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詩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

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

2006年9月5日,在訪問歐洲前夕,溫家寶總理在中南海紫光閣接受各國媒體採訪的開場白中說:「『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歡迎你們,很高興接受你們的採訪。不久,我將要去歐洲出席亞歐首腦會議和中歐領導人會晤,並訪問芬蘭、英國、德國。這是我擔任總理以後第三次訪問歐洲。」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所體現的是對客人的尊敬。每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這樣的經歷,得知遠方的親朋好友要登門拜訪,提早就把庭院和屋檐精心打掃,甚至作一番裝飾。不是作秀不是顯露,而是出於對客人的尊重和重視,同時也體現了主人熱情好客的一面。溫總理在多次開場白中都曾引用這句詩來表達我們對於各國友邦人士來華的歡迎。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引自杜甫詩《客至》。這首膾炙人口的《客至》是杜甫在上元二年(761)春天所作,當時詩人五十歲,在成都草堂居住。詩下作者自註:「喜崔明府相過」。相過,探望、相訪。明府,是唐時對縣令的尊稱。詩題中的「客」即指崔明府,其人具體情況不詳。杜甫母親姓崔,這位客人有可能是他的母姓親戚。

這首詩首聯寫景,用「春水」、「群鷗」意象,渲染出一種充滿情趣的生活氛圍,流露出主人公因客至而歡欣的心情。舍,指杜甫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春水,指流經草堂的浣花溪。詩中「皆」字寫出了春水漲溢的情景。鷗鳥性好猜疑,如人有心機,便不肯親近。而「群鷗日日來」,既寫出了詩人毫無機心,得與鷗鳥相伴的人格襟懷,還點出了詩人所居環境的清幽僻靜。當然,惟有鷗鳥相伴的背後,也透露出當時詩人親友雲散,交遊冷落的窘況。頸聯寫作視角由戶外轉到院中,引出「客至」。「緣客掃」,為了客人而打掃,古人常以掃徑表示歡迎客人。此聯用與客人談話的口吻,表現了詩人因好友來訪的喜悅。

頷聯描寫待客的情景。盤飧,盤中的菜肴;飧,本指熟食,這裡泛指菜;兼味,菜肴兩種以上叫兼味;舊醅,舊釀的陳年濁酒,古人好飲新酒,所以詩人因舊醅待客而感歉意。作者捨棄了其他情節,專取最能顯示賓主情意的生活場景著意描畫。主人盛情招待,頻頻勸飲,卻因家貧酒菜欠豐而不免歉疚,但客人毫不計較這些,從中可見主客之間的真誠坦率。尾聯筆鋒一轉,以邀鄰助興的精彩細節,結束全詩:客人肯不肯與鄰家的老翁相對而飲呢?如果肯的話,我就隔著籬笆,招喚他過來一起陪坐痛飲。這令人想到陶淵明的「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無須事先約請,隨時過從招飲,使人於真率的人際關係中領略到一種棄絕虛偽矯飾的純樸之樂。

杜甫《賓至》、《有客》、《過客相尋》等詩中,也寫到待客吃飯,但表情達意各不相同。在《賓至》中,作者對來客敬而遠之,寫到吃飯,只用「百年粗糲腐儒餐」一筆帶過;在《有客》和《過客相尋》中說,「自鋤稀菜甲,小摘為情親」、「掛壁移筐果,呼兒問煮魚」,都只用一兩句詩交代,表現出待客親切、禮貌,但又不夠隆重、熱烈,而且沒有提到飲酒。這首《客至》中的待客描寫,卻不惜以半首詩的篇幅,具體展現了酒菜款待的場面,還出人意料地突出了邀鄰助興的細節,寫得精彩細膩,親切自然。表述上質樸流暢,與內容非常協調,形成一種歡快淡雅的情調,與杜甫其他律詩字斟句酌的風格不同。

在訪問歐洲前夕,溫家寶總理接受記者採訪時引用杜甫《客至》中的詩句「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一方面表達了自己接受記者採訪時的愉悅心情,希望使採訪時的氣氛變得更加輕鬆融洽;另一方面也藉此表達了中國願意與歐洲各國加強合作的誠意。這樣做的目的正如溫總理在這次採訪中所說:「中國的建設是一個長期、艱巨的過程,我們需要和平,我們需要朋友,我們需要時間。」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