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杭州被圍,胡雪岩冒死籌糧救濟饑民 血書求援

「稟大帥,」戈什哈向正在「飯後一局棋」的曾國藩請個安說,「浙江的差官求見。請大帥的示:見是不見?」

曾國藩正在打一個劫,這個劫關乎「東南半壁」的存亡,非打不可,然而他終於投子而起。

「沒有不見之理。叫他進來好了。」

那名差官穿著一身破破爛爛的行裝。九月底的天氣,早該換戴暖帽了,而他仍是一頂涼帽,頂戴是亮藍頂子,可知是個三品武官。

「浙江撫標參將游天勇,給大帥請安。」那游天勇搶上兩步,跪下去磕頭,背上衣服破了個大洞,露出又黃又黑的一塊皮肉。

「起來,起來!」曾國藩看他那張臉,彷彿從未洗過似的,內心老大不忍,便吩咐戈什哈說,「先帶游參將去息一息,吃了飯再請過來說話。」

「回大帥的話,」游天勇搶著說道,「卑職奉敝省王撫台之命,限期趕到安慶,投遞公文,請大帥先過目。」

「好,好!你給我。你起來說話!」

「謝大帥!」

游天勇站起身來,略略退後兩步,微側著身子,解開衣襟,取出一個貼肉而藏的油紙包,厚甸甸的,似乎裡面裝的不止是幾張紙的一封信。

那油紙已經破裂,但解開來看,裡面的一個尺把長的大信封卻完好如新。曾國藩接到手裡,便發覺裡面裝的不是紙,是一幅布或綢。翻過來先看信面,寫的是:「專呈安慶大營曾制台親鈞啟」。下面署明:「王有齡親筆謹緘」。

再拆開來,果不其然,是一方摺疊著的雪白杭紡。信手一抖,便是一驚,字跡黑中帶紅,還有數處紫紅斑點,一望而知是血跡——王有齡和血所書的,只有四個海碗大的字:「鵠候大援」,另有一行小字:「浙江巡撫王有齡謹率全省數百萬官民百拜泣求。」

曾國藩平生修養,以「不動心」三字為歸趨,而此時不能不色變了。

大營中的幕友材官,見了這幅驚心動魄,別具一格的求援書,亦無不動容,注視著曾國藩,要看他如何處置。

曾國藩徐徐捲起那幅杭紡,向游天勇說道:「你一路奔波,風塵勞苦,且先休息。」

「是,多謝大帥。」游天勇肅然答說,「卑職得見大帥,比什麼都安慰,種種苦楚,這會都記不起來了。只求大帥早早發兵。」

「我自有道理。」看他不願休息,曾國藩便問他浙江的情形,「你是哪天動身的?」

「卑職是九月二十從杭州動身的。那時餘杭已經淪陷。」游天勇答道,「看樣子,現在杭州已經被圍。」

「杭州的城池很堅固。我記得《一統志》上說,是十個城門。」曾國藩念道,「『候潮』聽得『清波』響,『涌金』『錢塘』定『太平』。宋仁宗的時候,處士徐仲晦,願子孫世世不離錢塘,說是永無兵燹之災。想來杭州可以守得住。」

他念的那句詩,游天勇倒是聽過,是拿杭州的十個城門,候潮門、清波門等等綴成詩句。至於什麼宋朝人的話,他就莫名其妙了。只是聽語氣,說杭州守得住便無發兵之意,游天勇大為著急,不能不說話。

「杭州的城堅固,倒是不錯。不過守不長久的。」

「喔,」曾國藩揸開五指,抓梳著鬍鬚問,「這是什麼道理?你倒說來我聽聽。」

「杭州存糧不足。」

杭州雖稱富足,但從無積米之家。浙西米市在杭州東北方一百里處的長安鎮,杭州的地主,每年所收租谷,除了留下一家食米之外,都運到長安鎮待價而沽,所以城裡無十日之糧。這年春夏,青黃不接之際,米價大漲,而杭州經過上年二月間的一番淪陷,劫掠一空,留下來的百姓,艱苦度日,哪裡來的錢購糧存貯?本來是想等新谷登場,好好作一番儲糧的打算,誰知兵敗如山,累累滿野,都便宜了太平軍。

「唉!」曾國藩深深嘆息,「在浙東的張玉良、李定太,如果肯拚命抵擋一陣就好了。」他接著又問,「守城最要緊的是糧食豐足。王撫台難道就不想辦法?」

「王撫台也在極力想辦法,去年就出告示,招商採買,答應所過地方,免抽厘稅。不過路上不平靖,米商都不敢來。」游天勇說,「卑職動身的時候,聽說王撫台預備請胡道台到上海去採辦糧食軍火,也不知運到了沒有。」

「哪個胡道台?」曾國藩問,「是胡元博嗎?」

「不是。是胡雪岩。」

「喔,喔,是他!聽說他非常能幹?」

「是!胡道台很能幹的。杭州城裡,大紳士逃的逃,躲的躲,全靠胡道台出面,借糧借捐維持官軍。」

曾國藩點點頭,默想了一下杭州的形勢,隨又問道:「錢塘江南岸呢?現在浙江的餉源在寧紹,這條路總是暢通的吧?」

「是。全靠這條路。不過——」

「你說!有什麼礙口的?」

「回大帥的話,過錢塘江,蕭山、紹興、寧波一帶,都歸王大臣管,他跟王撫台不和。事情——」游天勇略微搖一搖頭,說不下去了。

王大臣是指欽命團練大臣王履謙。曾國藩亦深知其人,並且曾接到他來信訴苦,說紹興、寧波兩府,每月籌餉十萬兩銀子解送省城,而王有齡未發一卒渡江。現在聽游天勇的話,似乎事實並非如此。但不論誰是誰非,將帥不和,兵民相仇,總不是好兆。浙江的局勢,真是令人灰心。

「你下去休息。」以曾國藩的地位,若有所處置,自不須跟游天勇明說,更不必向他作解釋,只這樣吩咐,「你今晚上好好睡一覺,明來取了回信,即刻趕回杭州去復命。公文、馬匹、盤纏,我會派人給你預備。」

「是!」游天勇站起身來請個安,「多謝大帥。」

返回目录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