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六三章 吳國人的原生態

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

這是毛澤東的戰略戰術,但是,這不是他的發明,誰的發明?吳國人。

吳國人儘管不夠文明,但是他們很聰明。他們知道自己不是楚國人的對手,但是,他們知道該怎樣對付楚國人。

再回想國共內戰時期毛澤東的戰略戰術「各個擊破,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來自先軫,我們現在可以知道,毛澤東的戰略戰術都來源於《春秋》。

現在我們知道了,為什麼古人愛讀《春秋》。

吳國人與魯國人的交往比較頻繁,一來吳王壽夢對魯國的印象非常好,二來兩國之間的距離比較近,三來,魯國不是強國,吳國在與他們交往中心理上不會有負擔。

吳王壽夢十六年(前570年),也就是晉悼公三年,晉國又開始強大起來,在中原與楚國爭奪霸主。楚國令尹子重決定對吳國進行一次「外科手術式」的打擊,以便讓吳國停止侵擾,從而讓楚國可以集中精力對付晉國人。

春天,楚國人出兵了,子重親自挂帥,還專門挑選了擅長山地作戰的精兵。此前,吳楚雙方並沒有實質性的交手,而這一次,子重是下了決心要給吳國人一點顏色看看。

楚國大軍進入吳國境內,第一目標為鳩茲(今安徽蕪湖市東南)。楚國人的實力沒得說,一舉拿下鳩茲。隨後,楚軍進逼衡山(今安徽當塗縣橫山)。

吳軍主力並沒有出現,只有小股部隊在楚軍側翼騷擾。吳軍都是輕裝,再加上周圍地形不是山就是湖泊,吳國人來去如風。這麼說吧,就是抗楚游擊隊。而楚國人行動遲滯,感到應付起來非常費力。

「令尹,此地地形複雜,我們大軍行動不便,再加上雨季就要到來,這樣下去不是辦法,不如讓我率領小股精兵插入吳國腹地,掃平道路。」子重手下悍將鄧廖提了這麼個建議。

於是,子重給了鄧廖一百乘戰車、三千步卒,讓他率先出發。子重率領大軍就駐紮在衡山之外,等待消息。

三天之後,消息來了。不是一個消息,是一群消息,因為殘兵敗將逃回來一群。原來,楚軍在山水之間盤旋前進,道路十分艱難,不是高低不平就是泥濘不堪,不說走路,就是推車都把大家搞得筋疲力盡。等到大家累得半死的時候,吳國人殺到了。本來吳國人就是以逸待勞,再加上其兇狠程度遠遠超過楚國人,這仗還怎麼打?鄧廖被活捉,楚軍幾乎全軍覆沒,只有不到三十乘戰車和三百名步兵逃回。

子重現在傻眼了,鄧廖算得上自己手下第一戰將了,又勇猛又有智謀,如今鄧廖被俘,軍心震動。而眼前非山即水,又開始下雨,自己車多人多也沒有用。進攻沒有把握,留守則缺乏意義。

「撤!」子重下令撤軍了。

回到楚國,子重不敢說這次出兵損兵折將。

「我們一舉拿下了吳國的鳩茲,打得蠻子們抱頭鼠竄,心驚膽戰,再也不敢來犯了。」回到朝廷,子重這樣自我表揚。

為了顯示這一次的勝利貨真價實,子重設慶功宴,宴請高級將領。

按照子重的計畫,慶功宴將一連進行十天。可是實際上只進行了三天,因為第三天的時候東面傳來消息:吳國人攻打楚國,奪取了駕。駕是哪裡?今天安徽無為縣境內。

子重雖然臉皮夠厚,可是到這個時候也掛不住了。

「算了,慶功宴結束了,該回哪兒回哪兒吧。」子重撤銷了慶功宴。

第二天開始,整個楚國都在流傳子重的故事:大將被捉,重要城市被占,還要開慶功宴。

「你這人真子重。」楚國人罵人不要臉的時候,都這麼說。

子重受不了了,終於在一個沒有月亮的晚上,突發心肌梗塞而死。

吳國大勝楚國並且氣死子重的消息很快傳遍了全世界,晉悼公非常高興,於是決定當年在雞澤(今河北邯鄲)舉行盟會,特邀吳王壽夢參加,並派荀會到淮河北岸迎候吳王。(事見第四部第一三八章)

晉國特使把邀請函送到了吳王壽夢手中,壽夢非常高興,當即應允。晉國特使高高興興回去復命,那一邊晉國人開始籌備會議。

送走了晉國特使,吳王壽夢盤算著這一次帶誰去見世面,想來想去,覺得該把老大帶去。要不怎麼說吳國人沒文化呢,按照中原的規矩,國君出國,國家留給太子監守,國君絕不與太子同時出動,怕的就是發生意外的時候被全窩端了。如今美國總統和副總統從來不同時出現在同一場合,也就是這個意思。

可是吳王壽夢不懂這些,準備帶著太子諸樊前往雞澤。

「爹爹,我覺得咱們還是小心點,我聽說越文明越促掐(吳語,意為奸詐),這麼大老遠的,咱們又沒有跟晉國打過交道,別稀里糊塗去了,被人家算計了。」諸樊提出一點反對意見來,他聽說過不少晉國人的故事,感覺晉國人不太靠譜。

吳王壽夢一聽,覺得有道理,於是他把巫狐庸找來了。雖說名義上是在吳國和晉國之間行走,巫狐庸實際上基本就待在吳國了,因為父親巫臣發現晉國的權力鬥爭比楚國還要激烈,所以留個後手,等於是把兒子安置在了吳國。

「阿巫,有件事情我拿不定主意,晉國在雞澤召開盟會,請我參加,我也答應了,你看看,我是該去還是不該去?」吳王壽夢問巫狐庸。

巫狐庸一聽,笑了。從前,吳王壽夢有點一根筋,現在看來有進步了。

「大王,該不該去,問您自己啊,您要是去,想幹什麼?」巫狐庸反問了一句。

「哎,對啊,你等等,我想想。」吳王壽夢還真沒有想過這個問題,當時想了想,說:「其實也不想幹什麼,就想看看盟會是怎麼回事。」

「那我告訴您盟會是怎麼回事,盟會,就是所有國家都到一起,其中一個國家是老大,其餘國家都要跟著老大混。雖然都是國君參加,但是老大的國君才算國君,其餘國家的國君只能拍馬屁,說好聽的。大王,我再問您,您能當老大嗎?」巫狐庸繼續提問。

「我,我當不了。」

「那,您會拍馬屁嗎?」

「我,我不會。」

「那您去幹什麼?」

巫狐庸最後這個問題把吳王壽夢給問得愣住了,他想了又想,實在想不出答案,只好反問:「那,那別的國家為什麼要去?」

「但凡去的國家,要麼臨近晉國,不敢不去;要麼是需要晉國的保護,也不敢不去。咱們吳國既不臨近晉國,也不需要他們保護,為什麼要去拍他們的馬屁呢?」

吳王壽夢聽著有道理,他開始猶豫了。

「再說了,大王,中原諸侯自以為正統,亂七八糟的規矩多了去了,周禮就不說了,還要對詩,您行嗎?恕我直言,到時候顯出咱們是土包子,是蠻子了,那豈不是自找丟人?您要不去,您就始終是個神秘人物,誰也不敢小看您。您要去了,基本上就是見光死。」巫狐庸的話說得夠直接,但是也切中要害。

吳王壽夢聽到還要對詩的時候,就已經下定決心不去了。

「嗯,阿巫,不愧是走南闖北的人,老掐辣(吳語,意為有見識的人),我聽你的,不去了。」吳王壽夢決定爽約。

說去又不去,找什麼借口?

蠻子國家,不去就不去,不找借口,沒有文明國家那麼虛偽。

到期,荀會沒有等到吳王壽夢。

吳王壽夢沒有去參加雞澤盟會,他覺得這是巫狐庸的功勞,所以他決定重用這個楚國裔晉國人。

「阿巫,來吳國一轉眼十五年了啊,生活上還適應吧。」吳王壽夢請巫狐庸吃飯,隨便問起來。

「適應,適應。」巫狐庸不知道吳王壽夢找自己來是什麼意思,很小心地說。

「不想回晉國了?」

「不想了。」

「真不想了?」

「真不想了。」

「為什麼啊?」

「不瞞大王,這裡美女多啊,我不想走。」

「那,為了女人,拋棄國家?」

「咳,這有什麼?我爹就是這樣的啊,為了我後娘,把什麼都拋棄了。」

「嗯,直爽。」吳王壽夢讚賞起來,他最不喜歡中原的就是他們的虛偽,所以聽到巫狐庸說實話,非常高興。「阿巫,我喜歡你。我再問你,我要找一個人幫我管理國家,這個人應該叫什麼?」

「這個,在楚國呢,叫令尹;在晉國呢,叫中軍元帥;在魯國呢,叫上卿。」巫狐庸解釋說。吳國是個沒有官制的國家,因此沒有相對應的職位。

「好了,不管叫什麼,今天我就任命你擔任這個職務了,你想叫什麼叫什麼。」吳王壽夢就這麼下達了任命。

《吳越春秋》記載:壽夢以巫臣子狐庸為相,任以國政。

之所以叫相,是因為巫狐庸都不知道自己算是個什麼職位。

轉眼間,到了吳王壽夢二十五年(前561年),吳王壽夢鞠躬盡瘁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