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部 孫子兵法 第九篇 行軍篇

孫子曰:凡處軍、相敵:絕山依谷,視生處高,戰隆無登,此處山之軍也。絕水必遠水,客絕水而來。勿迎之於水內,令半濟而擊之,利;欲戰者,無附於水而迎客,視生處高,無迎水流。此處水上之軍也,絕斥澤之軍也。平陸處易,而右背高,前死後生,此處平陸之軍也,此四軍之利,黃帝之所以勝四帝也。

凡軍好高而惡下,貴陽而賤陰,養生而處實,軍無百疾,是謂必勝,丘陵堤防,必處其陽,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

凡在有絕澗 、天井、天牢、天羅、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忽而近也,吾遠之,敵近之,吾迎之,敵背之。

行軍有險阻、潢井、葭葦、山林、翳薈者,必謹覆索之,此伏奸之所處也。

上雨,水沫至,欲涉者,待其定也。

敵近而靜者,來也;眾草多障者,疑也;鳥起者,伏也;鳥集者,虛也,獸駭者,覆也;塵高而銳者,車來也;卑而廣者,徒來也;,散而條達者,樵採也;少而往來者,營軍也。

辭卑而益備者,進也;辭強而進驅者,退也;輕車先出居側者,陣也;無約而請和者,謀也;奔走而陳兵車者。期也;半進半退者,誘也。

杖而立者,飢也;汲而先飲者,渴也;見利而不進者,勞也;夜呼者,恐也;這擾者,將不重也;旌旗動者,亂也;吏馬者;倦也;粟馬肉食,軍無懸瓦,不返其舍者,窮寇也。諄諄翕翕,徐與人言者,失眾也;數賞者,窘也;數罰者,困也;先暴而後畏其眾者,不精之至也。來委謝者,欲休息也。

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雙不相去,必謹察之。

兵非益多也,惟無武進,足以并力。料敵,取人而已,夫惟無慮而易敵者,必擒於人。

卒未親附而罰之,則不服,不服則難用也,卒已親附而罰不行,則不可用之也,故令之以文,齊之以武,是謂必取,令素么行以教其民,則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則民不服,令素行者,與眾相得也。

孫子說:凡是處置軍隊。判斷敵情應當是:行軍時通過山地,要靠近山谷;宿營時要選擇進退方便的高地;作戰時敵居高處不人仰攻;這是山地戰處置軍隊的方法。橫渡江河之後要在離河稍遠的地方設防;敵渡河來攻,不要迎擊於水邊,等敵渡過一半再攻,這樣對我有利;如果要與敵交戰,不要在敵人一接近江河主迎擊,設營布陣應選擇向陽的高地。不要迎著水流駐在敵軍的下游。此為河川戰處置軍隊的方法。通過鹽鹼沼澤地帶,必須急去不留;如果在鹽鹼沼澤地帶與敵交戰,必須近水草而背依林木;這是沼澤戰處置軍隊的方法,平原地帶要地平地設營,而且主要翼側要背依高地,前低後高;這是平原戰處置軍隊的方法。凡是這四種處置軍隊的好處,是黃帝之所以戰勝四方氏族首領的原因。

凡是駐軍總是好高而惡低,貴於向陽而賤於背陰,便於供給而利於攻守。軍隊百病不生,這叫作必勝,在後陵堤防地帶,必須佔據高陽這地,而主要翼側有所依託,這對作戰有利,是得到地形的輔助。

上游大雨,水面衝來草木碎沫,要想徙涉的,應等待水勢穩定下來再過。

凡地形有溪澗深峻、難以通過的絕澗,群山環抱,大谷深邃的天井,三面絕璧,易進難出的天牢,林深草茂、出入兩難的天羅,沼澤連綿、車騎易陷的天陷,峭崖陡壁,天成一線的天隙,最到它必須儘快離開,不要靠近它,我軍遠離它,迫使敵人靠近它;我軍面向它,迫使敵人背靠它。

行軍中遇到險山阻絕、內澇積水、荒蕪眾生、深山老林、草木茂盛的地方,必須仔細地反覆搜索,這裡埋伏敵人和隱藏姦細的地方。

敵人離我較近卻安靜不動,是敵人向我進軍;敵人在草叢中設下障礙物的,是迷惑我。雀鳥突然飛起,是敵人在那裡設下了埋伏;野獸驚駭猛跑,是敵人從那裡向我偷襲,飛塵尖而直上的,是敵人戰車來攻;飛塵胝而寬闊的,是敵人步兵開來;飛塵散亂而細長的,是敵人割草打柴;飛塵稀疏而起落的,是敵人 準備設營。

敵人使者辭言廉卑而暗地裡加緊戰備,是準備發動進攻;敵人使者言詞硬行動上向進逼的。是準備撤退;敵人戰車先出擺在側翼的,是布列陣勢,敵人未經約會而與我求和的,其中必有陰謀;敵人往來奔走而擺出兵車的,是期耱與我交戰,敵人半進半退的,是誘我出擊。

敵兵失著兵器而站立的,是已經飢餓無力,敵兵打水而急於先飲的,是已經乾渴至極;敵人發現有利戰機而不前進的,是已經疲勞不堪;敵人營寨之上鴉雀群集的,是已經空虛;敵兵在夜間驚呼的,是恐懼的表現;敵人內部不穩的,是其將領不夠持重的緣故;敵軍旌亂動的,是敵人隊伍已經混亂;敵人官吏易怒的,是士兵疲倦不聽指揮的表現;敵人用糧食喂馬,殺牲畜吃肉,部隊都收起了炊具,不返營舍的,是窮困之極的表現,敵將言之諄諄而敵兵聽之藐藐,上級對對下級講話低聲下氣的,是失去軍心的表現,敵將一再犒勞士卒的,是沒有辦法的表現;先是對士兵粗暴,以後又怕眾叛親離的,是治軍不精明的極點;敵人派來的人質謝罪的,是想休兵息戰。

兵力不是越我越好,只在於恃勇輕進,能集中兵力,判斷敵情,取勝於敵就行了。那種既無深謀遠慮而又輕視敵人的人,必定會成為敵人的俘虜。

士卒還未親近依附就處罰他們,他們就不服,不服就無法使用,士卒已經親近依附而不執行軍法,這種軍隊也是不能使用的。所以要用政治教育士卒,用軍法整治部隊,這就是戰必勝攻必取的軍隊,平時能用認真執行命令來教育士兵,戰時士兵就能服從指揮;平時不能用認真執行命令教育士兵,戰時士兵就不會服從指揮。平時所以能認真執行命令的,是將與士兵關係融洽的緣故。

行軍是用兵的重要方面,一部千百年的戰爭史告訴我們,許多勝利是走出來,古代戰爭講求是進退自如,而開代戰爭則有了運動戰。所以說,行軍、處置和判斷敵情乃是用兵的三項重要法則。

公元前615年,秦軍進攻晉國,久戰不勝,決定撤兵,在此之前,秦國派出了一個能說會道的使者來到晉營,秦國使者言辭十分激烈,並約晉軍經二日在營前決一死戰。晉軍軍師識破了秦軍的計謀,建議連夜出兵,截擊秦軍。可是晉軍統帥不以為然,當夜派人去探,才發現秦軍已全軍安全撤走了。這種由於統帥不察而失去戰機的例子,比比皆是。

經商也是如此,只有明察才會明斷,明斷才會有正確的行動。1986年,美國肯德基公司到中國北京進行商業調查,發現北京的潛力很大,可是公司內部兩種意見相持不下,一種認為中國飲食文化很特別,很難接受美國的家鄉雞,另一種意見是中國人在吃的方面好新鮮,一塊雞隻有3塊錢,一定可以接受,為了拿到最可靠的數據,美國肯德基公司在天壇公園搞了了試吃活動,結果大受歡迎。1987年前門肯德基快餐店正式開業,馬上就打開了市場,到1992年北京已經有了十幾家國外快餐店,生意越做越好。

「兵非益多」,「兵貴神速」,說得都是用兵之道,行軍作戰取勝之道靠軍隊的士氣,士氣高昂的軍隊就可以克服困難轉敗為勝。這方面最著名的戰例就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中,三天急知軍320里,飛奪瀘定橋的奇蹟,另一個驚人的戰例是蘇聯紅軍一舉越過中國的大興安嶺,全殲日本關東軍的壯舉,這些都是戰爭史上長途行軍翻山越嶺克敵制勝的名篇,這時既有高超的指揮藝術,同時也表現出了人民軍隊一往無前的犧牲精神。

紅軍奇兵飛奪瀘定橋

大渡河,歷史上曾經是太平天國領袖石達開率領4萬部下葬身的地方,蔣介石得知紅軍大隊向大渡河開進,高興得不得了,他認定紅軍要成為第二個石達開了。

此時,蔣介石靠在飛機舒適的軟椅上,從機窗里看著腳下的這條深谷里的激流,不由地又一陣喜上心頭,消滅紅軍的希望就在這條河上了。

坐在旁邊的陣誠不時在地圖上指劃著,給他的上司介紹情況。

「安順場到底在哪裡?」蔣介石兩眼仍然望著窗外問。

「委座,你看,就在那個河彎彎里稍微突出的地方。」陳誠把身子欠起來說。

「是那個小圓山旁邊的村子嗎?」

「是的。」

「那個村子不大嘛!」

「不過百十戶人家,當年石達開的部隊就困守在那個小圓山上,幾乎有一多半人死在那裡。」

「噢,那以後呢?」蔣介石盯著那個小山包,彷彿要從上面看到太平軍覆滅的情景。

「以後,石達開就率領殘部向下游突圍,喏,就是這個叫老鴉漩的地方。」陳誠指了指大渡河較寬的地方。接著說:

「在那裡,石達開的其餘人馬大部分被趕下了河,淹死了。他的三個妻子就是在那裡跳水自盡的。」

蔣介石聽得入神了,好像陳誠說的不是70多年前的石達開,而是他正在日夜追趕的紅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