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小性子大命運 第八節 回答出來了,大明的一塊心病也就沒了

崇禎一生很少有欣喜若狂的時候。

江山太過沉重,時勢太過艱窘。他少年老成,著力於逆水行舟處,挽狂瀾於既倒之時,真是想開心也難。

但這一回,祖大壽著實讓他開心了。迷途知返的祖大壽下令回兵入關,一舉收復永平、遵化兩地,皇太極被迫停止進攻、萌生退意。

這是祖大壽的光榮日,更是崇禎的光榮日。

看來,大明王朝又將恢複往日的安寧狀態,一切功過是非都將有個定論。

但是一功就是功,過就是過,功不抵過,過不掩功還是功過相抵,一切都要有個服人心的說法。

得人心者得天下。當此大亂初定之時,切不可感情用事——崇禎不斷地提醒自己。

首先,對於叛而復返的祖大壽,該有個怎樣服人心的說法?功不抵過,過不掩功還是功過相抵?不錯,永平、遵化大捷,祖大壽是立大功了,但是他在朝廷局勢最危急的時刻,悍然帶兵東走,置大明危難於不顧,這是誅九族的罪啊!這樣的行為如果不懲處,大明王法就完全成了一張草紙了……到底該給祖大壽下個什麼結論,傷腦筋啊!

還有就是那個老是惹事的袁崇煥,又該有個怎樣服人心的說法?他是忠臣嗎?不是嗎?是嗎?真真假假忠忠奸奸虛虛實實看不透的袁崇煥。他在牢獄裡寫手書的行為,究竟是對我大明一片忠心還是出於為自己洗刷罪名的需要而採取的權宜之策,誰也說不清啊……崇禎反反覆復地考慮斟酌,肯定又否定,否定又肯定,竟把自己搞得神經又衰弱了。

而此時,一直在袁崇煥、祖大壽事件中斡旋行走的孫承宗覺得皇上優柔寡斷懷疑一切的老毛病又要犯了。雖然他和袁崇煥在具體的軍事見解上常有不同,但他也明白袁崇煥在遼兵當中的崇高聲望。袁崇煥殺不得!大明剛安寧兩天,危險並未遠離,袁崇煥和祖大壽必須力保。遼東離不開他們,大明在事實上也離不開他們,他必須向皇上說明白這其中的利害關係。

在力保袁崇煥和祖大壽的事情上,孫承宗採取了先易後難、循序漸進的方法。先把祖大壽「摘」出來。祖大壽犯的最大的錯誤是帶兵東走,置大明危難於不顧,但這是有原因的啊,那是因為袁崇煥突然被捕,他心裡害怕,加上一夜之間又要受滿桂節制,覺得自己肯定要被皇上所棄,混亂之下,眾兵士叫著要走,他也是腦子一熱,才帶頭走人的。可說到底,他不是叛將啊,皇上聖旨一下,他立刻回兵入關,一舉收復永平、遵化兩地。皇上,祖大壽非但不是叛將,他……他是忠臣啊!

孫承宗這一番理論把自己說得都信服不已,但是崇禎卻仍是一臉冷酷:是嗎?他真是忠臣嗎?他真聽我的?

孫承宗毫不猶豫地:那當然,事實也說明了這一點。

崇禎冷笑:事實是他不跪接我的聖旨,卻抱著袁崇煥的手書哭個不停!你說,他是聽我的還是聽袁崇煥的?他是我的忠臣還是袁崇煥的忠臣?!

孫承宗一聽這話,頭都大了。這皇上,老糾纏細節幹嗎?雖說細節決定成敗,但今天的大明,要有成敗不問細節的胸懷才可以成大事……

孫承宗跪下來,決定鋌而走險:皇上,袁崇煥的忠臣就是你的忠臣,因為袁崇煥也是皇上你的忠臣!大忠臣!皇上想想看,如果袁崇煥是奸賊,是皇太極的內應的話,他又怎麼會寫手書給祖大壽?祖大壽又怎能一舉收復永平、遵化兩地?

崇禎反問:回答得好,那我問你,如果袁崇煥是忠臣,那他為什麼擅殺毛文龍?為什麼要引皇太極的部隊入京?為何要射傷滿桂?你回答我這三個問題。

孫承宗答不上來,只得喃喃說:那是袁崇煥戰略失誤,腦子……糊塗。

一陣沉默。

難言的沉默。孫承宗不知道皇上在想什麼,他自己的頭腦是一片空白。說實話,他好像被崇禎的問話繞進去了。是啊?誰能回答這三個問題?袁崇煥他自己都無法回答啊……

人生常常是自問自答。

但人生的難堪常常在於,自己的問題自己都答不上來。

崇禎好像也無限傷感。他看著自己十根纖細而蒼白的手指,落寞無限:你不知道,我是多麼想替他袁崇煥回答這三個問題啊。回答出來了,大明的一塊心病也就沒了,大家團結一致向前看;可要無法回答呢?你叫我再怎麼重用他?你說你說!

孫承宗將頭低垂到地面上,就像自己是袁崇煥同黨似的。

他無法再說一個字。

這是一個詭異的王朝,這是一個詭異的時刻,命運之神毒癮發作似的逮誰咬誰,時代的現場亂作一團,人人喋喋不休卻又人人失語。孫承宗別說作為一個參與者,哪怕作為一個旁觀者也看得他心驚肉跳、心寒不已。他無法找到一個準確的坐標讓他辨別方位,但他卻分明看到崇禎站在一個旁人不易發覺的死角在嚶嚶哭泣,表情生動,哭聲凄涼。

確實,對於崇禎而言,人生的痛苦就在於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他坐這個皇位,是不可為而為之。

而重新起用或者重用袁崇煥,也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因為眼下的形勢,不重用袁崇煥怕是不可能了。

北京剛剛解圍,皇太極的部隊還未走遠,而廣大的遼東,更是危機重重。

沒有袁崇煥,大明的天要塌下半邊來。

袁崇煥是遼兵的魂,是幾十萬遼東將士一面呼啦啦的旗幟。崇禎很清楚,袁崇煥要是出事,是沒有人替他守大明江山的。

而他崇禎要是出事或死掉,情況會變得怎麼樣?也許皇后會哭幾聲,也許……還有年幼的皇子會不知所措,但很快地,他會爬上這個萬人矚目的皇位,跟崇禎一樣過起這般在刀尖上行走的日子。沒人知道這其中的苦與痛,除了他自己。大臣們肯定笑的比哭的多——我崇禎為了大明江山,處分了多少官員啊,會有多少人對我恨得牙痒痒!

而袁崇煥——他會哭嗎?

笑還是哭?哭還是笑?

崇禎不敢肯定。在這一瞬間,袁崇煥的形象變得模糊而曖昧。在奸賊與忠臣之間,袁崇煥不斷變臉,看得崇禎眼花繚亂、心力俱疲。

其實袁崇煥笑還是哭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袁崇煥要比崇禎來得重要。

這是一個可怕的存在,也是一個無奈的存在。

必須對袁崇煥恩威並施,絕對不能讓他偏離大明王朝前進的航道。

守住遼東非袁崇煥不可,看住袁崇煥非我崇禎不行。崇禎心裡冒出一股狠勁,一股誓與袁崇煥較短長的狠勁。

但是,風來了。

風生於飄萍之末。

說是袁崇煥與已經辭官的內閣輔臣錢龍錫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

說「錢龍錫主張袁崇煥斬帥致兵,倡為款議以信五年成功之說,賣國欺君,秦檜莫過」。

還說錢龍錫曾接受袁崇煥賄賂馬價銀數萬兩,就寄存在他的姻親徐本高家。

無風不起浪。

聽上去人證物證俱在。

查還是不查?崇禎拿不定主意。

他剛剛按下了心魔,他不能任由心魔起起落落。

寧可信其無,不可信其有。何況這還牽涉到錢龍錫、徐本高等朝廷官員。

錢龍錫是何許人?前內閣輔臣,與朝廷現任的眾官員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徐本高是何許人?已故前內閣首輔徐階的長孫。如果把徐本高扯進來,大明官場勢必要亂作一團。

不能查,決不能查。

崇禎沒有動靜,風力卻漸漸加大了。

崇禎不知道,這是股陰風,魏黨餘孽吹的陰風。

袁崇煥只是個帽子。他們要的就是掀開袁崇煥這個帽子,摁下錢龍錫的頭。因為錢龍錫是當年清查魏黨的主力,把他打倒了,魏黨翻案才有可能。而通敵被關的袁崇煥現在是大明最大的地雷,綁上誰誰死。其實真要細說起來,錢龍錫那真叫一個無辜。因為與袁崇煥商議平遼方略,是一個內閣輔臣分內的事,所謂「錢龍錫主張袁崇煥斬帥致兵,倡為款議以信五年成功」之說,本來就是子虛烏有的事,卻給他套上「賣國欺君,秦檜莫過」的罪名,分明是要致錢龍錫於死地。

當然魏黨餘孽太知道崇禎的痒痒肉在哪裡了,他們準確地撓到了這塊痒痒肉:不就是對袁崇煥不放心嗎?問一問就明白了,他袁崇煥是否和錢龍錫通過書信,錢龍錫是否主謀?

崇禎還是不置可否。他太痛苦了,他的痛苦難與人言。與魏黨餘孽相比,他更想知道袁崇煥底牌的謎底——這個人到底有沒有通敵呢?只是……不能查啊……

魏黨餘孽加大了打擊力度:如果不查袁崇煥,大明江山就會時刻操控在一個熟悉的陌生人手裡;袁崇煥引敵深入的故事會再一次發生;最主要的一個大陰謀還都不知道,連皇上您也被蒙在鼓裡,據可靠線報,這一次皇太極主動退兵只是為了保住內應袁崇煥的命,以圖東山再起。如果讓這樣的一個人重回遼東執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