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一 歷史眼光人間情懷

——讀楊煥亭長篇歷史小說《漢武大帝》

李星

楊煥亭的《漢武大帝》是繼姚雪垠的《李自成》、孫皓暉的《大秦帝國》之後中國當代歷史小說的又一重要收穫。章回體式的通俗包裝,並不改其嚴肅歷史文學的內質。何況章回體並非就是如《三俠五義》、《包公案》式的信馬由韁、虛構和戲說。四大名著如《紅樓夢》等也是章回體,而當今許多假歷史之名的高深文字,卻並非嚴肅的歷史文學。

相比於姚雪垠歷史小說的「以階級鬥爭為綱」,對農民起義的過分美化;孫皓暉強烈的秦是「中華文明正源」理念的介入,對儒家大師難以容忍的醜化,以及長期以來充斥書市和熒屏的歷史戲說,《漢武大帝》吸收了以上種種哪怕是優秀的歷史小說所積累的經驗教訓,賦予它以純正的歷史品格。忠實於歷史史實,客觀公正的評價歷史人物,再現歷史的真實氛圍,把人們帶到更接近事實與可能的歷史現場,給人以儘可能真實的歷史。

歷史之於小說、文學的結合,虛構是難以避免的,甚至可以說沒有虛構就沒有歷史小說。其原因正如孫皓暉所說:「史料所呈現出來的,是既定的格局,是已經風乾了的種種骨骼。歷史小說的使命,是復活歷史的腳步,是復原人物的血肉。」賦予歷史骨骼以生命的血肉,給重大的歷史事件以更接近歷史本質環境,以生動真切的氛圍,把讀者帶入歷史事件的現場,正是歷史小說家史識文才之著力處。

在史識方面,作者楊煥亭有著深厚的歷史功底、廣闊的歷史視野。早在中學時代他就對咸陽及咸陽原上的秦漢歷史遺迹和帝王墳冢所埋葬的帝後將相和傳說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中學畢業後他又報考了西北大學歷史系,由通史而斷代史,鑽研不輟,積累了豐富的秦漢史知識。大學畢業後他又一直工作在咸陽,與秦渭、阿房、長陵、陽陵、茂陵、霍去病墓朝夕相對。而他司職的新聞、文藝工作,及文藝理論批評的寫作,又大大拓展了他的理論視野,使他獲得了一般史學工作者和文學工作者所不具備的思想素養。

正是這些求學和專業經歷,使他在過了知天命之年以後,產生了要給中國歷史和長眠在故鄉大地上的一個個偉大魂靈以生命的強烈藝術衝動,歷時六個春秋,幾易其稿,終於完成了一百多萬字的這部歷史小說,給自己也給家鄉的土地一個可堪告慰的答卷。

它是巨大而恢宏的歷史長卷。不僅生動而真實地再現了漢武帝叱吒風雲,有功有過的一生,而且全景式地、多側面地再現了武帝一朝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宮廷鬥爭的幾乎所有重大事件,平定閩越、鹽鐵官營、廢五銖錢、幾次重大的巫蠱案、廢太子劉據、立劉弗陵而殺其母鉤弋夫人等,皆有藝術的再現。

線條清晰,場景生動,時而金戈鐵馬、起伏跌宕、驚心動魄;時而君臣相知、和風細雨、春光明媚、情意款款;時而形勢突變、君王變臉、人頭落地、好人蒙冤……勾畫出一幅專制王朝之下的多姿多彩的社會政治生態圖景,不僅給人以豐富的歷史知識,而且讓人品味出王朝政治的險惡無常和專制本質。

本書在結構和人物塑造的著筆深淺上,不僅考慮到歷史的真實,還考慮到受以往詩文、影視、戲劇影響的觀眾對一些歷史人物、歷史事實的關心,力圖以史實為依據,以自己的人生閱歷和理解還原這些故事和人物的真相。如與政治、經濟、軍事、民族有關的人物有竇太后、竇嬰、田蚡、衛綰、董仲舒、公孫弘、周亞夫、衛青、霍去病、李廣、李陵、李蔡、韓安國、蘇武、汲黯、霍光、桑弘羊、張騫、司馬遷、張湯、江充、灌夫、程不識、嚴助、劉據、劉安、韓嫣、主父偃、李廣利、金曰磾等;與文化藝術有關的有司馬相如、東方朔、李延年等;與皇帝後宮生活有關的有王娡及鄉下女兒金俗、長公主、陳阿嬌、平陽公主、衛子夫、王夫人、李夫人,鉤弋夫人等。

這些人物或以自己出色的才能,為武帝所重,陞官拜將,為國家立下不世之功;或因性格耿介,寬厚無私,忠貞為國,得罪權勢,鑄成悲劇人生;或因一心揣摩聖意,嫉賢妒能,貪贓受賄,罷民田產,濫殺無辜而臭名於今;或因文才或美貌超絕,而為帝所寵,但也前喜後悲,命運起伏……所有這些人物命運與其相連接的故事:如金屋藏嬌、騎奴掌軍、司馬相如與《長門賦》、周亞夫軍細柳、傳子殺母、馬踏匈奴、李廣難封、司馬腐刑、張騫通西域、蘇武牧羊、公主和親、霍光輔政、韓嫣亂宮、酷吏張湯、後庭巫蠱、劉安與《鴻烈》、董仲舒與獨尊儒術、武帝封禪求仙等等,都在作品中一一得以表現,並有機地融入情節結構中,大大增加了它的知識性和可讀性。

《漢武大帝》在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評價上,一方面具有嚴謹的歷史立場,另一方面具有當今的時代高度。前者集中體現在對主人公劉徹的評價上,既沒有否定他作為一代英主,在即位後決定國政大計,建明堂、尊儒學、培養人才、奉賢良,後來又不拘一格用人才,任用平民衛青、公孫弘、趙綰、霍去病、張騫等年輕政治家和將領,開疆拓土、平定內亂的文治武功;任用韓安國、鄭當時為大農令,發展經濟的偉大成就,又沒有忽視他在取得重大成績之後心態的變化:一是頻繁動用武力,勞民傷財,以致國庫空虛;二是急功近利,好大喜功,不斷地舉行聲勢浩大的慶祝活動,恣意封賞,動輒千金,揮霍國家財力;三是雖然對汲黯等忠貞之士的批評採取適當容忍態度,但卻好衝動,愛聽好話諛詞,重用奸人酷吏,自毀國政根基;四是重女色,疏遠端謹賢淑、寬人嚴己的皇后衛子夫,致使以個人對鉤弋夫人的喜愛,而導致一場血雨腥風的「巫蠱事變」;五是迷信術士及長生不老,求仙問丹,耽誤朝政,損害自己健康。

如此嚴苛的批評態度,實在是集歷來對劉徹批評的大成。這種批評,筆者以為是對近代史以來因外族入侵而高漲的民族救亡情結中,過分顯揚秦皇、漢武、康熙等帝王以開拓疆土而有功於民族的史觀的一種「撥亂反正」。這種觀點不僅有歷史價值,而且具有鑒古照今的現實意義。

本書最具時代高度的見解是正確闡釋了歷史上包括漢武帝時代與北方匈奴、西域少數民族的戰爭與和平的本質,以及「和親」、「修好」的價值與意義。全書並沒有將匈奴醜化、異化,既理解了他們逐水草而居,善騎射奔走、吃肉食住氈篷的生產生活方式,又肯定了他們在嚴酷的自然條件下,同樣渴望和平生活的民族文化心理,表現了他們在漢軍大舉進攻時的英雄主義。小說對韓安國、張騫等知匈人士提出的以貿易之利、禮儀教化、互通往來的「殊俗相容」的民族政策給予了充分肯定。當國土安全、民族生存受到威脅時,對異族侵略者的武力打擊是合理的,但當國家不受威脅時,民族的和平、交往、互利、共存就應該成為民族關係的常態。在隆慮閼氏和張騫與匈奴婚姻的表現上,於單以單于太子身份投漢等情節中,作者寄寓的正是這種民族互利、共存、共容的思想。

《漢武大帝》一書,在歷史文學上的最大亮點,是它做到了將事件、故事的歷史還原為人的,包括人性、人情,人的精神、心理和意志力量,使歷史成為真正的人的歷史。

在作者的筆下,劉徹成為一個生動、具體、真實的人,由於母親王娡曾經的平民身份,所受的歷史文化教育,他的性格、心理是健全的;不僅敢於藐視祖母竇太后的權威,而且敢於拒絕母親為家族成員謀私利的要求,無論選賢任能,內政外交,還是軍事經濟,都達到了西漢王朝的巔峰。但隨著權力的穩定、國家的強大,他越來越沉迷於女色,既享受著個人無限的權力,又貪婪於肉慾的快樂。當意識到這一切將隨著老病而結束時,他又迷上了尋仙問丹,封禪求神,直到死亡的鐘聲即將敲響時,他才意識到「連年征戰,誤了農桑」,導致國力漸衰,下了「罪己詔」。作者在這裡表現的不只是一個帝王心理的嬗變,而是不可更改的生命的規律,不受約束的權力和個人慾望發展變化的必然邏輯。

與對書中主人公劉徹性格心理表現為一體,本書的其他主要人物如陳阿嬌、衛子夫、竇太后、平陽公主、衛青、田蚡、竇嬰、周亞夫、司馬遷、李廣、李陵等人的性格、心理及命運變化,都是充分人性化了的。尤其是對衛子夫、平陽公主等女性心理狀態表現得更為細膩而豐富,不僅寫出了宮廷生活,以及宮廷之中人與人關係的日常化、倫理化特點,也寫出了宮廷鬥爭獨有的恐怖與殘酷。

朝會是皇權政治決策和各種力量角逐的主要場所,也是作者揭示不同立場、不同利益代表的封建政治家的德性、品質的主要方式。應該說書中的一些主要朝會都寫得很好,於面爭廷折中寫出了人性的複雜和人的心理的瞬息之變。正是通過朝會,作者不僅把劉徹的思想、心理、性格表現得淋漓盡致,而且通過朝會上的選擇,把各種勢力的明爭暗鬥與人的偉大與卑微、勇敢與怯懦、大公與無私、光明與黑暗,表現得淋漓盡致。

與此同時,作者還充分表現了在皇權政治中,人性的複雜

返回目录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