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六章 開懷放眼選良才

元光元年,一道要求郡國舉孝廉的詔書發往各地。元光二年,田蚡就送來了各個郡國推薦的賢良名單。與七年前不同的是,這一次,劉徹沒有當殿策問,而是要賢良們「受策察問,咸以書對。」

一連幾天早朝後,劉徹都在宣室殿聚精會神地批閱賢良們呈送上來的策對,他在眾多的策對中看到了董仲舒和公孫弘的名字。董仲舒不僅重申了他的主張,尤其對興辦太學言辭深切,而且送來了他在江都相任上傾情編著的皇皇巨著《春秋繁露》。

董仲舒在策對中提出了五點建言,除了重新強調設明堂、置博士等之外,他還直指積弊,針對秦以來推行的土地制度。

董仲舒的陳述,讓劉徹再一次想起韓嫣的奏章。是的,是得對官吏、豪紳佔有土地的數量給予限制了,否則國家稅源越來越少,以後靠什麼去支持龐大的支出呢?讀到這裡,劉徹頻頻點頭,甚至懷念起這位遠在江都的儒生來。

可當他繼續讀下去的時候,眉頭卻越發緊蹙了。這個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仍然固執地以為「凡災異之本,盡生於國家之失。國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出災害以譴告之。譴告之而不知變,乃見怪異以驚駭之。」

讀到這裡,劉徹生氣道:「這個呆儒,六年的江都相白做了。看看,他都說些什麼?」

此刻,劉徹的身邊沒有別人,只有包桑。他明白,皇上是要他發表見解。包桑囁嚅了片刻道:「依奴才看來,這些書生的話,不可不信,亦不可全信。皇上聖明,一定會去蕪存真的。奴婢聽說董博士在江都推行仁義治國,很有成效。江都王殿下素來驕勇,先生以『禮』匡之,贏得了殿下的敬重。」

「哦!這個朕也聽說了。」

「皇上聖明!」

「本來朕是想重用他的,可他如此冥頑不靈,還是讓他待在江都國算了。」劉徹說著,就將董仲舒的策對推到一邊,繼續看其他賢良的文章。

公孫弘的議論更趨務實,讓劉徹看到了當年趙綰的風格。

「因能任官,則分職治;去無用之言,則事情得;不作無用之器,則賦斂省;不奪民時,不妨民力,則百姓富;有德者進,無德者退,則朝廷尊;有功者上,無功者下,則群臣逡;罰當罪,則姦邪止;賞當賢,則臣下勸。凡此八者,治之本也。」

劉徹讀到這裡,禁不住拍案連聲道:「好文章!好文章。經世致用,不尚浮華,此人可用矣。」

抬頭望了一眼包桑,劉徹問道:「此人所論,在董仲舒之上,朕就擢他為策對第一如何?」

「皇上聖明。」

「改日朕還要在宣室殿召見他呢!」

劉徹因這篇策對而精神顯得有些亢奮,批閱的速度也明顯地加快了。凡是他認為不太滿意的策對,都在旁邊加了批語,由包桑整理了放在一邊。只要是觸動他心緒的,他也洋洋洒洒地批了許多激情洋溢的詞語,並且還要對包桑發一番議論。

忽然,他在眾多策對中看到了一個陌生的名字——朱買臣。此人策對中有許多新的見解,看那字跡,顯然年紀也不算大。為什麼在以往的日子裡,沒有聽說過這個人呢?劉徹抬頭便問道:「你可知道太常寺里有一個叫朱買臣的人?」

「奴才並不知道此人,想來是郡國推薦的吧!」

劉徹釋然,是的,這些中人每日的責任就是服侍皇上和妃嬪們的起居,又怎能知道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儒生呢?劉徹不免有點遺憾,剛要埋頭繼續看文章,一位當班的黃門進來稟奏,說韓安國、王恢、嚴助和司馬相如回來了,現正在塾門候旨。

劉徹大喜,忙要黃門們收拾了策對:「朕這幾日正想著他們呢!快宣他們進殿。」

眾人魚貫入殿,一起向劉徹行大禮。

「眾卿一路辛勞,快快平身!」

韓安國、王恢向劉徹稟明了漢軍一路南下,未傷一兵一卒而解了南越之圍的過程,他們都盛讚皇上將閩越國一分為二的英明決策。尤其是讓司馬相如隨軍南行,寫了氣吞山河的檄文,瓦解了閩越軍的意志,使騶郢聞風喪膽。

韓安國言辭不善鋪張,但劉徹還是笑了:「朕沒有看錯人吧!司馬相如的刀筆可敵千軍啊!」

尤其讓劉徹感慨的是,韓安國隻字不提自己,只把功勞往王恢、司馬相如、會稽太守和南部都尉身上推。這不張揚、不貪功、不諉過的作風,使劉徹想起了十多年前睢陽辦案的往事,那是他第一次見識韓安國的官德和人品。從那以後,無論是在北地都尉任上,還是在大農令官署,抑或是奉命南征,他總是如履薄冰,兢兢業業,很少聽到他矜誇炫耀,這該是多麼的難得。大漢正是有了這樣的股肱之臣,才國運鼎盛啊!

劉徹情不自禁地打量著韓安國,一時心潮起伏,諸多撫慰的話語湧上喉頭,但話到嘴邊,卻依然轉為對眾臣的褒揚。現在內心深處,他已經做好了要與韓安國做一次推心置腹交談的打算。

「此次南征,眾卿勞苦功高,朕要重賞你們。傳朕口諭,明日朕要在未央宮前殿設宴,為各位愛卿洗塵。」

劉徹的一番話讓四位大臣十分感動,他們紛紛表示,效忠皇上,獻身社稷是臣子的本分。議論完大事,劉徹眼見天色不早,就起身讓韓安國等人回府。

劉徹親自送他們到殿門口,他笑著對司馬相如道:「先生恐怕比其他人更歸心似箭吧?」

司馬相如有些不好意思道:「謝皇上體恤微臣。只不過韓將軍剛才過獎了,其實,真正的功臣應當是韓大人。」

「這個朕心中有數。」

看著三位大臣的身影漸漸遠去,劉徹才迴轉身來向大殿深處走去,他望了一眼站在一旁的嚴助,問道:「愛卿有話要說么?」

「臣奉皇上御旨,此次到南越國宣諭。南越王趙胡頓首感謝皇上隆恩,他說天子興兵誅閩越,他死無一報。」

「既如此,他又為何不隨卿來朝呢?」

「臣轉達了皇上的盛意。可南越王說身體有恙,只命王太子趙嬰齊隨臣進京,現在驛館候旨。」

劉徹笑道:「如果朕沒有猜錯,他是怕見到朕啊!哈哈哈!」

「臣愚鈍,請皇上明示!」

劉徹娓娓道來:「朕此次興兵誅殺騶郢,不僅為南越國解圍,也是藉機向各個藩國昭示,在我大漢域內,是不容許離心叛逆之舉的,趙胡不可能不明白這一點。他是怕朕將他扣在京都,作為人質。」

嚴助驚道:「皇上真是料事如神!微臣慚愧。」

「不過,他未免有點輕看朕了。朕乃大漢天子,又怎會扣留藩國國君作為要挾呢?明日早朝,就宣趙嬰齊來見,只要他們忠於朝廷,朕樂觀其盛。」

「諾!臣一定向趙嬰齊陳明皇上的寬仁和厚德。」

「朕的那位皇叔怎樣呢?」

「臣將皇上諭意稟明淮南王后,大王盛讚皇上的盛德神威。說雖湯武罰桀,文王罰崇,也不過如此。他說自己愚妄狂言,陛下不忍加誅,還令使者告訴他所不知道的事情,讓他覺得十分榮幸。」

「哈哈哈!朕這位皇叔風向也轉得很快啊!」劉徹一揮衣袖,很瀟洒地將這頁翻過去了。「不說他了!朕不僅觀其言,更要觀其行。」

說話之間,劉徹忽然想起剛才看過的策對,遂問嚴助道:「愛卿可知朱買臣此人?」

聽皇上這樣問,嚴助心中不由暗喜。離京前,他在長安街頭遇見待詔公車、經濟拮据的同窗好友朱買臣,因為賒欠店家酒錢太多而險遭毆打。他遂代其付了酒錢,迎至府上,相談甚久。

言及仕途多舛,朱買臣潸然淚下。雖精讀《春秋》,嫻熟《楚辭》,怎奈無緣沐浴皇恩,連妻子都瞧不起他,譏諷說他這樣的書獃子,終餓死溝中,何能富貴?

朱買臣說著便起身大揖,向嚴助求計,說如得富貴,將銜環結草,以報恩德。嚴助急忙扶起朱買臣,告訴他皇上正詔令各郡國舉賢良,要他躋身策對,以求發跡,並且答應會相機向皇上引薦。

現在,他還沒有提出這事,皇上倒先問起來了,真是太好了。

「皇上,朱買臣乃會稽人氏,臣的同窗,學識淵博,尤其善治《春秋》、《楚辭》。」

「比之愛卿如何?」

「論起才識,在微臣之上。」

「朕看了策對,也覺得他是個人才。不妨宣他明日早朝後到宣室殿為朕講述《楚辭》如何?」政事的繁忙併不影響劉徹對文學辭賦的鐘情。

嚴助大喜道:「皇上聖目識才,乃我大漢之幸。臣一定將這個喜訊告知朱買臣,臣這就告退了。」

第二天早朝時,劉徹當廷宣示了對南越國的政策,要他們務本興農,歲時朝覲。又賜趙嬰齊金千斤,絹百匹。並令典屬國盛情招待,遊歷長安。趙嬰齊十分感動,宣誓要永遠忠於朝廷,願隨皇上左右。此事在南方諸藩國中一時傳為佳話。

就在這次早朝時,劉徹正式敕封韓安國為御史大夫,擢升鄭當時為大司農,封典護軍衛青為太中大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