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五八章 孟姜女的傳說

世界和平了,這一次是真的和平了。

連續兩年沒有戰爭了,而且也沒有戰爭的跡象。

不僅和平了,世界人民還很友愛,互相幫助了。

晉平公給天下諸侯發了一道通知,大抵說杞國人民需要幫助,希望大家出錢出力出人去幫他們修建都城。

沒辦法,除了楚國之外,其他國家都遵照執行,離杞國最近的魯國、齊國和宋國出力最多。

為什麼晉國對杞國這麼關懷?說起來,就要說到兒子好還是女兒好了。

當初晉悼公登基不久,杞國國君杞桓公到魯國訪問,跟魯成公談起晉悼公。魯成公對晉悼公讚不絕口,說是小孩人品好、能力好、帥氣十足、有氣魄,等等等等,把晉悼公捧上了天,而且語氣表情都很真誠。杞桓公一聽,當時就有想法了。什麼想法?

杞桓公有個女兒,恰好十三四歲,生得聰明伶俐,貌美如花,人見人愛,杞桓公決定,趁別人沒動手之前,趕快把寶貝女兒嫁給晉悼公,有了這個金龜婿,杞國還怕誰?

於是,杞桓公立即派人到晉國向晉悼公提出通婚的請求。晉悼公還是個小孩,聽杞桓公的人把個女兒吹得天花亂墜,當時就同意了。

就這樣,杞桓公的女兒成了晉悼公的夫人,晉悼公對夫人也是百般寵愛,後來,就生了晉平公。

如今天下太平,晉悼公夫人就對晉平公說:「兒啊,反正也不打仗了,大家閑著也是閑著,你舅舅家的城牆都垮了,讓大夥去給幫忙修修吧。」

就這樣,晉平公下令天下諸侯給杞國修城牆去。

兒子好還是女兒好?兒媳婦好還是女婿好?

城修好了,魯國的功勞最大,於是,晉平公派司馬女齊前往魯國表示感謝。同時,還轉達一項命令:把過去侵佔杞國的田地還給杞國。

女齊來到了魯國,首先表達晉平公和太后對魯國的感謝,魯襄公還哼哼唧唧假裝客氣了一番。但是隨後,正題來了。

「主公,不好意思,我家主公請你們把當年侵佔杞國的田地還給他們。」女齊吭吭哧哧說了出來,他自己都不好意思說。

「什麼?」魯襄公當時差點把眼珠子瞪出來,好嘛,不錯,世界和平了,我們幫杞國修城,出錢出人出力也就算了,現在還要把田地還給他們,合著世界和平給我們帶來的就是這個啊。

女齊嘆了一口氣,算是表達自己的同情。

「太過分了吧?晉國是盟主啊,不關心王室的興衰,不關心同姓的兄弟國家,卻要兄弟國家犧牲利益去幫助異姓小國,今後還怎麼當盟主啊?誰還願意跟你們混啊?」魯襄公再也忍不住了,一通抱怨出來。

女齊對魯襄公的說法深有同感,他也覺得晉平公這樣的做法太沒道理。

「主公,算了,其實我們大家感同身受,我們也知道各個國家都有意見。可是我們也沒辦法,太后一定要這樣,大家不敢違抗啊。」女齊幫著魯襄公說。

儘管很憤怒,魯國人最終還是決定「擦掉一切陪你睡」,還感慨呢:「咱們是假睡,人家是真睡。」

魯國把侵佔杞國的田地還給了杞國,不過,只還了一半,另一半是「歷史遺留問題」。

女齊睜隻眼閉隻眼,稀里糊塗地在協議執行書上籤了名,回晉國去了。

女齊前腳回到晉國,後腳杞國的使者就到了,說是魯國只還了一半,另一半說是什麼「歷史遺留問題」,還說什麼「擱置爭議、共同開發」之類,總之,不肯還。

晉悼公夫人一聽,很生氣,當時就對兒子說了:「女齊這人不行,辦個事也辦不好,魯國的田地只還了一半他就回來了。要是你爹活著的話,一定不高興。」

晉平公也不是傻瓜,他也覺得這麼做很過分,所以哼哼唧唧沒說什麼,私下裡,讓人把老娘的話轉告給了女齊,意思是說這事我幫你扛著了。

女齊聽了晉悼公夫人說的話,本來就一肚子火,當時也不客氣,對著晉平公的使者就發了一通牢騷:「你回去告訴主公,虞虢焦滑霍楊韓魏這些國家都是咱們同姓的兄弟國家,依靠兼并這些國家,晉國才漸漸強大起來。如果不是侵略小國,又到哪裡去取得土地呢?從晉武公、晉獻公以來,歷代先君兼并小國的土地很多,後來還給誰了?杞國是夏朝的後代,親近東夷,魯國是周公的後代,我們最親近的兄弟國家。如果把杞國送給魯國倒還可以,怎麼能要求魯國把田地全部還給杞國呢?魯國對待晉國,一向是貢品源源不斷,珍貴的玩物時有奉獻,卿大夫也時常來朝見。如今,為什麼要削弱魯國來增強杞國呢?如果先君知道這件事情,他大概會讓太后自己去辦理這個事情,哪裡會用我這個無用之人呢?」

晉平公可不敢把這話轉告給老娘,睜隻眼閉隻眼,這事也就算過去了。

說起來,杞國也不容易。我們來看看杞國的歷史。

周武王滅了商朝之後,照例,要尋找歷代聖賢的後人加以分封。於是,舜的後人封在陳國,商朝的後人封在宋國,夏朝的後人找了半天,找到了東樓公,就封在了杞,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杞縣。說起來,杞國是大禹的後代。

杞國從一開始就是小國,經常受欺負,因此經常搬家,就人們所知道的,就搬到過今天的山東省新泰,後又遷至昌樂,再遷到安丘一帶。最後,靠跟魯國通親,算是安頓下來。不過,魯國不高興的時候也常常找他們的麻煩,搶他們的土地。而魯國欺負杞國的理由很搞笑,通常是四個字:討不敬也。杞國怎麼會不敬魯國?因為杞國是夏禮,比較簡單,而魯國是周禮,很煩瑣,杞國稍不留意,就會「不敬」。

正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弱小就要受欺負,這就是真理。

說起來,杞國也就這些年跟晉國攀上親戚之後稍稍揚眉吐氣了一些。最終,杞國在戰國初年被楚國所滅,這是後話。

《史記》中有「陳杞世家」,記陳國和杞國,稱「杞小微,其事不足稱述」。

杞國在歷史上最著名的一件事情就是杞人憂天了。《列子》中記載,一個杞國人整天發愁,擔心天塌地崩,於是有人來勸他,告訴他天不過是空氣,不會塌;地呢,都是實在的東西,沒地方可崩,所以放心活著吧。列子就評價說:擔心天塌地崩的沒道理,說天不塌地不會崩的也沒理由,因為誰也不知道。既然誰也不知道,操這閑心幹什麼?

杞人憂天,就是這麼來的。

為什麼這個故事安在了杞國人的頭上?因為杞國人總是被欺負,早上起來不知道晚上會搬去那裡,所以整天擔憂,終於世界和平了,城牆也有人幫自己修了,田地也還給自己了,沒別的好擔憂的,於是就擔憂天會掉下來。

類似杞國,小國的生存都很艱難,我們再來看看另外幾個有代表性的小國怎樣在夾縫中苦苦求存。

許國出於姜姓,是上古四岳伯夷之後。周初,被封在今日河南許昌一帶。許姓就是許國的後人,得姓始祖就是許國開國國君許文叔。

許國人民在整個西周的生活是很幸福的。可是到了東周,萬惡的鄭國從陝西搬到了河南,開始激烈擴張,許國就成為他們眼中的一塊肥肉。

許國鄭國之間有一塊地叫許田,是魯國的飛地——當初為了方便去周朝朝拜,中間一塊休息的地方。為了拿下許國,鄭莊公想了個好辦法。他派人去魯國對魯隱公說:「天子東遷之後,我們前去朝覲,路途遙遠,多有不便;而你們去泰山祭祀的時候,沐浴歇息也缺少落腳的地方。不如用我們的『湯沐之邑』枋田(今山東費城東南)和你們的『朝宿之邑』許田交換,這樣大家都方便一些。」

之後,兩國就真的交換了土地,不過由於許田較大,鄭國又多添了一些玉璧並且承諾,今後鄭國不去祭泰山了,而是到魯國祭周公。這一段,史稱「鄭伯以璧假許田」。這件事在當時引發極大爭議,因為這屬於「違法轉讓國有土地」。按周朝規定,所有土地都是周王的,包括諸侯在內,任何人不得私自交易。

隨後,鄭國聯合齊國和魯國佔領了許國(見第一部第十七章),並奪取了許國一半的土地。

後來,許國投靠齊桓公時代的齊國,又過了一段安穩日子。再往後,日子就很艱難了。

由於站隊的問題,楚國兩次討伐許國,許國國君搞了兩次「肉袒」才算過關。不過楚國並不是許國的頭號苦主,鄭國才是。

鄭國幾乎以一種變態的方式欺負許國,動不動就揍許國一頓。一段時間裡,鄭國和許國都跟著楚國混,可是鄭國還是欺負許國,許國就找楚國主持公道。魯成公五年(前586年),鄭悼公和許靈公在楚共王面前進行了辯論,結果鄭悼公辯論失敗,被命令把侵佔許國的土地還給許國。鄭悼公非常氣憤,乾脆轉而投靠晉國去了,對許國更加仇恨,騷擾也變本加厲。(事見第三部第一一六章)

許國實在受不了了,於是請求楚國幫他們搬家。魯成公十五年(前576年),楚國的公子申幫助許國搬到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