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部 孫子兵法 第七篇 軍爭篇

孫子曰:凡用兵之法,將受命於君,合軍聚眾,交各而舍,莫難於軍爭,軍爭之難者,以迂為直,以患為利。故迂其途,而誘之以利,後人發,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計者也。

故軍爭為利,軍爭為危,舉軍而爭利,則不及;委這而爭利,輜重捐。

是故卷甲而趨,日夜不處,倍道兼行,百里而爭利,則擒三將軍;勁者先,疲者後,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爭利,則蹶上將軍。其法半至;三十里而爭利,則三分之二至,是故軍無輜重則亡,無糧食則亡,無委積則亡。

故不知諸侯之謀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險阻、沮澤之形動如雷震。掠鄉分眾,廓地分利,懸權而動。

先知迂直之計者勝,此軍事之爭法也。

《軍政》曰:「言不相聞,故為金鼓;視不相見,故為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人既專一,則勇者不得獨進,怯者不得獨退,此用眾之法也。故夜戰多火鼓,晝戰多旌旗,所以變人之耳目也。

故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是入朝氣銳,晝氣惰,暮氣歸。故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此治氣者也,以治待亂,以靜待嘩,此治心者也。以近待遠,以佚待勞,以飽待飢,此治力者也。無邀正正之旗,勿擊堂堂之陣,此治變者也。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背勿從,銳卒勿攻,餌兵勿食,歸師勿遏,圍師遺闕,窮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孫武說:凡是用兵的方法,從將帥接受國君的作戰任務,給織軍隊聚集民眾,到同敵軍對陣設營,沒有比奪取作戰的主動權更困難的。奪取主動權之所以困難,是要把迂遠的道路變作直路,把不利變為有利,所以選擇迂無的進攻路線,而以小利引誘敵人,雖比敵人後出發,而比敵人先到達,這就是懂得以迂為直的計謀了。

所以,軍爭有有利的一面,軍爭也有有害的一面,全軍帶著輜重去爭利,這樣就不能先於敵人到達戰地;丟棄輜重去爭利,這樣輜重就會損失,因此,捲起鎧甲輕裝急進,白天黑夜都不休息,用加倍速度行軍,到百里以外而爭種,三軍的指揮官都有被俘虜的危險;健壯的士兵先到,體弱的士兵就掉隊,這樣,結果只有十分之一的人馬趕到目的地;到50里以外而爭利,前軍指揮官就有被挫敗的危險,這樣結果只有一半人馬趕以目的地,到三十里以外而爭利,就只有三分之二的人馬趕到目的地,因此,軍隊沒有輜重就會失敗,沒有糧食就會失敗,沒有物資就會失敗。

所以,不知各國諸侯的謀略的,不能同他結交;不知山林險阻、沼澤等地形的,不能行軍,不用嚮導,不能得到地利。

所以,用兵作戰要立足於欺詐,根據有利而採取行動,以分散或集中兵力來變換戰法。

所以,軍隊急行時,如迅猛的暴風;緩行時,如嚴整的森林,侵掠時,如燎原的烈火;堅守時,如難憾的山嶽,隱蔽時,如濃雲遮蔽日月;攻擊時,如迅雷不及掩耳。

掠三敵區糧食資源要分兵略取,擴大戰區要分別佔據有利地形,要權衡利害相機而動。

《軍政》說:「用語言指揮聽不到,所以就用金鼓;用動作指揮看不見,所以用旌旗。」金鼓旌旗都是用來統一官兵耳目的;官兵么動統一了,這樣勇敢的人不會單獨前進,膽怯的人不會單獨後退,這是指揮大部隊的方法,所以,黑夜作戰多用火鼓,白天作戰多用旌旗,都是用來適應官兵耳目的。

所以,對敵軍可以挫傷它的銳氣,對敵將可以動搖他的決心,因此,開始時士氣旺盛,過了一段時間士氣就疲怠,到了最後士氣就衰竭,所以善於用兵的人避開敵人銳氣,等到士氣疲怠衰竭時再打,這是掌握軍心的方法,以我嚴整待敵混亂,以我鎮靜待敵喧嘩,這是掌握軍心的方法,以我近於戰地,待敵遠道來攻。以我安逸待敵疲勞,以我飽食待敵飢餓,這是掌握戰鬥力的方法,不要迎擊旗幟整齊的敵軍,不要攻打陣容強大的部隊,這是掌握虛實變化的方法。

所以,用兵的方法,對據守高山之敵不要仰攻,對背靠丘陵之敵不要逆襲,對假裝敗退之敵不要追擊,對銳氣正盛之敵不要強攻,對誘我出擊之敵不要上當,對撤退回國之敵不要阻擊,包圍敵人要留出缺口,對走投無路之敵不要逼迫,這些都是用兵的方法。

戰場上最主要的奪取主動權的問題,這就是戰爭,爭是必要的,但不可亂爭,否則,不但爭不來勝利,還會全軍大敗,本篇說的「以迂為直,以患為利」,「以詐立,以利動,以分合為變」和「避其銳氣,擊其惰歸」,都是很重要的原則,僅有原則還是不夠的,還要看將帥會不會正確在使用。

朝鮮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血戰上甘嶺,美軍也不惜老本,進行爭奪,在敵人的飛機大炮面前,志願軍改變了直接進攻的戰術,轉為坑道防守,當敵人進攻無力的時候,一舉發起反擊,收復了上甘嶺地區,這就是「以迂為直。」也是典型的「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所以,美軍西點軍校的教官們,在講述上甘內嶺戰役時,總愛大量地引用《孫子兵法》為軍事根據,這也就不奇怪了。

1973年10月6日,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了,埃及的坦克部隊一舉突破了以色列的「巴列夫防線。」敘利亞裝甲部隊也猛攻戈蘭高地,連連得手,開戰才三天,以色列就損失了三分之一的坦克,一半以上的飛機,最重要的是戰場的主動權也落到了阿拉手人的手裡。

看來大勢已去,可是,以色列的高級指揮官沙龍諳熟《孫子兵法》,他知道此時出奇兵方可致勝,於是,以色列在一天之內用蘇式坦克組成了一支和埃及坦克部隊一模一樣的坦克旅,這媽「埃及坦克部隊」,大白天通告無阻地過了蘇伊士運河,一直插到了埃及的後方,切斷了埃及部隊的後方運輸線,於是戰局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以色列很快就掌握了戰場的主動權。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希特勒出兵佔領西歐諸國,幾乎是兵不刃血,聳用的就是「以詐立,以利動」的戰法,這就是魔鬼的會倆。

羅斯福總統在二戰中,力主美國國會通過的「租借法案」,就是解決盟軍輜重和糧食的最重要的方法。這就是避免了「無輜重則亡,無糧食則亡,無委積則亡」的重大軍事原則問題,為戰爭的最後勝利奠定了基礎。這就是大軍事家的智謀。

大盜希特勒慣用的詐騙之道

1940年5月9日下午5時整。元首司令部的全體人員接到了出了的命令,只有很少的幾個人知道,這一次元首的專列行駛的方向和要去的地方。

火車整整走了一夜,夜裡改變了方向,向西行駛,車站上所有的牌子都拿掉了,天剛亮,所有人員下了車,改乘吉普車,向一片山林開去。

清晨,遠處聽到了一陣陣的槍聲,希特勒像個小孩子一樣,從車上跳下來,手向後面一指說:「女士們,先生們,這就是我們的『岩巢』那邊進攻已經開始了,我們的部隊已經進入了荷蘭。」

大家都用力地鼓起掌來。

如何佔領「荷蘭要塞」,這是德軍進攻荷蘭的一個大難題,「荷蘭要塞」包括海牙,阿姆斯特丹、烏德勒支,鹿特丹和萊伊登在內,這個地區大面積的海灣,河流,構成了一道道天然的水上防線,德軍佔領荷蘭重要的果佔據馬斯河上幾座大橋,如果沒有這幾座大橋,德軍援坦克可以說是寸步難行。

為了這幾座橋,在開戰前幾個月里,最高統帥部的將軍們大傷腦筋,想不出什麼好的辦法。

希特勒對此很不高興,:「這就不有辦法了?沒有辦法了嗎?敵中有我,我中有敵,真真假假,特洛伊木馬計不可以用嗎?不是說兵不厭詐嗎?」

希特勒的軍事顧問凱特爾將軍,立刻召見了陸軍營長弗萊克上尉,「這是元首的命令,你馬上派人去搞它一部分荷蘭警察服,大約四五百件,並抓緊進行訓練,要與荷蘭警察一模一樣,快去吧!」

德軍情報局派出了一名間諜到了蒞,他向一名轉包商高價訂了一大批警服,當這些警服運往德國邊境的時候,被荷蘭警方發現了,幾天之後,荷蘭所有的報紙都登出了這個消息,還配上了大幅漫畫。

一張漫畫直接到了希特勒的辦公桌上,上面畫著希特勒正在用力提一條荷蘭的警褲,……樣子十分可笑。

「畫得一點也不像,我的鼻子是這樣的……」搞過美術的希特勒有點不高興,他邊說邊在桌子上畫出了個鼻子。

凱特爾將軍在一邊說:「元首,看來這一招不行了,他們已經知道了,一定有了充分的準備。」

「我看不一定,他們以為我們不會這樣做了,我們偏要這樣做,這又是一種真真假假!這衣服,我們自己也可以做,還可以做一部分軍服,」希特勒堅持自己的意見。

5月10日,天還沒有亮,一輛德國警車開到了默茲河上的格內普大橋,坐上車上的是德軍情報局的軍官,他們全都穿著荷蘭警察的服裝。

「弟兄們,讓一下,我們到那邊接了幾個犯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