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 風雪之夜

雖然出了這個波折,不過接下來倒是一路順利。街上人很多,程迪文的車夫先前出了個亂子,這回更是小心,車趕得平穩之極。到了林宅,只見裡面燈火通明,已是賓客盈座,林先生聽得程主簿和鄧小姐一同來了,連忙出來相迎。本來他也要把陸明夷迎入大廳,但陸明夷卻說軍令在身,在外等候,只和十來個衝鋒弓隊在下房烤火歇息。林先生見他執意不進去,也不好多說什麼,讓廚房給他們也開了一桌酒席,便讓他們在下房等候。

一進門,裡面已有不少客人了,見他們進來,紛紛起立相迎,除了報國宣講團的幾位有名藝人,以前來過的琴師宋成錫,文校教師侯功山,禮部致仕侍郎苗進和也都在。苗進和本是禮部侍郎位上退下來的,接替他的正是程迪文的父親,更是熟絡,程迪文倒也客氣,一個個見禮,見到苗進和時更加禮數周到,苗進和只覺這年輕人少年英俊,果然不差。

看到程迪文進來,後院等候的鄭司楚差點把笛子都掉在了地上。林先生說的程主簿居然指的是程迪文!他當真想不到。看來程迪文被開革出伍後,在仕途上倒是一帆風順,比軍中升遷更快。一年多不見,程迪文臉白凈了許多,倒是氣宇軒昂。

幸虧合奏中笛手共有三個,另兩個都吹不了鐵笛,他也換過了一支竹笛,可萬一林先生為了炫耀得到一個笛子好手,吹上一番牛,而那鐵笛就是程迪文給自己的,被他看到了豈不立刻穿幫?雖然他相信程迪文不會出賣自己,可萬一被他認出來終究不是見好事。鄭司楚正自想著,有人輕輕拍了他一下,扭頭一看,卻是嚴四保。嚴四保站在他身後,關切地說道:「青楊,用心點,別讓人看不起。」

施國強給嚴四保和嚴青柳安排了個打雜的活,嚴四保一有空就過來看看鄭司楚,還關照兩句,旁人都說他對這大兒子當真關懷備至,對小兒子就沒這麼關心了。嚴四保倒是煞有介事,跟真的一樣。鄭司楚有點奇怪,不知父親怎麼跟他交待的,嚴四保完全不似作偽。他點了點頭,算是答應,嚴四保這才安心走開。

此時廳堂里已高朋滿座,都在高談闊論,其中申公北的聲音尤其響亮。便是這等尋常飲宴,他還是和在台上時一般說得慷慨激昂,旁人聽得都有點目瞪口呆。因為鄭司楚現在名聲大噪,他對鄭司楚便肆意譏彈,鄭司楚在內室聽他說什麼自己無恥下流,在軍中時整天吃喝玩樂,隨意打罵士卒,跟畢煒西征時貪生怕死,逃回來還要冒功,真箇一肚子氣,程迪文在座中也聽得甚是不自在。林先生倒是發覺了程迪文的神情,心想程主簿當初在軍中時和鄭司楚是好友,畢煒首次西征失利後他與鄭司楚一同被開革出伍,申公北對鄭司楚破口大罵,等如也在罵程迪文,待他說得累了喝口水的時候插嘴道:「申公,今番您與程主簿前來,不知準備說一段什麼?」

申公北這人其實千伶百俐,方才說得興起,把鄭司楚臭罵一通,聽林先生這一說,馬上省得方才這一席話在程迪文聽來有點指桑罵槐,只怕程主簿會不悅。他笑道:「林公,今番公北準備的,乃是一個小段,名謂『霧雲城三軍大戰,金槍班一將逞威』,說的乃是程侍郎當初在金槍班時的事迹。」

這一段乃是當初申公北最得意的一套大書《共和大業》中的最後一段。這套《共和大業》是根據《共和國發展史》編的,因為《共和國發展史》部頭很大,一般人不耐煩去看,申公北便將其中概要添油加醋,編成這一套大書,其中《墜星原血戰錄》也是當中最熱鬧的一段。他口才極好,這套書也編得深入淺出,完全沒有和《共和國發展史》相抵觸的地方,因此得過不少獎勵。他所說的這一段乃是《共和大業》的最後一回了,因為《共和國發展史》對這一場戰事一筆帶過,以前他也並沒有刻意渲染。不過這一次帶領報國宣講團的乃是程迪文,而程迪文的父親又剛被大統制重新起用,由武轉文,成為禮部侍郎,申公北見風使舵,連夜把這一段大加渲染一般,其中最熱鬧的一段便是程敬唐三番與楊易對槍,勝不驕,敗不餒,最後一槍刺死地軍團首席統領楊易。剛編成時,程敬唐也來聽了點,說這一段也太離譜了,自己並沒有和楊易對過槍,不過申公北的臉皮也真如城牆般厚,說是說書不能完全依照歷史,只為激勵人心,反正程侍郎乃是名將,這些細節問題無關大局,楊易也正是死在這一役中。程敬唐被他說得沒法,何況他還是拚命地捧自己,只能要他盡量少說這一段。因此在霧雲城後來申公北便不說了,這回來東平城,要是老是說以前那些只怕旁人聽得厭煩,他便又將這一段拿了出來。林先生還不曾聽他說過這一段,叫道:「原來是程侍郎昔年功績!申公,能不能讓我等先聽為快?」

申公北被他一捧,樂不可支,高聲道:「甚好甚好,那我便說其中最熱鬧的一段對槍!」

申公北的說書,名聞遐邇,一聽他要說一段,旁人更是起勁。申公北是個人來瘋,見旁人湊趣,也不坐著了,站了起來,從懷裡摸出一塊驚堂木往桌上重重一拍,高聲道:「共和得道多助,匪寇猶逞凶頑。英雄沙場百戰,收拾萬里江山。幾句閑詞說罷,這一回說的便是金槍班橫掃賊寇之事……」

申公北的口才果然不是吹的,他一開口,旁人登時被吸引住了。申公北對說書便極是用心,特別擅長描述馬上單挑,而且每每別出心裁,將打鬥描述得極細。這一段《三番對槍》更是熱鬧非凡,說帝國匪軍餘孽不甘失敗,故意詐降,在霧雲城外發動了突然襲擊。當時共和大軍尚在外圍未至,措手不及,金槍班率數千將士堅守城池。為防止帝國軍巨炮轟城,金槍班不惜自身安危,出城向敵人單挑。當時金槍班有五絕槍之稱,為首的便是隊長程敬唐,手中一桿「刺地飲泉槍」,乃是一桿寶槍,因為扎入地下,能一下刺透泉脈,故得此名。而帝國軍也有五個統領,每個統領都有一個外號,比如一直活到前兩年的陳忠,名號就叫「癩皮象」云云,而楊易更是人稱「吐海鯨」,是當世槍王,於是五絕對五統領,各有勝負,血戰一場,最後程敬唐和楊易三番惡戰,刺地飲泉槍終於破了楊易的長鯨吐海槍,將這賊軍驍將挑下馬來,為共和軍的最終勝利贏得了時間。他說得繪聲繪色,簡單就和當時他就在邊上一樣。

鄧小姐還沒聽申公北說過書,聽得驚心動魄,小聲道:「程主簿,令尊大人真了不起!」

程迪文厚著臉皮坐在她邊上,一直想和她搭話,卻又不敢,見她主動和自己說話,登時樂不可支,小聲道:「鄧小姐見笑,其實家父說沒那事,這是申先生編的。」

「編的?」

程迪文點了點頭,「家父說,當時霧雲城有重兵把守,賊軍根本不能有什麼作為。」

原來如此。鄧小姐也微微點了點頭。這不過是十多年前的事,再過幾十年,當事人都已去世的時候,只怕申公北說的這些也要成為旁人深信不疑的歷史了。這時申公北已說到程敬唐最終用「翻山倒海回馬獨門槍」刺倒了楊易,奪下了楊易的槍王之號,驚堂木一拍,說道:「從此河清海宴,共和大業江山永固,英雄豐功蓋世無雙!」旁人聽得心曠神怡,紛紛叫好,把林先生的廳堂弄得好似戲館一般。

林先生聽申公北說了這一段,暗自讚歎,心道此人得享大名,倒也名下無虛。他贊了幾句,說道:「諸位,再過兩天報國宣講團便要在東平城新年晚會上一展身手,此番敝樂班也要登台獻藝。區區小班,趁此機會,請諸位多多指教。」說著,喚過一個人道,「讓樂班進來。」

林先生家的樂班名聲也著實不小,程迪文對申公北的說書沒多大興趣,一聽這樂班要出來,精神一振。待那支樂班魚貫出來,見服飾整齊劃一,心想林先生果然是有心人,看這些人的衣著便是不凡。

樂班一落坐,第一支便是程迪文編的那套《大麴》。這《大麴》很是繁複,全部演奏完要好長一段時間,因此選的只是當中一個章節。鄭司楚一出來,一眼便看見鄧小姐和程迪文坐在一塊兒,心裡不知是什麼滋味。待樂班指揮一揚手,他把笛子湊到嘴邊,突然又有種不安,卻是程迪文的目光看向自己。他暗自一驚,心道:可不要露出破綻來。自己臉上蒙著面目,諒程迪文認不出來,只是不要被他從指法上看出來,便故意中規中矩,盡量不顯山露水,心裡只盼望林先生別為了炫耀,把自己用鐵笛之事說出來。

林先生知道程迪文乃是笛子名手,其實倒有心向他炫耀。這一段奏畢,卻聽得出笛聲雖然也不算差,但也平平無奇,不覺稍感失望。旁人便是一般叫好不迭,讚美林先生這樂班技藝不凡。林先生見程迪文面含微笑,問道:「程主簿,你聽著敝班可還有可取之處嗎?」

程迪文晃了晃腦袋道:「林公,貴班樂師大多可圈可點,已不下禮部的樂班了,真難為林公用心。」

林先生聽他只是客套,更是失望,卻也有點不服氣,說道:「程主簿,不嫌冒昧的話,能不能請主簿大人指點一二?」

程迪文笑道:「小子失言了。林公,您這樂班已非凡品,不過這套《大麴》是得蔣夫人指導,我聽蔣夫人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