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十七章 揮淚斬馬謖

一回到長安,司馬懿就謁見魏帝曹睿,啟奏道:「隴西各郡敵軍已全部肅清,但蜀軍兵馬仍然留在漢中,就此收兵,實難確保大魏安泰。若天子為此再降敕命,臣雖不肖,願領天下兵馬,進軍蜀地,以絕寇根。」

魏帝深以為然,大大褒揚了他的忠貞,但尚書孫資竭力規勸道:「昔太祖武皇帝收服張魯時,常告誡群臣曰:『南鄭之地,真為天獄。其中斜穀道為五百里石穴,非用武之地。』今若盡起天下之兵,踏入這塊難地伐蜀,恐會導致內政重負,且東吳又會乘虛來犯。不如以現在之兵,分命大將據守險要,養精蓄銳。待吳、蜀二國自相殘害,那時圖之,豈非勝算?」

魏帝聽後猶豫不定,又問道:「司馬懿,此言可有理?」

司馬懿並未反對,只是答道:「那也不失為穩妥之道。」

魏帝於是採納孫資的方策,將郭淮、張郃留下鎮守長安,分撥諸將把守各處險要重地,隨後便還都洛陽去了。

卻說孔明嘗到前所未有的苦果之後,正在漢中整頓敗戰而歸的蜀軍各部。

全軍大部陸續撤回漢中,只有趙雲與鄧芝兩支人馬尚無任何消息。

「為何還未到達?」

孔明食不甘味,夜不能寐,無時不在擔心二人的安危。

直至全軍都已到達漢中之後,趙雲、鄧芝才帶著人馬,終於越過險路回歸大本營。從滿身征塵的將士身上,不難想見他們歷經的苦戰與艱險。

孔明親自走出營門外迎接,極口稱讚趙雲道:「聽說將軍讓鄧芝領兵先走,自己率部殿後,英勇禦敵,使全軍圓滿撤退。實乃老而彌堅,堪稱表率,不愧為頂天立地的大將軍。」

隨即令人從庫中取出黃金五十斤贈與趙雲,又取絹綢一萬匹賞給趙雲部卒,但趙雲堅辭不受,他誠懇地說道:「三軍既無尺寸之功,則我等俱有罪。若反而受賞,必授人以口實,腹誹丞相賞罰不明。且請將金錢、絹綢放回庫里,待今冬須用之時,再將其分與諸軍,於寒峭之際,使將士感受暖意。」

聽罷趙雲所言,孔明深為感動,心中不禁想到,難怪先帝劉玄德一直重用趙雲,對其深信不疑。

感動之餘,他又想起另一件亟待解決的難題,那就是如何處置馬謖。

終於有一天,他不得不語氣沉重地下令,要以軍法追究街亭戰敗的責任。

「傳王平入帳!」

王平隨即入帳候審。孔明並不認為街亭失利是王平之罪,但他既然作為副將協助馬謖前去防守,自然應令其如實陳述此戰始末。

「你且說出事情經過,不得隱瞞,要將經過如實道來!」

王平答道:「出發之前,丞相已就街亭布陣詳細指示,我自認按此方策防守,必然萬無一失。但馬謖是主將,我只是其副將,馬謖全然不聽我之所言。」

面對軍法審判,王平自知事關身家性命,自然不敢包庇馬謖。他一一據實供述道:「初到街亭時,不知為何,馬謖定要將營陣扎在山上。我再三相勸,要在當道構築土城,安營把守。馬謖大怒不從,我只得自引五千兵士離山十里紮寨。魏國大軍殺到時,我手中的兵力根本不足以抵擋魏軍。山上被敵軍四面圍合,斷了水路,士氣全無,土崩瓦解,降魏者無數。街亭乃是整個戰局中的必爭之地,防線崩潰以後,魏延、高翔等部聞訊前來援救,也已無濟於事。我可對天地起誓,自認從始至終盡心盡職,並未違反丞相命令,此後的戰況請您去問其他將領。」

「好吧,退下!」

錄完供詞,孔明又傳魏延與高翔進帳,待一切問完之後,才對吏卒下令:「帶馬謖!」

馬謖自縛跪於帳前,一眼望去,神情極為沮喪。

「馬謖!」

「屬下在。」

「你自幼飽讀兵書,熟諳戰法,才華出眾。我多次叮嚀,街亭是我軍根本,並授予防守策略。你為何還會鑄成如此無可挽回之大錯?」

「是……」

「不要搪塞!街亭乃我軍咽喉重鎮,我再三告誡你,哪怕舍掉性命,也要堅持守住嗎?」

「我無顏面見丞相。」

「乳臭未乾,卻狂妄自大。我本以為你長大成人,已經多少變得老成,豈料你如此不堪重用。」

聽到孔明悵然長嘆,馬謖禁不住露出平日恃寵而驕的本性,漲紅了臉大聲喊道:「我不知王平是如何稟報的,但當時魏國大軍排山倒海,無論何人也休想擋得住。」

「住口!」

孔明瞪著他厲聲說道:「王平的英勇奮戰與你的倉皇敗北天差地別。他在山腳構築小寨,蜀軍全線潰敗之時,仍然帶領些許人馬,全進全退,使敵人疑神疑鬼,以為他有伏兵,不敢輕舉妄動,掩護了所有蜀軍的撤退。而你卻與此相反,起初便不聽他的勸諫,自己愚蠢至極,還要一意孤行,偏偏要在山上安營紮寨。」

「是的,但兵書上不是說,『居高臨下,勢如破竹』嗎?」

「無知!」孔明一臉鄙夷,幾乎想要堵住自己的耳朵。

「你對兵法只會生搬硬套!如今還有何話要說?馬謖,你死之後,我會為你妥善照顧你的遺族,我要將你……將你……處以死刑!」

說完之後,孔明背過臉去,對一旁的武士下令:「立即將其正法!」

馬謖聽到孔明下令,放聲大哭道:「丞相!丞相!馬謖罪該萬死。今日斬我以明大義,馬謖我死而無憾!」

真是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孔明聽他如此說,也禁不住落淚不止。

武士們一聽斬首令下,不由分說,立刻將馬謖拉到轅門外,正欲行刑之時,忽然聽到一聲大喝:「且慢!刀下留人!」

這是剛從成都受命來此的蔣琬,他見馬謖要被斬首,慌忙奔入營中,規勸孔明道:「丞相,值此天下多事之秋,斬了馬謖這樣的智謀之臣,豈不是國家的重大損失嗎?」

「哦?蔣琬,我不曾想到你這樣身份的人,也會來為馬謖求情。昔日孫武所以能制勝於天下,乃因其用法嚴明。如今四海紛爭,人綱紊亂,若有法不依,何以討賊正世?且請三思。」

「然而將馬謖斬首,實在可惜,丞相難道不覺得他也是個人才?」

「與馬謖之過相比,我若徇私留他一命,才是更大的犯罪。正因為他是我憐惜的有才之人,我今天才不得不殺他……還未動手嗎?等什麼?立即斬首!」

孔明令侍從前去轅門外促其立即執行。時過不久,處斬完畢,侍從將首級送來交孔明驗明。孔明一見馬謖頭顱,不由得以袖掩面,倒地痛哭。

時為大蜀建興六年(公元228年)夏五月,馬謖被斬時只有三十九歲。

首級即刻被送往蜀軍各營示眾,孔明隨後布告全軍,重申嚴肅軍紀。

馬謖的首級最後被與軀幹縫合為一體,然後入棺厚葬。其遺族此後一直得到孔明照顧,但孔明心中並未感到寬慰,每當想起是自己准許馬謖去守街亭的,便心如刀割。

「馬謖的罪責其實在我。」

如今蜀國的形勢日趨危急,想到先帝的遺托,想到肩負的重任,他又陷入了欲死不能的自責之中。孔明最後寫就一份奏表,委託回成都去的蔣琬轉呈蜀帝。

奏表全文充滿愧疚之意,承認此次大敗之根本原因,在於自己用人不當;對於國家蒙受重大軍事損失,負有不可推卸的罪責。奏表中寫道:「臣亮既然位居三軍之首,所犯重罪豈能由他人代為承當。故請自貶三等,奉還丞相之職。僅乞留亮一命,以待日後戴罪為國儘力。俯伏待命!」

蜀帝收到大敗的戰報後,非常痛心,讀完孔明的奏表,更為煩惱。他派敕使前去傳旨:「丞相乃是國家重臣之首,豈可偶有閃失便隨意貶斥?請留任原職,勵精圖治,激揚士氣。」

孔明又奏道:「為嚴明軍紀,已將馬謖斬首。若亮之責任曖昧不清,今後終將無以肅正法紀、治理國政。」

見孔明無論如何不願留任丞相,蜀帝只得按其所言,免去丞相一職,改任右將軍,依舊總督兵馬。

孔明恭謹地拜領了新的任命。

國家無論如何強盛,一旦遭到大敗,必然會士氣低迷,民心渙散,但蜀國士氣並未低落,此次戰敗反而激起了全國同仇敵愾的士氣。

孔明雖然揮淚斬了馬謖,卻以他的死警醒了無數後人。《襄陽記》中對此亦有所記載:「……時二十萬兵聞此,皆垂泣。」

軍紀渙散本為敗軍常態,但孔明揮淚斬馬謖避免了蜀軍重蹈此覆轍,更以承擔責任自貶官位的行為,使將士們的求戰慾望更為強烈,「戰敗非為總帥之咎,實為全軍之過,豈能歸罪於丞相一人?來日定要以牙還牙,一雪此恨!」

故馬謖被斬,也可謂沒有白死。

孔明又論功行賞,除已犒賞老將軍趙雲之外,又獎勵街亭之戰中嚴守軍令的王平,將其提升為參軍。

一天,敕使費禕為傳詔來到漢中,他安慰孔明道:「聽說許多西城百姓遷來漢中,皆為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