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早上,在「墨子」號航母的軍官餐廳吃完飯,軍事夏令營的副領隊小趙對孩子們說,今天航母編隊的陳司令特意不安排飛機起降,讓大伙兒在船上好好參觀。因為如果有起降,飛行甲板那塊地方是相當危險的。小趙笑著說:「我這肚子盛不住話,有一個秘密憋不住。告訴你們吧,陳司令跟咱何領隊是中學的鐵哥們兒,所以才對咱們額外照顧。」

孩子們回頭朝何領隊歡呼起來,老何將近五十歲,方臉濃眉,中等個子,一身旅行裝。他背著手站在孩子群的外邊,笑著聽小趙講,對他的吹牛不置可否。孩子們中的姜元善今年十六歲,個子不算矮了,身架還沒長開,瘦不拉嘰的,但瘦胳膊上也有鼓突突的腱子肉,那是他從小練武練出來的;頭髮亂得像蓬草,赤腳穿著皮鞋——這是他的痼習,他說不管冬天夏天一穿襪子就燒腳。他嬉笑著說:「何伯伯,既然你和司令是鐵哥們兒,跟他說說,把『不準拍照』的禁令取消算了。飛行甲板上還有啥秘密?別說美國的『鎖眼』,就是商業衛星也拍得清清楚楚。想查『墨子』號的資料,到網上一搜就行——不過得上國外網站。咱國家這保密工作做得,嘿,就只保住自家人不知道了。」

十七歲的朱郁非是個小胖墩,圓臉圓腦袋,長得像個小羅漢,戴著高度近視鏡。他也湊上來說:「對,求求陳司令吧。不讓帶照相機算啥夏令營?太沒勁兒了!」

老何朝小趙哼了一聲,那意思說誰讓你吹牛?你看咋收場吧。小趙搔搔頭,笑著勸大伙兒說,儘管何領隊和司令是鐵哥們兒,但咱們是客人,應該更嚴格越守軍隊的保密規定呀,你們說是不是?孩子們不願意,仍在跟小趙磨叨,有的乾脆過來磨叨老何。老何被他們磨不過,最後很乾脆地放了一句話:「行了,別磨唧了,我和司令說一下,給你們半天時間留影。」

孩子們爆出一陣歡呼。

這個夏令營只有十一個團員,年齡都在十五到十八歲之間。別看年齡不大,來頭可不小。十年前,國際科學界綜合了美國西屋獎和美國高中科學工程獎的宗旨,創辦了一個「國際物理工程青年才俊獎」,參加者年齡限制在二十歲以下。設立這個獎的目的是培養和發現最頂尖的年輕工程天才,這些天才必須目光敏銳,能將最前沿科學理論應用到工程技術上。換句話說,物理工程獎的獲得者應該做出世紀性的發明,如量子計算機、量子密碼技術、隱形斗篷、氫氦冷聚變、太空升降機、電能大功率無線傳輸、基因糾錯技術(消滅遺傳病)、基因改進技術(如提升智能)等等。理所當然,物理工程獎的得主成為各跨國公司競相爭奪的資源,甚至有人開玩笑說,這個獎比諾貝爾獎還吃香。

中國在前四屆國際物理工程大賽中被剃了光頭,別說金銀銅獎,連入圍的都寥寥無幾。好在中國人「知恥而後勇」,充分發揮了中國人特有的集體優勢,國家出面設立國內物理工程大賽,在全國範圍組織大賽培訓梯隊,進行了一層層的選拔。在這件事上,軍工部門沒有公開出面,實際卻介入很深。國內大賽至今共舉辦了三屆,此次參加夏令營的孩子全是各屆國內物理大賽的前三甲,包括:

第一屆:金獎林天羽,銀獎庄敏(女),銅獎孫可新;

第二屆:金獎擺長有,銀獎萬玉民,銅獎劉濤(女);

第三屆:金獎徐媛媛(女),銀獎張如弓,銅獎嚴小晨(女)。

這些工作成效顯著。第五屆到第八屆國際物理工程獎中國人繼續被剃光頭,但到了今年,即第九屆國際物理工程大賽,中國人一鳴驚人,共斬獲一個金獎姜元善,兩個銅獎朱郁非和嚴小晨(並列),獲獎比例在參賽各國中名列第一。國內媒體把這件事都炒瘋了。三個獲獎者一回國,老何立馬組織了這個夏令營,把十一個寶貝疙瘩先護到翼下。

當然,老何不是旅行社的。他是新概念武器研究所的所長何世傑,少將軍銜,與航母編隊的陳司令倒真是學校里的鐵哥們兒,不過不是在中學,而是在長沙國防大學。副領隊小趙當然也不是旅行社的,而是他的私人秘書。在夏令營里,他們對自己的身份嚴格保密,因為何世傑想在完全自由的狀態下觀察這些孩子。在軍工界拼搏幾十年,他有一個深切的感受:若論踏實苦幹和基礎深厚,國內技術人員絕不亞於國外同行,如果在錢學森那樣的「大家」領導下做助手,或者針對弄到手的武器樣本搞逆向工程,個個都是好樣的。但總的說來,他們中最缺的是「大家」,缺的是天馬行空的獨創性,缺的是先人一步的敏銳目光。

如果說在過去,「黃牛型」的研究人員為中國提升軍力立了大功,那麼依中國現在的雄厚基礎,應該更重視「天馬型」人才了,只有這樣才能走在世界前列。這次中國孩子在國際物理工程獎中大獲全勝,何世傑非常欣喜。他知道那個獎最注重獨創性,考題極刁鑽,想獲獎比駱駝過針眼還難。但——坦率來說何世傑還不能放心,他不敢確認這次勝利究竟是代表中國孩子在獨創性上有了突破,還是只代表了中國人的應試水平——中國有兩千年「應試」的積累優勢,那可是西方望塵莫及的。

所以,他提出建議並報高層批准,組織了這場特殊的第二次考試,目的是從這群小天才中悄悄選拔出十年後的專業帶頭人、二十年後的軍工領導人、三十年後的軍隊或國家領導人。所以,放下全所的繁忙工作與孩子們廝混二十天,完全值得。

「墨子」號航母編隊此刻正行進在台灣東南的洋面上,也就是在「第一島鏈」之外、「第二島鏈」之內的海域。「墨子」號是中國第二艘航母(不包括用舊船改造的「施琅」號),也是第一艘核動力航母,滿載排水量九萬六千噸,最大航速三十五節。設計上基本走的是俄羅斯航母的路子,不過做了較大的革新。船體長三百米,擁有滑躍式飛行甲板,指揮塔上配備有水面搜索雷達、空中指揮搜索雷達和空中探索雷達。航母編隊中包括兩艘配備有三坐標相控陣雷達系統的「中華神盾」級驅逐艦、兩艘「中華現代」級驅逐艦、兩艘護衛艦、一艘遠洋綜合補給艦。八艘戰艦破浪前進,攪起八條雪白的尾浪。在水面下,還有一艘096級核潛艇為編隊護航。

附近沒有陸地,水天一色。極目遠眺,艦隊被包裹在一片圓形的海面內,如果忽略艦後翻卷的白色尾浪,艦隊似乎與天和海、連同上空的一架空警-3000預警機一樣全都靜止不動,只有頭頂的白雲緩緩向後滑去。以浩瀚的海面為背景,艦隊顯得像一組小舢板;但站在航母的甲板上,你就能充分體會到這頭鋼鐵巨獸的偉岸。與它相比,飛行甲板上的幾十個人顯得小如螻蟻。但航母這樣的鋼鐵巨獸正是誕生於渺小的人之手,誕生於人的智慧、決心、集體力量和……同類相殘的天性。可以說航母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樣板,同時代表著人類兩種截然相反的屬性——文明和野蠻。

今天,飛行甲板上很靜,幾十架殲-15和飛豹攻擊機、一架空警-3000預警機(另一架正在天上巡弋)、兩架電子對抗機、兩架加油機、幾架作戰支援機、幾架武裝直升機和反潛直升機,今天都沒有出窩兒,除了少數在下層機庫里的,其餘都整齊地排列在甲板兩旁。由於陳司令的特意安排,今天甲板上人很少,只有十幾名穿綠色軍士服的維護員在檢查阻攔索,中間夾雜著幾名穿褐色服裝的地勤人員。小趙領孩子們先參觀前甲板,為大家介紹三條阻攔索、三台飛機升降機、塔台、航行艦橋、司令艦橋、雷達、著艦系統中心線指示發射機、近戰武器系統、防空導彈系統等。其實在上艦之前,這些天才孩子都從書上網上詳細了解了航母的結構,個個都算得上半個航母專家了,現在只是補上實物教學這一環節。何世傑則照例站在圈子外邊,不動聲色地觀察著孩子們。

快到中午時,一位穿黃色軍士服的飛機起降指揮軍士來到甲板上,請孩子們暫時迴避,因為天上那架空警-3000預警機該輪休了,艦上這架預警機準備起飛——這是今天上午唯一的一次起降。小趙領孩子們離開飛行甲板,來到艦艇的塔台。

「看了一遍,直觀印象有了,說說你們都有什麼感受。」小趙說。

姜元善搶先說:「我先說不中聽的——『墨子』號這個名字聽著太彆扭,不說虛偽,至少也是迂腐。明明是戰爭武器,偏要和『非攻』拉到一塊兒。第一艘航母的名字『杜甫』號也是一樣,取那個名字,當然是因為一句杜詩:『苟能制侵凌,豈在多殺傷』!」

平時話語不多的庄敏說:「我倒覺得這不算迂腐,就該向世界強調我們是以戰止戰嘛。我想咱國家是有意用文士哲人的名字來命名,為的是沖淡這些殺人武器必然蘊涵的殺氣。」

庄敏在這十一個孩子中年紀最大,文文靜靜的,是團隊的老大姐。姜元善笑著反駁:「那也不能太離譜,弄兩個和兵家八竿子打不著的人來為航母命名。幹嗎不叫『孫子』號?萬世兵家之祖也,而且,《孫子兵法》中到處可見止戰的思想。要不叫『王忠嗣』號也行,那也是歷史上一個完人,一個熱愛和平的軍神,屬於有絕世武功卻絕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