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不學七十二變 真妙訣

祖師繼續解說:「惜修性命無他說」,便是愛惜修持自己的性與命。知性、知命、了性、了命方為真聰明。

所謂「顯密圓通」,乃是顯教和密教兩邊要通。光走密教這條路是外道,光走顯教這條路成就太慢。而究竟何謂顯教與密教,祖師語焉不詳,只輕描淡寫略過。

是的,悟空得了一場造化,一場有生以來最大的造化。不管這場造化是福是禍,至少現在,他能感覺到自己在這天地中,再不是那隻弱小的猴子了。

他將自己里外上下細細查看一遍,心中歡喜,實在難以言表。

悟空聽了,牢牢記在心裡。祖師見他伶俐善記,心下歡喜,又將這口訣詳解與他聽。

二者都是釋迦牟尼佛所云,只是側重不同罷了。須菩提祖師竟在此推崇如來的道法,不知他與這如來有何干係。悟空將此節暗暗記下。

「攢簇五行顛倒用,功完隨做佛和仙。」這兩句是此篇真妙訣的總綱,祖師卻只粗粗講了幾句,便教悟空退下,自己在那閉目養神起來。

出得門來,他還在琢磨最後這兩句,五行顛倒,那是什麼意思?功完隨做佛和仙,難道此神通練成,做佛也可,做仙也行?

唯有些道行高深的智字輩慧字輩師兄低首不語,眼中卻包含著又妒又忌的神色,他們中或多或少知道,這猴子恐怕得了一場大造化,而自己卻永遠沒有這樣的機會。

悟空回到自己房中,端坐內視,只見五臟六腑如懸磬,五色分明,其質卻再不是血肉之軀,似金似玉,籠罩著一層乳白色的光澤。

於此天地間修行,大道同源,求的都是一個造化。尋常造化均乃借外物得來,品質駁雜,悟空的造化乃是造化之源,最為純凈正統,又經老君九轉內還丹從裡到外洗鍊一番,不知多少萬年來汲取的天地靈氣盡被激醒,如此條件下結成的內丹,恐怕天上地下也尋不出第二個了。縱使須菩提祖師見識無限,也不由得暗暗稱奇。

祖師施法完畢,心中暗贊一聲,虧的是這老君的金丹,否則至少也要二三年方能紮下根基。

下面這幾句倒是易懂,便是教人時刻收斂精氣神,「經營養鄞鄂,凝神以成軀」。而「相盤結,性命堅」,指的便是結丹異象。悟空的結丹可不比尋常凡夫俗子築基引氣,鉛汞煉製,那樣的結丹無異於涸澤而漁,最是淺薄低下。

走出大殿,悟空突然像被施了定身術一般呆若木雞,半晌過後,他狂喜躍起,口中一陣亂叫,引得不少道童探頭出來觀瞧。心道:祖師最不喜吵鬧,看你能猖狂幾時?還有些道童心道:這猴子莫非得了癲症,還是躲遠些好。

悟空雖然築了仙基,成了神體,通了法性,知了根源,卻無絲毫法術在身。換句話說,便是個空有一身造化道行,卻無修為神通的仙人。

悟空仔細聽道,心中暗暗嘆服,這一篇口訣寥寥數字,其中真義奧妙,若是沒有祖師講解,自己實難勘破。

他將這石猴弄醒,又傳他一篇鍊氣的法訣,能悟幾分,便憑個人資質了。

顯密圓通真妙訣,惜修性命無他說。

都來總是精氣神,謹固牢藏休漏泄。

休漏泄,體中藏,汝受吾傳道自昌。

口訣記來多有益,屏除邪欲得清涼。

得清涼,光皎潔,好向丹台賞明月。

月藏玉兔日藏烏,自有龜蛇相盤結。

相盤結,性命堅,卻能火里種金蓮。

攢簇五行顛倒用,功完隨做佛和仙。

方才那內殿中,不知有什麼禁制,竟將自己的道行全都壓制住,此時出得殿來,竟覺神清氣爽,內氣充盈,直欲乘風歸去般舒爽。耳中聽的是十里外的鳥鳴,口中呼的是九天外的仙氣,眼中看的是萬重山的美景……悟空不由得讚歎道:「果然神仙氣象,不比尋常。若為此等長生之道,縱冒挫骨揚灰之險,也值當了。」

他哪知悟空前世早已細查過,顯教就是顯明易懂的教法,指大小乘佛法各個宗派,都依眾生的根機,顯了斷惑證理、修因證果的理論方法,是隨他意之教法,其理由顯然可知,故云顯教。

下文中的「卻能火里種金蓮」,火里種金蓮就是內火養金丹,在火里把外界汲取的雜質煉完,把種種陰氣煉完,方能於金丹中開朵花出來。

悟空雖有疑問,見祖師已然入定,不敢再問,只得輕輕退下。他卻不知,祖師雖有通天徹地之能,此時也有些疲倦了。

而自己渾身的表皮筋肉,緊密異常,竟似是鐵鑄的一般,悟空還以為這一切都是須菩提祖師之功,卻不知這裡還有老君一粒金丹的效用。

這口訣與《西遊記》原著中一般無二,正是這篇:

密教是指其義理和修行方法秘奧幽妙,並非有所秘密而不可說。《大日經》《金剛頂經》等所說金胎兩部之法門,陀羅尼、印契、念誦、灌頂之儀軌,是密教,尊大日如來為其教主。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