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陰霾

草原很美麗,一目了然的空曠感覺是我從來沒有看到過的。

五月的天空蔚藍得一貧如洗,陽光照射在臉上不覺得熱,高原特有的冷風不斷的吹拂過來,讓我的腦袋清醒了不少。

地上的草甸里滿眼都是望不近的野花,奼紫嫣紅,就算是專門學過植物學的自己也有許多不太認識。圓圓的蒲公英結出了毛茸茸白色種子,被風一吹,紛紛揚揚的往遠處飄蕩。

車隊停在了紅原和若爾蓋相交的公路旁,我檢查了地圖,往前十多公里有個叫格桑的小村落。

前邊的幾輛車從貨櫃里拿出鋼板架在公路的邊緣,搭起了一條足夠卡車開進路邊草原的橋。車上的對講機忙碌的指揮著所有車輛按照指示駛入草原,往遠離道路的地方駕駛。

我緊跟著前車向前開,從前老是看到有人開著車賓士在草原上,內心深處其實也頗為嚮往,覺得那是件十分瀟洒浪漫的事情,可現在自己真的實現了願望時,才發現其實草原上開車並不容易。

雖然卡車的底盤很高,草也不深,地面也算是筆直,可車開在草地上就是有種晃的感覺,如同進入了流沙般很難操控。

「怎麼樣,還覺得養蜂是件快樂浪漫的事嗎?」周芷婷笑嘻嘻的看著我。

「當然。」我做出堅定的模樣。

廢話,自己才剛工作兩天而已,怎麼可能就感覺到艱苦了,在何況比較危險的路都是眼前這妞幫著開過去的,我根本就不累嘛。

「放心,等一下有你辛苦的地方。」她拖著下巴看著草原風景。

我動了動嘴,沒有說話。這小妮子不知腦袋裡哪根筋不對勁,整整一天都在灌輸我養蜂的壞處,似乎巴不得我知難而退。

車隊一直在草原里開到了離開公路足足有一公里的地方才停下,前邊有幾個穿著藏族服飾的人正在不遠處等待著。

我將頭伸出窗外,遠遠的看到一號車輛上跳下了個中年女人,她走到那五個藏族人跟前說了什麼。

「那就是公司的總裁大人。」周芷婷看著那中年女性,沒有叫媽,而是微微諷刺的用「總裁大人」的稱呼帶過,看來娘倆的關係不怎麼好。

「那五個藏族人是幹嘛的,當地的接待嗎?」我好奇的問。

「硬要說是接待也行,不過這接待可不便宜,接代一次就要三十萬以上。」

「什麼意思?」我有聽沒有懂。

「意思就是,這些接待是我們腳下這片土地的地主,從公路到遠處的山腳下,都是他家的。我們公司花三十萬將這塊地方租下來當作營地,一共租半年。」周芷婷心不在焉的解釋道。

我心裡一驚,疑惑更加強烈了。

居然要租半年那麼久,這實在有些不符合常理。一般草原的花期是從三月份開始,了八月底就基本上全都凋謝了,九月後草開始枯黃起來,養蜂人就會陸續離開趕往下個氣候宜人、鮮花盛開的地方。

周氏集團在五月份來到草原養蜂就已經夠出人意料了,現在居然還準備待到十一月底,這根本就難以理解。草原的價值對養蜂人而言,只剩下三個月不到,多餘的三個月基本上是不能養蜂的,還需要花錢維持蜜蜂的必須生活用糖。

公司究竟想要幹嘛?難到這多出來的,別的養蜂人用不到的多餘時間,就是周氏集團持續百餘年不倒的秘密嗎?

「開始卸貨紮營了,切,要在這鳥不拉屎的鬼地方住半年……」周芷婷喃喃的小聲嘀咕著,沒理我,打開副駕駛的門跳了上去。

福伯負責每輛車的聯絡工作,他指揮我將車開到指定位置,然後發給我一套塑膠服裝。「防蜂服?」我一看就傻眼了,招聘說明裡,可沒有提及卡車司機還有卸蜂箱的義務。

木質的蜂箱不是一般的重,弄得我腰酸背痛的,也沒有搬運幾個。所有員工都在忙碌著,花了三個多小時,天基本上要黑盡的時候,才將十四個車廂的蜂箱搬完。

我整個人都虛脫了似的,行屍走肉一般拿著便當打飯,麻木的吃光食物,然後雙眼獃滯的從周芷婷手裡接過兩份飯菜,送到了周婆婆的貨櫃中。

等好不容易緩過了氣,精神稍微好點後,我才有空打量整個營地。

十九輛卡車被安排到了這片一望無際的草原上,圍成一個圓形。圓圈內是軍用帆布和貨櫃搭起來的帳篷,足足有四十多頂,每兩個人住一間。

許多鋼索和鋼釺扔在地上,看情況是準備在更外圍的地方架設隔離帶。

已經完全入夜了,搬出來的蜂箱放置在卡車圈外的正後方,一層疊一層,堆積起很龐大的體積。

我大致算了算,十四個貨櫃的蜂箱,至少也有數萬個之多,如此的數量非常駭人,難怪周氏集團能夠成為國內首屈一指的集團化養蜂家族,光是養蜂的量上就有足夠的壓迫力!

吹著冷風,看著這些擺放整齊的蜂箱,我摸著下巴,心裡很是滋長的疑惑,貌似這裡的環境並不符合養蜂的一般條件吧。

開篇的時候就曾提及,養蜂是飼養蜜蜂而取其產品蜜蜂及蜜蠟的事業,包括在廣義的畜產內,所以廣義的說,蜜蜂也是家畜。

養蜂場所的環境條件與養蜂的成敗及蜂產品的產量密切相關,所以蜂農都選擇蜜源豐富、環境適宜的地方建立蜂場。

養蜂場地周圍兩千五百米半徑範圍內,全年至少要有一兩種大面積的主要蜜源植物,這一點在草原上不缺。

而關鍵是,養蜂場地要求背風向陽,地勢高燥,不積水,小氣候適宜。西北面最好有院牆或密林,山區應選山腳或山腰南向的坡地上,背有擋風屏障,前面地是開闊,陽光充足,場地中間有稀疏的小樹。冬春可防寒風吹襲,夏季有小樹遮蔭,免遭烈日曝晒,這才是最理想的建場地方。

周氏集團選擇的位置並不算好,雖然開闊,可完全沒有留給蜂巢避風避雨的遮擋物。這一馬平川的地方除了十九輛卡車能夠當作牆壁遮風外,就沒有其他了。可卡車用來圍成圈弄成了居住區,完全沒有考慮過蜜蜂的存活問題。

其二,蜂場附近本應有清潔的水源,若是長年流水不斷的小溪更為理想,可供蜜蜂采水。蜂場前面不可緊靠水庫、湖泊、大河。

這草原周圍,一路上開過來,我根本就沒有看到過所謂的水庫、湖泊、大河、更甚者就連小溪都沒有,蜜蜂拿什麼來采水喝?

最後一點非常致命,一個蜂場放置的蜂群以不多於五十群蜂為宜,場蜂與場蜂之間至少應相隔兩千米,以保證蜂群有充足的蜜源,並減少蜜蜂疾病的傳播。

可眼前高高堆積起來、足足有幾百平方米,五米多高的蜂箱堆完全顛覆了自己的認知。

每一個蜂箱都是一個蜂群,數萬的蜂群就累積在一起,一層一層的蜂箱之間只是間隔了三米不到,這點距離恐怕只夠蜜蜂飛進飛出而已。

一切的一切都令人費解,我看呆了,最後無奈的搖了搖頭。

關於養蜂的知識自己也是來之前惡補的,雖然理論記得很清楚,可實際上也只是菜鳥而已,到底該如何操作,這個有著幾百年歷史的公司肯定心知肚明。

難怪國內的養蜂人會對周氏集團毀譽參半,而且頗為仇視。只要是親眼看見了這顛覆養蜂人常識的一幕,任誰都仇視吧!這是吃不了葡萄說葡萄酸的大眾心態,在全世界都用統一的標準養蜂時,周氏集團已經能用密集型養殖場的方式賺大錢了。撓了撓頭,我沖著這剛剛運抵還沒有打開堵風口的龐大蜂箱全看了最後一眼,這才慢悠悠的走到福伯跟前領取分房牌。

福伯看我的表情很奇怪,眯著眼睛,就著燈光似乎想要將我從裡到外看個清楚,他有些渾濁的瞳孔盯得人很不舒服。

「難怪喔,年輕,長得也可以。」福伯說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話。

「福伯,你在說我嗎?」被一個老年男性稱讚並不值得高興,何況那句話也確實令人摸不到頭腦。

「沒什麼,人上年紀了就容易自言自語。給你號碼牌,你住在十三號帳篷。」

福伯遞給我一個金屬牌,還是一眨不眨的看著我,「喏,就在十三卡車的附近,很好認。」

我十分介意他的目光,但作為新人又不好問,只有一邊尷尬的笑著,一邊逃也似的向自己的住宿地跑去。

身後,福伯的眼神依然如同實質般擊打在我的後背上,讓我脊背涼颼颼的,彷佛整個人都掉進了冰窖中。

這個老頭,早晨都還好好先生的模樣、和藹可親的樣子,怎麼一到晚上,眼睛就變得如同狼一般閃爍著陰冷的光芒,彷佛換了個人似的?這又是件讓人費解的事了!

十三號帳篷果然很好認,是藍色的帆布搭建的,在燈光下反射著陳舊的光暈。

打開帳篷門,我頓時愣住了。

帳篷中只有一張床,不是說兩個人一個帳篷嗎?我居然分到了單人房,這可是公司領導層才會有的特殊待遇。難道是自己人緣不好,沒人願意跟自己住?應該不會,我新進公司兩天,根本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