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三七章 說人壞話孔子挨罵

老子西行的消息很快傳到了魯國,有一個人對此大為感慨,認為老子這樣的人才得不到重用,最終只能流亡海外,實在是中國的一大損失。此人是誰?孔丘。

孔丘是誰?姓孔名丘字仲尼,魯國人,全世界最認真貫徹周禮的人,公開招收學生授課教授周禮。孔丘,也就是孔子。幾年前孔丘曾經去老聃那裡查閱周朝典籍,兩人有過一番交談,孔丘對老子的學識佩服得五體投地。《史記》記載,孔子對自己的弟子這樣描述老子: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乎?

這個時候,孔丘在魯國無人賞識,也混得很艱難。

「老師,老子都去西面了,您為什麼不出去走動走動?」學生子貢看見老師嘆氣,提出了一個建議。

「好,明天去齊國看看。」孔丘回答,齊國一向對外國人才張開雙臂,孔丘想去看看那裡有沒有合適的位置。

帶著幾個得力的弟子,孔丘北上齊國了。經過朋友的朋友的介紹,孔子師徒幾人就暫住在了高家。

托關係找門路,總算,孔丘得到了一個見齊景公的機會。

「孔丘先生,一般情況下,到我這裡來求職的,都要先見晏嬰先生,你為什麼不去見他,直接來見我呢?」齊景公問。通常,他都要讓晏嬰先把把關。

「不瞞主公說,晏嬰這人,曾經跟著三個國君混,跟每個國君都混得很和諧。可見得此人有三顆心,這樣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人,我不想見他。」孔丘回答,表現得很直爽很有性格。

「哦。」齊景公倒吃了一驚,不知道這人是缺心眼還是太實在。「那什麼,說說你的治國方略吧。」

「我的治國方針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國君要像國君,大臣要像大臣,老爹要像老爹,兒子要像兒子。每個人都擺正自己位置,都不做非分之想,國家自然就和諧了。」孔丘說道,這是他的政治理念,看齊景公在點頭,又說:「政在節財,國家要節儉一些。」

齊景公對孔丘的君君臣臣比較欣賞,如果能夠實現孔丘的這個想法,那麼田家就不會有非分之想,自覺自愿當他們的臣子,自己豈不是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孔丘進一步闡述了自己的思想,也就是儒家思想。齊景公聽得饒有興趣,非常高興。

「好,你先回去,我考慮考慮。」齊景公恭恭敬敬送走了孔丘,他覺得孔丘是個人才,應該留下來,不過,這事情要跟晏嬰商量。

孔丘也高高興興地回去,他感覺得出來齊景公對自己的欣賞。

「要發財了。」孔丘暗暗說。

第二天,晏嬰來見齊景公,齊景公就把自己和孔丘見面的事情說了一遍,還把孔丘說晏嬰的壞話也告訴了晏嬰。

「啊,他也這樣說我?」晏嬰有些惱火,孔丘這人他聽說過,據說人品不錯,可是沒想到竟然背後說自己壞話。

「怎麼,還有人這麼說過?」齊景公看出了晏嬰的不快,不過他很想知道還有誰這樣說晏嬰。

「對,就是梁丘據。」

「啊,老梁?你怎麼回答他的?」

「我說我能和三個國君都相處融洽,不是因為我有三個心,而是因為我只有一個心,那就是國家利益這顆心。有這一個心,別說跟三個國君,就算跟一百個國君也能和諧相處。如果有三個心,跟一個國君也處不好。」

「你說得太好了。」齊景公說,原本他準備提一提重用孔丘的事情,可是看見晏嬰一臉的怒氣,決定還是等一等再說。

回到家裡,晏嬰越想越氣憤。梁丘據是個不學無術的傢伙,說那樣的話也就罷了。可是孔丘是個有學問的人,名聲也挺好,他如今這麼說,影響就太壞了。

「奶奶的,從魯國到齊國來,竟然說我的壞話,這不是吃飽了撐的嗎?」晏嬰實在氣不過,於是派人前往孔丘的住處,專門回答他這個問題。

晏嬰的家臣帶著晏嬰的回答就到了孔丘師徒的住所。

「孔丘先生在嗎?」晏嬰家臣敲著門問。

「在在。」孔丘的學生子路急忙開門。

「我是晏嬰先生派來的,找孔丘先生有話說。」

「啊,屋裡請,屋裡請。」子路急忙把晏嬰家臣讓了進去,裡面,孔丘正在研究周禮。聽說晏嬰派人來了,恭恭敬敬地問:「啊,晏嬰先生有什麼指教?」

「晏嬰先生讓我回答你的問題。我晏嬰家族世代效力於齊國國君,要不是行得正站得端,早就出局了。我聽說。喜歡一個人,就看他什麼都是優點;不喜歡一個人,就看他什麼都是缺點。所以,喜歡的就說他好話,不喜歡的就說他壞話。我是一顆紅心輔佐三個國君,所以都能融洽;若是三顆心跟著一個國君干,那一定干不好。如今孔丘先生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根本不了解情況就在那裡說我的壞話。告訴你,身正不怕影子歪,腳正不怕鞋子小,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你孔丘這些年來窮困潦倒,四處碰壁,我說你什麼了嗎?你現在是打魚的笑話砍柴的,種地的指責打獵的,你不是吃飽了撐的嗎?從前我以為儒家挺值得尊重的,現在我蔑視你們。好了,話我轉達完了,再見。」晏嬰的家臣連珠炮一般痛斥了孔丘一頓,連屁股都沒有拍,轉身走了。

孔丘目瞪口呆,這一切太突然了。過了半晌,才回過味來。

「唉,我真傻,我怎麼在齊國議論晏嬰呢?我缺心眼啊。」孔丘自我批評,心裡埋怨齊景公出賣了自己。孔丘不知道,當國君的根本不懂得人情世故,想說什麼就說什麼,不會為別人考慮的。

「那,怎麼辦?」子路問。

「看見沒有,古人說過:言發於邇,不可止於遠也;行存於身,不可掩於眾也。一個人的言行,別人都看在眼裡。不該說的話,千萬不要亂說。我私下議論晏嬰,卻沒有說到點子上,我錯了。錯了,就要認錯,就要道歉。賜,你去一趟,道個歉。」孔丘派端木賜去給晏嬰登門道歉。端木賜就是子貢,在孔丘的弟子中最為能言善道。

子貢領了老師的指令,去道歉了。

這一邊,弟子們都有點沮喪,老師竟然被人罵了一頓還要給人道歉,大家都有點憤憤然。

「老師,晏嬰仗勢欺人,他難道就是聖人,就沒有過錯?」子路大聲說道。

「嘿嘿,好像也不是吧。齊靈公這人很邋遢,晏嬰就勸他整潔;齊莊公喜歡打仗,晏嬰就勸告他慎戰;齊景公很奢侈,晏嬰就處處簡樸。可以說,晏嬰確實很善於輔佐君主。可是,晏嬰對上面好,對下面可不怎麼樣,說起來,不過是個小人罷了。」孔丘說道,有些為自己圓場的意思。

孔丘的原話是:相三君而善不通下,晏子細人也。(《晏子春秋》)

子貢並沒有見到晏嬰,因為晏嬰根本不屑於見他。因此,子貢只是向晏嬰的家人轉達了孔丘的道歉。

原本以為風波已經過去,可是兩天之後,風波再起。正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晏嬰的家臣又來了。

不是已經道過歉了嗎?又來幹什麼?孔丘的弟子們都有些奇怪。

「孔丘先生,聽說你說晏嬰先生『相三君而善不通下,晏子細人也』,晏嬰先生很生氣,又派我來見你,讓我回答你這個問題。晏嬰先生說了:我這種人,不能靠收學費養家糊口,為什麼呢?因為等待我提供祭品祭祀的同族人就有數百家,而等著我封邑的糧食養家糊口的士人也有數百家,我如果不能跟國君和諧,不當好我的官,怎樣做到這點?我跟你這個收學費的人相比,到底誰對下面的人好一些?」晏嬰的家臣說得毫不客氣,孔丘師徒一屋子尷尬。

這又是哪個多嘴的把孔丘的話給說出去了?

看來,缺心眼的不止孔丘,還有不知道哪個弟子。

「我錯了,我真的錯了,我錯了還不行嗎?我聽說啊,如果一個人比別人強,那就把別人當朋友;如果一個人不如別人,那就把別人當老師。現在我隨便議論晏嬰先生,晏嬰先生批評得對,確實批評得對,晏嬰先生就是我的老師啊。麻煩您替我向晏老師賠罪,我錯了。」孔子又認錯了。

知道自己錯了,就勇於認錯,這是孔子的優點。

晏嬰的家臣撇了撇嘴,走了。

恭恭敬敬送走了晏嬰的家臣,孔丘師徒回到了住處。

「老師,晏嬰也太盛氣凌人了。」有學生又在為老師打抱不平。

孔丘狠狠地瞪了他一眼,心說要不是上次你們替我不平,我怎麼會又犯一次錯誤呢?還讓我犯錯誤啊?

「胡說,救民之姓而不誇,行補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人家晏嬰先生造福這麼多人,人家到處吹噓了嗎?人家彌補了三個國君的不足,人家居功自傲了嗎?沒有啊,晏嬰,那就是君子的典範啊,今後誰要再說他的壞話,我跟誰急。」孔子大聲說道,從此之後,做夢也不會再說晏嬰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