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三章 溯江

遷都之後,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長安都城也逐漸呈現出皇城市街的繁華,秩序也有所改觀。

董卓的豪壯之勢遷到此地以來仍是一如既往。

他擁立天子,以天子之輔自任,位極人臣,自稱太政相國,出入宮門,撐金花車蓋,垂萬珠車簾,轢聲搖搖,行裝之綺羅與威勢矜誇海內外。

一天。他的謀士李儒告訴他:「相國。」

「何事?」

「最近袁紹和公孫瓚夾磐河而戰……」

「嗯。好像是啊。形勢如何?」

「袁紹一方略顯敗相,從磐河退卻甚遠。不過兩軍仍在對峙,已經一月有餘。」

「打才好呢。兩軍都背叛了我。」

「非也。朝廷定在此處已久,但遷都後忙於內政,天下事已經拋擲一邊了。如此,帝室的威光就不能普照。」

「有何良策?」

「竊以為,相國當奏得天子詔書,派敕使去磐河,勸兩軍休戰,讓他們修好。」

「說得有理。」

「雙方傷亡都很慘重,正是疲於戰事的時候。所以派敕使下去講和,雙方都會樂於接受。而且,這個恩德自然會變成對相國的順服。」

「實乃高見!」

董卓迅速上奏皇帝,請求下詔,派太傅馬日口、趙岐二人為敕使下關東。

敕使馬太傅首先來到袁紹寨中,傳達聖旨。然後再到公孫瓚處,帶去董相國的和解仲裁之意。

「如果袁紹也沒有異議的話……」一方如是說。另一方也說:「如果他退兵的話……」雙方都是順水推舟,遵從敕命。

於是,馬太傅在磐河橋畔的一座亭子里,叫來兩軍大將,讓他們握手換盞,然後回都城去了。

袁紹、公孫瓚也都於當天集合兵馬,各回封地。後來公孫瓚向長安上表感謝,順便上奏請封劉備為平原侯。

朝廷的批複很快送達。公孫瓚以此回報玄德,道:「這是我向你表示的微薄之意。」

玄德謝恩,將去平原。行前公孫瓚設宴餞別。散席後,有一個人悄然來玄德住處拜訪。此人便是趙雲子龍。

子龍一見玄德的面就道:「只有今晚啦,要分別了。」眼睛裡噙著淚水,依依不捨。

子龍也沒打算長久深談,旋即下定決心,道:「劉兄……明天出發時也帶我去平原吧。這樣說很是強人所難,但我不忍跟你分別……我心裡已經是如此仰慕於你了。」

叱吒鬼神的英雄豪傑,卻像少女一般低下頭去。

玄德也早已為趙子龍這個人物所傾倒,現在他既然來訴說離別之情,便道:「寨中得好友,實屬不易。轉眼要回平原,我心裡也感到不忍離別。」

子龍面色沉鬱,嘆道:「其實,足下也知道,在下原在袁紹旗下。但看到袁紹自洛陽以來的所作所為,多有不德,便轉而認為公孫瓚才是安民的英明之君,這才來投……可他卻接受長安董卓派來的講和使者,立馬就跟袁紹講和,安於小功。由此可知其不成大器,終不能成為拯救天下窮民的英雄。總之與袁紹一路貨色。」接著他向玄德吐露真心。「劉大哥。拜託你啦!讓我陪伴您到平原去吧。我看你才是將來有所作為的大器。拜託了!……就把我當做家臣,永遠……」

子龍跪在地上,表情真誠,苦苦哀求。

玄德閉上雙眼,陷入沉思,道:「不。我沒有如此宏才。不過,將來如果有緣重逢,再重溫今日情誼吧……現在還不是時候。我走之後,你幫助公孫瓚當更加儘力。時機到來之前,權且就在公孫瓚身邊吧。這是玄德拜託於你的。」

被開導一番,子龍也很無奈,流著淚道:「那就等待時機吧。」便留了下來。

翌日。張飛、關羽等人率領兵馬出發,玄德走在前頭,回平原去……就是說,從這時起,他終於掛上了一顆地方相印。

卻說有個人叫袁術,是南陽太守。此人是袁紹的弟弟,曾在袁紹旗下總管糧草。

回到南陽以後,哥哥仍然無意賞他恩祿。這使他滿腹牢騷,覺得「豈有此理!」

他給哥哥修書,請求道:「希望得到冀北名馬千匹,作為先前追隨的賞賜。如若不給,另有想法。」

袁紹大概對弟弟強要賞賜很惱火,不但一匹馬都沒有送來,連個回話也沒有。

袁術大怨,自此兄弟不和。可是,兵馬資財全都仰仗哥哥,袁術旋即陷入經濟困境。於是差人去荊州劉表處,請求借用軍糧米兩萬斛,又被劉表體面回絕。

「這傢伙也受吾兄指使。」袁術大怒,終於現出自暴自棄的徵兆。

他派密使趁黑夜偷偷渡江到得吳地,給東吳孫堅送去一封書信。

信中寫道:

前者為奪印而於洛陽歸途攔截公等,使公苦不堪言者,乃袁紹之謀也。今又與劉表議襲江東,圖掠公之地也。惟公速起兵奪取荊州,吾亦以兵相助。公得荊州,吾取冀州,同時可報二仇。且勿誤也!

這裡是長江支流流域,城市瀕臨海一樣的大湖。孫堅所在的長沙城得水之利,文化活躍,軍備充足。

程普這日旅途歸來,不經意看到大江岸邊四五百艘戰船列隊停泊,船上裝著數量巨大的糧食、兵器和馬匹,大吃一驚。

「究竟哪裡要打如此大仗啊?」

他差人向水手打聽,回答說:不太清楚,好像孫堅將軍下令,就要去荊州方向打仗。

「不得了!」

程普推遲回家,中途進城,並向同僚幕將打聽緣由,愈加驚訝。

他馬上謁見太守孫堅,諫其切勿魯莽,道:「據了解,船上都是與袁術合謀攻打劉表、袁紹的軍備。可是,您相信一紙密信,就與袁術命運與共,太危險了!」

孫堅笑道:「不,程普。那點危險我也知道。袁術本來就是多詐小人……不過,我興兵不是仰仗他的力量,而是依靠自己的力量。」

「可是,舉兵得有名分啊!」

「袁紹在洛陽那般羞辱於我,劉表受他指使於途中阻截我軍,讓我孫堅大敗而歸。如今,我要雪恥報怨。」

程普也無可再諫,主動親自督促備戰。

五百餘艘兵船在大江上只待擇吉日起航。這情況早早傳到荊州劉表的耳朵里。他召開軍事會議,向眾將問計,道:「如何是好?」

此時,一個叫蒯良的謀臣出班,發表意見,道:「這點敵人不必大驚小怪。可使江夏城黃祖把守要害,舉荊州襄陽大軍為後軍堅守,料他孫堅隔著大江也不能行動自如。」

所有人都同意道:「此說然也。」於是集合荊州之兵,各行完備防守。

湖南水、湖北岸,長江流域終於現出驚濤駭浪之兆。

話說此時。孫堅就要出征,卻因為家中女人和子女先起波瀾。

他的正室吳氏嫡出四子:長子孫策,字伯符;次子孫權,字仲謀;三子孫翊;四子孫匡。

吳氏的妹妹是孫堅的寵妃,庶出一子一女:子孫朗;女孫仁。

此外,寵妾俞氏庶出一子:子孫韶,字公禮。

事情發生在「明日出戰」之令傳來的前一天晚上。孫堅的弟弟孫靜領著這一大群子女一本正經地來到哥哥孫堅的閣中。

「是弟弟啊……呀,這一大群都來啦。明天就要出戰。大家都是來慶祝我出門的嗎?」孫堅心情很好。

「不,兄長。」弟弟孫靜鄭重其事地道,「我領著你的孩子們到這裡來是進諫不要出戰的,不是來慶祝的。」

「什麼,進諫?」

「是的。你性命要緊,一旦有所差池,這麼多少爺、小姐怎麼辦?孩子們的母親吳夫人、吳姬、俞美人都托我求你打消這個主意。」

「胡說!都這時候了……」

「總比打了敗仗再收戟強吧。」

「少說不吉利的話!」

「抱歉!不過兄長,若是面對天下之亂,為救億萬人民奮起而戰,我絕不阻攔。哪怕三位夫人七個子女都嘆息,我孫靜也定會率先慶祝出戰。可是,此次征戰是私怨,是一己之小欲、小義。為此讓卒兵死傷、百姓痛苦,這等舉兵,竊以為絕對應該取消才好。」

「住嘴!你與小女子如何能夠理解?!」

「不,就算你這麼說,我也……」

「還不住口!你說師出無名,可又有誰了解我孫堅的胸懷呢!?我也有救世濟民的遠大理想。等著瞧吧,如今我當縱橫天下,揚孫家之名。」

「嗚呼!」孫靜終於沉默下來。

於是,吳夫人的長子孫策,一個十七歲的粉面美少年,快步上前,道:「如若父親執意上陣,一定要把我帶上。七個兄弟姐妹中,數我最大。」

一籌莫展的孫堅聽到長子勇氣可嘉的話語,好像得救了一般,心情轉好,道:「說得好!你從小就在眾兄弟中英氣出眾,也很中用。不枉我如此看你!我明日出發,你可回去準備!」

孫堅再次掃視這群孩子和弟弟,交代道:「次子孫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