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突圍或困頓 第七節 最輕鬆的一個春節

崇禎的眼淚沒有白流。在崇禎九年正月初一的時候,他驚奇地發現自己正在過當皇帝以來最輕鬆的一個春節。洪承疇和盧象升控制了河南的局面,並且在鳳陽老祖宗墳前雙雙向他發來新春賀喜。朝中的大臣們也跪請他大駕還宮,恢複平常的服飾和膳食。幾個年邁的老臣甚至還流下了傷感的眼淚。

一切都在慢慢地好起來,一切也必將都會好起來。崇禎隱隱地有這個感覺。但是,「流匪」一日不肅清,他是一日不會還宮的。從前越王勾踐還卧薪嘗膽呢,他這算什麼。崇禎突然生出一絲悲壯感來。

這一年二月,又有好消息傳來,說中原各部「流匪」都已經被趕走,逃到了豫楚邊界的大山中,圍剿初見成效。崇禎立刻指示,宜將剩勇追窮寇,著督、理二臣(洪、盧)率主力人山圍剿,同時河南、陝西、四川、湖廣各巡撫做好配合協防工作。另關寧邊兵祖寬、祖大樂、李重鎮等火速入關,一同參與剿匪。

如果順利,年內即可大功告成。崇禎樂觀地作如是想。

但是他萬萬沒有想到,關寧邊兵祖寬、祖大樂、李重鎮等的火速入關,卻給他留下了另外一個致命的隱患——滿洲鐵騎入關了。

六月底,皇太極的部隊突然突破長城要塞喜峰口,攻至皇陵所在地天壽山,並很快進抵昌平,前鋒部隊甚至已經到了西山。

崇禎那叫一個震驚:我以為靜悄悄地讓關寧邊兵入關神不知鬼不覺呢,沒想到皇太極的鼻子比狗還靈,突然就給我來這麼一下,這不是讓我功虧一簣嗎?

剿匪功虧一簣其實還不算什麼,大不了從頭再來,要命的是我這京師的安危啊。怎麼辦?怎麼辦?

兵部也著急了,緊急徵調山東、山西、大同、保定、山水等各總兵帶兵進京勤王,同時他們還建議皇上讓盧象升火速從前線回來保衛京師——崇禎終於知道什麼叫飲鴆止渴,但是有什麼辦法呢?京師的安危勝過一切啊。「流匪」他要流就讓他再流幾天吧。

五萬勤王軍很快彙集到北京來了,一個最簡單的問題突然成了最麻煩的問題:他們吃什麼?

早在七月初三,北京就宣布戒嚴了。戒嚴之後,城內米價狂升,一斗米要賣三百錢——這要國庫拿多少錢出去買米啊?還有,突然來了這五萬人,每天最少要吃掉五萬斤米,偌大的北京城,能夠經得起他們這樣吃幾天?如果不夠吃,怎麼從外地調配,更要命的一個問題則是,調配來的糧食怎麼突破皇太極部隊的重圍安全進京呢?

這些都是問題,都是繞不過去的問題。但是這些問題全指望崇禎一個人解決那也不現實,必須要百官們群策群力。百官們也確實開始獻計獻策。首先是戶部尚書侯恂,糧餉的事主要歸他管。侯恂建議要控制糧食買賣,值此非常時期,糧食那是比黃金還金貴的東西啊,黃金能當飯吃?不能嘛。所以說民以食為天,軍隊更要以食為天!一個沒有糧食的國度是可怕的,一支沒有糧食的軍隊那他奶奶的更可怕。所以現在當務之急,就是要把在京城市面上流通的每一粒糧食都控制起來,要確保軍糧供給。要向老百姓做思想政治工作,要他們暫時勒緊褲腰帶,寧可自己餓肚子,也不能讓官兵餓肚子!當然,做思想政治工作不是我們戶部的強項,在這方面御史言官們可以大有作為啊。我真心希望在此國家危難時刻,御史言官們能夠放下架子,走到百姓當中,走到商賈當中去,勸說他們寧可自己不吃飯,也要保證官兵吃飽飯!

侯恂這一番話表面上慷慨激昂,卻是溫柔一刀,將當前問題的焦點轉移到了御史言官們頭上。御史言官們不由得樂了:戶部尚書跟我們玩嘴皮子,那不是找死嗎?我們是誰?我們靠什麼揚名立萬,不就是靠上下兩片肉皮子嗎?馬上,都察院左都御史唐世濟就站出來接招了:聽侯一句話,勝讀十年書啊。此時此刻,我是深深地為自己感到羞愧啊,我怎麼就不能說出像侯大人這麼深刻的話呢?所以我說啊,侯大人不做御史可惜了,太可惜了。也許侯大人不願做御史,嫌御史討人嫌,又是個清苦的差事,沒有半點油水,哪比得上戶部守著個聚寶盆,天天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啊……可我就奇怪了我,這麼大的一個聚寶盆,怎麼就養不活區區五萬官兵呢?這還是我大明的戶部嗎?這要傳到滿洲人的耳朵里,他們會以為你侯大人謙虛啊……當然,我這麼說,絕對沒有貶低侯大人的意思,侯大人人才難得,人才難得啊,關鍵時刻能想出控制糧食買賣的點子,高,實在是髙!但是我唐某人出身貧賤,說話比較粗俗。套用老百姓愛說的一句話吧,誰拉的屎誰自己收拾,別指望別人給你擦屁股!

夠了!

崇禎忍不住又拍了桌子:你們,你們就這樣討論問題的嗎?什麼屎啊屁股的,當這兒是菜市場哪,還是妓院哪?這麼混賬的詞都能冒出來?這是大明堂堂御前會議,是在討論軍國大事,是要拯救大明於危難!你們就這麼互相攻擊、幸災樂禍嗎?這個國家還是不是你們的,我這個皇帝你們還認不認啊……啊?

百官們一片唯唯諾諾之聲。

崇禎心有不甘地道:接下來一個個都給我好好說,不要趁機渾水摸魚搞黨派之爭?都什麼時候了?你們還能搞幾天呢?這屋頂眼看就要倒下來了一個個還麻木不仁?說,都給我好好說!說不出個名堂來就別吃我大明的飯了!

崇禎的這一通教訓還真起了作用。接下來,會議氣氛嚴肅了不少,但也沉悶了不少。相關官員一個個按部就班地發言。互相攻擊、幸災樂禍是沒有了,但卻是出口千言,離題萬里。兵部尚書張鳳翼向崇禎詳細報告了勤王部隊的組成情況及各鎮兵數。為了表示他對兵情的熟悉,張尚書在報告時特意將兵數精確到個位——至於軍糧怎麼解決,他卻一字未提。刑部左侍郎朱大啟以近似於公安部特派員的身份向崇禎請求去營城外帶兵,「誓死保衛崇禎大皇帝」。吏科都給事中顏繼祖則突然大發善心,要求朝廷收養京城內老弱病殘人士,免得戰亂時這些弱勢群體會受到傷害……

御前會議連續開了四個時辰,該發言的倒都發言了,但崇禎卻一無所獲。

這就是我大明的國家棟樑啊……

崇禎一聲嘆息。

軍糧問題沒有著落,倒不見得馬上就餓死人,如果朝廷方面速戰速決,那麼軍糧問題也就不成為問題了。現在問題的關鍵是,這支東拼西湊湊起來的勤王軍還缺少一個夠級別、夠分量的統帥去指揮它。

崇禎陷入了苦惱之中。

盧象升是回來了,好像分量也夠,但是級別不夠。他火線陞官升得太快了,另外最主要的一點,他的忠心夠不夠?這可是在我大明的心窩窩裡打仗啊,萬一他要是第二個袁崇煥,那麻煩就大了。

了解一個人是需要時間的。不尊重時間有的時候要付出血的代價。而現在的情況是時不我待,所以盧象升還是先做一個宣大總督吧。這個位置也很重要了。

那麼,誰來坐三軍統帥的位置呢?兵部尚書張鳳翼應該是一個合適的人選。這個人有時能有一些真知灼見。在把握大局上,還是很有手段的。但要命的是,這一次他好像積極性不高要他談軍糧問題他卻跟我示拙,談起了軍隊人數。

老狐狸!

當然崇禎也很清楚,在軍糧沒解決之前,誰統帥這支勤王軍都是在自找死路。張鳳翼在御前會議上的態度很明顯是在暗示他——別讓我自找死路,我沒那麼傻!

積極性不髙,積極性不髙啊。

一個人做一件事,如果沒有積極性,只是趕鴨子上架一樣應付了事,那是很難成功的。

特別是,這件事又是如此的重要,重要到關乎到一個王朝的生死存亡。

所以,一定要張鳳翼自覺自愿地做這件事。

他非自覺自愿不可!

―封奏疏讓崇禎找到了擺平張鳳翼的法子。

這是一封彈劾張鳳翼的奏疏。給事中王家彥說此次皇太極南來,天壽山皇陵震驚,兵部尚書張鳳翼卻坐視不救,屬於嚴重的失職行為,建議皇上嚴懲。

崇禎當然不會嚴懲張鳳翼。大明人都知道皇太極的鐵騎要來,那是風都擋不住的。不過擋得住擋不住是一回事,擋沒擋是另一回事。崇禎決定用這一件事好好嚇一嚇張鳳翼,把他的積極性嚇出來。

再說了,看一個兵部尚書被嚇得渾身發抖,畢竟是很好玩的一件事。張鳳翼果然被嚇著了,但並沒有渾身發抖,因為他找到了解脫自己的理由:皇上,天壽山皇陵一向是關寧邊兵祖寬、祖大樂、李重鎮在護衛,可後來他們是奉了皇上的諭旨南下剿匪,所以才讓皇太極鑽了空子……

崇禎臉一板:這麼說是我的過錯了?

老臣不敢。

那我問你,是誰向我提議讓關寧邊兵祖寬、祖大樂、李重鎮南下剿匪的?啊?

張鳳翼慌了,但他還想推卸責任:這個……老臣當時也沒考慮周全,只是想著替皇上分憂……

替我分憂?我看你是在給我添堵!

皇上,你要這麼說可就冤枉老臣了……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