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在上,於昭於天。周雖舊邦,其命維新。
有周不顯,帝命不時。文王陟降,在帝左右。
亹亹文王,令聞不已。陳錫哉周,侯文王孫子。
文王孫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顯亦世。
世之不顯,厥猶翼翼。思皇多士,生此王國。
王國克生,維周之楨。濟濟多士,文王以寧。
穆穆文王,於緝熙敬止。假哉天命。有商孫子。
商之孫子,其麗不億。上帝既命,侯於周服。
侯服於周,天命靡常。殷士膚敏。祼將於京。
厥作祼將,常服黼冔。王之藎臣,無念爾祖。
無念爾祖,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殷之未喪師,克配上帝。宜鑒於殷,駿命不易。
命之不易,無遏爾躬。宣昭義問,有虞殷自天。
上天之載,無聲無臭。儀刑文王,萬邦作孚。2008年3月18日上午,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後,溫家寶總理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中外記者並回答記者提問時說:「我想集中回答一下關於解放思想這個問題。一般的道理大家都知道。我想從中國的文化、傳統和歷史上講一點自己的看法。我一直很重視兩句話:一句話來自《詩經》,一句話來自《詩品》,就是『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如將不盡,與古為新』。」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主要講「革新」意識,當時周文王稟受天命,昭示天下:周雖然是舊的邦國,但其使命在革新。正是因為這種廢舊立新的「革新」精神,使得當時各部落在周文王的統治下勢力強盛,從而為之後周武王伐紂滅商提供了物質準備和精神支持。產生於兩千多年前的這種「革新」意識,在今天可解讀為解放思想,改革創新。溫總理的引用,體現了一個大國總理對改革和創新意識的重視,同時也在強調我們中華民族雖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國度,但是不斷的改革、創新與發展更是我們的歷史使命。
溫總理引用的這句話出自《詩經·大雅·文王》,《文王》是《大雅》的首篇,據《毛詩序》說:「《文王》,文王受命作周也。」鄭玄箋注云:「受天命而王天下,制立周邦。」說明這是一首譜寫周文王業績、歌頌他受天命而王天下的詩篇。全詩前半部分主要讚揚文王之德:文王之德上與天合;其德並不止於一身,能使子孫賢德,百世不替;由於文王德修兼備,群臣能虔敬謹慎,遇事而懼,由於文王深謀遠慮,光明恭敬,商王朝的子孫「侯服於周」,殷商的臣子也臣服於周,並來京助祭。全詩後半部分勉勵周王朝諸臣,要感念先祖的懿德,修養自身的德業;同時告誡子孫要以殷為鑒,不斷宣揚美好的德行。
對「周雖舊邦,其命維新」一般有兩種解釋,一種解釋為:「周族雖然是一個古老的小邦,但承受天命以後就換了一副新氣象。」另一種解釋是「周雖然是舊的邦國,但其使命在革新」。字面上,這兩種解釋都行得通,但從後世引用的情況看,後一種含義較為普遍。「周雖舊邦,其命維新」一語,蘊涵著豐富的哲理。首先,它強調了修德在「維新」中的重要性。鄭玄箋此句曰:「文王初為西伯,有功於民,其德著見於天,故天命之以為王,使君天下也。」也就是說,文王之所以能以「舊邦」而受天命「維新」,是由於文王的修德,文王之德澤溥被,周族的發展有了光明的前途,承受天命也就適得其時。這實際上為歷代統治者「以德治國」的理念提供了合理的依據。其次,詩句強調了「變」的思想。「其命維新」,不管將「新」解釋為「新氣象」,還是「革新」,它們所突出的實際上就是一個「變」字,變則新,新則久,這一點已觸及到了人類文化發展的實質所在。正因為如此,這句話引起了先賢的高度重視。儒家經典「四書」中有兩部就直接引用了這句話。《大學》還引經據典,進一步發揮,指出早在商湯時期,「盤銘」上就刻著「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字句,提示出求新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尚書·康誥》篇雲「作新民」,強調要造就一代自新的人。之後,《易傳》從天人合一的角度作了進一步概括,《繫辭上》云:「一陰一陽之謂道」,「盛德大業至矣哉!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生生之謂易」。這是一個層次分明的理論綱要:道是由一陰一陽的運動體現出來的,陰與陽相互交合易轉,形成生生不已的變化過程,日新月異,氣象萬千。張岱年解釋說:「世界是富有而日新的,萬物生生不息。『生』即創造,『生生』即不斷出現新事物。新的不斷代替舊的,新舊交替,繼續不已,這就是生生,這就是易。」(《張岱年全集·卷五》)馮友蘭將「周雖舊邦,其命維新」這兩句詩簡化為「舊邦新命」這四個字,「中國歷史發展的新階段足以當之。闡舊邦以輔新命,余平生志事蓋在斯矣。」(《馮友蘭學術精華錄·康有為「公車上書」書後》)由三千年前「周雖舊邦,其命維新」一語引申、發展而來的新變思想,代表著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激勵中華民族不斷創新、不斷前進的思想源泉。
溫家寶總理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後的記者招待會上,面對記者的提問,用這句詩非常精闢地揭示了解放思想對於進一步推動改革創新,促進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