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部 三十六計 第二十三計 遠交近攻

形禁勢格,利從近取,害以遠隔。上火下澤。

地理位置受到限制,形勢發展受到阻礙,攻取較遠的地方就有害;攻取較近的地方就有利,火焰是上竄的,澤水永遠是向低洼處流淌的,萬呈發展變化全是如此。

當局勢混亂的時候,各種勢力都不得陷入了聯合或者分裂的頻繁變換之中,都爭取得自己的利益與發展,對比較遠處勢力不要去進攻,而要去結交;對鄰近的若要去結交,反而會使變亂髮生在肘這麼近的地方。 戰國時期范瞧的謀策,就是以地理位置的遠近,作為結交或攻擊的準則,其道理是很明白的。

遠交近攻是結交遠方的國家而攻取鄰近國家的一種謀略,其目的是為了各個擊破敵對國家。

古代封建割據的兼并戰爭里,以及近代列強實行擴張政策的戰爭中,遠交近攻是謀略經常得以運用。

戰國時期,齊、楚、燕、趙、韓、魏、秦七雄並立,由於秦昭王採納並運用范瞧「遠交近攻」的計謀,結果滅了六國,統一了中國。

在隋王朝的統一戰爭中,楊堅為了避免兩面作戰,採取了一打一拉,先打後拉的方針,誘使長江以南的陳國求和。得逞後,乃集中對付陰山、賀蘭山以北的突厥,迫使各部歸附,然後又南下滅亡陳國,結束了自西晉以來近300年的長期分裂局面。實踐證明,當時隋王朝楊堅運用的「遠交近攻」和一打一拉的鬥爭策略是成功的。

日本對中國實行的也是遠交近攻的政策,在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前和戰爭期間,日本極力討好美國,與美國的關係拉的很緊。美國在政治上縱容日本侵略中國。經濟上援助日本。「七七」事變後,美國輸入日本軍事戰略物資占日本全部消耗的92%。無怪於美國的《華盛頓郵報》在報道中承認:「美國的廢鋼鐵在遠東起了可怕的作用,日本用美國廢鋼鐵在中國降血雨!」在日本偷襲珍珠港以前,日美談判達60次之多,大量事實說明,日美妥協,犧牲中國,是為了形成反共反蘇局面的東方慕尼黑。

蘇德戰爭爆發以前,蘇聯對德國已有所警惕,斯大林已經預感到德國要向蘇聯發動進攻,蘇聯為了集中力量對付來自德國的威脅,避免東西方兩面作戰,與日本簽定了《蘇日中立條約》。從這裡可以看出,蘇聯為了避免兩面作戰,地東方遠交日本,在西方集中力量對付德國,蘇聯的政策體現了「無交近攻,各個擊破」的方針。

上火下澤 張相國破縱強秦

戰國後期,齊、楚、燕、韓、趙、魏六國,對秦國形成了「合縱抗秦」的局面。

一日,秦惠王召來相國張儀,商議破敵之計。

張儀說:「大王欲為群王之首,統領齊楚等六國,可用遠交而近攻之策。」

秦惠王大喜,說:「那朕就命你使用此計將合縱抗秦之勢瓦解。」

公元前328年,張儀與齊、楚兩國的相國進行會見,會見時,張儀向兩國的相國贈送了大量的金銀美女,還娓娓陳述秦國與齊、楚二國結交好處,至使齊、楚二國脫離了六國縱約。與秦和好,孤立了韓、魏。

幾年後,魏、韓、趙、燕四國聯合齊、楚,討伐秦國,而實際上參戰的只有燕、韓、趙、魏。四國軍隊在秦國的要隘函谷關遭到秦軍的猛烈反擊,大敗而退。

第二年,秦惠王如今將領,共商伐韓之事,秦惠王說:「我們剛剛將六國縱軍打敗,可珍韓國未興之時,起兵伐之。」

隨即,秦國興兵伐韓,並將韓軍大敗於修魚。戰後,秦國將俘虜的8萬多韓軍兵全部殺死,使各國為之震驚。

這時,張儀來到魏國,朝見魏襄王,並勸魏國向秦國屈服。他對魏襄王說:「魏國的土地不足千里,地勢平坦,又無名山大川可以依恃。魏軍不過30萬人,還分別在與楚、齊、韓、趙接壤處守衛,用來對抗秦國的兵力不過10萬人,再者說了,雖然六國達成合縱之盟。但親兄弟同父母之間還因財產爭奪而互相殘殺,六國怎麼能因蘇秦幾句話就聯合起來呢。大王還是為自己想想。如果貴國不向秦國靠攏的話,秦國軍隊一旦出兵黃河,魏國就危險了。大王還是三思為好。」

魏襄王聽後恐慌,急問:「依張相之言,敝國如何是好?」

張儀趁機說:「只有一個辦法,與秦修好。」

魏襄王在聯軍慘敗,韓軍覆沒之後,經不住這種恐嚇之言,遂背棄縱約,請和於秦。

張儀回奏後,建議秦惠王再次伐韓,在岸門大敗韓軍,迫使韓宣王到秦國求和。

韓、魏二國屈服後,張儀又去拜訪楚懷王,楚懷王設宴款待張儀,張儀對楚不王說:「大王,如果貴國斷絕與齊國聯盟,我將向秦王請求把商於之地六百里劃給楚國,秦楚兩國從此結為兄弟國家。」

楚懷王聽後,十分高興,立即答應。

大夫陳軫說:「大王不要高興得太早了,依臣看來,商於之地不可能得到,機時楚齊聯盟卻可能因此轉變為秦齊聯盟。秦國之所以看重楚國,是楚國和齊國聯合。今楚國與齊國斷交。等於自我孤立,秦國哪裡還怕已經孤立了的楚國。張儀回秦後必然毀棄諾言。我們楚國北絕齊交,西恨於秦,弄不好,齊、秦兩國之兵都會打進來的。」

楚懷王聞言大怒:「朕意已決,決心絕約於齊,爾等不得再來胡言。」隨即。派人隨張儀去秦國接受商於之地。

張儀回秦後,裝作從車上墜下來受傷。3個月沒有露面,楚懷王見派去的人沒有得到土地,以為秦國認為楚國絕齊不夠,又派人到齊國邊境痛罵齊王,齊泯王十分氣惱,當即與楚國絕交。

這時,張儀才對楚國來要地的使者說:「你們怎麼不來接受那六里土地?」

楚國人說:「我受大王之命前來接受六百里土地,怎是六里?」於是回國復命。

楚懷王大怒,立即宣布與秦國絕交,並派大軍和打秦國,在丹陽,秦國打敗了楚軍,殲滅8萬人,俘虜了楚將70多名。佔領了漢中地區。楚懷王被迫割漢中郡向秦求和。

張儀又來到齊國,對齊泯王說:「那些勸說大王合縱好,無非是說齊國有韓、魏、趙三國作為屏障,並且地廣民眾,兵強士勇,即使有一百個秦國,也無奈齊國。可大王沒有看到,實際上如今秦、楚兩國互相嫁婦女娶歸,結為兄弟;韓國則獻宜陽結秦;魏國在黃河以外為秦國效命,趙王親自去朝見秦王,並且割河間的土地給秦國,大王如果要與秦國對抗的話,那就壞了。」

齊泯王講:「那將會怎麼樣呢?」

張儀說:「那樣的話,秦國就會讓韓、魏兩國從南面進攻齊國。命令趙國渡過清河攻擊齊國。那時,臨淄和即墨就不屬於大王您的了,如齊國一旦被攻,再想秦屈服,可就為時晚了。」

齊泯王無法,只好答應與秦國和好。

在趙國,張儀對趙武靈王說:「趙國的情況不太妙啊!趙國當年派蘇秦合縱六國,至使秦軍有15年不敢東出函谷關,這筆賬,秦國是不會忘記的,如今楚國與秦國結為兄弟之國。韓國和魏國則在東面向秦稱臣,齊國也主動向秦國獻漁鹽之地。這不等於切斷了趙國的右肩。右肩斷了還與人搏鬥,這不是很危險嗎?」

趙武靈王聽了輕輕點頭。

張儀又接著說:「秦國要是發出三軍,一軍阻塞午道,讓齊軍進佔邯鄲以東,一軍屯駐成臬,驅韓、魏國之軍從河外出兵;一軍扼守澠池,會合上述各國軍隊發起總攻,必然會瓜分趙國土地。我瑞在為大王考慮,不如早與秦國結好,也成為兄弟之國。」

趙武靈王迫於當時形勢,又加上張儀如此勸說,只得與秦國結為兄弟。

張儀最後來到燕國,對燕昭王說:「大王知道,如今趙王已經去朝見秦王,並且割河間的土地討好於秦,大王如果不服從秦國,秦一旦出兵雲中、九原,並且驅趙國攻燕,那麼易水和長城就不是大王的了。」

張儀看了看低頭沉思的燕昭王,又說:「像齊、趙這樣的大國,對於秦來說,也只不過像一個郡縣,不敢輕舉妄動,如果大王肯和秦國友好相處,我肯定秦王會高看一等,不會讓燕國像齊、趙國那樣屈辱。」

張儀說得燕昭王心動,逐將恆山之尾的城市割讓給秦國,以求與秦結好。

張儀終於以「遠交近攻」之策,離間了六國,威逼六國爭相割地賄秦,使秦國兵不血刃便取得了六國的土地,為秦統一中國打下基礎。

遠交近攻 希特勒長驅直入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希特勒企圖吞併歐洲,稱霸世界,建立一個「大德意志帝國」,但又擔心歐洲諸國聯合起來群而攻之。於是,在他的一系列政治外交偽裝中,充分利用了西方盟國的綏靖主義政策,實行遠交近攻。

1939年8月31日,義大利首相墨索里尼提出關於召開德、意、法、英四國代表會議的建議,9月2日義大利外長齊亞諾作為特使,就召開四國代表會議的條件問題,專程來到巴黎。

當時英國首相張伯倫、法國總理達拉第,積極推行反蘇反共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