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高樹勛起義 第12章 在血與火的戰場上率部起義

1945年8月,抗日戰爭經過8年血戰,終於以日本宣布投降而結束。昔日民族戰爭中的盟友國民黨和共產黨,關係立即發生了重大變化

經過8年抗戰,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等抗日隊伍已經發展到130餘萬人,另有民兵260多萬人。創建了陝甘寧、晉綏、晉察冀、晉冀魯豫,以及皖中、皖東、鄂豫邊、蘇北等抗日根據地。在抗日根據地內,一般都建立了村、鄉、縣人民政府,很多根據地都建立了司法、稅收、供銷社(銀行)等機構。面對這種情況,作為大獨裁者的蔣介石是不甘心的。他在美國的支持下,一方面下令搶奪抗戰勝利果實,一方面準備內戰。為了爭取和平,避免戰爭或推遲戰爭,毛澤東和周恩來、王若飛於8月28日赴重慶談判。在此期間,國民黨閻錫山部第十九軍進攻我上黨地區遭到慘敗。蔣介石看到我晉冀魯豫軍區主力已經被吸引到太行山的崇山峻岭中,即以14個軍分3路沿平漢、同蒲、津浦3條鐵路向華北解放區進攻。其中第三十軍、四十軍、新八軍6萬餘人為第一梯隊,在第十一戰區副司令高樹勛、馬法五的率領下,沿平漢線從新鄉北進,企圖打通鐵路線與石門敵軍匯合。這一路是主要的,對我解放區危害最大。

正因為如此,剛剛從重慶回到延安的毛澤東,於10月17日從延安致電劉伯承、鄧小平:「在你們的領導下,打了一個勝利的上黨戰役,使得我軍有可能爭取下一次相當的或更大的勝利。除以太岳全力展開同蒲路的作戰,爭取應有勝利之外,必須集中太行與冀魯豫全力,爭取平漢戰役的勝利。即將到來的新的平漢戰役,是為著反對國民黨主要力量的進攻,為著爭取和平局面的實現。這個戰役的勝負,關係全局,極為重大。」

毛澤東和中央軍委把「關係全局,極為重大」的擔子,交給了晉冀魯豫軍區。劉、鄧接到電報後,一邊督促各個部隊迅速從上黨地區奔赴邯鄲一帶戰場,一邊抓緊時間補充兵員和武器彈藥。同時,為了便於指揮,報經中央軍委同意,將冀魯豫、冀南、太行、太岳4個軍區部隊主力,依次改為晉冀魯豫野戰軍第一、二、三、四縱隊。各個部隊一邊改編,一邊行軍,從太行山千山萬壑的小路上直奔戰場,其艱難程度可想而知。

在邯鄲以北,經過10餘日血戰,雙方損失都很大。關鍵時刻,在劉、鄧首長的親自組織下,經地下黨員王定南牽線,軍區參謀長李達冒險穿過火線與第十一戰區副司令兼新八軍軍長高樹勛面談,終於使高樹勛下定決心,率領新八軍和河北民軍1萬多人火線起義,使戰役立即發生逆轉。

此時,冀魯豫軍區司令員楊勇所部的獨立第四旅和第十七師的兩個支隊也趕到了戰場。劉鄧感到時機已經成熟,當即向各部隊頒發命令,準備發起總攻。

大戰將臨的氣氛立即籠罩了每一個預伏的陣地。

突然,一個建議停止進攻的電話打到了峰峰的指揮部。

電話是在高樹勛部下工作的地下黨員王定南打來的。

王定南自抗日戰爭時期就進入高樹勛的部隊,經過多年交往,已經成了高樹勛的好友和座上客。

劉伯承不但有硬攻硬打、巧攻巧打、謀略制敵的功夫,而且還要施展攻心戰法,不費一槍一彈,從國民黨軍隊中挖出一個軍來,這個軍就是高樹勛將軍的新八軍。

國民黨第十一戰區副司令長官兼新八軍軍長高樹勛,多年來經常受到蔣介石統治集團的排擠、歧視,與蔣介石有矛盾。高部原是西北軍馮玉祥的部隊。此次沿平漢線向北進攻,蔣介石為削弱雜牌而驅使其作內戰先鋒,高樹勛極為不滿,從新鄉北進之前,即派人與我聯繫,表示不願意內戰。

因為某種機緣,共產黨人王定南被派往高樹勛部。從國民黨軍中挖出一個軍讓其參加人民陣營,這樣大的行動在內戰重開以前,還沒有先例,尤其是在面對面的戰場上,真是不易呀!

為高部起義做出重大貢獻的王定南將軍回憶說:「我當時就在劉鄧首長的直接領導下,參加了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統戰工作,公開的身份是高樹勛的好友『座上客』,實際上是在高部做地下工作的。」

10月28日清晨,平漢戰役總攻發起的同一天,王定南從高部回來向劉鄧首長報告說:高很願意同我軍談判,但還有些顧慮,主要是高夫人現在還在徐州,高為夫人的安全擔憂。

這一情況,馬上引起了劉鄧首長的重視。

劉鄧首長向來重視爭取敵軍的工作。他們經常談到要打退反動派的進攻,一方面要在軍事上挫敗敵人;另一方面要在國民黨軍隊中開展反內戰的統戰工作,尤其是要利用國民黨軍隊中雜牌和嫡系的矛盾,和平民主分子和法西斯分子之間的矛盾,爭取一切可以爭取的國民黨高級將領站到和平民主的旗幟下來。為此,還設立了專門的機構,選拔了不少幹部做這方面的工作。劉鄧首長還親自處理有關的重要問題,在上黨戰役緊張的作戰中,劉鄧首長就多次聽取了王定南同志的彙報。平漢戰役開始後,鄧小平政委又多次布置此項工作。由於有了以往的工作基礎,在新形勢下又出現了好的動向,鄧政委就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巧妙地把軍事鬥爭和政治鬥爭結合起來,這對平漢戰役的勝利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10月29日,捷報頻頻傳來。我一縱突入崔曲,敵四十軍一0六師一個團被殲;二縱已突入閻家淺,敵三十九師亦被我殲滅一個團,各處殘敵向南北左良逃竄時又被我截殲一部,我軍乘勝向北左良及其以東地區之敵展開攻擊。軍事上的不斷勝利,對高的起義起了促進作用,當夜高樹勛終於決定:「我立即起義,走革命道路」。

劉鄧首長得知這一消息,非常高興,立即派李達參謀長連夜通過火線看望高樹勛,對起義問題作最後的商榷。

李達將軍身著便服在王定南等同志的陪同下,步行通過三縱佔領的閻家淺,進入高樹勛的指揮部。

李達參謀長此次代表劉鄧首長看望高樹勛,更加堅定了高馬上起義的決心。因為李達原是老西北軍的軍官,是寧都起義過來的,所以和高樹勛一見面,談得很融洽。他們談了對四十軍、三十軍應抱的態度,又談了1931年董振堂、趙博生二位西北軍將領不滿蔣介石反共反人民的政策,在江西「剿共」前線舉行聞名全國的寧都起義的意義。他還談起了西北軍得到中國共產黨的幫助,改變了政治方向,參加了國民革命軍,舉行了著名的五原誓師,受到全國民眾歡迎和支持的情景。

李達將軍鼓勵他說:「高先生如果在當前中國面臨著內戰與和平、光明與黑暗兩種前途大搏鬥的緊要關頭,能高舉義旗,和革命人民站在一起,反對蔣介石的內戰獨裁政策,為建立和平、民主、自由的新中國而奮鬥,它將比寧都起義、五原誓師的意義更為深遠」。

高樹勛將軍聽了李達參謀長的一席話,異常興奮和激動,當即表示:「10月30日宣布起義!」

高將軍的義舉,得到人民的高度評價。正如前面毛澤東、朱德的電文所說:「凡屬血氣之士,莫不擁護」。

凡與人民為敵,為蔣某人賣命的,則前途就不美妙了。

10月30日,高樹勛將軍早市起義後,同時電話通知第十一戰區副司令長官兼四十軍軍長馬法五,說明他要率新八軍與共產黨的軍隊聯合,共同反討蔣介石發動內戰、實行專制獨裁的反動統治的行徑,主張和平民主,並要求馬也脫離國民黨,站在人民一邊。馬法五接到電話後,驚慌失措。高將軍的這一行動,對敵人是一個很大的震動,對參加平漢戰役的我軍指戰員則是一個巨大的鼓舞。於是,戰役進入了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由於高樹勛和他的新八軍原屬西北軍,不是蔣介石的嫡系,長期以來深受歧視和排擠。抗戰勝利後,蔣介石非但沒有改變歧視旁系的政策,反而逼迫他們開赴內戰前線,充當炮灰。高樹勛對此極為不滿。此次奉命北進之前,他就有意採取行動,並讓王定南與共產黨取得聯繫。當時,上黨戰役正在進行,王定南徒步來到山西黎城,向劉伯承、鄧小平作了彙報。劉鄧得悉高樹勛的進步傾向,遂決定王定南立即返回,動員高部戰場起義。此舉如獲成功,在未來的平漢戰役中全殲北犯之敵則有了絕對的把握。

但情況的發展卻和預想發生了很大的差距。高樹勛原打算帶領新八軍和河北民軍單獨北上,把所經之處的國民黨兵馬和偽軍統統收編起來,連同他們竊據的城鎮一起交給共產黨。沒想到蔣介石的密令卻是讓高樹勛和馬法五的三個軍齊頭並進,這就打亂了高樹勛的整個計畫。時間一天天過去,情況一天天緊急。時至今日,劉鄧率領的野戰軍已經準備發起平漢線上最後的總攻。

王定南冒著流彈趕到三縱給劉鄧打了電話,徵得同意後,又穿過火線回到十一戰區長官部。

高樹勛一見王定南,便面帶愧疚地解釋道:「定南,你是知道的。在新鄉時,我對孫連仲提出,我願單獨率新八軍、河北民軍沿平漢線北上,後來孫連仲說我單獨一個軍過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