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力量失衡年代的人與事 第二節 一聲嘆息楊嗣昌

盧象升離開五省軍務總理的位置之後,接棒的是一個叫王家禎的人。

王家禎喜歡過安穩日子,不喜歡弄刀弄槍。

尤其不喜歡十面張網——又不是打魚的,張網幹什麼?

王家禎於是就看楊嗣昌不順眼。

當然了,楊嗣昌看他就更不順眼了——五省軍務總理啊,喜歡搞些花花草草、罈罈罐罐,那是要誤國的。

於是他找了個能看順眼的人——兩廣總督兼廣東巡撫熊文燦來做五省軍務總理。這樣,楊嗣昌的十面張網計畫便有了三個有力的執行者。熊文燦在湖廣張網,洪承疇、孫傳庭在陝西張網,楊嗣昌覺得,這一下,網裡的魚應該是跑不掉了,而十年不結之局,也可以了結在他楊嗣昌手中。

但是,人世間的事常常匪夷所思。

煮熟的鴨子會飛了,網住的魚兒會跑了,越是看順眼的人,越能幹出令人看不下去的事。

能人熊文燦的所作所為讓楊嗣昌感覺很崩潰——這個人,究竟是他生命中的福星還是災星呢?

比如在撫剿問題上,熊文燦的做法簡直和他父親楊鶴當年的做法如出一轍:不計後果,一味主撫。事實上,對於「流匪」,熊文燦是完全有能力剿的,這比楊鶴當年的情況要好多了——那麼,熊文燦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楊嗣昌搞不明白熊文燦為什麼要這麼做。他之所以找他來做五省軍務總理,首先是看中了他在兩廣殺伐決斷的手腕和能力,寄希望於他對農民軍可以趕盡殺絕,可現如今,熊文燦不僅沒有趕盡殺絕的想法和做法,竟然還極力主撫八大王張獻忠。熊文燦這是怎麼了?

只能歸結為兩點:一、求功心切;二、無知狂妄。

張獻忠是什麼人?他是農民軍的精神領袖啊!凡是精神領袖,決不可能發生投降變節之事。當年向父親楊鶴求撫的神一魁是這樣,現在向熊文燦求撫的張獻忠肯定也是這樣。他們必定先撫後叛。

而承擔後果的,往往是那些天真的理想主義者。他們最終的結局比那些撫而後叛的農民軍還要悲慘:或身敗名裂,或身首異處。

熊文燦為什麼就看不到這一點呢?

事非親歷不能為。可在這個世界上,不可能萬事都親歷親為啊。

楊嗣昌嚴厲警告熊文燦,張獻忠絕不可撫!因為他不符合「撫」的三大定律。

「撫」的三大定律之一:必須打得他滿地找牙才可以撫,否則你會被他打得滿地找牙;

「撫」的三大定律之二:撫了同意分散安置才可以撫,否則你就等著被他分散安置吧;

「撫」的三大定律之三:撫了同意殺其同夥才可以撫,否則你就等著被他和他的同夥給殺了吧。

但眼下張獻忠雖然被圍困在湖廣,卻是人多勢眾,沒有一條吻合「撫」的三大定律。所以張獻忠斷不可撫!

儘管是個人都明白楊嗣昌說得有道理,可熊文燦就是不聽他的。

熊文燦聽皇上的。這也是大明二十二條軍規之頭一條:將在外只聽皇上的。

楊嗣昌雖然是兵部尚書,可兵部尚書也要聽皇上的。

所以在撫還是剿的問題上,崇禎是最後的裁判者。

但是裁判歸裁判,裁判卻不承擔任何後果,哪怕他吹了黑哨。所以大明二十二條軍規之第二條:將在外聽了皇上的話採取行動後後果自負。

這一條的結果就比較嚴重了。崇禎當然明白可能有一些「將」在受了委屈後心裡不服,會找他理論,便在大明二十二條軍規之第三條規定:裁判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嚴不受侵犯,在任何情況下視裁判為黑哨的想法和行為都是對裁判的大不敬。

楊嗣昌身為兵部尚書,當然明白大明二十二條軍規是以潛規則的形式真實存在的,明白它的機鋒與咄咄逼人,但是為了不使熊文燦的主撫禍及自身,重演父親楊鶴的人生悲劇,他必須要找皇上理論,要盡最大可能阻止熊文燦的撫局。

阻止熊文燦是容易的,因為熊文燦聽皇上的;阻止皇上是不容易的,因為皇上只聽自己的。楊嗣昌慷慨激昂地向崇禎說起了過去的撫局,說起李自成、神一魁是如何撫而復叛的,希望皇上能對張獻忠痛下殺手,但是崇禎卻投了反對票。

崇禎說此一時彼一時,當年你父親楊鶴主撫的時候,朝廷缺兵少銀,所以李自成、神一魁就撫而復叛,這個是有內在原因的。可去年以來高迎祥以及蠍子塊和張妙手他們主動向孫傳庭求撫,說明朝廷的力量已佔了上風。我們可一定要把握時機趁勢收撫啊。當撫不撫,反受其苦,你不要這麼前怕狼後怕虎嘛。

崇禎說到這裡時還親切地拍了拍楊嗣昌的肩膀,好像要給他打氣。楊嗣昌卻感受到一股寒氣,就像挨了黑哨的翻雲覆雨手,人一陣暈乎乎的。

一定要把持住,關鍵時刻一定要把持住。楊嗣昌向崇禎提出,張獻忠求撫也可以,但必須要有附加條件,那就是要他拿闖將與老回回的人頭來做見面禮,否則就剿殺他。崇禎一聽這話就不開心了:不拿人頭來就剿殺他,那這個張獻忠會不會認為我們沒有受撫的誠意?楊嗣昌堅持道:這是交換條件!我們不心狠手辣一點,「流匪」就會對我們心狠手辣!

但是楊嗣昌萬萬沒有想到,他短短的一句話,竟會深深地刺痛一顆帝王的心。

你把我說得如此狠辣,那我的仁慈之心到哪裡去了?「流匪」猖獗,總是我做君父的不愛惜民力所致。楊嗣昌,你如此心狠手辣,是只針對「流匪」還是本性如此?

楊嗣昌傻了。

楊嗣昌呆了。

楊嗣昌痴了。

他知道聖心難測,但他並不知道聖心如此脆弱。如此——矯情。

四正六隅十面張網的圍剿計畫是皇上欽準的,既是圍剿計畫,想必皇上欽準的時候應該沒有什麼仁慈之心。到底是什麼時候什麼原因,皇上突然大發慈悲呢?

皇上對張獻忠大發慈悲,可張獻忠如果閹割了皇上的慈悲,那受懲罰的可就是主撫的熊文燦。當然還包括他楊嗣昌。因為楊嗣昌是熊文燦的直接責任人,是他推薦的他,又是他指揮的他。任何時候楊嗣昌都要承受命運的苦果,大明二十二條軍規之第二條:將在外聽了皇上的話採取行動後後果自負。

楊嗣昌一聲嘆息。一旦張獻忠受撫,那就等於在大明的軍隊內部埋下一顆定時炸彈。什麼時候引爆他楊嗣昌什麼時候粉身碎骨。一切都是天意一切都是命運誰也別逃離,楊嗣昌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命運的密碼在他身上重新整合,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別無他法,除了發出一聲連崇禎也難以察覺的嘆息聲。

而崇禎則在靜悄悄地等待他人生又一個春天的到來:笑看張獻忠受撫。

張獻忠受撫的時候,熊文燦不是沒感覺出一絲殺意。

在谷城舉行的受降儀式上,張獻忠不怒自威,他的身後整支部隊沒有發出一絲的聲音,連馬都不敢嘶鳴。

熊文燦把這歸結為張獻忠的匪氣。

張獻忠部隊的匪氣。

在這個世界上,每一支部隊其實都是有氣質的。

張獻忠部隊的氣質就是匪氣。

而匪氣是瘮人的。

但熊文燦是不會管那麼多的。張獻忠部隊只要受降,那麼曾經的匪氣就可以轉化為殺氣為我所用。

熊文燦的臉上也不怒自威。

他在跟張獻忠叫板。

人世間有很多事是要叫板的。只有叫板才能叫出價值、尊嚴、情感和氣質。

熊文燦覺得自己現在應該比張獻忠有氣質。

因為張獻忠是一個歸降者,是一個失敗的男人。他的身後,十萬男人是陽痿的;而張獻忠自己也只能算是失勢的英雄。一個失勢的英雄能有什麼氣質呢?

至於他熊文燦,毫無疑問正在雄起,雖說個子矮了一點,那完全是種族遺傳的問題,誰叫自己是南方人呢?但要說精神氣質,他完全超越了張獻忠。

這就夠了。

在這個時代,有幾個男人可以超越張獻忠?!

熊文燦很是威嚴地看了張獻忠一眼,卻又馬上挪開視線。

太可怕了。

眼睛。

張獻忠的眼睛。

張獻忠牛卵一樣的眼睛。

張獻忠充滿殺氣的牛卵一樣的眼睛。

張獻忠貌似溫順卻充滿殺氣的牛卵一樣的眼睛。

熊文燦的心跳得很快。他鎮定了一下,然後很嚴肅地告訴張獻忠,歸降是歡迎的,任何時候歸降都是歡迎的。但是歸降要有誠意,要服從安排聽指揮。

張獻忠好像豎起耳朵的一匹馬一樣紋絲不動。

熊文燦繼續往下說,十萬人歸降我們只能消化兩萬,也就是說這兩萬人可以領到軍餉,編入我方部隊。剩下八萬就地解散。

張獻忠依舊像豎起耳朵的一匹馬一樣紋絲不動。但是在他身後,十萬人開始形成巨大的聲浪。

這是不解的聲浪、質疑的聲浪、困惑的聲浪。這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