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一代天驕的殞落 第一節 重提舊事

當年蒙古大軍南下伐金,雖然攻克了金國許多城堡,戮殺了許多金人,搶劫了金國的許多錢財,但卻並沒有徹底消滅金國。金宣宗以黃河、潼關為屏障,牢牢把據了黃河以南的、以河南為中心的地區,與蒙古勢力隔河相望。

10多年來,金國的生存發展經歷了一段艱難曲折的過程。

金室南遷後,術虎高琪掌握了朝中實權,他專固權寵,作威作福,不把眾臣放在眼裡,金宣宗對他,也是言聽計從。

1217年初,術虎高琪慫恿金宣宗侵入南宋,擴展疆士,掠奪錢財、勞力,以此作為與蒙古作戰損失的補償。金宣宗利令智昏,竟然同意出兵南宋。

南宋與金時戰時和,相對來說,金國一直處於有利地位,南宋不得不常年向金國朝貢,金國遭到蒙古勢力沉重打擊之後,國勢大減,但南宋在投降派把權的情況下,對金國依然是忌憚有之,不敢對其有所冒犯。但聽話並不意味著就可以不挨打,看,金國要對南宋蠢蠢欲動了。

1217年4月,金國出兵南宋,南宋被迫反擊,國難當頭,南宋人民從上到下齊心協力,屢次沉重打擊入侵勢力,宋、金戰爭進行了7年,結果金國勞民傷財,勞師無功,這對於金國當時的形勢來說,無疑於雪上加霜。

1224年,金宣宗死,哀宗即位。新即位的哀宗立即下令停止了侵宋戰爭,要把力量集中起來,對付蒙古勢力。

木華黎父子經營中原,給了殘存的金國勢力很大的打擊,加上7年侵宋戰爭中的損耗,還有國內政局的混亂,金國已經處在風雨飄搖之中了。

成吉思汗授權木華黎經略中原之後,對伐金之事就不怎麼過問了,木華黎大智大勇,有遠見卓識,他替成吉思汗經營中原,成吉思汗是再放心不過了。多年來,通過各種途徑傳來的消息也證實了成吉思汗當初的英明決斷。但是金國皇室仍在,金國據守河南的勢力尚存,對此,成吉思汗是不會放心的。

1226年,西征回來的成吉思汗用兵西夏,一年之後,見滅西夏之勢已定,僅留少量兵力繼續打擊西夏殘餘勢力,然後他親自率大軍渡黃河攻積石州,進入金國境內。

蒙古大軍一路連克數城,臨洮、洮州、河州、西寧、德順等地相繼落入蒙軍之手。5月,成吉思汗駐夏六盤山,一面準備接受西夏的投降,一面籌劃滅金之策。

為了一舉攻下金國,66歲高齡的成吉思汗進行了周密的部署。他派人勘察地形,確定進軍路線,並且對金國的形勢,進行了詳盡的分析。金、宋有世仇,蒙古滅金,南宋幸災樂禍還來不及,不會插手;西夏已經自身難保,也無力插手金事;金國政局混亂,人民反叛之心有之,且朝中眾臣勾心鬥角,已無法齊心協力集中一切力量反擊蒙軍。

金滅之時,為期不遠矣!

但是畢竟年歲不饒人,66歲的成吉思汗對滅金大業已經有些力不從心了,加上在六盤山氣候不適應,他染上了熱病,由於水土不服,病勢未見減緩,成吉思汗只得口授滅金大略,把滅金之事交給拖雷等去處理。

1227年夏,病榻上的成吉思汗向眾將口授了滅金大略:

「金精兵在潼關,南據連山,北限大河,難以遽破。若假道於宋,宋、金世仇,必能許我,則下兵唐、鄧,直搗大梁。金急,必徵兵潼關。然以數萬之眾,千里赴援,人馬疲弊,雖至弗能戰,破之必矣。」

金國殘餘勢力據潼關、黃河天險,易守不易攻,蒙軍要滅金,必須得利用宋、金之間的矛盾,借道宋境,聯宋抗金。借道宋境之後,馬上出兵唐、鄧,直搗大梁(今開封),金軍見形勢緊急,必定會從潼關調兵,潼關距大梁諸地有千里之遙,兵馬從潼關趕到大梁,定會人疲馬乏,不堪一擊,此時蒙軍再用兵諸地,必能一舉攻下金國。

歷史證明,成吉思汗的滅金大略是十分英明的,拖雷、窩闊台照此大略行事,1231年兵分三路進攻金國。3年後,滅金國。金哀宗自殺身亡。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