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部分 子路

子路,名仲由,字子路,卞人,比孔子小九歲。子路的出身通常說是野人,看上去確實是野人。用現代話說,就是個沒身份並且沒身份證的流浪漢,甚至連名字都未必有。子路姓什麼?姓仲?恐怕不是,仲是老二的意思,由才是名。可是子路還叫季路,季就是排行老小的意思。說來說去,子路姓什麼不知道,連自己是老幾都不清楚。出身卑微,這樣形容子路應該是準確的。

出身卑微的子路很聰明,而且有點死心眼,喜歡一條道走到黑。還好,他誤打誤撞看熱鬧來到了正在招生的孔子私校,孔子正愁招不到人,也不講究什麼生源質量了,流浪漢也沒關係,一通忽悠把子路忽悠進了自己的學校。至於收沒收學費,還真不好說。

子路很好學,也很上進,對貴族生活也充滿了嚮往。可是基礎不好,孔子常常嘲笑他。但是子路的優點太多了,譬如很忠誠,很能吃苦,很直率而且很勇敢,孔子跟他在一起就感覺踏實安全。因此,後來子路成了孔子身邊最信任的學生,他們互相關心,成了一種師生加朋友加親人的關係。某種程度,子路就是孔子的李逵。可是子路比李逵要強很多,因為他好學上進。

由於子路忠誠勇猛,自從子路入學之後,再也沒有人敢來羞辱孔子,周圍的小流氓們也不敢再來騷擾,所以孔子說:「自吾得由,惡言不聞於耳。」

對於孔子的學說,子路是堅信不疑的,甚至比孔子本人還要堅信不疑。在這一點上,只有顏回能夠和子路相比。但是,子路更直率,面子思想不重,敢於大膽去追求名利。

天真、直率,有時候魯莽,這就是子路,一個討人喜歡的歷史人物。

從孔子與子路的對話中,我們能夠看到孔子是如何因材施教,循循善誘,是怎樣一步步將流浪漢子路轉變為一個有學問有理想有能力的君子,感受到孔子卓越的教育能力。

子曰:「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譯文孔子說:「由,我教給你怎樣做的話,你明白了嗎?明白了就是明白了,不明白就是不明白,這才是明白的態度。」

解析孔子的意思就是一句話:別不懂裝懂。

子路是孔子最早的一批學生,那時候如果不是為了多招點學生,孔子根本不會收子路這樣的學生。子路屬於野人,現在的說法就是沒有戶口沒有固定職業的人,整天挎著把劍不知道幹什麼。孔子招生的時候,子路大概是看熱鬧來到了孔子的學校,孔子就像賣保險的一樣,看見誰都想賣一份給他,所以看見子路,就想招他。於是,兩人還發生了一番爭論,子路說自己身材魁梧武藝高強,不需要學習知識了,孔子說你現在就是老虎,學習了知識之後那就是如虎添翼啊。子路口才不如孔子,於是報名成了孔子的學生。子路這人認死理,既然當了孔子的學生,就什麼都按孔子說的做。不過基礎太差,學習很努力,成績很糟糕,而且一開始總怕人笑話,怕別人說「連這都不懂」,有時候免不得不懂裝懂。所以,孔子就這樣教導子路。

這是子路入學初期,孔子瞧不起他,對他說話也不客氣。

現實解說這是很著名的幾句話啊,隨時用來教訓那些不懂裝懂的人。有的時候,也當繞口令來練。

子曰:「衣敝韞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終身誦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譯文孔子說:「穿著破舊的麻布袍子,與穿著狐貉皮袍的人站在一起而不感到羞恥的,大概只有仲由吧。(《詩經》上說:)『不嫉妒,不貪求,為什麼說不好呢?』」子路聽後,反覆背誦這句詩。孔子又說:「只做到這樣,怎麼能說夠好了呢?」

解析孔子開始的話好像在表揚子路,等到子路高興,又是迎頭一盆冷水。想想那場景,該是非常搞笑。

子路是野人出身,窮得破衣爛衫,孔子總是擔心他太自卑。誰知道子路一點也不自卑,還挺自然,因此孔子表揚他。可是看到子路挺得意的樣子,孔子又懷疑這傢伙是不是沒有理想,沒有追求,於是說了後面一段話。

孔子教導學生,當然就是要學生們今後有好的前途。孔子的學生多半出身卑微,孔子一方面希望他們不要自卑,另一方面又不要假自尊。所以,一方面孔子要告訴學生們,那些貴族沒什麼了不起,一肚子草包;另一方面,孔子又要告訴學生們,你們要努力啊,爭取當上貴族。

總的來說,這段話的意思就是:不要為現狀感到羞恥,但是如果滿足於現狀,就真的很羞恥了。

現實解說你自己不嫌自己窮,很好。但是,你要明白別人還嫌你窮呢。你不嫌自己難看,但是別人還怕你影響市容呢。衣服不如別人沒問題,可是你一定要想辦法穿上更好的衣服。

當農民工,不可恥;但是,要努力讓自己的兒女不再當農民工。

總之,人,是要有追求的。

有的時候,你仇恨他,是因為你想成為他。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喜。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

譯文孔子說:「如果我的主張行不通,我就乘上木筏子到海外去。能跟從我的大概只有仲由吧!」子路聽到這話很高興。孔子說:「仲由啊,好勇超過了我,其他沒有什麼可取的才能。」

解析孔子常常拿子路尋開心,這是其中一句。這應該是孔子早期的話,這時候顏回子貢等人都還沒有入學,孔子的學生中也就是子路比較親近一些。孔子這番話其實是兩個意思,第一是子路對自己很忠誠,去哪裡可以帶著他;第二是子路沒什麼材料,自己到海外去反正也不能推行周禮了,有學問的人用不上,就帶個除了力氣什麼也不懂的子路吧。

從另一個角度說,孔子又是在通過諷刺的方式來激勵子路。

現實解說那時候是「道不行」才移民海外,如今不同,「有道行」的才能移民海外。

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軍,則誰與?」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

譯文孔子對顏回說:「用我呢,我就去干;不用我,我就隱居起來,只有我和你才能做到這樣吧!」子路問孔子說:「老師您如果統率三軍,那麼您和誰在一起共事呢?」孔子說:「赤手空拳和老虎搏鬥,徒步涉水過河,死了都不會後悔的人,我是不會和他在一起共事的。我要找的,一定要是遇事小心謹慎,善於謀劃而能完成任務的人。」

解析孔子很不喜歡武力解決問題,所以對子路總是以為自己很勇猛非常不滿,時不時諷刺他敲打他。不過到了後來,孔子對子路的敲打就是出於關愛而不是嘲諷了,因為兩人的感情已經非常好了。遺憾的是,儘管孔子不斷地提醒子路不要仗恃自己的武力,最終子路還是死於自己最得意的武力上面。所以,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這個時候顏回已經入學了,孔子很喜歡他,顏回的智慧與子路的魯莽就形成了鮮明的對照。按理說,顏回屬於下一輩,在顏回面前應該給子路一點面子,不過孔子習慣了揶揄他,依然當面說他。也就是子路憨厚,換了別人,可能就受不了了。

現實解說孔子說得對,你不知道水有多深,不知道對方的來頭背景,輕易地動手,結果對方來頭更大,最終還是自己吃虧。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

譯文子路說:「君子崇尚勇敢嗎?」孔子答道:「君子以義作為最高尚的品德,君子有勇無義就會作亂,小人有勇無義就會偷盜。」

解析圍繞勇,師徒繼續鬥嘴。子路總是在炫耀自己的勇力,這也難怪,誰不願意炫耀自己的長處呢?可是孔子總是打擊他,貶低勇的作用。

這段話的對話方式與以上的幾句不太一樣,是很正式很嚴肅的方式,因此可以斷定這是子路經過思考之後所提出來的問題,孔子因此也很嚴肅地回答。這個階段,子路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

現實解說看上去,有勇無義比有勇無謀的害處大多了。

子路有聞,未之能行,唯恐有聞。

譯文子路在聽到一條道理但沒有能親自實行的時候,惟恐又聽到新的道理。

解析子路肯定不是最聰明或者最有學問的學生,可是可以說是最勤奮最崇拜老師的學生。子路是個非常憨直的人,老師教的知識,如果認為是對的,就去做;如果認為是不對的,那就提出來跟老師辯論;如果吃不準的,也去做,以便證明究竟是不是對的。

子路是個行動者,這點很好。

現實解說如果活在知識爆炸的今天,子路不累死也要發瘋。

子路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謂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譯文子路問孔子道:「怎樣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