間攔擊敵人。三天三夜,打退了敵人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的7個團十幾次進攻,死死守住了陣地。

李文是個敗軍之將,多次交鋒,深知解放軍運動戰的厲害,所以,十分小心,進攻時,五個師齊頭並進,絕不孤軍深入。援敵抱得太緊,雖然被阻住,卻一時難以分割消滅,形成對峙。圍攻徐水城的戰鬥也不順利,徐水守敵仗著城高壘堅和美式裝備,拚命死守,二旅旅長陳正湘下令幾次攻城都未克。在這種情況下,長時間打下去顯然對敵人有利。為了打破這種局面,爭取戰爭的主動,晉察冀野戰軍調整了部署,按照預定的第三種方案向平漢鐵路以西的遂城姚村地區轉移,在鐵路東側的第四縱隊向鐵路以西轉移和原來在鐵路以西的第三縱隊一起,背靠山區,側擊敵人的西翼,誘敵分兵西進,然後殲敵於運動中。

17日黃昏,路東各部隊開始行動。

三縱沒有動。

為什麼三縱沒有動呢?野戰軍司令部同樣命令三縱撤出戰鬥,北攻淶水,主力西轉大王店地區。命令電報是這樣的:野戰軍成立後的第一仗大清河北戰役沒有打好,現又形成對峙,我們意見是以三縱全部攻擊淶水。接到電報後,打仗很會動腦筋的司令員鄭維山和政委胡耀邦、副司令員文年生商量,一致認為,現在不能撤,此時打淶水不妥。淶水位於三縱在保北堅持阻擊的高林營北面,距現陣地約80里。要脫離戰場,就要繞過敵人陣地,才能北攻淶水。這樣很可能遭到敵人尾隨,加上涿縣和固城的敵人,勢必對我形成夾擊,造成不利。幾個人當即決定複電野戰軍司令部。

鄭維山說,政委,你夾寫。

於是,胡耀邦把集體討論的建議寫了下來。大意是我們沒有考慮也不準備考慮打淶水,我們的意見是在現地堅持,爭取情況的變化。

也就是說暫時留在原地監視敵人。鄭維山並沒有想到此舉竟對下一步的戰勢變化非常不利。他在回憶錄中寫道:那時,我們都年輕氣盛,只顧講出自己的想法?全然不顧上下關係。想來更令人感動的是,像這樣一份電報,非但沒有受到野司首長的批評,反而被野司首長採納。這大概因為我們的意見本身是可取的吧?野司首長也就沒有計較我們的態度和措辭。

很快,野戰軍司令部又發出修改後的電令,二縱留少數部隊接替一、三號陣地外,其主力和四縱主力分別西移待機。三縱主力並指揮二縱六旅仍位於現地區不動?控制二號陣地西側作為突擊力量,並需增築若干防禦陣地。

在野戰軍開始轉移的同時,野戰軍司令部也開始轉移。第一政委羅瑞卿此時正在參加土地會議,政治部主任潘自力帶著政治部已經先行出發,在野戰軍五位前委中,此時只有晉察冀野戰軍司令員楊得志、第二政委楊成武、參謀長耿飈三個人,他們一起驅馬由駐地容城東馬村開始西

返回目录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