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四章 武祖

曹操之死,令天下春色黯淡無光。人人心中都在重新反省「天命難違」的深刻含義,非但曹魏,蜀地、東吳兩地人們的心中也在沉思。

「死後方知其偉大。」「他這般人物百年難遇,或許千年才得此一人。」「短處不少,長處亦多。如果沒有曹操,歷史恐將改寫。這個風雲人物,一代奸雄,他殞滅之後,世上頓時顯得寂寥而無生氣。」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洛陽人每逢聚首,必悼曹操之死,傳曹操逸事,評曹操業績,追思他生前的一切。

「我是漢朝相國曹參的後裔。」——這是曹操生前親口所說,但事實卻大相徑庭。

曹操的祖父曹騰為漢朝的中常侍,是一名宦官,當然不可能有子嗣——曹操的父親曹嵩其實是曹騰的養子。所以,曹操的家世,實在沒有任何顯赫之處。

當年曹操與袁紹作戰,陳琳在為袁紹寫的檄文中,稱他為「奸閹遺丑」,可謂觸到了他的痛處。

曹操少年時代負笈遊學洛陽,學成之後,放蕩任俠,後來終於當了宮門警吏,薪餉微薄,身穿生滿虱子的舊官服,卻滿口狂言,難怪無人理會他。只有當時的許劭第一次見到他,便喝道:「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

這句名言顯然點破了曹操的性格與日後的運勢,無怪乎曹操聽後對許劭說道:「正合吾意也。」當時這名俸祿微薄的弱冠小吏,無疑已在縱觀天下風雲,心中充滿了遠大抱負。

綜合古書記載,他的風貌不如劉玄德肥胖,也不似孫權那樣身長腿短,而是屬於瘦高身型。《曹瞞傳》中對他有如下描寫:「太祖為人佻易無威重,好音樂,倡優在側。被服輕綃,身自配小鞶囊,以盛手巾細物……每與人談論,戲弄言誦,盡無所隱,及歡悅大笑,至以頭沒杯案中,餚膳皆沾污巾幘,其輕易如此。」

由此可以大約想像他的日常生活。《英雄傳》中呂布被俘後與他的一段對話,可佐證他的瘦高身形:

呂布被押至曹操面前,揶揄道:「公,何其瘦耶?」

曹操回答:「撥亂反正。吾瘦,乃為國事也。」

從曹操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對自己的瘦削身形頗感自豪。

曹操夜讀經典,晨詠詩賦,博覽群書,還為家鄉建立童學精舍。他府內設有書庫,搜集古今兵書,自己也著書立說,絕非一介武夫。

令人惋惜的是,他的奸雄本性到了晚年愈演愈烈,聽不進忠臣的善諫,終於擅稱魏王,進而覬覦漢朝帝位。他為了君臨群雄,多年標榜自己「尊朝救民」,而晚年所為,暴露出那不過是爭奪霸權的謊言。對他進諫的良臣,也多數命歸黃泉。

中國北方從此進入曹丕時代。曹操死時,曹丕正在鄴都。出喪行列從洛陽到達鄴都時,他在城門外跪地迎接,號啕大哭。

曹丕為曹操長子。

他將父親靈柩迎到鄴都魏王宮後,無比悲傷、無比困惑。有著如此偉大的父親,面對如此龐大的產業,悲痛之餘,他感到彷徨無助。古書上有如下記載:

魏宮之上憂雲閉,殿里香煙告晨臨。日夜相祭,哭聲大震。

這篇記載並不誇張。

陪侍左右的司馬孚規勸道:「世子,現在不是悲傷消沉的時候。」又憤然指斥左右人等:「你們身為重臣,為何不勉勵嗣君,早日提出治國安邦的良策,以安定民心?」

重臣們辯解道:「這些事不需您提醒。現在最重要的是必須先讓世子登上魏王之位,無奈朝廷詔命遲遲沒有下達。」

兵部尚書陳矯從旁走出,厲聲喝道:「你們每逢大事總是優柔寡斷,實在令人焦急。國不可一日無主,現在魏王已薨,世子就在靈柩旁,縱然朝廷詔命晚到,我現在要請世子即位,誰敢不從?若有誰認為不可,執意阻攔,報上名來!」說罷拔出劍來,怒目而視。

重臣們見狀瞠目結舌,不敢再言。

就在此時,原來曹操的親信重臣華歆從許昌飛馬而至。華歆一來,諸人立刻變了臉色,心中猜疑:「不知又出了何事?」

華歆先向曹操靈壇叩頭,再拜世子,而後對著滿堂諸臣罵道:「得知魏王薨去,百姓如失天日,悲慟哀哭,無心做事。諸位多年食國家俸祿,此時此刻卻毫無作為,你們究竟在猶豫什麼?為何不立刻擁立世子為王,制定政綱,向天下展示魏依然強盛?」

重臣辯解說此事早已議論,只礙朝廷詔命不來,才暫且等待。

華歆大笑道:「漢之朝廷已無良臣在朝,許都也已喪失處理政務的能力。你們束手等待詔命,何時才能等來?我直接趕到朝廷,面見天子,現已將詔命帶來。」說罷從懷中取出詔書,示與眾人。

「跪下聽旨。」華歆高聲宣讀起來。

詔書頌揚了魏王曹操的大功,命嗣子曹丕承襲王位,詔書日期為「建安二十五年春二月」。

重臣們及其他文武官員聽得愁容一展。這份詔書當然不是出自漢帝本意,是華歆審時度勢,想趁機顯示自己能力,逼迫漢帝答應的此事。

名分已正,即位儀式隨即舉行。

曹丕登上魏王之位,接受百官朝賀,並昭示天下。

此時,一騎快馬來報:「鄢陵侯曹彰親率十萬大軍,自長安開來。」

曹丕聽報,不禁心中大疑:「弟弟為何來此?」

尚未見到曹彰,曹丕已經懼怕起來。曹彰為曹操次子,是兄弟中最為勇武之人。曹丕猜測他是要來爭奪王位,心中立刻開始戰戰兢兢地思量對策。

曹操共有四個兒子。他生前最疼愛的是三子曹植,但曹植生活過於奢華,生性像文人般柔弱。曹操雖然非常疼愛曹植,卻也說過曹植的性格不適合繼承王位的話。四子曹熊體弱多病,次子曹彰雖然勇猛,卻無經世之才,所以能夠託付後事的,只有長子曹丕。在曹操的眼裡,曹丕篤厚謙恭,雖然有些俗話說的「傻老大」的感覺,但若得良臣輔佐,將來或可光宗耀祖,重臣們也都了解曹操的這番遺願。

為繼承王位,曹氏兄弟之間原本私下就在角力,各自的輔臣也在相互暗鬥。現在聽說兄弟中最暴躁的曹彰從長安帶了十萬大軍來,曹丕心裡當然緊張了。

諫議大夫賈逵安慰曹丕道:「魏王不必煩惱。曹彰的性格我非常了解,先讓我去探探他的本意。」說完急忙來到城外,迎接曹彰。

曹彰一見賈逵,便問道:「先王的印璽現在何處?」

賈逵正色答道:「家有長子,國有儲君,先王的印璽當然在該在之處。你突發此問,是何用意?」

曹彰默然無語。

來到宮門,賈逵又追問道:「今日你來此地,是為父王服喪,還是來爭王位?你是要當孝子,還是要當逆子?」

曹彰生氣地說道:「我豈會有異心?今日來此,是為父親發喪的。」

「既來發喪,何需帶十萬士兵進宮?請令他們全部退下。」

曹彰於是隻身進入宮門,見到哥哥曹丕,兩人相擁大哭。

漢朝自曹丕即位之日起改元,從建安二十五年春起改為延康元年。

華歆因功升為相國,賈逵獲封太尉,王朗晉為御史大夫。文武百官盡皆褒賞,曹操喪事結束之日,特使於高陵墳墓前宣讀祭文——後來曹丕追封曹操為武帝。

葬禮祭祀結束後,相國華歆來見曹丕:「鄢陵侯曹彰已將帶來的十萬大軍全部留下,隻身啟程返回長安,對他我們可不必擔心。但臨淄侯曹植、蕭懷侯曹熊均未參加先王葬禮,亦未對大王即位有任何賀詞。必須下令追究他們的罪責,大王對此不可不問。」

曹丕依言發出旨令,分別派出使者,問罪兩個弟弟。

赴曹熊處的使者不幾日便回來了,他含淚稟報:「蕭懷侯曹熊久病不起,收到問罪信後,當夜便自縊身亡!」

曹丕頓時後悔不已,只得令人厚葬。過了幾天,赴曹植處的使者也回來了,他的報告令曹丕震怒不已。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