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十八章 掘灶

這次會戰,魏軍十傷六七,以司馬懿的一敗塗地而告終。此後,魏軍只是守在渭水陣地之中,再也不敢貿然行動。

孔明亦將人馬全部收回至祁山營中,再三告誡將士,打了勝仗,越發不可得意忘形,放鬆警惕。他本想乘勢進擊長安、洛陽,實現恢複漢朝一統的夙願,卻因軍中一件突發的小事,使自己統一天下的大業嚴重受阻。

後方負責糧米秣草運輸的李嚴,遣人從永安城將兵糧送往前線來。那負責押運的都尉名喚苟安,本就嗜酒,更兼途中頻頻尋歡作樂,以致逾期十天,方才到達祁山。

「見了丞相如何解釋才好?」苟安自知難逃問責,一路上早已想好了如何撒謊。來到營中見了孔明,便大言不慚地撒起謊來:「小人在運糧途中聽說,我軍與魏軍正在渭水兩岸激戰。因怕遇見敵軍,兵糧被奪了去,所以特地蟄伏于山中,待到戰火停歇以後,才敢出山趕往營中來,故而耽擱了十日。」

孔明不待他說完,便嚴厲呵斥道:「所謂軍糧,乃是士兵吃了要去作戰的糧食,因而運糧本身也是作戰。你只顧個人安危,怯戰逃逸,誤了時限,如此大罪豈能饒恕!你說的是否是實話,問問自己的肌膚便知,那是貪食酒肉才會變得如此鬆弛,你何曾蟄伏山中受過風餐露宿、日晒雨淋之苦?軍中專以糧為大事,誤了三日,罰以勞役,誤了五日,便該處斬。今天你即使說得天花亂墜,也無法推卸罪責。」

就在苟安被行刑武士押往帳外,即將正法時,長史楊儀聞知苟安要被斬首,急忙趕到孔明帳中勸諫道:「丞相震怒實在情理之中,但這苟安乃是李嚴心腹之人,今日將他斬首,只恐於李嚴處不好交代。想那蜀中籌措錢糧之事,皆由李嚴承當,若此人與丞相之間生出芥蒂,難免影響將來後方與前線之關係,進而對我軍戰力產生影響。望丞相還是寬大為懷,饒苟安不死。」

孔明強忍著心中的不快,默默地聽著。他素來極為注重軍紀,前次街亭之役以後,為了嚴肅軍紀,即便對自己頗為器重的愛將馬謖,也只能揮淚將其斬首,而今為了確保通暢的後援,他卻只得違心地網開一面。

「暫免死罪,但不可不罰,打八十軍棍,令其記取教訓!」

楊儀頗為體諒孔明的苦心,他深深道謝之後,退了下去。

苟安多虧楊儀說情,雖然挨了八十軍棍,卻總算保住了性命。但他不思楊儀救命之大恩,亦不感孔明饒命之仁德,反而懷恨在心,竟連夜逃出了蜀營。

苟安帶著五六名親隨,偷偷渡過渭水,徑奔魏軍陣營中投降。司馬懿聽他跪在面前說盡孔明壞話之後,懷疑地注視著他說道:「你說的話聽來似乎不假,但我難以現在就相信你,誰知這是不是孔明又要引我去鑽的圈套?倘若你真想效忠魏國,便請為我干一件大事。成功之後,我會奏明天子,保舉你擔任顯赫官職。」

苟安一聽,急忙再次拜倒在地,「一定辦到。大人如此慷慨,我無論何事都願干。」

司馬懿當下教給苟安一條計策。

未過多久,苟安經過化裝,又回到了蜀國。他到成都後,花費大量金錢組織間諜網,大肆散布誹謗孔明的謠言。這一惡劣的行動立竿見影,蜀中朝野逐漸改變了對孔明的看法,輿論開始對他進行懷疑、抨擊。

不僅是成都城裡,蜀宮之中不知何時也開始流傳謠言,說孔明不久後要在漢中自立一國為王,甚至有些上層人士也在添枝加葉地說:「孔明手握軍權,一聲令下,便可取蜀而代之。他到處對人抱怨蜀帝昏庸無德,一心只圖自己當皇帝。」

其實宮中的傳言均出自一名宦官之口,那宦官經不住苟安引誘,已經被他收買,成了苟安在宮中的間諜。

各種謠言越傳越盛,最後連蜀帝劉禪也被謠言所惑,他派出敕使,持節來到祁山前線營中,向孔明宣讀詔書:「朕有重大機密事宜欲問丞相,著即返回成都。」

孔明接到詔命,仰天大哭,嘆息不止,「天子尚且年幼,定是受了佞臣蠱惑。如今戰局於我方有利,不日便可奪取長安,此時召我撤兵,難道是天命註定蜀國未到開運之時?我如抗命不回,那班佞臣更可抓住把柄,陷我於不義;若奉命捨棄此地而退,魏國定會乘機強化防備,我日後必再難得機會出兵祁山,更不消說攻取長安、洛陽了。」儘管滿臉傷痛,不忍離去,但君命不可違背,孔明只得即日下令撤退。

姜維憂慮地問道:「大軍撤退時,如何防備司馬懿的乘勢追殺?」

孔明布置道:「此次撤軍,可兵分五路,各自擇道而行。今日退兵之時,假如營內有一千士兵,就令他們掘兩千個灶坑;明日拔營前,掘四千個灶坑;後日離開宿營地前,掘六七千個灶坑;第四日出發前,再掘一萬個灶坑;每日退軍,依此法添灶而行。」

「當年孫臏戰龐涓時,每次增兵,都令士兵少掘灶坑,用此添兵減灶之法瞞過龐涓,終於獲得大勝。今日丞相撤軍,何故減兵之時反而增灶?」

「我不過是反用孫臏之計而已。須知若要戰勝通曉兵法之人,使用與其所知兵法相反的策略,也是一種戰術。司馬懿心中疑我有伏兵,定命人於舊營內數灶坑,見每日增灶,則不敢再派人馬來追。」

蜀軍於是兵分五路,開始陸續撤軍。不出孔明所料,司馬懿懷疑蜀軍沿途埋有伏兵,果然未敢立刻前來追擊。

但根據魏軍細作報告,蜀軍似乎並未留有伏兵,司馬懿遂令部下穩紮穩打,緩緩推進。魏軍每到一處蜀軍撤離的宿營地,都仔細察看所留痕迹,發現灶坑數目逐日顯著增多。灶坑數量不斷增加,自然意味著兵員越來越多。

司馬懿逐一親自檢視之後,考慮再三,為慎重起見,終於決定不再追擊,「蜀軍越向後撤,殿後兵力反而越多,如此看來,孔明並非單純撤退,若追上去,不知會遭到何等反擊。我將苟安派去成都散布謠言,已經大功告成,使得孔明撤軍回蜀,如今不必再去畫蛇添足。」

孔明大軍悠然撤退,未受任何損失,安全回到了蜀中。司馬懿事後才從來自四川的旅人口中得知,那些逐日增多的灶坑,都是孔明布下的迷陣。

他聞悉後並未後悔,而是說道:「若是輸給其他對手,自然是奇恥大辱,但敗在孔明手下,卻也無話可說。他的謀略,我確實望塵莫及。」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