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二四章 史上最牛音樂發燒友

太子晉的死訊傳到晉國,恰好師曠和晉平公在一起。

「唉,可惜了可惜了,絕頂聰明的人,又很懂禮貌,就這樣夭折了。看來,上天真是不眷顧周朝啊。」師曠感慨,很遺憾的樣子。

「大師,我知道你和太子晉關係很好,不過你似乎並不悲傷啊。」晉平公問。他很尊重師曠。

「是啊,因為去年見他的時候,就聽到他聲音清亮中帶點痰喘,肺火極大,我就知道他恐怕只有一年的壽命了。因此,我並不意外,所以也就沒有悲傷,只是有些遺憾。」師曠說。說完,師曠告辭回家。

「來人,送大師回家。」晉平公下令。

師曠,不過是一個樂師,頂多是一個大夫級的首席樂師,晉平公為什麼對他如此恭敬?

師曠出身樂師世家,從小博覽群書,尤其酷愛音樂,可是在音樂上的造詣總沒有多大的進境。

「怎麼回事呢?我該怎麼辦呢?」師曠很困惑,他真的很熱愛音樂,所以他更困惑。

於是師曠開始反思,他發現一個現象,那就是各國出色的樂師多半是瞎子,為什麼呢?父親告訴他說:「那是因為瞎子看不見,所以耳朵分外的好使。」

可是,僅僅是這樣嗎?師曠索性蒙起自己的眼睛來,很快他發現,當眼睛看不見的時候,不僅僅是耳朵更好使那麼簡單,更重要的是看不到光怪陸離的世界之後,注意力會更集中,受外界的誘惑會更少。

「技之不精,由於多心;心之不易,由於多視。」這就是師曠的結論。

於是,師曠作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決定:弄瞎自己。

就這樣,師曠用熏香熏瞎了自己的雙眼。

世界上多了一個瞎子,也多了一個頂尖的音樂家。

師曠,史上最牛的音樂發燒友。

在成為一個瞎子之後,師曠果然能夠集中精力於音樂。很快,他就成為頂尖的音樂家。於是,晉悼公將他召入宮中擔任首席樂師。令晉悼公驚訝的是,師曠不僅音樂造詣深厚,還通古博今,對國家及國際大事都有自己獨特的看法。因此,晉悼公沒有把師曠簡單當成一個藝人,還把他當成老師和朋友,時常向他請教。

有記載說師曠天生是個盲人,如果真是如此,師曠就應當僅僅懂得音樂而已,他的學識從哪裡而來?因此,師曠在成為盲人之前一定閱覽過大量的書籍,他怎麼可能生來就是盲人?

師曠是春秋乃至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音樂家,傳說名曲《陽春》、《白雪》就是出自師曠之手。

師曠音樂知識非常豐富,不僅熟悉琴曲,並善用琴聲表現自然界的音響,描繪飛鳥飛行的優美姿態和鳴叫。傳說,當師曠彈琴時,馬兒會停止吃草,仰起頭側耳傾聽;覓食的鳥兒會停止飛翔,翹首迷醉,丟失口中的食物。

師曠聽力超群,有很強的辨音能力。漢代以前的文獻常以他代表音感特別敏銳的人。《淮南子·氾論訓》說:「譬猶師曠之施瑟柱也,所推移上下者,無尺寸之度,而靡不中音。」《周書》記載他不僅擅琴,也會鼓瑟。師曠也通曉南北方的民歌和樂器調律,《左傳》記載:「晉人聞有楚師,師曠曰:『不害!吾驟歌北風,又歌南風。南風不競,楚必無功』!」

《莊子·齊物論》說師曠「甚知音律」,《洪洞縣誌》云:「師曠之聰,天下之至聰也。」

《荀子·大略篇》也記載:「言味者予易牙,言音者予師曠。」

到晚年時,師曠已精通星算音律,撰述了《寶符》100卷,可惜均失佚。

樂聖,這是師曠應得的地位。

由於耳朵太好使,師曠後來被神化。

在道教的天后宮、城隍廟等宮觀建築的門殿東、西兩次間,通常設有站像千里眼和順風耳,他們是道教寺廟的護衛神。顧名思義,千里眼的本領是眼睛能看到千里以外之物,順風耳能聽到千里之聲。

中國民間有個「十兄弟」的故事。十兄弟依次叫順風耳、千里眼、大力士、鋼頭、鐵骨、長腿、大頭、大足、大嘴、大眼,各有獨特本領。到了元朝時期,歷史小說稱千里眼和順風耳為「聰明二大王」。他們指的是離婁和師曠兩位古人,其中,離婁是黃帝時人,傳說目力極好,百步之外能見秋毫之末,就是不僅看得遠,而且解析度極高。

千里眼、順風耳是道教中的兩位守護神,地位雖然不高,流傳卻很廣泛。這兩位小神分別擁有特異功能,千里眼能夠看到千里之外的物體,順風耳則能聽到千里之外的聲音。中國古代的小說里很早就有他們的形象,而關於他們的來源卻無法考證,到元朝(1206—1368)時,一些小說開始以古代的兩位人物作為他們的來源,他們就是師曠和離婁。

後來他們被道教納入神仙體系,成為該教的護衛神,他們的塑像一般安置在宮觀的大門口,同時又在他們的旁邊加了兩位武士,合稱「四大海神」,實際上是模彷彿教的四大金剛。《西遊記》中描寫孫悟空鬧東海、攪地府後,事達天庭,玉帝詢問「妖猴」來歷,班中閃出千里眼、順風耳,將「妖猴」的來歷奏明。

既然說到師曠,順便介紹中國古代音樂。

中國古代對於音樂非常重視,因此《史記》專門用了一捲來介紹樂。

且來看看太史公怎樣說「樂」。

「凡音者,生於人心者也;樂者,通於倫理者也。是故知聲而不知音者,禽獸是也;知音而不知樂者,眾庶是也。唯君子為能知樂。是故審聲以知音,審音以知樂,審樂以知政,而治道備矣。是故不知聲者不可與言音,不知音者不可與言樂。知樂則幾於禮矣。禮樂皆得,謂之有德。」什麼意思?大致就是說,人和禽獸的區別在於人能說話唱歌,禽獸不能;君子和普通人的區別在於君子懂得樂,而一般人不懂。

所以,上古時候,樂盲跟流氓沒什麼區別。要混進上流社會,非要懂得樂不可。

《詩經》中的風、雅、頌都是樂,不過,雅頌才是正規的樂,風多來自民間,因此常常有歌無樂。

「禮節民心,樂和民聲,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禮樂刑政四達而不悖,則王道備矣。」這一段什麼意思?一個國家要治理好,就要做好四個方面:禮、樂、刑、政。樂的地位高居第二,超過了刑法和行政。

樂和民聲,就是說樂可用來實現和諧社會。

「大樂必易,大禮必簡。樂至則無怨,禮至則不爭。揖讓而治天下者,禮樂之謂也。」「大樂與天地同和,大禮與天地同節。」這兩段,都在講述樂與和諧社會的關係。

「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夔始作樂,以賞諸侯。」這一段,講述了上古音樂的起源,舜製作了五弦琴,這就是中國最早的樂器。而舜的大臣夔開始作樂,則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音樂。

不過,按照《山海經》的說法,「伏羲造琴瑟」。

按照《禮記》,神農做琴。神農做的琴長三尺六寸六分,上有五弦,分別稱為宮商角徵羽。後來,周文王又增加了兩根弦,新增加的兩根弦稱為少宮和少商。

其餘的樂器,女媧發明了笙和簧,隨發明了竽,巫咸發明了鼓,舜發明了簫。

太史公在這一卷的最後這樣總結:「夫上古明王舉樂者,非以娛心自樂,快意恣欲,將欲為治也。正教者皆始於音,音正而行正。故音樂者,所以動蕩血脈,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

「故宮動脾而和正聖,商動肺而和正義,角動肝而和正仁,徵動心而和正禮,羽動腎而和正智。故樂所以內輔正心而外異貴賤也;上以事宗廟,下以變化黎庶也。

「琴長八尺一寸,正度也。弦大者為宮,而居中央,君也。商張右傍,其餘大小相次,不失其次序,則君臣之位正矣。故聞宮音,使人溫舒而廣大;聞商音,使人方正而好義;聞角音,使人惻隱而愛人;聞徵音,使人樂善而好施;聞羽音,使人整齊而好禮。夫禮由外入,樂自內出。故君子不可須臾離禮,須臾離禮則暴慢之行窮外;不可須臾離樂,須臾離樂則姦邪之行窮內。故樂音者,君子之所養義也。夫古者,天子諸侯聽鐘磬未嘗離於庭,卿大夫聽琴瑟之音未嘗離於前,所以養行義而防淫佚也。夫淫佚生於無禮,故聖王使人耳聞雅頌之音,目視威儀之禮,足行恭敬之容,口言仁義之道。故君子終日言而邪辟無由入也。」

這一段,把樂的作用提高到了一個極高的水平。其中,多次提到宮商角徵羽,那麼,宮商角徵羽是什麼呢?

宮商角(音決)徵(音止)羽是上古五聲音階中五個不同音的名稱,合稱五音,基本相當於現在簡譜中的1、2、3、5、6。在《管子·地員篇》中,有採用數學運算方法獲得「宮、商、角、徵、羽」五個音的科學辦法,這就是中國音樂史上著名的「三分損益法」。

來看看管子怎樣形容這五音,頗為有趣。原文不錄,直接翻譯:徵的聲音,就好像小豬被抱走,而老母豬發覺之後驚叫的聲音。羽的聲音,好像荒郊的野馬叫;宮的聲音,就像地窖里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