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五章 南風竟吹

話說日子一天天過去。曹操終於來到父親所在的鄉土。

此地乃河南陳留,土地肥沃,廣袤豐饒。南方文化富於進取,不同於北方的厚重。人們靈活,勤勞,目光敏銳。

「幫幫我。」

曹操回到家中,向家人一一稟明事情經過,請求家人相助,語調恰似幼兒向母親要點心一般。

「我決心舉起義兵大旗。不管誰說什麼,這個決心決不動搖。請父親助我一臂之力。」

父親曹嵩表情驚訝,沉吟半晌,道:「噢……事情搞大了啊。」

但在兒子當中打小他就最寵曹操,便道:「如何幫?」連句責備的話都沒有。

「需要軍費。」

「軍費,就咱家這點財產養不活多少兵。」

「所以,請用父親的面子介紹富豪給我。曹家雖然沒有財產,但遠承夏侯氏血脈,是大漢丞相曹參後裔。請利用這個門第,向富豪告貸。」

「那我就向衛弘說說。」

「父親可否把他請來,設酒宴一天。」

「在你看來,什麼事都那麼容易!」

「舉重若輕,這才是成就大事的秘訣啊。」

父子定下時日,在自家宅邸請來衛弘。

衛弘看著曹操,道:「聽說你去了都城,不知不覺已經長成一個好青年啦。」

曹操竭盡殷勤地款待他。

打開話匣子後,曹操說出胸中大志,請求援助。

促膝而談,很是認真。曹操心裡打定主意:衛弘不同意,決不讓他活著回去。所以拜託時,雖然話語寧靜,目光卻似刀刃般銳利。

不過衛弘一聽,當即允諾,道:「好的。我欣賞你的忠義,就幫你一把。近來天下大亂,我也在嘆息,卻無你那般器量,正在觀察時勢發展。……你要多少軍費,我就給你準備多少。」

曹操大喜。

「呃,這麼說您答應啦?既如此,我便速速招兵。」

「好啊。不過打敗仗可不饒你哦。你得有充分勝算再舉大事。」

「只要軍費不用擔心,什麼事情都能辦到。我們的義兵會把河南塞滿,您就瞧好吧。」

在父親曹嵩眼裡,曹操再大,也是孩子。他反倒在一旁擔心衛弘過於相信曹操的豪言壯語。不過,後來看到曹操做事,漸漸感到無人可敵。

曹操首先廣招近鄉壯丁,做二旒旗,一旒大書「義」字,一旒大書「忠」字,對外宣稱:「我乃奉朝廷密詔,來到此地。」

曹家現在已經淪落成地方鄉紳,但畢竟是名門。嫡子曹操人才出色,聞名遐邇。

「奉密敕而來。」曹操的這個說法首先打動了附近村中的壯丁和懷才不遇的鄉紳。

「陳宮,這樣的雜兵不成氣候。更有實力的各州刺史、太守會不會來聚呢?」曹操經常向陳宮問計。

陳宮獻策。

「只是把忠義寫在旗上乾等可不成。請更多地吐露憂國情懷。把鐵血、打動人心的東西拋出去。」

「怎麼做才好呢?」

「發檄文。」

「你寫吧。」

「好。」

陳宮寫好檄文。

他是真正的憂國志士。他寫的發自內心的檄文,讓人讀了不能不奮起。

「啊,好文章!讀了這篇檄文,我都會提兵前來參加。」

曹操佩服,立即把檄文飛傳各州各郡。

英雄,僅僅是英雄,照樣一事無成。成就霸業者有三樣東西不可少:天時,地利,人和!

曹操的檄文正得天時。

不日就有英才俊傑、精兵猛將陸續不斷地前來,投奔到他的「忠」、「義」大旗之下。

既有人自報姓名:「我乃衛國人氏,名樂進,字文謙,願投奔麾下,共討逆賊董卓。」

也有可靠之人現身:「我等乃沛國譙郡人,夏侯惇、夏侯淵兄弟,帶來手下兵馬三千。」

這對兄弟是曹家原來在譙郡時豢養的養子,所以率先來投也是當然。此外每天在軍簿上登記到達的人不勝枚舉。

如山陽巨野人李典字曼成者、徐州刺史陶謙、西涼太守馬騰、北平(治所在今河北豐潤東南)太守公孫瓚、北海(治所在今山東昌樂西)太守孔融等大人物,各率數千騎、數萬騎之大軍前來響應。

曹操的兩位堂兄弟曹仁、曹洪也來到他的帳下。

另一方面,面對這些兵馬,曹操從衛弘那裡撥出足夠軍費,充實武器糧草。

「就看他軍費那麼豐足,他的檄文絕非空文。也許真的奉了朝廷密詔。」

就連觀望形勢的人看到曹操的軍備急速增長,規模日漸增大,都在心裡暗說:「晚去一天就會損失一天。」

於是,爭先恐後前來投奔。

「義兵塞滿河南。」

曾幾何時曹操對衛弘說的話,如今已不再是一句空洞的豪言壯語。

因而富豪衛弘不惜投入家財。不,他以外的富豪也都不請自到,運來金銀糧草,道:「請義軍使用。」

曹操已經擁有眾多將星侍奉左右,在三軍幕帳里泰然穩坐。傳富豪來獻錢物,曹操也只說一句:「哦,是嗎?有東西拿來,就收下吧。」連見都不見。

渤海太守袁紹先一步逃出都城,公開了反對董卓的態度,被朝廷視為禍星。曹操的檄文也送到他的手邊。

「曹操舉起了大旗。我們如何答覆這份檄文?」

袁紹召集心腹,早早開議。

他的帳下有很多充滿豪氣的壯年大將和年輕將校。田豐、沮授、許攸、顏良。還有審配、郭圖、文丑等錚錚人才。

「誰把檄文念一遍?」

顏良應聲道:「我來吧。」說完大聲念起來:

檄文

操等謹以大義布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滅國弒君,穢亂宮禁,殘害生靈,狼戾不仁,罪惡充積。今奉天子密詔,大集義兵,剿戮群凶。望攜義師,前來會忠烈之盟,上扶漢室,下救黎民。檄文到日,其速奉行。

「這才是我們盼望的天之聲音,地之輿論。太守,還有什麼可猶豫的呢?到了跟曹操協力的時候啦。」幕將異口同聲。

「可是……」袁紹還是有點踟躕的樣子,「曹操不可能得到密詔啊……」

「無所謂嘛。奉不奉密詔,只要他事情做得對……」

「說得也是。」於是終於下定決心。

一旦議定,袁紹也不愧名門出身,又有多年人望,立馬備齊兵馬三萬有餘,夜以繼日,馳往河南陳留。

到了地方一看,景況之盛竟令袁紹大吃一驚。他一邊提筆在軍簿上登記到達,一邊僅揀重要的友軍來看,陣容真是強大。

首先,第一鎮是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字公路。

接下去是:第二鎮冀州刺史韓馥;第三鎮豫州刺史孔伷;第四鎮兗州刺史劉岱;第五鎮河內郡太守王匡;第六鎮陳留太守張邈;第七鎮東郡太守喬瑁。

此外還有濟北相鮑信,字允城;西涼馬騰;北平公孫瓚。宇內名將猛士的名字雲集。袁紹兵按到達順序,被配列為第十七鎮。

「幸好自己也來參加了。」

來到這裡,看到實情,袁紹也由衷地這樣想,對時勢驟變感到震驚。

從第一鎮到第十七鎮的將軍,都是從各自領地率手下兵馬一萬以上前來參加義兵的。

其中,不知還有何等豪強俊傑藏龍卧虎。

尤其是第十四鎮的軍隊里,尚有深淵蛟龍等待時機。

第十四鎮的軍隊是北平太守奮武將軍公孫瓚。響應檄文,從北平提一萬五千餘騎南下,途中來到冀州平原縣附近,有人大聲叫住公孫瓚道:「且慢!且慢!」

「何人?」

旗下武士扭頭看見,旁邊桑田裡有兩三旒黃旗嘩啦啦地飄揚,朝這邊走來。

「咦?哪兒來的武士?」

正狐疑間,出現三個武人,帶著家丁雜兵十來人,在公孫瓚馬前跪下,道:「將軍,請將我等三人帶入大義之軍中。我等不才,願不惜犬馬之勞,打先鋒討賊,在戰場上表現盡忠之誠。特在此恭候將軍路過。」

公孫瓚看著他們,起初還當是附近的鄉士。但覺其中一人在哪裡見過,便有心試探,問道:「來人莫不是劉玄德?」

回答是:「正是。你還記得啊。我就是劉玄德。」

「哦,果然哪……」公孫瓚驚訝不已,「黃巾之亂後,在洛陽外門匆匆見了一面,後來你官居何職啊?」

「慚愧啊。碌碌無功,未得升遷,在這偏僻鄉下,當個縣令。」

「官職卑微。如此人物,埋沒僻壤,實在可惜啊。……呃,你帶的兩位何許人也?」

「是我的結拜兄弟。」

「哦,是令弟啊。」

「一個叫關羽,另一個叫張飛。」

「有官職嗎?」

「關羽是馬弓手,張飛是步弓手。……說到官職,兩人都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