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日與抗日,皆在一念之間。只會唱《大刀進行曲》,還不能明白那段歷史。毛澤東被蔣介石通緝,又被張國燾通緝。連陳昌浩都發生動搖,鐵鎚還能成其為鐵鎚嗎?秘密談判破裂,蔣介石要「圍剿」到底。但歷史的決心從來不屬於個人。
1935年8月,相澤三郎中佐刺殺永田鐵山少將的行動,在日本軍界引起強烈震動。永田鐵山作為「三羽烏」的頭號人物,一夕會骨幹、統制派中堅,其作用與影響遠遠超過他的軍銜。
皇道派將領、永田鐵山一夕會的同伴、陸軍省同事、給相澤引路的山岡重厚稱,殺死永田是為了反腐敗。山岡稱自己出任軍務局長時,從來不參加派閥政客的聚餐會,就是有木戶侯爵、近衛公爵那樣高名望人物參加的邀請,也不去參加。他說:「有事的話到陸軍省來好了。自己不是文官是軍人,不到那裡去。」他認為這種聚會是華族以及內務和大藏省官僚們的聚會,「現在政黨的力量處於不得勢之際,利用這個機會把軍部的有勢力者拉到一起引為同夥,利用軍部力量,以圖使年輕的官僚得到政治上的發跡。」
但永田鐵山卻去參加了。而且在他任軍務局長以前就多次去過。對政治表現出過分的熱心。所以山岡認為,永田鐵山「身為軍人竟加入了營私舞弊的政治團體,玷污了軍譽」,導致他幫助相澤三郎將永田殺掉。
山岡重厚不願說出來的原因,是皇道派將領與統制派將領互相清除的鬥爭,都為了奪取日本軍部的決策權。
1934年則是皇道派遭受重大打擊的日子。這年工月,荒木貞夫大將「因感冒引起肺炎」被迫辭去陸相;真崎甚三郎大將由參謀次長轉教育總監;山岡重厚少將由軍務局長調為整備局長。皇道派三員大將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挫折。
與此同時,統制派核心人物永田鐵山少將出任陸軍省最重要的軍務局長。
1935年8月,皇道派也作出報復:用相澤之刀折斷了統制派首腦永田鐵山。
說到荒木貞夫和真崎甚三郎這兩位皇道派的大將,不得不提一段插曲。荒木和真崎兩人都是1906年畢業於士官學校。在日本士官學校中,以步兵科最為重要。按照慣例,士官生畢業之時,該年步兵科畢業生成績第一名者,能夠獲得天皇賜予的軍刀。這是所有日本軍人夢寐以求的榮譽。獲此榮譽者,在日本軍界毫無疑問是前途無量的。荒木和真崎所在的步兵科第九期有日本學生300餘名,中國留學生4人,還有泰國等國留學生若干名。沒有想到宣布名單時,步兵科第九期第一名竟然是中國留學生蔣方震,天皇的賜刀被中國人拿走了!當時主持畢業儀式的皇親國戚伏見宮親王,也自感十分難受,十分尷尬,只好悶著頭繼續往下念名單。結果又出現第二個沒想到:第二名還是中國人,名叫蔡鍔。這下全場開始騷動了,日本士官生們紛紛感到面子上實在難以忍受。於是公布名單的程序暫時中止,因為名單上第三名還是中國人張孝准!惶恐之中的伏見宮親王覺得,照這樣下去難以向天皇作出交代,需要趕緊採取緊急措施。已經宣布的難以更改,只好在暫未宣布的名單上做文章:一是把名列第四的日本學生調為第三,但還不夠,因為張孝准退到第四日本人面子仍然不好看;於是再調:把第五名的日本學生調為第四,這樣前四名中就有兩名日本人,上對天皇下對日本畢業生都可以交代了。
中國留學生張孝准就這樣,在暗箱操作中被從第三擠到了第五。
名列第一的中國留學生蔣方震,就是後來民國陸軍大學校長、著名軍事家蔣百里。
名列第二的中國留學生蔡鍔,辛亥革命後袁世凱稱帝,蔡鍔首先從雲南起兵反袁。
四名中國留學生中唯一沒有獲獎的是許崇智,雖然據說聰明過人、有過目不忘的本事,但不願努力,成績一般,最後也成為了孫中山麾下的粵軍名將。
從第四名擠進第三名的日本學生,就是後來的日本陸軍大將、陸相荒木貞夫。
從第五名擠進第四名的日本學生,則是後來的日本陸軍大將、台灣總督、參謀次長真崎甚三郎。
吸取了教訓的日本士官學校從此改制:中國留學生與日本學生分開授課、各自記分,以保證天皇的賜刀不再被中國留學生拿走。不管到了什麼位置,荒木和真崎都是不太願意回憶士官學校畢業儀式上的荒誕劇的。
皇道派與統制派在日本國內矛盾尖銳化,關東軍與華北駐屯軍又在中國矛盾尖銳化。
關東軍和華北駐屯軍是日本陸軍中的兩個山頭。
華北駐屯軍資格很老。它是日本根據《辛丑條約》駐紮在從北京至山海關鐵路線上的部隊,司令部設在天津。1901年9月,清政府與英、美、俄、德、日、奧、法、意、荷、比、西十一國代表在北京簽訂《辛丑條約》,其中第九款規定:中國應允諾諸國會同酌定數處,留兵駐守,以保京師至海道無斷絕之虞。
從此在華北駐屯的外國軍隊有英、美、法、意、日五個國家,司令部都設在天津。約定人數為8200人,每國不超過2000人,日軍應為400人。駐紮在黃村、廊坊、楊村、天津、軍糧城、塘沽、蘆台、唐山、灤州、昌黎、秦皇島、山海關12處。
1911年辛亥革命後,日本派出「清國駐屯軍」,由軍司令部、北清駐屯各部隊、上海駐屯步兵大隊編成。1913年改稱「中國駐屯軍」。至1935年5月,北平駐屯步兵兩個中隊,天津駐屯步兵八個中隊、山炮一個中隊、工兵一個小隊,分布在天津以北北寧鐵路沿線及以東至塘沽軍港。
相比較之下,關東軍的資格就淺多了。
關東軍是1905年日俄戰爭後,日本把俄國勢力趕出中國東北、派駐「關東州」即旅大地區的部隊。原來僅是關東州都督府的守備隊,後發展為「滿鐵」守備隊。「九一八」事變後飛黃騰達起來,兵力由原來的一萬,發展到十萬。
既然關東軍是個暴發戶,必然就具有暴發戶的一切特點:驕橫跋扈,目中無人,看不起其他部隊,包括老資格的華北駐屯軍。
它的手伸得很長。尤其是那個自稱「滿洲國」之父的板垣征四郎。
板垣馬不停蹄地奔忙在東北大地,實實在在是中國的漢奸之父。相當一部分大漢奸的出台,均經過板垣之手。「九一八」事變後,他網羅了羅振玉、趙欣伯、謝介石等人,然後運動熙洽宣布吉林獨立;推動張海鵬在洮南宣布獨立;誘逼臧式毅出任奉天偽省長;策動張景惠宣布黑龍江的獨立。在這位關東軍高級參謀的威逼利誘、軟硬兼施下,溥儀成為中國頭號大漢奸。
板垣征四郎以「功勛卓著」,受到天皇的垂青。1932年1月,陸軍大臣荒木貞夫召板垣回東京彙報。裕仁天皇破格見了這位高級參謀。在此以前,天皇直接詢問一位參謀人員是不可想像的。於是接連出現更加不可想像的事情:日本陸軍省、海軍省、外務省三大實力機構聯合炮製的《滿洲問題處理方針綱要》,藍本不過是板垣筆記本上那些字跡潦草的彙報提綱。板垣從此官運亨通,1932年8月晉陞為陸軍少將;1934年擔任關東軍副參謀長;1936年3月升為關東軍參謀長,軍銜晉陞為中將。直到1937年9月底林彪在平型關收拾了他的後勤和輜重部隊,這個在日軍中聲名如日中天的板垣才在中國吃了第一次虧。
關東軍縱有板垣征四郎,也仍然被華北駐屯軍看不起。駐屯軍自恃資格老。但資格老一不能當飯吃,二不能當兵力使用,所以它看不起關東軍,又十分羨慕關東軍的迅速發展。想在華北也製造一個「九一八」事變,又感到兵力不足。借用關東軍的力量,又不甘心。怕關東軍勢力伸展進來,打破了駐屯軍在華北的一統天下。
1936年4月17日,日本陸軍大臣寺內壽一在內閣會議上提議增兵華北。會議當場決定強化中國駐屯軍。18日發布陸甲第6號軍令,確定將中國駐屯軍的編製升格為獨立兵團,增加兵力6000人,達到8400人。司令官也由少將級升為中將級。日本學者記述此事時說:「陣營非常整齊。步炮兵三個團的混成旅,據估計可以壓制中國軍的六個師。於是在兵力上,可算是獲得了安全感。」
但與中國軍隊相較,還是顯得兵力過少。
駐守北平、天津、張家口、保定地區的宋哲元二十九軍有4個步兵師、1個騎兵師、5個獨立步兵旅以及保安團隊,兵力達10萬餘人。日本在華北的駐屯軍雖然由2000人增加至8400人,也只有1個旅團、2個聯隊和炮兵、騎兵等部隊。而且分布在北平、丰台、通縣、天津、塘沽、唐山、灤縣、秦皇島、山海關之北寧線上。
野心與兵力是一對矛盾。軍隊與軍隊也是一對矛盾。
駐屯軍嫌兵力少,想入關的關東軍同樣感到兵力不足。1933年以後,也不得不決定改用政治手段謀取華北。關東軍要介入華北,駐屯軍心情矛盾。它視華北為自己的勢力範圍,想一手獨攬,不讓關東軍從中插手。所以當關東軍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