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林語堂 攻伐

1928年,林語堂在魯迅、郁達夫合編的《奔流》月刊,發表獨幕悲喜劇《子見南子》,質疑南子的禮與孔子的禮不相同,「觸怒孔子六十戶族人」,引起軒然大波;山東曲阜第二師範學校在孔廟附近排演《子見南子》,立即遭到孔子後代孔傳堉等人的抗議,六十戶孔室族人聯名向教育部控告學校校長宋還吾「侮辱宗祖孔子」,雖經查「尚無侮辱孔子情事」,校長仍未能免除池魚之殃,遭調任處分。

林語堂編《論語》《人世間》,以幽默的筆調,直指社會現實,表達了對國民黨政府的諸多不滿和譏諷。1934年7月,國民黨上海黨部組織的微風社專門討論如何聲討魯迅和林語堂,函請出版界、報界「在魯迅林語堂作風未改變前」拒絕出版、刊登二人作品,並「呈請黨政機關嚴厲制裁魯迅林語堂兩文妖」,警告二人「迅即改變文風,否則誓與周旋」。

1935年,林語堂主編的《人間世》刊登了周作人的兩首《五十自壽詩》,蔡元培、胡適等人紛紛唱和,引起了左翼作家的攻擊。野容發表文章說看到《人間世》上刊登的周作人的照片以為是訃告,《人間世》和《論語》一樣,是「俏皮埋煞了正經,肉麻當作有趣」。胡風譏諷林語堂:「他站在中央,在他的周圍站著成群的知書識禮的讀者,有的面孔蒼白,有的肚滿腸肥,有的『滿身書香』,各各從林氏那裡分得了『輕鬆』,發泄了由現實生活的來的或濃或淡的不快活苦悶,安慰了不滿於現實生活而又要安於現實生活的『良心』。」

林語堂的《吾國與吾民》在西方引起轟動的消息傳到國內後,許多人認為林一定發了大財,一些不了解書內容的人認為此書如此受西方追捧,一定是賣國書籍,所以將「My try and My People」譯成「賣try和賣People」。

孟孔武寫《幽默詩人》時杜撰了林語堂死後與孔子對話。孔子說:「我為《論語》主編,你也不過曾為《論語》主編;我周遊列國,你也周遊列國;何以我一貧如洗,而足下能豪富至此?其術可聞歟?」林莞爾而笑:「此無他,我不過出賣了一些《吾國與吾民》。」

抗戰期間,林語堂發現西方文化中存在科學主義和物質主義等癥結,他希望用中國的人文主義傳統,來為建立世界和平提供根本依據。林希望溝通中西文化的想法引起了左派文人的譏諷,延安《解放日報》等報刊紛紛發文批判,林語堂認為左派文人相輕、完全不講理。

郭沫若說林語堂「東方既未通,西方也不懂,只靠懂得一點洋涇浜的外國文,便拾一些皮毛來,在那裡東騙騙西騙騙」。又說林「叫青年讀古書,而他自己連《易經》也讀不懂。非但中文不好,連他的英文也不見得好」。林反駁說:「英語好不好,得讓英國人或美國人,總之是懂英語的人去批評。你郭沫若沒有資格批評我的英語。至於《易經》,郭沫若也是讀的,我林語堂也是讀的。我林語堂讀了不敢說懂,郭沫若讀了卻偏說懂,我與他的區別就是這一點。」

林語堂不止一次在媒體上發表對佛教的評論,常引發衛道人士不滿。他在一篇文章《論色即是空》中,把吃迷幻藥和佛家「色即是空」的頓悟境界關連在一起。又有一次,林語堂公開表示,在紅樓夢中他唯獨不愛懷春的妙玉,說妙玉是「色情狂的小尼姑」。此言一出,引發爭議。

1968年10月,林語堂在中央日報發表《尼姑思凡英譯》,將戲曲《尼姑思凡》譯成英文。此次,林語堂再次觸怒台灣的佛教界與衛道人士,佛教團體不斷致函林表示抗議,質疑《尼姑思凡》含有黃色毒素,以中英對照宣揚廣播,是在詆毀佛教,有害社會人心,要求林語堂為妄言道歉。

風波不了了之後,林語堂還是不改利筆,說「在台灣寫文章真不容易」,又說:「無意傷及思凡的尼姑,看見一群和尚起來替尼姑抱不平,不亦快哉。」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