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馬寅初 農書

馬寅初辭去北大校長之職後,下決心要寫出一部分量不亞於歷史上的《齊民要術》和《農政全書》的農業大書。他在日記中寫道:「大江東流去,永遠不回頭!往事如煙雲,奮力寫新書。」1962年,馬寅初還借到浙江農村視察的機會,對農業問題進行專門的調查研究,帶回很多第一手材料。

據知情者介紹,馬寅初寫這部《農書》還真有些別樣。他寫文章與一般人不同,不是用鋼筆寫在稿紙上,而是用墨筆寫在一張張白色的宣紙上,每寫完一章,馬寅初便把宣紙鋪在地板上,等晾乾後,又認真地將宣紙按順序粘接起來,捲成一個紙卷,註明內容,放入一個藤箱里。寫累的時候,馬寅初便會沿著院中的水泥小徑散步。

不知不覺,藤箱已滿。從1963年開始寫稿到1965年初稿完成,三年光陰,馬寅初寫出了100多萬字。寫完後,他又從頭到尾作了一次修改,一般情況用藍筆,特別重要的改動用紅筆。為了防止手稿受潮和被蟲蛀,馬寅初特別囑咐家人將放書稿的藤箱放在乾燥通風的地方。寫完《農書》後,馬寅初已83歲,身體狀況大不如前。

有一次,他以前的秘書陳玉龍前去看他。一進屋,見地上鋪滿了稿紙,馬寅初正在看他的《農書》。見陳玉龍進來,他說:「他們不給我發表,我自己看!」言語中不免有種憤怒。

前來看望馬寅初的親朋好友婉言相勸:「馬老,你還寫那些招災惹禍的東西幹什麼?這麼大年紀了,好好養養精神吧!」馬寅初回答說:「正因為我年歲大了,我才更應該把我徹悟了的真理,及時地記錄下來,警告世人,不然就會爛在肚子內、帶到棺材裡去,那才是真正可惜呀!」

年復一年,月復一月,日復一日,多少個日日夜夜就這樣悄然而過。馬寅初的《農書》「長卷」已經成捆成堆了,大大小小的紙卷堆滿了書櫃。據說,這部《農書》初稿有百萬字之巨(一說150萬)。到1965年底,83歲的馬寅初已經對《農書》從頭到尾作了一次修改。素以治學嚴謹聞名的馬寅初,在修改稿子的時候,仍然一絲不苟;修改文字一般用藍筆,特別重要的改動則用紅筆。

1966年春節後的一天,馬寅初將全家人召集起來,說:「請你們抽時間幫我把《農書》原稿照抄一遍。這部書現在雖然不能出版,但不等於永遠不能出版。它是我十幾年的心血啊!」

然而,這時「文化大革命」爆發。雖然由於受到特殊的保護,馬宅免於抄家之禍。但是,大「革」文化之「命」的憾事,卻在家庭內部發生了。馬寅初家中幾個年幼無知的孩子,因擔心抄家者會從馬寅初的手稿中搜尋出批鬥馬寅初的把柄,於是乎在半是膽怯、半是盲從的情緒支配下,將馬寅初珍藏多年的來往書信、文物字畫,連同這部《農書》手稿以及其他經濟學資料,統統當作「四舊」而付之一炬,銷毀得一乾二淨。也有人認為是家人根據馬寅初的意見將書稿焚燒殆盡的。

馬寅初當初在撰寫《農書》時,往往寫下後便放起來,並沒有跟家人細談,以至於無人知道《農書》中詳細的內容,給世人留下了永遠的遺憾。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