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威震歐亞 第二節 反目為仇

成吉思汗聽逃回來的駱駝夫講了商隊的遭遇,大為震怒,花剌子模國的強盜行為使他起了報仇血恨之心。憤怒之中,成吉思汗登上山頭,免冠解帶,跪地祈禱,請求天神賜與他復仇的力量。

但當時屈出律尚在,還在西遼胡作非為,成吉思汗對此亦放心不下,他派了哲別先去攻打屈出律。面對如此傲慢無禮的摩訶末,他採取了先禮後兵的策略。

成吉思汗的使者在商隊被殲這事發生不久,就到了花剌子模國,見到摩訶末後,譴責摩訶末的殺人違約行為。蒙古使者說:「你們與我大蒙古汗國事先有約,保證不虐殺彼此國家的商人。現在你竟然違約殺了我們的商隊,枉為一國之主!如果訛答剌虐殺商人之事不是君王你的命令,那麼請將守將交出來,由我們處罰,否則請即刻備戰!」

摩訶末自視力量強大,根本不把蒙古使者放在眼裡,他不僅拒絕接受蒙古使者的譴責,而且立馬翻臉不認人,殺死了蒙古正使巴合剌,將另外兩個副使的鬍鬚剃掉了放回去。

伊斯蘭教徒視鬍鬚為生命,剃別人鬍鬚,是最大的挑釁性、侮辱性行為,成吉思汗如何咽得了這口氣?

他氣得捶胸頓足,恨不能馬上將摩訶末碾為肉餅。

蒙、花之戰的序幕拉開了!

1219年初夏,成吉思汗召集諸王、眾將在克魯倫河畔舉行規模宏大的集會,當時,「車帳如雲,將士如雨,馬牛被野,兵甲赫天,煙火相望,連營萬里」,征討花剌子模的軍隊由成吉思汗親自率領,馬上就要出發了!

進軍路線,軍隊編製,會師地點等等是早就商定好了的,成吉思汗派幼弟翰惕赤斤鎮守漠北大本營,他自己則帶著四位汗子率60萬大軍向花剌子模國推進。

5月,大軍越過沙漠,到了乃蠻故地。進至金山(阿爾泰山)時,冰雪封道,成吉思汗下令鏟冰開道。

幾十萬人馬,立於冰雪之中,遠遠望去,氣勢蔚為壯觀。

越過金山,到了也兒的石河畔,成吉思汗下令在東岸避暑駐夏,休養士兵,一面派了使者前往花剌子模國,通知摩訶末,他成吉思汗的大軍馬上就要開來了,摩訶末可以好好領受一下他成吉思汗的神威了!

大隊人馬休整了一個月,馬兒更肥壯了,士兵也更精神了,是進擊的時候了!

6月,成吉思汗起兵南下,60萬大軍以不可阻擋之勢,長驅直入,直逼花剌子模國。

途中許多地區如不剌、海押立等紛紛主動臣服,以奴隸順服的禮儀來謁拜成吉思汗,願為成吉思汗效勞。他們軍隊的加入,使成吉思汗的聲威更大了!

越過不剌城南部是陰山,成吉思汗的大軍爬上其頂峰,一個大湖擋住了他們的去路。此湖生於峰頂,卻也碧波蕩漾,景色宜人,疲於行軍的蒙古士兵臨湖佇立,精神為之一振。成吉思汗派出的探路先鋒回來報告說前方道路不通,成吉思汗索性讓大隊人馬在湖邊駐紮下來,然後派人架橋修路。

察合台領著一隊蒙古勇士,日夜採石伐木,架橋鋪路,48座橋樑奇蹟般出現在人們面前,成吉思汗率千軍萬馬通行於橋上,竟如天兵天將一般。

出了此山,蒙古大軍進入阿力麻里城。阿力麻里是西域名城,其首領昔格納黑的斤為成吉思汗的聲威所撼,領了城中精兵加入了成吉思汗的隊伍。蒙軍勢力又一次得到了加強。

在阿力麻里城稍作休整,成吉思汗的幾十萬大軍又行進在通往花剌子模國的道路上,經過西遼境地,就到了花剌子模邊境了!

遠望著訛答剌城那灰色的城牆,幾十萬蒙古將士發出了挑戰者的吶喊,風馳電掣般直衝過去。一場惡戰就要開始了!

成吉思汗的商隊遇難於訛答剌城,花剌子模國的守將行兇於訛答剌城,帶著復仇的怒火,蒙古大軍的第一個目標指向了這裡!

1219年秋,訛答剌城下,「變成了一片無數雄師勁旅的洶湧海洋,而甲馬的嘶叫,披鎧雄獅的怒吼,鼎沸騷嚷,充塞空間」。此情此景讓海兒汗(即守將亦納勒術)不寒而顫,一時的貪財,竟招致如此大禍,海兒汗不禁開始後悔起來,心裡也越來越恐懼了。

但摩訶末不會輕易向成吉思汗示弱的,早在蒙古大軍到來之前,他就給訛答剌城增援了幾萬兵力,並且加強了防備。

幾十萬人馬將訛答剌城圍了個水泄不通,訛答剌城四面八方,都受到了蒙古兵的攻擊,蒙古將士攻勢兇猛,花剌子模士兵亦誓死力爭,訛答剌城下,堆積的蒙古士兵和花剌子模士兵的屍體越來越多,但訛答剌城依然昂然聳立在兩軍之間,接受著血與火的洗禮。

城池久攻不下,成吉思汗卻並不急於增兵,他留下了察合台和窩闊台繼續攻打訛答剌城,另外的兵馬卻分別由朮赤等率領,進攻別的城池,他自己則同拖雷一道,領兵直指不花剌城。

現在訛答剌城下,只剩下了察合台和窩闊台的幾萬兵力。憑著這幾萬兵力攻打守備森嚴的訛答剌城,並非易事,但成吉思汗卻早有把握,訛答剌城外強中乾,海兒汗不得人心,又與援軍首領哈剌察意見不一,很容易在軍事上陷入孤立,同時,蒙古大軍已將訛答剌城團團包圍,守城將士坐吃山空,終究有彈盡糧絕之日。而且,分路進攻其他城市,使得摩訶末精力分散,訛答剌城不會再有援軍。

成吉思汗此招甚妙,察合台、窩闊台與海兒汗展開了持久戰,蒙古大軍隨軍帶來了牧群,就地取食,食物奶酒很充足;海兒汗幾萬人馬卻逐漸陷入了彈盡糧絕的境地。

5個月後,訛答剌城陷入絕境。城中軍民一片悲戚之色。城將要被攻破了!他們將蹈被殺戮的命運。

成吉思汗屠城的無情是他們早聽說過了的,這樣的命運將在他們身上出現,怎不叫人心驚膽戰?

然而殘酷的命運還是降臨了。不久,蒙古將士攻入了訛答剌的城門,但這次城民卻沒有遭到屠殺,成吉思汗要的,只是海兒汗的人和滿城的財物。

數萬訛答剌城民被趕出城外,繼而,一場大劫掠開始了,訛答剌城到處迴響著蒙古將士興奮的叫聲,呼喊聲。眼見著自己的家園遭到蹂躪,訛答剌城民恨透了這場戰爭的罪魁禍首——海兒汗亦納勒術。

海兒汗此時在哪兒呢?

對於自己的處境,海兒汗比任何人都清楚,成吉思汗絕不會放過他這個屠殺商隊的劊子手,他也不報任何投降求生的希望,除了負隅抵抗,他別無他法。

當然在將士面前,他的這一切行為都被罩上了保家衛國的堂皇外衣。城池未破之前,哈剌察曾勸他投降,以保全城內軍民的安全,投降成吉思汗,對他來說就等於是送死,活一天算一天,他海兒汗還要做垂死掙扎。因而他「義正辭嚴」地指責哈剌察:「我們要是不忠於我們的國王,我們又如何能為自己的變節行為辯解呢?我們又拿什麼理由,來躲避穆斯林的遣責呢?」

好一幅道貌岸然的正人君子模樣!

哈剌察勸降不成,就率領自己的人馬離開訛答剌城,投降了成吉思汗。

城破之後,海兒汗退守內堡,領著1萬多敢死隊員作最後的掙扎,臨死之人,反抗猶為強烈,蒙古將士花了近1個月時間,才攻下內堡,海兒汗退到堡頂,和他的兩名護衛殊死反抗,因為察合台、窩闊台有令,必須活捉海兒汗,因而蒙古將士倒也不敢殺他,海兒汗因此而獲得了繼續戰鬥的機會,武器沒有了,他就拆下牆磚朝蒙古兵扔去,牆磚拆不動了,他又利用堡頂的地形,作各種反抗。將死之人,是什麼方法都用得上的,然而無論用什麼方法,都還是逃不過被擒的命運。

五花大綁的海兒汗,身上拴著牢牢的鐵鏈,像獸物一般被送到了成吉思汗的帳內。成吉思汗恨透了這個花剌子模人,對他處以了極其殘忍的刑罰——將熔化的銀液灌進他的耳朵和眼睛,讓他在極其痛苦中慢慢死去。

內堡亦遭到了和外城同樣的命運。

一代歷史名城,經過蒙古大軍的一番劫掠,成了錫爾河畔永遠的廢墟。守將亦納勒術的一時貪財,竟招來了訛答剌城的滅頂之災,也成了成吉思汗對花剌子模大舉用兵、開拓疆土的絕好借口。以此為起點,花剌子模國的諸多城鎮逐漸成了蒙古大軍任意馳騁的自由樂園。

當察合台、窩闊台領了兵馬在攻打訛答剌城時,成吉思汗攜了幼子拖雷,向不花剌城進軍。

不花剌扼東西交通咽喉,其在花剌子模國的重要軍事地位,僅次於撒麻耳干,從文化的角度來說,不花剌的地位也極為重要,它是當時中亞文明的彙集地,古中亞最大的宗教和文明中心就在那裡。摩訶末對此重鎮不敢掉以輕心,派了自己的親信重兵把守。

不花剌在花剌子模的腹地,要到達不花剌,就得攻克沿途的城鎮。

成吉思汗首先遇到的,是咱兒訥黑城。

咱兒訥黑城的軍民聞蒙古大軍來犯,皆心驚膽戰,他們緊閉了城門,躲進城堡,既不作反抗,也不願投降。

成吉思汗先派了伊斯蘭教的長老哈只卜為使者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