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曰:「敢問其次。」曰:「宗族稱孝焉,鄉黨稱弟焉。」曰:「敢問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曰:「今之從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論語·子路》(節選)
2006年10月8日,應溫家寶總理的邀請,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這是安倍就任日本首相以來首次訪華。這也是日本首相第一次把中國作為上任後第一個出訪的國家。溫總理8日在人民大會堂與安倍晉三首相舉行會談。會談期間,溫總理首先對安倍晉三首相的來訪表示歡迎,對他在對華關係上所顯示的積極姿態表示讚賞。隨後,溫總理強調,保持中日關係長期穩定健康發展,必須按照兩國達成的共識,妥善處理靖國神社問題,消除影響兩國關係的政治障礙。溫總理借用《論語》中的「言必信,行必果」一語進一步指出,這是推動中日關係向前發展的重要保障。
「言必信,行必果」出自《論語·子路》,是子貢向孔子請教有關「士」的問題時,孔子給出的關於「士」的界定之一。子貢,姓端木,名賜,字子貢,「孔門十哲」之一。子貢「利口巧辭」,富有外交才幹,是孔門十哲中言語科(外交辭令)的代表。在孔子時代,語言訓練的主要材料是《詩經》,孔子曾言:「不學詩,無以言。」(《論語·季氏》)子貢對《詩經》的學習,曾得到了孔子的高度肯定:「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論語·學而》)在《論語》中,有關孔門弟子言行的記載,子貢可謂翹楚,且其中許多言論被視為儒家代表性名言,如「貧而無諂,富而無驕」(《論語·學而》),「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論語·公冶長》)等。
篇首所選文段內容是子貢在向孔子請教關於「士」的問題。按照子貢和孔子的問答,「士」在這裡被分為三種等級:做事貴有廉恥之心,奉命出使能圓滿完成任務,這是第一等的士;宗族中人稱讚其孝順父母,鄉黨鄰里稱讚其敬愛兄長,這是第二等的士;講話一定守信,做事堅決果斷,這是遇事不問青紅皂白、固執己見的小人的行為,但也算得上次一等的士。
從以上言談中可以看出,孔子對「言必信,行必果」的評價並不是很高。因為當子貢第三次「問士」時,孔子的回答是「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孔子認為,「言必信,行必果」是一種固執己見的小人行為。孔子把「小人」歸為次一等的士,可見這裡的「小人」並非如現代社會所常用的品格卑下之意,此處的「小人」指的是地位低的人、普通人,或者說是指那些境界不高的人。在孔子看來,普通人只要做到了言行一致,也可以算得上是士了。
在教學中,孔子善於針對不同學生因材施教,進行啟發式教學,在篇首所引文段中,孔子正是針對子貢的才能與性格特徵一步步啟發他,希望他發揚自己的優勢,有所作為,做一個合格的士人。那麼,子貢可否被稱為孔子所說的「士」呢?回答是肯定的。與孔子其他弟子相比,子貢獨一無二的地方是其在理財經商方面所具有的卓越天賦。子貢把儒家的「仁、義、忠、恕」等理念很好地貫徹到了經商之道中,因此被稱為「儒商」的始祖。後世有「陶朱事業,端木生涯」,「經商不讓陶朱富,貨殖當推子貢賢」的評價。子貢繼承自儒家思想的堅持誠信、公義和社會責任的立場,客觀上有利於維持其商業活動的長遠利益。而其「儒」與「商」的結合,對後世的影響也是十分深遠的。「日本實業之父」澀澤榮一即在《〈論語〉與算盤》一書中,大力提倡要把商業才能和儒家精神結合起來,也就是說:一個人既要有「士」的操守、道德和理想,又要有「商」的才幹與務實的精神。
子貢對「士」的堅守,還體現在他對孔子聲譽的維護上。不論生前還是身後,子貢都在用自己的言行維護著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儒家思想教義。聽到叔孫武叔「子貢賢於仲尼」的言論,子貢說:「譬之宮牆,賜之牆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夫子之雲,不亦宜乎!」(《論語·子張》)子貢對孔子的維護,亦可見於下文:「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論語·公冶長》)「他人之賢者,丘陵也,猶可踰也;仲尼,日月也,無得而踰焉。」(《論語·子張》)
在現代人的意識中,「言必信,行必果」不再限於對「士」的界定,側重點落腳在誠信問題上,具體指的是說話算數,辦事果斷,是為人處世應有的態度和行為準則。在與安倍晉三的會談中,溫家寶總理引用這句話,含意是十分豐富的。安倍當選首相前後承諾改善亞洲外交,表示出訪要首選亞洲國家。安倍訪華時曾表示:對於日本曾經給亞洲各國人民帶來的巨大損害和痛苦,自己深表反省,並且承諾,自己將嚴格遵守雙方關於克服影響兩國關係的政治困難,促進日中關係健康穩定發展的共識,妥善處理歷史的問題。但是,聽其言而觀其行,溫總理借用古人的這番話,是希望安倍晉三能夠做到言行一致,為改善和發展中日關係作出切實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