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〇一章 反戰精英

「大哥,你當國君吧。」

「那怎麼行?老三,爹指定了你啊,還是你當。」

「我不當,大哥,你當。」

「非讓我當,我閃。」

「你閃,我也閃。」

商朝(約前1111年)末年,孤竹國(今河北境內)國君的大兒子伯夷和三兒子叔齊雙雙放棄君位,出門當犀利哥去了。

老大老三走了,便宜了老二。

兄弟兩個一打聽,說是西邊的周國(今陝西境內)是個尊老愛幼的國家,於是前往投奔周國。來到周國的時候,恰好周文王去世,周武王率領著周軍出發討伐商紂王。

伯夷和叔齊不顧一切,攔住了周武王的戰車。

「父親死了你不埋葬,還要出兵打仗,你不孝啊。以屬國而攻打商王,你這是不仁哪。」伯夷叔齊兩兄弟同聲斥責周武王。

周武王一看,這哥倆哪個單位的?竟然敢指責我?

周武王不高興,身邊的衛士就要動手殺人了。

「算了算了,不就倆犀利哥嗎?趕走他們就行了。」姜太公懶得節外生枝,於是哥倆被趕到一棵大槐樹下涼快去了。

兩位犀利哥從此四處奔走,宣揚和平,反對戰爭。

伯夷叔齊,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最早的反戰人士。

等到周武王征服了商朝,就到了周朝。

兩位犀利哥恥於做周朝人,發誓不吃周朝的糧食。用《史記》的話說:義不食周粟。於是,躲到了首陽山上,採薇而食。薇是什麼?野豌豆。雖然說是純天然綠色食品,不含農藥不含避孕藥不含色素不含防腐劑,可是營養是不夠的。

兩個犀利哥吃野豌豆吃得一臉豌豆色,可是矢志不渝。但是,沒過幾天,就這野豌豆也沒得吃了。野豌豆采完了?不是。是有人告訴他們:「這野豌豆啊,也是周朝的了。」

怎麼辦?兄弟兩個沒得吃了,什麼也沒得吃了,因為什麼都是周朝的了。

在餓死之前,兄弟兩個編了一首山歌,歌中唱道:「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農虞夏,忽焉沒兮。吾適安歸矣。吁嗟徂兮,命之衰矣。」

簡單翻譯:登上西山采豌豆,以暴易暴不講理。古來先聖都沒了,我們活著沒意義。

最終,這兩位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反戰人士就這樣餓死在了首陽山。

不食周粟,以暴易暴,伯夷叔齊兄弟倆用他們的生命貢獻了兩個成語。

首陽山在哪裡?爭議不斷。甘肅、陝西、河北、山東、山西和河南都有首陽山,都說兄弟倆餓死在自己這裡。

如今要是山上餓死兩個人,都恨不得偷偷扔到鄰省去。為什麼伯夷和叔齊餓死了,大家都要爭呢?因為伯夷叔齊兄弟不是普通的犀利哥,他們是聖人。

孔子對伯夷兄弟推崇備至,《論語》中讚頌伯夷叔齊「古之賢人也」,「不念舊惡,怨是用希」,「求仁而得仁,又何怨」,並評價伯夷叔齊「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韓非子也說:「聖人德若堯舜,行若伯夷。」不過,韓非子認為這哥倆也是兩個最沒用的人,因為他們不能用威脅來驅使,也不能用利益來引誘,所以他們不可能為君主賣命。

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寫過一篇《伯夷頌》,讚頌伯夷、叔齊。

歷史上,讚譽伯夷叔齊的文章數不勝數,不再羅列。

孟子後來將伯夷叔齊命名為「聖之清者」,簡稱「清聖」,不是「情聖」。從那之後,伯夷就成了儒家的四大聖人之一。

不過,對於伯夷叔齊的感人事迹,司馬遷似乎不以為然。

雖然司馬遷將伯夷叔齊排在了《史記》列傳的第一位,可是話里話外都是諷刺。不僅諷刺這兄弟兩個,順道還諷刺了孔子;不僅諷刺了孔子,順道也諷刺了現實。

在記述了伯夷叔齊的那首山歌之後,司馬遷隨即寫道:「由此觀之,怨耶非耶?」意思就是孔夫子你不是說他們求仁得仁,所以死得無怨無悔嗎?可是他們的山歌里我們聽出來怨氣了哦。

在《伯夷叔齊列傳》的最後,司馬遷寫道:「伯夷叔齊雖賢,得夫子而名益彰。閭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雲之士,惡能施於後世哉?」

簡單理解:伯夷兄弟雖然很賢,可如果不是孔夫子極力吹捧他們,哪有這麼大名氣?一般小老百姓,就算你也很賢,沒人吹捧你,有個球用?

司馬遷在《伯夷叔齊列傳》中還發表了一段不著名的感言,必須要拿來說說。為什麼必須要拿來說說?因為這段話太不著名了。

先看原文:

或曰: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若伯夷、叔齊,可謂善人者,非耶?積仁潔行如此而餓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獨薦顏回為好學。然回也屢空,糟糠不厭,而卒早夭。天之報施善人,其何如哉?盜跖日殺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黨數千人橫行天下,竟以壽終。是尊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軌,專犯忌諱,而終身逸樂,富厚累世不絕。或擇地而蹈之,時然後出言,行不由徑,非公正不發憤,而遇禍災者,不可勝數也。余甚惑焉!倘所謂天道,是邪非邪?

簡單解釋:有人說:「天道很公平,常常照顧善人。」如果伯夷叔齊是善人的話,怎麼就給餓死了?上面那句話不就是放屁?孔子七十多個得意弟子,顏回是最受賞識的,可是貧困潦倒,早早夭折。天道照顧善人,就是這麼照顧的?盜跖殺人越貨,無惡不作,竟然能夠善終。這他奶奶的是什麼道理?這些,都是著名的人物了。到了現在,壞人惡人有錢有勢,長命百歲;好人善人遭災受苦,生不如死,不可勝數。我就奇了怪了,這個狗屁天道,到底是有道還是無道?

看得出來,司馬遷的怨氣還挺重。

所以我們說,司馬遷也是個憤青。

那麼,那個叫盜跖的反面典型是什麼來路?

下面,要說的就是這個人。

說起來,這人也是聖人——盜聖。

周平王五十一年(前720年),也就是魯隱公三年,《史記》記載:魯國,二月,日蝕。

日食,在古時被認為是一種不吉利的事情,是天狗吃太陽。於是整個魯國都很緊張,祭天祭地,折騰了好長一段時間。

到了十一月十八日的中午,魯國司空展無駭家裡出事了。司空是什麼官?國務委員兼建設部部長吧。

展部長家出什麼事了?根據展家自己的記載,那是「火光入室,文鳥鼓舞」。基本上,火光也就無所謂了,反正也沒釀成火災。文鳥是什麼?一種大鳥。

說時遲,那時快,就在這個當口,展無駭的老婆生了,第一胎啊。生下來一看,當娘的當時就哭了,因為是個男孩子,激動啊。

哭完了,開始笑,高興啊。可是笑了一陣,笑不出來了,因為孩子沒有哭。孩子生下來不哭,難道是個死胎?

其實,孩子很好,從娘肚子里出來,感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沒什麼不好,所以想想:我憑什麼要哭?沒理由啊。所以,孩子沒哭。

「擰屁股。」接生婆下令,展無駭用力一擰孩子屁股,「哇」,孩子大哭起來,於是大家都笑了。

孩子叫什麼?因為出生的時候有鳥飛來並且被捉住了,因此取名叫獲,獲的意思就是獵得禽獸,字就叫禽。還有一層原因,那就是日食這年生的孩子,常常被懷疑是天狗下凡,取名叫禽,就說明我家孩子不是天狗,今年的日食賴不著我們家。

不管怎樣,孩子就叫禽了。

看到這裡,提前請展姓和柳姓讀者起立,展禽就是你們的祖先。

別看出生的年份不好,名字也不響亮,可是,展禽就是春秋的第一個聖人。

說起展禽,很多人不知道。沒關係,說起柳下惠,該知道了吧?展禽就是柳下惠。不過在活著的時候,他叫展禽。

展禽是個什麼聖人?孟子說了:「柳下惠,聖之和者也」,後世稱為「和聖」。

「和聖」什麼意思?就是和諧的聖人,時下正流行呢。

展禽六歲那一年,也就是魯隱公九年,《史記》再次記載:魯國,三月,大雨,雹,電。按《左傳》的說法,那就是冰雨外加冰雹,而且連續三天以上。好在那年頭沒電線杆子,否則也都壓垮了。

就在這樣倒霉的天氣里,展禽的娘又生了。又是個兒子,生下來九斤九兩,還沒落地就開始暴哭、抓人,連接生婆都被他抓傷了。因為這孩子太暴力,取名叫展雄。

展雄,春秋的第二個聖人。

展雄是個什麼聖人?就是上面說的那位盜跖,盜聖。不過那時候,他叫展雄。

之所以展雄又叫盜跖,是因為黃帝時期的大盜叫跖,所以展雄死後,被稱為盜跖。

強盜也有聖人?莊子說了:盜亦有道。既然如此,當然盜亦有聖了。

為什麼展家一家就出了兩個聖人?沒辦法,有遺傳。

所以,出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