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六九章 子路和顏回

孔子要推銷出去的第一個人是子路,這倒不是他認為子路最有才能,而是出於感情因素。子路跟隨他的時間最長,最忠心最直爽,出力也最多,歲數又老大不小,如果再不能推銷出去,這輩子就算是廢在自己手中了。所以,於情於理,都要首先幫助子路找到出路。

孔圉是衛國的卿,一向非常好學,跟孔子的交往很多,時常向孔子請教學問,因此兩人的關係很好。好到什麼地步呢?或者說孔圉好學到什麼地步呢?

按《論語》。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這段話什麼意思?就是在孔圉死之後被謚為孔文子,子貢問孔子為什麼孔圉被謚為文,孔子說了:「因為孔圉聰明而且好學,又不恥下問。」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兩個成語都來自這裡。

孔圉是衛靈公的女婿,是現任國君衛出公的姑父。因此升遷機會比較多,這個時候已經成了衛國的卿。

公叔戍佔領的蒲地已經被衛國奪了回來,現在是孔圉的封地,而蒲地恰好缺一名地方官員,也就是令,換現在說法,就是蒲縣縣長。

「我給你推薦一個人吧,子路這人不錯,好學忠誠,沒有私心雜念,還在季孫家當過管家,人品能力都是上佳,怎麼樣?」孔子向孔圉推薦,兩人都姓孔,雖然不是一個來源,可是還是覺得比較親切。

「好啊好啊,我面試一下。」孔圉知道子路的經歷,也認識子路,不過還是要面試一下。

面試的結果是孔圉非常滿意,於是子路成了蒲令。

臨行之前,子路來向孔子道別。

「由啊,你將要去當蒲令了,老師送給你車呢,還是送給你忠告呢?」孔子問。他為子路高興,雖然他也只有一輛車,也願意送給子路。

「忠告吧。」子路沒有猶豫,他不能要老師的車。何況,上任之後,就會有車。

「那好。」孔子其實願意送的也是忠告,他早就想好了。「蒲這個地方是衛國的主要兵源地,壯士很多,很難治理。不過我告訴你,只要恭敬客氣,就能讓勇者服氣;只要寬容公正,就能與人相處融洽;只要謙恭廉潔,就可以親近尊長。」

「嗯,還有嗎?」子路覺得老師說得挺好,還想聽。

「以身作則,然後可以勞民。」

「還有嗎?」

「不要怠惰。」

「還有嗎?」

「等你做一陣再來問吧。」孔子笑了,子路就是這樣的人,問起來沒完,有時候也挺讓人煩。

按《論語》。子路問政。子曰:「先之,勞之。」請益。子曰:「無倦。」

子路帶著老師的忠告上路了。

從楚丘到蒲,子路在石門這個地方住了一個晚上。第二天早上離開的時候,因為時間很早,守門人覺得這個人行色匆匆,有些可疑。

「請問,你是從哪裡來的?」守門人問。

「啊,從孔丘那裡。」

「孔丘?就是那個明知沒戲卻還要去做的人嗎?」

「哈哈哈哈。」子路笑了,點點頭,上路了。

按《論語》。子路宿於石門,晨門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

不可為而為之,這個常用語,就來自這裡。

子路在蒲地的治理不錯,他一切按照孔子的標準去做,公正無私,工作努力,一門心思為老百姓做實事,因此子路在蒲的名聲非常好,老百姓喜歡他,孔圉對他也很放心。

時間不長,子路又把高柴引薦給了孔圉,擔任了孔圉封地的士師,也就是執法官。對此,孔子還有些意見,覺得子路應該推薦更優秀的師弟。可是沒辦法,子路就跟高柴的關係鐵。

子路常常會派人看望老師,同時也向老師請教。而孔子也非常關注子路,有時候也會派弟子去看望他。

有一次,子路讓人來問一個問題。

「什麼是君子?」

「修養自身,保持謙恭。」

「這就行了?」

「修養自身,以幫助別人。」

「還有嗎?」

「修養自身,以造福百姓。」孔子說,不過隨後加了一句。「這一點,堯舜還擔心自己做不到呢。」

按《論語》。子路問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堯舜其猶病諸?」

又有一次,孔子得了重病,看樣子就要過去了。於是子路就派自己的屬下去伺候孔子,按照家臣規格要求他們。後來孔子病好了,對子路的做法很不滿。

「太過分了吧。」孔子說。為什麼這樣說呢?「子路是在忽悠我啊。我本來沒有家臣,他給我弄幾個假的家臣來,讓我騙誰啊?騙老天爺?況且說了,讓我死在家臣手中,還不如死在學生們手中呢。再者說了,就算我不能得到風光大葬,難道還會死於道路嗎?」

其實,子路也是好意,一般的大夫家中沒有家臣,一定要是很有勢力的卿大夫才有家臣。子路知道孔子好面子,所以派來幾個手下假扮家臣,也是為了讓孔子死得有面子。

誰知道,孔子反而不高興了。

看來,子路天生不是個拍馬屁的料,費了半天勁,最終還是挨罵。要是子貢做這樣的事情,估計孔子不會這麼說。要是顏回做這樣的事,大概要受表揚了。

按《論語》。子疾病,子路使門人為臣。病閑,曰:「久矣哉,由之行詐也。無臣而為有臣,吾誰欺,欺天乎?且予與其死於臣之手也,無寧死於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縱不得大葬,予死於道路乎?」

不管是請教也好,拍馬屁也好,孔子說歸說,心裡還是挺高興,他也知道子路是好心。不過,最新的一件事情真的讓孔子緊張得不得了,以至於立即派子貢去找子路。

什麼事?說起來,是件好事,好人好事,放在今天,算是感動中國的事情。原來,子路看到蒲地的農村水利系統不完善,擔心暴雨來臨造成水災,因此在春忙之後,組織當地百姓興修水利,挖溝造渠。看到當地百姓生活普遍比較困難,子路於是從自己的俸祿里拿出糧食,每天向修水利的民工提供一頓免費的午餐。按照當時的規矩,午餐都應該是自己攜帶的。子路這一舉動受到當地百姓的交口稱讚,換了今天,也同樣會受到廣泛讚揚。

這一天,子路又率領百姓挖溝,子貢來了。

「子貢,你怎麼來了?老師身體還好嗎?」看見子貢,子路非常高興,先問候了老師。

「老師身體很好,不過心情不好。」子貢說,對子路笑笑。

「為什麼?」子路有些奇怪,老師心情不好,有什麼好笑?

「老師很擔心你,讓你立即停止供應免費午餐。」子貢說。

「為什麼?我這是施行仁德啊。老師平時總是叫我們要仁德,可是真正做起來又要阻止我,為什麼?」子路很不解,甚至有些氣憤地問。

「老師這麼說。如果你認為老百姓確實不夠吃的,應該上報給孔圉大夫或者國君,然後從公家的倉庫里拿出糧食來救濟大家。如今你私自用自己的糧食給大家,是要讓百姓怨恨君主,而感激你。你想想,後果是不是會很嚴重?」子貢回答,這是孔子教給他的。

「是哦。」子路恍然大悟。

所以,仁德不仁德,還是要服從於政治的。坐而論仁,往往是不考慮當權者的利害的。這就是為什麼有的人在當權之前愛民敬民,當權之後就變成了另一個樣子,這未必就是他的思想改變了,而是情勢所迫。

屁股決定腦袋,這條真理千古不變。

在孔子的弟子中,論管理才能,冉有是獨一無二的,孔子準備第二個推銷出去的就是冉有。為此,孔子曾經問過冉有有沒有興趣在衛國找一份工作,冉有婉言謝絕了,他說他還想學習。但是實際情況並不是這樣,冉有的家族都在季孫家做事,而冉有本人和季康子的關係不錯,因此,冉有相信,他遲早會回到季孫家。

冉有謝絕了在衛國做官,孔子第三個準備推銷誰呢?顏回。

孔子最欣賞的學生自然是顏回,連孔子自己也說顏回賢於自己。

有一次孔子問子貢:「你覺得自己和顏回哪個要強一些?」

「我哪裡能和顏回相提並論呢?顏回能夠聞一知十,我不過是舉一反二。」子貢說。其實,他對顏回的品德很敬佩,對顏回的學習態度很佩服,卻未必對顏回的能力認同。

「是啊,你不如他,我跟你都不如他。」孔子說,說得很誠懇。

按《論語》。子謂子貢曰:「汝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與汝弗如也。」

孔子認為顏回比自己還要賢,並不是假意謙虛,而是出於真心。為什麼一向驕傲的孔子這樣高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