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死前留言講演

偌大的教室里只坐了大約三分之一的座位,所以顯得有些空蕩蕩。杜逸凡信心滿滿地走上講台,微笑著朝底下的同學們點點頭,示意大家他的「講演」就要開始了。如他所料,教室里頓時響起了一片掌聲,還有不少女同學的加油聲也摻雜其中。可能她們根本不懂什麼是推理小說,來推理研究社聽講演也純粹是想接近杜逸凡而已。

張濤也坐在教室里,顧唯佳沒來,說是家裡有點急事。不過,讓張濤奇怪的是,一向不屑參加推理研究社活動的肖晨,今天卻主動要求來聽杜逸凡的講演,這是他始料未及的。現在回想起來,大概是自己說了一句「明天有推理小說中死前留言的講演」,從而引起了肖晨的注意,也許肖晨也對推理小說中的「死前留言」感興趣。

「今天也沒什麼特別的事情,我和你一起去聽聽吧。」肖晨是這麼對他說的。

於是,他們兩個就一起來了,反正推理研究社的人也不多,肯定坐得下。

杜逸凡今天穿著一件黑色休閑西裝,面色紅潤,看上去心情不錯。上台後,他環視了一圈教室,像是在找什麼人。看他的樣子似乎看到了想找的人,於是沉下臉對同學們說:「感謝大家在百忙中抽空來我們推理研究社,聽我的推理講演。我是推理研究社的社長,我叫杜逸凡。」

杜逸凡一說完,台下又傳來了一陣鼓掌聲。

等台下安靜下來後,他繼續說道:「今天我要和大家討論的,是推理小說中的一種類型,叫做死前留言。相信看過推理小說的同學都一定不陌生,這種類型的推理小說也是暗號推理的一條分支。在講這個主題前,我先給大家講一個故事。

「格洛阿是法國一位著名的天才數學家,可惜他只活到二十一歲,直到他死後四十年,他的數學遺稿才引起人們注意,並以書名《格洛阿理論》出版,被贊為『純數學的藝術品』。我講的這個故事就是關於他的。格洛阿有一個朋友叫魯柏,也是一位數學家。有一天格洛阿去拜訪他,卻被公寓看門人告知,魯柏在半個月前就被人殺害了。公寓看門人又告訴他,警察勘察現場時,沒有發現罪犯留下的任何痕迹,家裡的錢財都被搶劫一空了,但是魯柏手裡拿著一塊蘋果餡餅,沒人知道他為什麼死之前要抓著一塊餡餅不放。他又說,作案人很可能也住在公寓內,因為案發那天正是他值班,沒發現有陌生人進出過。但是魯柏所住的公寓共有四層,每層有十五間房,住著一百多人。

「格洛阿想了一想,便讓公寓看門人帶他去三樓,在一間房的門前,他停了下來,問公寓看門人這裡面住的是誰。看門人告訴他,這裡面住的人名叫萊塞爾,是個賭徒,並且在昨天已經搬走了。格洛阿憤怒地說,這個萊塞爾就是殺死魯柏的兇手!看門人很驚訝,忙問格洛阿為什麼這麼說。於是格洛阿解釋道,魯柏手裡的餡餅就是一條重要的線索。餡餅在英語中被稱作『PIE』,而希臘語『PIE』是指數學中的『π』。在一般的數學計算中,『π』又等於『3.14』。314就是一個暗示,他是在指314房間。聽完格洛阿的推理,公寓看門人才恍然大悟。根據格洛阿的分析,警方立即搜捕並抓住了萊塞爾。格洛阿利用了他的聰明才智,輕鬆破解了這個案子。故事到這裡就結束了,大家一定很奇怪,為什麼我要說這樣一個老掉牙的故事呢?我告訴大家,因為這個故事是我讀小學三年級時,在一本課外讀本上看到的,自從那次之後,我便迷上了本格推理小說。可以這麼說,正是因為死前留言,我徹底愛上了推理。」

聽到這裡,張濤轉頭看了看肖晨。

肖晨無聊地打了個哈欠,隨手翻弄著桌上的一本書,是英國偵探小說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東方快車謀殺案》。看他的樣子並沒有很認真地在聽杜逸凡的講演。

「所以,推理小說中的死前留言是我最喜歡的一個類型。在講死前留言之前,我先和大家簡單介紹一下什麼是『暗號推理』。第一個在推理小說中使用『暗號推理』這一類型的,是偵探小說之父埃德加·愛倫·坡所寫的《金甲蟲》。這一個超級精彩的暗號推理故事,我還記得當初看到解答部分時候的那種驚愕感。之後柯南道爾的《跳舞的人》也讓我如痴如醉,阿瑟·柯南道爾之後,更多推理作家加入了暗號推理的創作之中。在日本,江戶川亂步的推理小說《黑手幫》是以佛教偈語作暗號的暗號推理小說。不過大多暗號推理作品以短篇居多,而今天我要講的死前留言長篇作品頗多。

「講了這麼多暗號推理,那麼接下來我就要和大家分享一下我閱讀一些死前留言作品的心得體會,希望大家能夠喜歡,言語有疏漏之處,也請大家指出。」話到此處,杜逸凡低頭看了下講台上的講稿,繼續說道,「死前留言又可以稱為臨終線索,即被害人在臨死之前留下的那些奇怪的、神秘的、無法解釋的暗號或者手勢等線索,用來指證殺死他的兇手或案件相關的重要線索。並且,這些死前留言往往是讓人難以理解的,偵探只有破解了這些奇怪的信息才能知道兇手的真實身份。而在自己作品中將死前留言這種噱頭運用自如並大放光彩的,非美國推理作家埃勒里·奎因莫屬!

「埃勒里·奎因是曼弗雷德·班寧頓·李和弗雷德里克·丹奈這對錶兄弟合用的筆名,他們因為在一九二八年參加有獎徵文從而踏上了創作推理小說的道路。埃勒里·奎因推理小說的特點是注重邏輯,崇尚公平性和解釋的唯一性。一九三二年,在撰寫《X的悲劇》這部推理小說中,埃勒里·奎因首次運用了死前留言的線索來增加小說的懸念性,並且在小說結尾處給出了合理的解答。在第二年發表的《暹羅連體人之謎》中,埃勒里·奎因再次使用這種類型的詭計,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這種類型的小說並不好寫,寫不好就會遭遇到畫虎不成反類犬的尷尬。諸如國內一些寫手創作的死前留言,都是一種奇怪形式,比如用暗號進行排列從而得出兇手是誰。試問,一個將死之人,怎麼可能寫下那麼繁複的數字?為什麼不直接寫兇手的名字呢?通常那些寫手的解釋是,死者在瀕死之際,激發出了潛力並寫下了謎一般的死前留言。這可能嗎?對此我就不做過多的評價了。」

杜逸凡一說完,張濤就留意到肖晨的變化——他的目光從慵懶變成銳利,直視講台上的杜逸凡,他似乎對杜逸凡這段話很感興趣,並且想起了什麼。

「反觀大師的作品,在細節的處理上就顯得合理很多。如《暹羅連體人之謎》中,死者在臨死之前將一張撲克牌撕成兩半,然後把右手的半張撲克牌揉成紙團,左手拿的那半張牌展平,用這個奇怪的動作指明兇手身份。如果大家想要創作這種類型的推理小說,我的建議是一定要合理。一個將死之人是無法做出複雜的事情來的,硬要說可以的話那他何不打電話求救呢?」

杜逸凡的話引起台下一陣笑聲。

「好了,我們繼續。日本推理作家橫溝正史在他的作品《化裝舞會》中,讓死者用火柴拼圖的方式指出兇手的身份,不過這個手法首創者還是偉大的埃勒里·奎因,他們在《半途之屋》中就已經使用過這個構思了。還有一本小說大家一定不會陌生,就是在國內風靡一時的懸疑小說《達·芬奇密碼》,美國作家丹·布朗在這本小說中,讓盧浮宮的館長雅克·索尼埃在臨死之前,脫光身上的衣服,用自己的軀體擺出義大利畫家列奧納多·達·芬奇的名作《維特魯威人》的模樣,並用自己的血在肚子上畫下五芒星的符號,這也可以算作死前留言。死前留言可以是破案的線索,也可以是死者最後想表達的意願,這就要看作者自己的發揮了。

「有些以死前信息為主的外國推理小說,在文字上玩遊戲,這就很難讓其他國家的讀者體會到閱讀的快樂了。當作者在平假名上玩日文遊戲的時候,即便是大家看完解答也沒什麼特別的感覺。還有就是歐美的一些推理小說,一個單詞可以有兩個以上的意思,但是翻譯成中文後大家就只能看注釋了,這樣的情況讓人非常遺憾,但又無可奈何。所以說,死前留言這種類型的小說中,我最不喜歡的就是文字詭計了,因為沒有代入感。我記得有栖川有棲的《英國庭院之謎》似乎就是破解暗語的推理小說。

「言歸正傳,說到死前留言的作品,還有一本書不得不提,就是第十九屆江戶川亂步獎得主小峰元的《阿基米德借刀殺人》。書中,一個高中女生死於墮胎,沒有人知道那個讓她懷孕的男生是誰,她自己也不肯說,直到死之前,她才如夢囈般說了兩聲『阿基米德』。雖然這部作品並非本格派推理小說,但基於對『阿基米德』的好奇心,我還是把這本書全都看完了,儘管本書中的密室解答和不在場證明的詭計很牽強,但『阿基米德』這個名字的解釋還是很有意思的。還有東野圭吾在《名偵探守則》中,有專門的一章來調侃死前留言,叫《最後一句話》,小說借偵探天下一大五郎之口說:對作者來說,可以通過這種簡單的方式製造出迷霧般的氛圍,增加懸疑效果。但是,在通常情況下,故事會因此變得不真實。所以說,如果要增強作品真實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