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不學七十二變 師菩提

天下四大部洲,曰東勝神洲、南贍部洲、西牛賀洲、北俱蘆洲。

單說這西牛賀洲,今為釋教土地,此處百姓號稱一心向佛、與世無爭、不貪不殺,各個養氣潛靈,力求長生。

這一日,便在西牛賀洲地界,一座奇峰聳然而立,周圍千峰環繞,萬仞石壁巍峨若孔雀開屏,一場新雨淋過,林間嵐光輕綠,溪水黛青含煙,一派神仙景象。山路旁,枯藤纏老樹,幽鳥鳴清音,奇花瑞草,翠竹高木,令人心曠神怡。

便在這鳥鳴聲中,石猴漸漸蘇醒了過來,睜開眼睛,發覺自己竟到了一處勝境,石猴的思緒陷入了一片混沌中。

小張太子,大聖國師王菩薩,無支祁……那是什麼時候發生的事情了?似乎是昨日,又彷彿萬年般久遠。後來,又好像聽到有幾人說話,卻記不清什麼了。

石猴自地上爬起來,一伸手卻摸了一把青苔,他便尋那溪水去洗手。溪水清涼,乍一接觸,便有水珠在自己手中跳躍起來。咦?這是……石猴終於想起了一切。

他身上衣物早已零亂破碎,索性全都撕扯掉,跳入溪水當中。獨自在水中嬉玩一陣,將自己洗得乾乾淨淨,方才去林中樹上尋野果吃。

青果紅丁,不知是何產物,入口酸甜芳香,石猴摘了一捧放在手上,坐下來靜靜細品。吃了幾枚野果,石猴立在枝頭四處觀望,想要看看自己身處何處,這一望,他頓時驚愕,險些沒從樹上掉下去。

只見不遠處有一座山峰,偌大一座平台上立著一座洞府,洞旁有座石碑,上面隱約有字,石猴卻看不清楚。他心中大喜,暗道,難道此處有仙家居住?這等良機,自己可不能錯過了。石猴躍下樹來,直向這座山峰奔去。

片刻便到了平台之上,只見千年松,萬年柏,枝節蒼勁,如虯龍飛天。一座石橋橫跨深澗,石橋邊奇花布錦,林中熙熙攘攘,卻是玄猿白鹿深藏。

石猴過得橋來,崖頭立一石碑,三丈高八尺寬,上有一行十個大字,正是「靈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石猴樂得險些暈了過去,這不正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自己稀里糊塗竟來到了方寸山三星洞,他自然知道,此洞別無分號,正是菩提祖師的洞府。

石猴見洞門緊閉,他略微穩了穩心神,上前便敲。不一時,洞門開處,裡面走出一個仙童,高叫道:「什麼人在此騷擾?」石猴道:「仙童,弟子為訪道學仙而來,不敢騷擾。」仙童笑道:「我家師父說有個求道的來了,想必就是你了?」石猴道:「可不正是我。」

進了洞門,這仙童自門房取出一套服飾,石猴穿在身上,如量身定做一般,頗為合體,石猴整衣端肅,行過一層層深閣瓊樓,一進進珠宮貝闕,直至瑤台之下。

抬眼望去,石猴立刻起了肅然之意,只見高台之上端坐那人,峨冠高聳,長髯飄飄,目若朗星,鶴髮玉顏,身著淡黃色道袍,足穿一雙金絲皂靴,左臂處斜倚著一柄雪白拂塵。神情靜淡,又有說不出的威嚴。

石猴自然知道,這便是自己的授業恩師——須菩提祖師了。他趨前兩步,倒身便拜:「祖師在上,弟子志心朝禮,志心朝禮!」

這一句亦是《西遊記》中的台詞,石猴照搬照用,絲毫不覺臉紅。

只聽那祖師道:「你從何處來,我知,你往何處去,我也知。」他雙目微閉,但伏在地上的石猴能清晰感覺到祖師正在盯著他,這種感覺極為強烈,彷彿一眼便看到自己的內心。

石猴暗暗道,不信你能看出我的真身!

祖師又道:「求仙學道,無非爭個仙班裡的名頭,你,可有姓名?」

石猴暗喜,果然來了,於是忙道:「無名無姓,無名無姓呢。」

「你乃是天生地長一猢猻,便教你姓孫吧。」祖師道,「我門中有十二字,乃是廣大智慧、真如性海、穎悟圓覺,排到你正當第十輩,你法名『悟空』,如何?」

石猴歡喜躍起:「好啊,悟空,悟空,從此便叫孫悟空。多謝祖師賜名,多謝祖師!」

祖師微微笑道:「悟空悟空,悟到後來,終究是空,其中深意你自會得知。」

石猴心道:無非想我入了那色不色、空不空的佛門罷了,做夢!

祖師又道:「如意,你帶悟空下去,教他些禮貌事宜。」

從左邊走出一名道童,看模樣只十三四歲,朝祖師施禮一諾,便引石猴下去。

悟空暗暗思忖:「如」字排在第六,我卻是第十,難不成這個也該稱呼祖師?如意引石猴行至一處迴廊,似是知道悟空心中所想,轉身笑語盈盈道:「你只喚我如意師兄便好,這門中除了祖師,都是師兄弟稱呼。」

悟空連聲稱是,如意教悟空在一處斗室住下,裡面日常所用之物一應俱全,又教他出門來,指引他每日擔水、掃院、摘果、起灶等,悟空皆應承下了。

時光荏苒,悟空在三星洞中轉眼過去兩月,每日只是劈柴擔水,打掃庭院,形如一個打雜的小廝。別說得窺仙道,便連一點兒皮毛也未曾沾得。

時日一長,悟空心中不免煩悶,他自知這是祖師在熬他的性子,回想起《西遊記》中悟空整整在這裡熬了七年,才得了一篇口訣。而且,這篇口訣是真是假還未可知。

七年啊,想起西遊世界的雲海仙山,悟空不禁為之神往,這七年時光自己怎麼熬得過去呢?可是,為什麼祖師要熬煉我七年,他如此大的本領,無論在釋教還是闡教,都必是頂尖人物,居然肯浪費這許多時光在我身上,此事尤其可疑。

悟空回想《西遊記》中學藝的細節:悟空做了六七年的雜事,而後窺破啞謎,三更時分來到祖師房中得了長生妙道的口訣,又三年後,方傳了個七十二變的絕招,還贈送了筋斗雲。令人難以置信的是,書中明晃晃寫道:「祖師道:『既如此,上前來,傳與你口訣。』遂附耳低言,不知說了些什麼妙法。這猴王也是一竅通時百竅通,當時習了口訣,自修自煉,將七十二般變化,都學成了。」

顯然學成這個無往不利的神通只花費了悟空一會兒的時間,而重點,自然在於祖師傳給悟空的口訣,這就說明,憑藉悟空當時的天資與身體條件,這七十二變是無須練習的,只須會了口訣自然功成。

悟空想通了這一節,又開始繼續分析。若想修成七十二變,單純有口訣還是不行,否則,祖師便沒有必要在三年前傳給悟空長生妙道的口訣了,以此推斷,這篇長生妙道的口訣極有可能是改變體質、入仙門的基礎!而且,至少要修習三年方能達到學習七十二變與筋斗雲的條件。

既然如此,之前的七年顯然便是荒廢了,從須菩提祖師對悟空的態度來看,收他為徒教他本事是板上釘釘的事情,那麼,這七年到底在等待什麼呢?

悟空仔細回顧《西遊記》,猴王在祖師一次開講大道時歡喜雀躍手舞足蹈,這才被祖師發現,單獨為他開了小灶。難道,這七年中,祖師一直在等待悟空開悟?似乎唯有如此才能解釋得通,如果悟性不夠,那長生妙道訣或許傳了也是無用吧。

想通了這一節,悟空心中陰霾頓時散了大半,看來,是該找個機會好好表現一下了。

悟空這幾日挖空心思故弄玄虛,專行些教人摸不到頭腦之事,說些高深莫測但又內蘊玄機的話語,洞內弟子皆道這石猴發了癲症,時間久了便也無人理他,便連活計也都不給他分配,悟空更是百無聊賴。

他怎知祖師早已得知他靈智大開,此刻卻在熬煉他的猴性,只顧自己每天抓耳撓腮,而愈是如此,愈不得其法。

這一晚,悟空徹夜難眠,便行至院中,躺在院中一棵千年柏樹下,透過樹葉去觀看那滿天星辰。這星辰顆顆耀眼,即便天中無月,亦能清晰視物,看得久了,又仿若觸手可及,與在花果山時相比有很大不同。

看著滿天星斗,悟空不禁想得遠了些,自己躊躇滿志到了這天地,還沒見幾個人,便要困在這裡許多年,真是有些不甘心。悟空苦思冥想,終於想出了一條妙計,但還要尋時機使出來才行。

過了四五日,如意正在後院場地中與眾師兄弟講經論道,忽見悟空自廊門跨入,如意不覺詫異,悟空向來只在前院起居,從未去過他處,今日不知來此為何。

只見悟空尋到一個角落坐下,只靜靜聽眾人談道,一言不發。聽了半晌之後,悟空心中暗暗吃驚,這些弟子雖與那須菩提祖師一般無二,身穿道袍,談論的卻多為佛陀凈土,乃是釋教的話題。難道,須菩提祖師竟是來自西方世界?

這時,卻是一位慧字輩的師兄在為眾師弟答疑,一小道童問道:「敢問慧能師兄,諸多道經,我等該讀哪本是好呢?」此問暗合許多人心意,大家立時隨聲附和。

慧能聽得此問微微頷首,待眾人息聲後啟唇道:「《楞嚴經》曾道:『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要問讀何經書,日蓮宗只教人讀『妙法蓮華經』這五個字;凈土的念佛人士只叫人念『南無阿彌陀佛』,而我門中只有一個字……」

聽慧能如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