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三九章 折騰,就折騰吧

韓厥退休,荀罌為中軍帥的消息很快被楚國駐晉國地下辦事處傳遞到了楚國。

「哈哈哈哈,晉國真是沒人了,竟然讓我們的一個俘虜掌管國家,我們還怕他們幹什麼?打丫的。」楚共王非常高興,他知道韓厥老奸巨猾難以對付,可是荀罌這個楚國人的俘虜有什麼可怕的?

「大王,晉國人不可輕視啊。我聽說荀罌可是大家選出來的,民主選舉啊,而且他們的卿都很謙讓,這樣的國家很難對付啊。」令尹子囊倒頭腦清醒,急忙提出不同意見。

「兄弟,不要畏敵如虎啊。我下令,立即出兵,包圍陳國。」楚共王等不及了,他不能容忍在自己的家門口竟然還有晉國的扈從。

在蟄伏了四年之後,楚國要和晉國爭霸了。

楚軍出動,包圍陳國。陳國君臣在權衡利弊之下,終於認識到,晉國遠而楚國近,楚國可以隨時來犯而晉國不能隨時來援,總有一次晉國救援不及,本國就會被楚國的鐵蹄所踐踏。所以,還是重回楚國的魔爪過得比較安心一些。

於是,陳國投降了。時隔四年,陳國再次成為楚國的保護國。

失去了陳國,晉悼公召開八卿會議。

「陳國再次投降楚國,我們是不是該討伐陳國?」晉悼公召開內閣會議,討論這個問題。

士匄發言了:「陳國離楚國這麼近,老百姓整天生活在恐慌之中,他們能不投降楚國嗎?對於陳國,我們心有餘而力不足,失去它沒有什麼可惜的。」

一陣議論聲。

「士匄所說非常有道理,我再補充一點,陳國對於我們來說並沒有太大的戰略意義,我們與楚國爭奪陳國可以說得不償失。因此我的看法,放棄陳國。」中軍元帥荀罌作了總結。

於是,晉國放棄了討伐陳國的想法。

初戰告捷,楚共王看到了爭霸勝利的希望。

第二年冬天,也就是晉悼公八年(前565年),子囊率領楚國大軍,北伐鄭國。

鄭國立即召開六卿會議,與會人員是子駟、子國、子耳、子孔、子展、子喬,其中,子駟為執政。鄭僖公沒有參加嗎?不好意思,鄭僖公年初的時候被子駟用耗子葯毒死了,他兒子公子嘉被立為鄭簡公,當時只有五歲。

「各位,楚國人又來了。自從我們投靠了晉國人,這是楚國人第二次來了。大夥看看,怎麼辦?」子駟提出問題。

「還怎麼辦啊?趕緊派人去晉國求救吧。」子孔建議求救。

「哼,等晉國人來了,黃花菜都涼了。《周詩》說得好:『俟河之清,人壽幾何?兆雲詢多,職競作羅。』等到黃河水清了,人都死了;占卜的次數多了,自己都不知道該幹什麼了。我看啊,咱們先顧眼前吧。楚國人來了,直接投降吧。」子國發言。

「那之後晉國人來了呢?」子喬說。

「那再投降晉國人。」子耳接了話頭,他也是主降派。

「我聽說,小國在大國之間生存,靠的是信用。如果我們不講信用,大國隨時會來討伐,我們離亡國也就不遠了。我們與晉國五次訂立盟約,現在要背叛他們,楚國人能靠得住嗎?晉國人在晉悼公的領導下,八卿團結一心,他們一定會來救我們的,我們為什麼要背棄他們呢?」子展,又一個主戰派。

三比二,主戰派佔上風。這時候,所有人都看著子駟,他的意見將是決定性的。

「《詩經》寫道:『謀夫孔多,是用不集。發言盈庭,誰敢執其咎?如匪行邁謀,是用不得於道。』出主意的人多了,決策就難了。提意見的時候大家很踴躍,負責任的時候就找不到人。跟沒關係的人商量,有個屁用?你們都不了解國際形勢,說出話來都沒譜。據鄭國駐晉國地下辦事處的消息,晉國今年大旱,糧食歉收。因此,即便我們去求援,晉國也沒有辦法來救我們。再說了,這根本就是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鬥爭,沒一個好東西,憑什麼我們為他們拚命?就這樣吧,投降楚國,我來負責任。」子駟作了決策,他是個文化人,所以出口就是《詩經》。

「謀夫孔多」是個比較生僻的成語,比喻出謀劃策的人很多。

既然有人負責任了,大家也就沒什麼好說的。

子駟親自前往楚軍,訂立盟約。與此同時,派大夫王子伯駢前往晉國,解釋鄭國為什麼投靠楚國。

王子伯駢領了這個任務,一路嘆氣去了晉國,挨罵是肯定的,會不會被砍了都不好說。王子伯駢覺得自己就像鄭國,兩頭不討好,又兩頭不敢得罪。

「荀元帥,不好意思了,我們投降楚國了。自從跟晉國結盟以來,晉國讓我們幹什麼我們就幹什麼。可是這一次,楚國人來勢洶洶,我們想抵抗,可是我們的老百姓都害怕了,他們紛紛投降楚國人,我們勸也勸不住,攔也攔不住,沒辦法,也只好跟著投降了。唉,這些老百姓,真是鼠目寸光。」王子伯駢來見荀罌,把責任都推到老百姓身上了。

荀罌看著王子伯駢,心中暗暗得意。為什麼得意呢?後面再說。儘管心中得意,表面上還是要裝出義憤填膺的姿態來。

「忽悠,接著忽悠。」荀罌開口了,口氣很生硬,「要是什麼事情都是老百姓做主,你們早喝西北風了。楚國人討伐你們,你們連個求援的使者都沒派來,直接就投降了,然後派你來忽悠我們。你們根本就是想投靠楚國了,瞧不起我們是嗎?不好意思,我們只好在你們的城下相見了。」

威脅,赤裸裸的威脅。

還好,荀罌並沒有為難王子伯駢。

子駟說對了,晉國糧食歉收。

正因為糧食歉收,當晉國駐楚國地下辦事處加急快報報告了楚軍要出兵討伐鄭國的時候,荀罌很犯愁。出兵吧,正鬧饑荒呢;不出兵吧,又會失去諸侯的信任。怎麼辦?荀罌很擔心鄭國來求救,他在內心裡盼望鄭國乾脆投降算了。

結果,鄭國真的投降了。

如果鄭國來求救,而晉國不出兵,那就是晉國不道義了;可是如今鄭國直接投降了,嘿嘿,那就是鄭國不地道了。可是就算鄭國不地道,荀罌也知道晉國不可能現在就出兵討伐鄭國。

要忍,即便是超級大國,有的時候也要忍。

有一個國家一直在關注著晉國,如果說楚國與晉國之間是爭霸,那麼,這個國家與晉國就是純粹的仇恨了。哪個國家?猜對了,秦國。

秦國無時無刻不在想著找晉國人報仇,晉國糧食歉收的情報第一時間到了秦國,鄭國投降楚國的消息也第一時間到了秦國。

「該死的晉國人,想不到你們也有裝熊的一天。好啊,我們報仇的機會到了。」秦國人非常高興,他們看到了機會。

這個時候,秦國的國君已經從康公傳到了共公,從共公又傳到了桓公,從桓公又傳到了景公。每一任國君在鞠躬盡瘁之前給兒子留下的遺言都只有六個字:找晉國人報仇。

秦景公決定要趁這個機會攻打晉國,可是,單打獨鬥還是沒信心,怎麼辦?找楚國人兩面夾擊晉國人。

秦景公派了大夫士雃(音千)前往楚國,請求楚國出兵兩面夾擊晉國。士雃就是士會當年留在秦國的兒子的後代,說起來,晉國也是他的祖國。

「不可。」子囊拒絕,他知道晉國人的實力,更知道超級大國之間要避免直接的對抗。「晉國雖然受了災,但是有晉國國君的英明領導,上下又很團結,此時攻打他們占不了什麼便宜,反而會引來更激烈的報復。」

楚共王瞥了他一眼,對士雃說:「士大夫,回去告訴你家主公,楚國永遠與秦國站在一邊,秦國的敵人就是我們的敵人,何況晉國本來就是我們的敵人。你們儘管出兵,楚國會出兵配合你們。」

士雃屁顛屁顛回去了,任務算是完成得很好。

「大王,我們真的要出兵?」子囊覺得這不像楚共王的風格,所以他困惑。

「老弟,你看你是越來越憨了,快趕上宋國人了。秦國要打晉國人,為什麼不讓他們打?咱們不支持,秦國人就不敢打。所以,咱們一定要出兵。不過,咱們出兵,就到武城(楚地,屬今河南南陽),然後按兵不動,讓秦國人去跟晉國人拚命,哈哈哈哈……」楚共王笑了起來,他為自己的計謀而高興。

子囊恍然大悟,他覺得楚共王真的很高明。不過他隨後皺了皺眉頭,因為他知道,靠這些小聰明,是鬥不過晉國人的。

第二年秋天,秋收之後,秦國人出兵了。

晉國的收成不錯,但是餓了一年的晉國人沒有心思跟秦國人交手。荀罌下令堅壁清野,不要跟秦國人作戰。

秦國人在晉國沒有遇到抵抗,可是他們也很難受。再一打聽,說是楚國人出兵了,但是全都待在武城,沒有任何發起進攻的跡象。

「該死的楚國人,忽悠我們。看來,不僅晉國人,哪個國家的人都不能相信啊。」秦景公發出嘆息,急忙撤軍回國了。

越是超級大國,就越是不能相信。

到了十月,晉國人緩過氣來,晉悼公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