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章 觀魚思計

劉玄德之死反響巨大。蜀帝駕崩的消息傳來,最高興的莫過於魏帝曹丕。他野心勃勃地問群臣道:「如果趁此機會派遣大軍,可否一鼓作氣攻下成都?」

賈詡強烈反對輕舉妄動,他知道劉玄德雖死,孔明還在主政。

忽有一人從旁奮然而出,大聲說道:「現在正是討伐蜀國的良機,不乘此時進兵,更待何時?」

眾人一看,原來是司馬懿。曹丕一聽,心中暗喜,瞟了他一眼,問道:「司馬懿,你有何計?」

司馬懿屈身施禮,然後說道:「若只從中原發兵,恐難取勝。如以五路大軍四面夾攻,使孔明首尾不能相救,還愁無法攻破蜀國天塹?何況劉玄德已死,遺孤劉禪剛剛即位,其國內局勢尚未穩定。」

「五路大軍如何進攻?」

「可先派使節去遼東,送金帛與鮮卑國王,借遼西羌兵十萬,進攻西平關。——此為第一路。」

「嗯。第二路呢?」

「可送密信給南蠻國王孟獲,許以將來大利,令其發蠻兵十萬,攻打益州、永昌、越嶲等處,從南方威脅蜀中。——此為第二路。」

司馬懿口若懸河,侃侃而談。

「第三路,可再遣使節與東吳重修舊好,請其攻擊兩川峽口。第四路,可令蜀國降將孟達,率上庸等地十萬兵力西攻漢中。還有第五路,可授曹真將軍為中原大都督,率軍出陽平關正面進攻。如此大舉進攻,孔明縱有再多智慧,也無法抵擋五十萬大軍的五路進攻。」

陣容龐大,戰法周密,加之司馬懿胸有成竹,說起話來自信滿滿,剴切中理,滿朝文武均聽得深信不疑。曹丕大喜,當即決定:「立刻按司馬懿之策分路實施。」

使節分頭疾馳而去,魏都軍隊也異常緊張起來。唯一遺憾的是,張遼、徐晃等曹操時代的名將,因功受封為侯之後,多在領地養老,全都無緣此戰。

好在魏國還有許多後起之秀。司馬懿在曹操時代一直擔任文官,如今在戰事上嶄露頭角,兆示新的時代已經到來。

卻說蜀國國內局勢,自新帝即位以後,一切政務均由孔明裁斷處置,先帝舊臣儘力輔佐,故劉玄德死後並未發生任何動蕩。

在此期間,已故車騎將軍張飛之女,是年正好芳齡十五,被幼帝劉禪娶進宮去,成了正宮皇后。

結婚大典之後未過幾日,快馬來報,魏國大軍兵分五路前來進犯。事態十分緊急,而丞相孔明卻不知何故,連續數日不曾上朝視事。

來自邊境五個地區的告急快馬,接二連三從成都城門疾馳而入。

每接到一份急報,日趨嚴峻的事態都使朝野更為不安,街頭巷尾都在盛傳魏軍五路侵犯的消息:

第一路——遼東鮮卑的十萬羌兵,前來進攻西平關(今甘肅附近),並要繼續進攻西川。

第二路——南蠻王孟獲率十萬軍隊,朝益州南部席捲而來。

第三路——東吳孫權逆長江而上,要從峽口攻入兩川。

第四路——叛將孟達帶領上庸等地的十萬兵馬前來衝擊漢中。

最主要的第五路——大都督曹真率領魏軍主力,大有突破陽平關,一舉侵入蜀地,與東南西北四路大軍遙相呼應,踏平成都之勢。

五路來敵的總兵力,足有五六十萬。

幼帝劉禪方才葬完先帝,即位不久,自然嚇得戰戰兢兢。

「孔明為何不來?快快去找!」他凡事仰仗孔明做主,此時更是不停地催人去找。

宮中派人幾度上門,孔明都讓家人將其拒之府外,只是推說最近因病無法上朝。不管局勢多麼嚴重,他都不見。

後主劉禪嚇得六神無主,又派黃門侍郎董允、諫議大夫杜瓊為敕使,去請孔明前來議政。

二人急忙來到丞相府,卻見大門果然緊閉,門人無論如何也不讓他們進去。二人只得在門外氣呼呼地大聲責問:「魏國曹丕五路來攻,如今處處告急。你身為丞相,託病不來參加朝議,究竟是何居心?先帝託孤未過幾日,惠陵墳頭泥土未乾,你難道就都忘了!」

此時裡面傳來腳步聲,大門雖未打開,卻聽到有人在門內說道:「丞相明日一早會去上朝,與諸位共議國事。今日先請回吧。」

二人無奈,只得回宮如實稟報後主。

第二天,百官因丞相要來上朝,一早便齊聚議事堂內。可是,過了中午,丞相沒來,到了傍晚,依然不見孔明蹤影。百官紛紛抱怨譴責,直至天黑方才散去。

後主心急如焚,次日天一亮就將杜瓊召來,問道:「形勢如此緊迫,孔明若再不上朝,卻如何是好?」

「看來只有請陛下屈尊去孔明那裡,親自問問他到底打的是何種主意。」

後主劉禪於是前往西宮,將事仔細告知太后,太后聽罷大吃一驚:

「孔明難道現在就要違抗先帝的遺詔?」說罷便要親自去找孔明問個究竟。後主急忙攔住太后,自己匆匆趕往丞相府。

皇帝突然駕臨丞相府,門吏頓時慌得不知所措,急忙跪拜迎駕。後主下車走到丞相府第三重門,問道:「丞相現在何處?」

門吏嚇得伏地答道:「剛才在內苑池畔靜心觀看魚兒游水,現在想必還在那裡。」

後主徑直走進內苑,果然見池畔站著一人,手拄竹杖,全神貫注地看著水面。

「丞相,你在此作甚?」

聽到身後皇帝的聲音,孔明急忙扔掉竹杖,拜伏在地。

「陛下何時……臣未及迎駕,還請恕罪。」

「現在不是談論迎駕不迎駕的時候。丞相難道不知道?魏國大軍五路犯境!」

「先帝駕崩之前,將陛下託付於臣,囑臣悉心於國事,臣怎麼會不知道每天的大事?」

「那你為何不來參與朝議?」

「身為宰相,若胸無良策便前去上朝,只會徒增諸臣煩惱。所以臣暫且孤身一人,獨自思考。這樣天天站在池畔,一邊看著水面泛出的不同波紋,一邊觀察水中來去的魚兒,藉此分析魏軍動向的虛實。今日看著這魚兒遊動,已想出了一條計策……陛下完全不用擔憂。」

孔明將後主請進一間屋子裡,屏退所有人等,悄悄地對後主稟報道:「我蜀國馬超,原本生於西涼,羌人尊稱他為神威天將軍,至今威風猶在。讓他去守西平關,隨機應變,定能制伏羌兵,這一路的防守並不足憂。」

對第二路的防守,他說道:「南蠻將士歷來兇猛,但不願積極進攻,且疑神疑鬼,散漫不羈,因而容易中計。臣已急令魏延,在益州以南各處布置疑兵,對南蠻施疑兵之計。如此一來,這一路也不足懼。」

孔明接著說道:「上庸的孟達負責進攻漢中。他原為蜀軍將領,知書達禮,與我軍李嚴私交甚篤。就派李嚴防守那一路,臣擬一文,讓李嚴照抄後以他的名義差人送給孟達。若孟達自感良心受到譴責,進不能進,退不能退,最後勢必裝病怠戰。接下來是魏軍主力曹真的攻擊目標陽平關,那裡地勢險峻,易守難攻,加之有趙雲把守,極難攻破。——如此看來,以上四路均不足慮。這種同步進攻聲勢浩大,但在我看來,不過是虛張聲勢。為慎重起見,方才臣已下達密令:讓關興、張苞二人各領兵三萬作為機動,任何一處萬一告急,便可迅速馳援。請陛下放心。」

孔明把周全的防衛策略向後主奏明後,忽然若有所思,語氣凝重地說道:「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如何對付東吳。」在他看來,整個戰局的關鍵,顯然在於東吳。

「魏國雖然不停催促東吳發兵,但從以往的親疏關係來看,臣以為東吳不會輕易從命。只有一種情況讓人擔心,如果其他四路的戰事進展對魏有利,形勢顯示蜀國敗局已定之時,吳軍必然也會像其他四路一樣,如潮水般從峽口打上門來,因為東吳並不甘居於魏國之下。但只要看到蜀國對其他四路的防守固若金湯,東吳便不會有所行動。臣正在考慮派何人去東吳遊說,完成這一重大使命。究竟誰去為好?我還未想出適當人選……」

後主與孔明進屋以後,許久不見動靜,等在門外的侍臣覺得奇怪,想勸皇帝早些回宮,他們竊竊私語:「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啊?」

終於,孔明跟著後主走了出來。後主的神情與來時判若兩人,笑逐顏開,臉頰上顯出兩個酒窩。百官見到聖顏大悅,心中猜測:「一定是從孔明那裡聽到了好消息。」

從朝臣到侍衛頓時興奮起來,將要還宮的儀仗車隊比來時熱鬧了許多。

群臣中有一人高興得忽然獨自仰天大笑,引起了孔明的注意,就在車隊離開之時,他攔住那個人:「請留步。」

送走車隊之後,他將此人引進門內,「請這邊來。」

又將其領進苑中亭內,請他坐下,然後問道:「你是哪裡人?」

「義陽新野。」

「姓甚名誰?」

「我叫鄧芝,字伯苗。」

「現在是何官職?」

「現任戶部尚書,負責蜀中戶籍調查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