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威震歐亞 第三節 征服花剌子模

撒麻耳干是花剌子模的新都,是花剌子模政治經濟中心,幅員遼闊,土地肥沃,人口眾多,而且地處重塞,軍事地位極為重要。堂堂首都,摩訶末不敢掉以輕心,雖然撒麻耳干城的防禦已經很牢固了,雖然撒麻耳乾的守兵多得無以計數,摩訶末還是親自率了11萬主力據守,並且還弄來了幾十頭大象作為戰場上的防護。

重兵把守,牢固的防禦設備,撒麻耳干城看上去固若金湯,堅不可摧,但摩訶末卻憂心忡忡,老擔心蒙古大軍的勢力不可阻擋,老擔心城破人亡的命運馬上就會降臨到他頭上。交戰尚未開始,他的心理防線早被成吉思汗的聲威攻破了。他日日嘆息,消極的情緒影響著他身邊的每一個人,令全城軍民的抗戰情緒一落千丈,蒙古大軍還沒到,撒麻耳干城內城外早籠罩著一種消極悲觀的氣氛,什麼戰鬥力,什麼堅守首都,都成了空話一句。

成吉思汗的大軍離撒麻耳干不遠了,城中的摩訶末已經可以感覺到那地動山搖的氣勢,那不可阻擋的聲威,他動搖了,他怯懦了,他後退了。他嘆道:「敵軍兵鋒甚銳,我不能呆在這裡。」遂率主力匆匆逃離此城,只留下了4萬兵力守衛新都。

然而成吉思汗並不知道撒麻耳干城的內情,在他心目中,撒麻耳干城依然是人們傳說的那樣:守軍人數眾多,數不勝數,城堡防守嚴密,堅不可摧。因而成吉思汗是把撒麻耳干城當作一個硬骨頭來對待的。

兵臨撒麻耳干城下,成吉思汗並不急於攻城,他先繞著城池巡視,勘察地形,了解敵軍的守備情況,此時,他才知道摩訶末已經棄城而逃了,摩訶末身為國君,敵軍來犯,不僅不身先士卒,率眾抵抗,反而散布消極情緒,棄城而逃,撒麻耳干城軍民的情緒肯定會受到很大影響,戰鬥力也會大大減弱,如此一來,蒙古軍隊遇到的抵抗就會減弱好多。成吉思汗奪城的信心更足了。

但是摩訶末卻不能放過。成吉思汗一面抓緊攻城前的準備工作,一面派大將哲別、速不台速速率領精騎晝夜追擊摩訶末。成吉思汗命令他們要窮追勿舍,沿途諸城,降者安撫之,抗者摧破之,就是追到天涯海角,也不能放過摩訶末。哲別、速不台受命追擊摩訶末,不敢拖緩,日夜兼程地朝著摩訶末逃跑的方向追去。

一切準備工作都安排妥當了,朮赤押來俘虜數萬,成吉思汗以這些花剌子模俘虜為先鋒,蒙古軍隊督後,箭、炮齊下,20多萬人輪班攻城。

蒙古大軍用火炮轟擊城池各門,使花剌子模士兵困在城內出來不得,同時,成吉思汗命令一隊人馬趁守軍對火炮防不勝防的時候,沖入撒麻耳干城的外城,守軍大多都退到內城即城堡中去了,見外城失守,想衝出來抵抗,但都被火力抵擋回去了。成吉思汗先用火力穩住城堡的局勢,然後不慌不忙地將外城殘存的守軍擊潰。城堡中的守軍沖不出火炮的重圍,不能與蒙古軍隊正面交鋒,他們想起了摩訶末在城時弄來的幾十頭大象,於是他們給大象披上鐵甲,在大象的掩護下,他們衝出了城堡,指揮著大象向蒙古軍隊發起攻擊。蒙古諸將什麼東西沒見過,這些龐然大物也能嚇得了他們?他們沉著地指揮士兵朝大象的頭部、腳部射擊,士兵們在他們坦然自若的神情的影響下,也穩定了慌亂的情緒,充分發揮他們的射擊水平,朝著那一群龐然大物連連發箭,眾大象在箭雨中狂奔不已,企圖沖回城堡,反而將花剌子模的士兵踩死了不少。

初次與蒙古軍隊交鋒,撒麻耳乾的軍民就嘗盡了苦頭。思慮再三,他們決定向成吉思汗的大軍投降。

次日,撒麻耳干西北門大開,降軍迎蒙古軍入城。成吉思汗入城後的第一道命令就是拆毀城牆和外壘,便於蒙古大軍暢通無阻,然後下令將駐紮在撒麻耳干城的花剌子模官兵全部殺死,城中有手藝的居民被挑選出來,分配到蒙古各軍中,其餘的居民交出了巨額贖金以後,也保全了性命。

花剌子模的新都既已被成吉思汗所得,征服花剌子模不過是遲幾天早幾天的事了,西征勝利在望,成吉思汗的心情輕鬆了許多,連日征戰,將士們已經很疲憊了,成吉思汗命令就地休養,調整士氣。

哲別、速不台奉命追擊摩訶末,不敢有絲毫的疏忽,摩訶末逃亡途中,不斷散播失敗投降之類的消極情緒,沿途的軍民對這個國君十分失望,他們心想:連國君都不想保國了,我們還給誰保國衛家呢?死守死戰又有什麼用處呢?叛花投蒙的情緒籠罩著摩訶末逃跑的沿途各地區,有關摩訶末的行蹤也不斷傳到蒙古追兵那裡。

摩訶末從撒麻耳干離開後,晝夜不息地逃跑,渡過阿姆河後,他召集部下開了一個會,悲觀情緒已經由君主傳到了每一個人,除了摩訶末的長子札闌丁,在諸將或主張求助於外來勢力,或主張逃亡下去各種意見左右了摩訶末的思緒之後,他再三請求摩訶末,召集各路花剌子模兵力,集中反擊蒙古勢力,他相信憑著花剌子模的實力,是可以跟成吉思汗拼一拼的。

但是摩訶末心裡已經被逃跑情緒佔領了,「逃命要緊,逃命要緊!」他心裡再也容不下任何抗戰的話語,對於扎闌丁的請求,他叱之以目:「你知道什麼!吉凶之勢,由天註定,也是你能改變的了的?小小年紀,不知天高地厚,狂妄!」札闌丁苦苦哀求他以國民為重,據守阿姆河,爭得形勢的轉機,摩訶末被他說得不耐煩,打發他增守舊都玉龍傑赤去了。

主戰的札闌丁一走,摩訶末所率的部隊失去了生機,幾萬人馬沒精打采、零零散散地屯集在阿姆河畔,等待摩訶末命令的下達。對於部將們提出的種種逃亡路線,摩訶末舉棋不定、猶豫不決之時,哲別的輕騎已經在阿姆河對岸出現,正準備渡河了!

花剌子模士兵如同見了天兵天將,嚇得抱頭鼠竄,什麼營帳、兵器、全顧不上收拾了,幾萬主力,一下子作鳥獸散,分散於各城鎮鄉村,留在摩訶末身邊的軍隊越來越少,諸城失陷的消息紛紛傳來,軍心動搖,各王公貴族又各自領兵棄摩訶末而去。

哲別渡過阿姆河後,沿著摩訶末的足跡緊追不息,越過了高山,越過了河谷,蒙軍勢在必得的氣勢讓摩訶末越來越心驚膽戰。他們一行如喪家之犬,晝夜逃竄,突然,河對岸又出現了蒙古軍的大隊人馬,隔河相望,那駭人的架勢竟如同成吉思汗親臨,原來,是速不台率領另一隊人馬也追上來了!

萬分恐懼的摩訶末馬不停蹄地向巴里黑逃去,到巴里黑之後,強烈的恐懼讓他夜不能寐,來不及休整隊伍,他又走上了逃亡之路。哲別、速不台尾隨其後,到達了巴里黑城,巴里黑的城民主動獻城,而且還選派了熟悉路徑的人做嚮導,帶領蒙古軍隊去追擊他們那置國民安危於不顧,只顧自己逃命的國君。既然國君對臣民不仁,臣民對國君也要不義了!

在嚮導的指引下,追擊的進程快了許多,對於沿途各城,自動降服的,城民就得以活命,頑抗不降的,都遭到了被殺戮、劫掠的命運,蒙古大軍一路勢如破竹,摩訶末身後的城鎮紛紛落入了蒙軍之手。

摩訶末輾轉於各地,怎麼也擺脫不了被追殺的命運,後來,他逃到了寬田吉思海(今裏海)的一個小島上,跟隨的將士死的死、逃的逃,此時只剩下了幾個貼身侍衛,一路只顧逃命,行李丟了也不敢收拾,到島上之後他們缺衣少食,靠沿岸居民的接濟過活。

摩訶末憂憤交加,整日神智錯亂,含糊不清,不久患了脅膜炎,沒有藥品,環境又差,摩訶末的病勢在一天天加重。後來,他聽說他心愛的嬪妃被送進了成吉思汗的軍帳,他的母親禿兒罕可敦成了成吉思汗的俘虜,他昔日飲酒作樂的皇室成了一片廢墟,他的精神徹底崩潰了,不久,就死在了小島上,他的侍衛用他的衣衫將他裹了葬了。

怎麼說,摩訶末也算個稱雄一世的人物,鼎盛之時,連成吉思汗都對他忌憚幾分,但他外強中乾,又篤信天命,面對蒙古大軍的進犯,他不是率領全國民眾奮力反擊,而是步步後退,放棄城堡,放棄國民,終於落得如此之下場。是可悲,還是罪有應得?這得由歷史來解釋。

新都已破,國君亦亡,花剌子模國滅亡的命運就在眼前!

但花剌子模還有一個舊都玉龍傑赤,還有新王札闌丁、勇將帖木兒滅里,還有無數將士在作最後的掙扎。

尤其是玉龍傑赤之戰,花剌子模從將軍到士兵,都顯示出了臨死不屈、誓死力爭的英雄氣概。

札闌丁到玉龍傑赤後,和帖木兒滅里同心協力,多次打退了蒙古大軍的進攻,後來玉龍傑赤城內亂,一部分反叛勢力企圖廢掉新王札闌丁,札闌丁憤然出走,帖木兒滅里亦不離左右。他們穿越沙漠,和一部分蒙古軍隊遭遇,札闌丁、帖木兒滅里奮勇出擊,打退了蒙古軍隊,然後以最快的速度開往國境南端的哥疾寧。他們在哥疾寧招集人馬,組織了6萬多兵力,主動攻擊蒙古軍隊,竟然以少勝多,大傷蒙古鐵騎的銳氣。成吉思汗遭到如此頑強抵抗,勃然大怒,親自率了大軍前往哥疾寧捉拿札闌丁,札闌丁棄城南走,兵敗申河(今印度河),士兵人數在減少,銳氣卻在增加,成吉思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