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上黨起烽火 第02章 上黨失敗急遣兵,蔣介石陪都叫板

大戰將臨的氣氛籠罩了小小的赤岸村。

作戰室里,劉伯承手握話筒與李達通話。

此時的李達已經身臨前線。他在得知劉鄧首長返回的消息後,心裡一下子踏實了,布置好迎接的事宜,便動身趕赴武鄉縣的新城——段村前線,準備為上黨戰役開個好頭。

經過一個晝夜的激戰,太行部隊已經攻下縣城,肅清了敵偽,正準備乘勝揮師南下,攻打襄垣城。

「好!」劉伯承聽了李達的扼要彙報,用洪鐘般的聲音命令道,「堅決把襄垣拿下來,作為太行軍區部隊屯兵之地,準備會合太岳、冀南部隊,發起上黨戰役!」

說罷,劉伯承走到地圖下,手指平漢、同蒲、隴海、津浦四條鐵路:「蔣介石的軍隊沿四條鐵路開進,伸出四個爪子向我們撲來了。我們要守住大門,保衛華北解放區,掩護我東北解放軍作戰略展開。平漢、同蒲是我們作戰的主要方向,但現在的問題是閻錫山侵佔了我上黨六城,在我們背上插了一把刀子,這就是人們通常說的芒刺在背啊!不拔掉這把刀子,心腹之患未除,怎麼放得下心分兵平漢、同蒲去守大門呢?因此,上黨戰役不但一定要打,而且打則必勝!」

鄧小平接道:「上黨戰役的根本問題,是抗戰勝利果實落到誰手裡的問題。蔣介石、閻錫山伸手來搶,決不能讓他搶走!」

劉伯承摘下眼鏡,認真地擦著:「和蔣介石打了多年的交道,我們是了解他的。這個人有時吃硬不吃軟,你越軟他越欺負你,有時你頂他幾下,他反倒收斂一點。我們面前的形勢正像鄧政委說的那樣,人民的勝利果實,必須用戰鬥來保衛。也可以這樣說,我們這裡的仗打得越好,毛主席在談判桌上說話越有力量!」

「對。」鄧小平走到地圖前,「此役大體可分為一個序幕三個階段。序幕就是李達同志正在指揮的收復襄垣之戰。第一階段是奪城打援,首先奪取屯留、長子和潞城,吸引長治之敵出援,在野外將其殲滅;第二階段是圍城打援,所圍之城,當然是上黨的心臟——長治;第三階段是——」

「攻城殲敵。」薄一波見鄧小平的雙手在長治周圍用力合攏,禁不住說道,「鄧政委此計不同凡響!」

鄧小平笑笑,點燃一支香煙:「我有什麼不同凡響?還不是劉師長的獨有風格。」

劉伯承也笑了:「攻其所必救,殲其來救者,這本是古人的發明,我可不敢居功。只是我常用此計,而敵人仍然不接受教訓,總是要自己往圈套裡面鑽,這才讓人難以捉摸呢……」

8月29日,晉冀魯豫軍區作出戰略部署,並去電請示中央軍委。8月31日,中央軍委回電,同意劉鄧部署:

……閻部一萬六千人占我長治周圍六城,乃心腹之患,必須堅決徹底全部殲滅之。

9月7日,劉伯承、鄧小平聯合簽發《晉冀魯豫軍區作戰字第一號命令》。10日凌晨2時,上黨戰役正式發起。

夏日的重慶如同一座火爐,而正在那裡進行的國共兩黨談判卻處在如霜的季節,陷入了僵局。

毛澤東是8月28日飛抵重慶的。當晚,蔣介石便在歌樂山南麓那個峰巒疊嶂,曲徑通幽,有著鬱鬱蔥蔥的古柏蒼松的「林園」為毛澤東接風洗塵。重慶各大報用號外或特刊的形式,報道了那個令國人激動了一夜的消息:

蔣主席舉行盛宴歡迎毛澤東先生。席間,蔣主席和毛先生相繼致辭,並幾次舉杯互祝健康,空氣甚為愉快。

然而,第二天正式商談一開始,晚宴時的溫文爾雅、輕鬆愉快便被針尖麥芒、唇槍舌劍所替代。國共兩黨關係中的重大問題由毛澤東與蔣介石進行直接商談;具體問題由中共代表周恩來、王若飛與國民黨方面代表王世傑、張群、張治中、邵力子進行談判。

由於蔣介石匆忙之中拿不出具體方案,毛澤東開誠布公地說:「希望通過這次談判,使內戰真正結束,永久的和平能夠實現……」

毛澤東的話還未說完,蔣介石臉上的笑容立時消失了,手一擺打斷道:「中國沒有內戰!」既然中國不存在內戰,那麼,這次專為避免內戰、實現和平而進行的談判還有什麼意義和必要呢?

毛澤東十分清楚這是蔣介石的老調重彈。多少年來,蔣介石從未承認過中國有內戰,掛在他嘴邊的是,中國只有「剿匪」或「剿共」。照此邏輯,只能說明蔣介石的頑固立場絲毫沒有改變。

毛澤東的臉上掠過一絲憤懣和輕蔑的笑,反唇相譏道:「要說中國沒有內戰,這是徹頭徹尾的欺騙,根本不符合事實,即使三歲的娃娃也不會相信。」接著,他扳起手指,曆數了十年內戰和八年抗戰時期的大量事實,證明了內戰不但在中國存在,而且從未停止過。

毛澤東的話,將人們的思緒帶入血雨腥風的1927年。那時,由於蔣介石的叛變,使得第一次國共合作的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失敗了。一時間,對共產黨人「寧可錯殺一千,決不放走一個」的滅絕人性的口號甚囂塵上。從此,國共兵戎相見,血流成河……

1934年10月,蔣介石率領大軍在江西對紅軍的第五次「圍剿」得手,國民黨中央社作為特大喜訊以蔣介石的口吻報道:「朱毛匪酋在瑞金潰敗後,從贛南向湘粵桂邊界流竄。」並懸賞25萬塊光洋,要買毛澤東那顆人頭。

最讓蔣介石得意和晦氣的日子是1936年的冬季。紅軍經過「流竄」到達陝北,已由國民黨「圍剿」前的30萬之眾銳減為不足3萬人。蔣介石親臨古城西安,召集陳誠、衛立煌、蔣鼎文等一大批將領,部署他的嫡系與精銳部隊30多萬,並調遣100多架剛剛從義大利購進的作戰飛機,準備對陝北紅軍進行第六次「圍剿」。用蔣介石自己的話說:這是對共匪的最後一戰。

然而事與願違,張學良、楊虎城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破壞了他眼看就要完成的「剿共」大業,致使那次已經點燃的「最後一戰」歸於流產。「中共借國難以自大!」蔣介石扼腕長嘆。八年抗戰,中共不僅生存下來,而且得到大的發展,以至作為蔣介石盟友的美國人,也在抗戰勝利前後要蔣介石與中共組成聯合政府。

往事如煙。昨日的宿敵成了今天的座上賓客和談判對手。須臾之間,蔣介石彷彿覺得歷史在不斷地反覆。他仔細看了一眼毛澤東,還是18年前在大革命中擔任國民黨代理宣傳部長時的那張稜角分明的臉,不過目光更加深邃了,彷彿能夠洞悉他的內心世界。

面對毛澤東列舉的如山鐵證,蔣介石無言以對,只得尷尬地另找話題。毛澤東從容地闡述了中共對兩黨談判的原則性意見。

蔣介石陰著臉聽完,冷笑了一聲:「十幾年不見,沒想到你毛潤之的胃口是越來越大了!可惜我這裡沒有這麼多東西,恐怕滿足不了你的胃口哇!」

第一次交鋒,便是短兵相接,這無疑給剛剛揭幕的談判罩上了一層陰影。毛澤東由此證實了自己的判斷,蔣介石連最起碼的事實都不承認,他對談判能有什麼誠意?蔣介石也從初次的較量中明白,要壓服毛澤東妥協,看來困難重重。

在日後的談判中,儘管中共出於和平的願望,作了種種讓步,蔣介石卻沒有絲毫的禮讓。他留給中共的只有通往陷阱一條路,那就是完全放棄軍隊和解放區,使國民黨政府的軍令、政令獲得完全的統一。談判因此於9月中旬陷於停頓。

蔣介石「叫板」了,他對周恩來說:「盼告訴潤之,要和,就照這個條件和。不然,就請他回延安帶兵來打好了」

毛澤東聽罷一笑,當面告訴蔣介石:「現在打,我實在打不過你。但我可以用對付日本人的辦法來對付你,你占點線,我占面,以鄉村包圍城市,你看如何?」

蔣介石敢於「叫板」,是因為20多天的「談判」時間,使他做了大量的準備,自認為可以採用強硬態度了。

9月4日,蔣介石派飛機赴太原,給正在進犯上黨的閻錫山送去了1933年由他親自主編的絕密《剿匪手本》,並附以此次印發的親筆按語,作為督戰密令。

內戰的號角就這樣被蔣介石薄薄的嘴唇吹響了。以軍事力量對比的絕對優勢,他堅信強大的國軍無堅不摧。只要在軍事上佔據有利位置,未來的前途只有兩個:要麼迫使中共在談判桌上屈服;要麼以武力打垮中共。

而毛澤東之所以敢於從容笑對,是因為他沒到重慶之前就料到了蔣介石的如許伎倆,並為此做了充分的準備,這就是「針鋒相對」,「以談對談,以打對打」,「用革命的兩手對付反革命的兩手」。所以,當接到劉鄧關於上黨戰役的電報後,毛澤東當即複電:同意劉鄧作戰方案。且極為乾脆地說:「打得越狠越好!」

如果說蔣介石對未來前途的估計有兩個,那麼毛澤東的信條只有一個,這就是:蔣介石在談判桌上得不到的東西,在戰場上同樣得不到!因而,此刻——蔣介石寄希望於上黨。毛澤東也寄希望於上黨。

上黨,作為重慶談判的重要砝碼,成了國共兩黨關注的焦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