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道教神仙護唐僧 唐僧肉

大羅天上,通明殿中,有游奕靈官當朝來報:「啟奏玉帝,觀世音菩薩東土尋取經人事畢,那取經的是東土和尚,名喚陳玄奘,又得中華上國大唐皇帝賜名三藏。」

玉帝「嗯」了一聲,示意游奕靈官接著說下去。

游奕靈官又報:「地上山神、土地來報,觀世音菩薩東來途中,收了三人與這唐三藏做徒弟,意在保護他西去路上平安,這三人倒都是舊相識。一個是五行山下被佛祖鎮壓的石猴,叫作孫悟空;再一個乃是被我天庭貶下界的天蓬元帥,此際已變成了豬妖,住在福陵山雲棧洞里;又一個住流沙河裡,卻是年前碎了佛寶琉璃盞的捲簾大將。」

玉帝心中暗喜,面上卻道:「這兩個天庭棄將,竟要皈依佛門不成?」

游奕靈官又道:「聽流沙河河神說,那捲簾大將似乎曾有許多悔意,想要將功贖罪,重返天庭。」

玉帝道:「哦?他有何功勞?」

游奕靈官道:「不知為何,自東土去西天取經之人早年便有之。捲簾大將被貶這許多年裡,單取經人便吃了不下上百,他只道阻了西方教法東傳,這便是功勞。」

玉帝呵呵笑道:「這捲簾倒也有趣,犯下這許多殺生罪過,竟自以為有功。罷了罷了,他此際也算有了約束,便不管他了。」

太白金星出班道:「恭喜陛下,這三個當年都曾擾亂天庭,此際被西方收去,也是他們的造化。唯我陛下既往不咎,足見寬闊胸懷。」於是眾臣隨聲附和稱讚不提。

游奕靈官又道:「除這三個外,還有西海龍王第三子玉龍,曾犯大過被觀音所救,此際便在蛇盤山鷹愁澗相候,要與取經人做個腳力。」

玉帝微微頷首,道:「此事我是知道的。那取經人肉體凡胎,以龍為坐騎,不知他能否消受得住?」

游奕靈官道:「取經人離了長安,此際已行出百十里路了。」

這時,降魔大元帥李靖稟道:「近年來地上妖魔群生,比之前多了十倍不止,依我看來這唐朝的什麼藏只怕走不多遠,便會被哪個妖魔給害了也未可知。」他這話一說,頓時有許多仙官跟著乾笑了幾聲。

玉帝咳嗽一聲道:「不妥不妥,此際取經人還未出東土,若在此斃命,於我天庭面上也不好看。」

太白金星道:「陛下所言極是,依臣看來,倒不若趁此機會整飭下界,方顯我道教大度。」

玉帝點頭道:「正是!太白金星接旨!」

太白金星詫異,心道降魔除妖是李靖的事,與我何干?但也只得上前接旨。玉帝道:「即令將六丁六甲、五方揭諦並四值功曹交由觀音菩薩統領,只道我天庭唯盼取經事成,教以上人等為唐朝僧人護法。」

天庭群臣聽了這個旨意心中皆驚,這人情送得也太大了,看玉帝倒不似道教中人,如同為佛教保駕一般。

太白金星心中也有幾分詫異,但玉帝旨意既然傳下,自己不得不接。於是道:「臣領旨。」

此時張道陵站出道:「陛下,如此豈不為取經大添助力,還請陛下三思。」

玉帝呵呵笑道:「張天師,非如此不能教西天領我誠意,況且六丁六甲一眾人等只是暫借而已,為長遠計,今後還有許多坎坷等著呢。」

張道陵見玉帝心中自有盤算,也只好諾諾退下。

玉帝又道:「太白金星,你這便去護著取經僧人,見他有難便助他一助,以免天庭所御之地妖魔太盛,落人口實。」

太白金星答應一聲,便下界去了。

玉帝又道:「降魔大元帥李靖接旨,著你率麾下天兵天將,自長安城向西掃剿,降妖除魔,蹚一條清靜道路出來。」李靖道:「臣謹遵聖旨!」

玉帝又道:「切記,只到西牛賀洲為止,其餘便不再管他。」

李靖明了玉帝心意,道:「臣領會了。」

天庭眾臣子聽玉帝安排妥當,將取經的和尚護得無比周全,個個面露迷惘之色。玉帝道:「自長安至西天靈山,只怕不下十萬里遠。前路漫漫,難保有什麼不測,我命道教神仙護住這和尚,護得了一時,卻護不了他一世。出了南贍部洲,再有什麼妖魔作亂,可不干我道門的事了。」

玉帝解釋了一番,眾臣有的安下心來,有的卻覺玉帝此舉未免太過低聲下氣,非是萬天之主所為,卻也閉口不言。

卻說觀音菩薩在東土大功告成,便回到西天與佛祖交差。

大雄寶殿之上,觀音與如來行禮,將東行一切說個梗概,如來聽那取經的便是金蟬子轉世,又有齊天大聖保他,心中歡喜。

觀音又道:「除這二人外,還有天庭被貶的天蓬元帥、捲簾大將二人輔佐,又有西海龍王玉龍三太子,亦為蒙罪之身,願投我門。」

如來道:「天蓬元帥?哦,亦無妨,我只大開方便門庭,廣運慈悲舟楫,普濟苦海群生,脫免沉痾六趣。凡存向佛之心者,任他是誰,一概不究前事。」

觀音聽如來語意中,似是除了天蓬之外,捲簾大將與西海龍王三太子卻都認識,於是道:「我佛慈悲,實乃眾生幸事。」又將捲簾大將與小玉龍身世講了一遍。

佛祖含笑道:「捲簾我自知道,他於蟠桃會上不慎跌了琉璃盞,又居於流沙河作惡,自東向西取經的僧人,也被他吃了許多。他因我而獲罪,我又豈能怪他?西海玉龍,火燒了玉帝所賜明珠,此罪倒是可大可小,也教他將功贖罪,甚好。」

菩薩聽如來並無責怪之意,心中才安。

只聽如來問道:「那幾個箍,可用了?」

菩薩道:「這四人皆甘心情願向佛,並未使上那幾樣寶貝。」

如來笑道:「人心善變,若有不服管的,也要有個約束才好。」

觀音道:「弟子謹記。」

如來又道:「這幾個箍甚是難得,莫要費在庸人身上。」

觀音又稱是,心裡卻留意起來,如來都道難得之物,必是厲害至極的法寶,難得他如此信任自己,竟給了自己三個。

如來又道:「金蟬子轉世,肉體凡胎,西行路上不易,今將十八護教伽藍調撥於你,萬要護住他周全。」

觀音道:「世人眼中,他不過一個尋常僧人而已,如此興師動眾,會不會太過惹人眼目?」

如來呵呵笑道:「尋常僧人?便連你也這樣看!你可知道,我那二徒金蟬子,生就佛子身軀心腸,十世轉生,未沾葷腥,胎中素身,始終向佛。更兼十世為善,元陽不破,現時的他已是具轉輪聖王之二德在身,豈容輕慢?」

菩薩聽了一驚,傳聞中佛教轉輪聖王有七寶四德,沙門弟子若能具此七寶四德,便為轉輪聖王。不過這幾樣極難修行,尋常菩薩便修得一德已是不易了。不料這金蟬子僅轉世十次,便身具二德在身。

於是觀音問道:「還請佛祖賜教,唐三藏煉成的是哪兩樣?」

如來平日里極吝言辭,今日似乎心情頗佳,於是娓娓道來:「轉輪聖王四德,一為富德,有珍寶田宅,奴婢珠玉,象馬眾多,天下之人,無有能及;二為容德,轉輪聖王容顏端正,俊美無比,坐立顧盼,見者動容,天下之人,無有能及;三為法德,轉輪聖王神通廣大,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只手能造十全世界,天下之人,無有能及;四為壽德,轉輪聖王無病無疾,長生不老,與天地隱然同生共死,天下之人,無有能及。」

「唐三藏修成的,便是容德與壽德。容德還則罷了,這壽德可著實令人眼饞。」

觀音恭敬道:「還請佛祖細解。」

如來道:「今日也無旁人,我便說上一說。」他這般說,自然此事關係重大,於是階下羅漢比丘、尊者聖僧、伽藍門徒個個肅靜恭聽。

如來道:「尋常仙人長生,只煉自體,一旦身殞,便成屍骸飛灰,毫無用處。這唐三藏一身皮囊,聚先天靈氣,得他一塊肉吃,即便凡夫俗子,亦可長生不老,勝過王母園中蟠桃,你說這壽德如何?」

階下眾人聞之皆驚,這樣說來,得了唐三藏一塊肉吃,還愁什麼三災之厄,歲月之災?這消息若傳到天地間,唐三藏頓時便成了最炙手可熱的人物。匹夫無罪,懷璧其罪,這可是天地間的至寶,對那些埋頭苦修的仙人妖獸來說,哪個能不為之動容?

阿儺奉承道:「簡直一個活蟠桃在地上行走,若被那些妖精知道,還不活撕了他。」

如來笑道:「生得不易,吃起來卻也麻煩。要吃唐三藏,先要尋個良辰美日,待他心安體穩時慢慢吃下,才有妙趣。」

眾人聽了,無不稱讚佛祖見聞廣博。

觀音聽了心中大為震驚,不過她稍稍一想,便明白了如來之意。

如來自道此事重要,卻並未提醒不可外傳,他既然當著無數人的面說出這個隱秘,其心昭然若揭,那便是要將此事傳遍天下!而他這樣做,到底是何目的呢?

觀音面不改色,道:「弟子已知佛祖心意,若佛祖放心不下,我可教小徒惠岸暗中保護,應穩妥許多。」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