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蒙古帝國的建立 第一節 翰難河大會

時至1206年,蒙古高原先後有100多個大大小小的部落氏族或降或亡。草原上五個與蒙古族並駕齊驅的強大部落泰赤烏部、塔塔兒部、克烈部、乃蠻部、蔑兒乞部、札答蘭部相繼土崩瓦解了。幾個較小的部族如弘吉剌、山只昆、合答斤以及汪古部等,則屈從於鐵木真的威力,自願做了蒙古人的附屬。東起興安嶺,西至阿爾泰山,南達陰山界壕,北到林中百姓居住的邊緣地區,幾經變遷,終於在統一戰爭的凱歌聲中,變成了漠北高原所有部族的共同稱號——蒙古民族。

1206年春,鐵木真在其祖先居住過的翰難河源頭,召集歸附了他的諸部首領和各級那顏,舉行了蒙古歷史上最為盛大的庫里台。在這次集會上,蒙古族靈魂的最高統治者,薩滿教的闊出騰格里來到鐵木真面前說:「現在,地上所有稱居兒罕的國家都被您征服了,他們的領地也都歸您治理。因此,你應當有個普天之下萬民之汗、王中之王的稱號。長生天降旨,您的尊號叫『成吉思汗』。」鐵木真聽後大喜,便以「奉天承運」的人間聖主自居,告天即位。「諸王群臣共上尊號曰成吉思汗皇帝」。並在其大帳前樹起了象徵吉祥,引導勝利的九腳白旌旗,正式建立國家——也客·蒙古·兀魯思。從此,「成吉思汗」這一高貴的尊號,代替了鐵木真的名字,也代替了早年蒙古族乞顏貴族推舉鐵木真為「汗」時的那個「部族聯合之長」的「成吉思」的稱號。

「蒙古國」的建立和「成吉思汗」稱號的確立,標誌著漠北諸部之間無休止的相互爭戰基本結束,受盡戰亂之苦的蒙古人民開始走上新生的道路。分裂、戰亂、長期割據的漠北諸部終於實現了統一,並建立了統一的政權,蒙古作為一個統一的民族出現在歷史舞台,正是從成吉思汗時開始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