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上蒼的遺珠 姜太公釣起千年中國史

姜太公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全智全能的人物,也是中國文藝舞台上一位「高、大、全」的形象,還是中國神壇上一位居眾神之上的神主。作為宗教的神仙,他是武神、智神,被奉為「太公在此,百無禁忌」的護佑神靈。姜太公一生坎坷多磨而又轟轟烈烈、神秘莫測,確實稱得上是奇人、奇男子。綜觀太公一生的建樹,無論從軍事、政治、經濟思想等方面,都有卓越貢獻,其中尤以軍事最為人稱道,所以後世史官稱其是「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稱得上兵家之鼻祖,軍事之淵藪。

曾著有《乾坤萬年歌》的姜尚,留在人世間的傳奇故事也頗多。從最初的「願者上鉤」到後來在《封神演義》中和各路牛鬼蛇神鬥智斗勇,歷史畫卷為我們展示的是一個足智多謀的姜子牙。而他那獨坐河邊的垂釣,更是釣起了千年中國史。

姜太公本名為呂尚,其姜姓,字子牙,被尊稱為太公望,後人多稱其為姜子牙、姜太公。中國歷史上最負盛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謀略家。

相傳,炎帝的後裔伯夷掌管著四岳,在大禹治水的過程中伯夷曾立下很大的功勞,因而被賜予「呂」姓,伯夷的子孫也自然隨了祖先的姓氏。呂尚,即姜子牙,便是伯夷的後人。姜子牙出世的時候,他的家族已經逐漸中落,因而姜子牙的年輕時代並沒有享過多少清福。他做過屠宰牛羊的屠夫,也開過小店賣酒為生。但生就一副文人性格的姜子牙,做買賣總是賺不了大錢,最多也只能算得上餓不著肚子。

然而,好在姜子牙是一個人窮志不短的書生。不論是屠牛賣肉,還是經商做買賣,他一直保持著勤奮學習的習慣,因而才能夠上知天文下通地理,對於軍事謀略和治國安邦都有自己一套獨特的見解。在姜子牙的心中,他遠遠不滿足於就這麼平平淡淡地過完一生,他希望能夠有一天儘力施展自己的才華來為國效忠。然而,縱然他滿腹經綸,卻在商朝根本得不到重用。懷才不遇的姜子牙眼看已經年過六十了,滿頭白髮的他還在尋找能夠施展才能和抱負的機會。

於是,他便在山中垂釣,這便有了之後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典故。姜子牙輔佐了周文王和周武王兩代君主。從武王伐紂,到建國稱王,姜子牙付出的心血是巨大的。因而,後世詩人陳志歲在《姜子牙》一詩中曰:「兵權與奇計,何妨出屠酤。白髮感知遇,壯心翻勝初。西伯得所望,君臣比水魚。人世重功業,貴謀民康如。得道伐失道,順勢但一呼。」

周初分封的時候,姜子牙被封為齊侯。因而,姜太公還是齊國的創建者,更是齊文化的奠基者。歷代典籍均尊崇其歷史地位,儒、道、法、兵、縱橫諸家皆追認他為本家人物,被尊為「百家宗師」。

姜子牙到齊國上任之後,每年的正月十六日他都會到於陵邑地區來和當地的老百姓們一起拜嫘祖。相傳,嫘祖曾經把養蠶的技術教會給了老百姓,人們從此才有了衣服穿,再也不用披著樹葉或者獸皮來遮羞了。因而,姜子牙來拜嫘祖,目的是為了鼓勵老百姓要植桑養蠶,從事農耕。

此外,每年姜子牙都要帶領百姓定期祭拜祖先。

每次祭拜的時候,都要在城北最為寬闊的地方高搭祭壇,壇高一丈按天干,長寬一丈二按地支,壇分三層按天、地、人三才。東邊插四面青旗,上畫青龍;西邊插四面白旗,上畫白虎;南邊插四面紅旗,上畫朱雀;北方插四面旗,畫玄武,台上中央插八面黃旗,上面畫八卦文字插在八方。這樣便象徵著五行八卦和用於農業耕作的二十四節氣。在祭壇上供奉的是上首天皇太昊伏羲氏神位、下首地皇炎帝神農氏神位、中間人皇黃帝軒轅氏神位。伏羲氏被尊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神農氏則是傳說中的農業和醫藥的發明者,軒轅氏便是中華民族的祖先皇帝。因而,祭拜這三位祖先一方面意味著要強調農耕,另一方面則強調中華民族不能夠忘本。

姜太公怕自己過世後人們忘記了老祖宗以及發展蠶絲事業,便命兒子在於陵邑建立起天后宮、三皇殿,把自己在伐紂成功之後冊封的三百六十五位正神,按方位塑在三皇殿周圍,讓他們在三皇的旨意下,各行其職,恪盡職守,享受人間香火。

然而,姜子牙最被大眾認知的身份還是他的神學家。在現如今人們的想像中,姜子牙應該是一副仙風道骨的模樣,他懷抱打神鞭、身騎四不像、破關斬將、登台封神,這段神話傳說成為經久不衰的典範。拋開神鬼傳說不談,姜子牙第一個總結運用了黃帝兵法,聯合天下諸侯興周滅紂,運用伏羲文王八卦之術,以天體星象為依託,創立了中國諸神,確立了中國歷史上生為人臣、死而為神的靈魂不滅論。

在後代中國文人編繪神話故事、演義小說、天神下凡的戲曲中,姜子牙創造的這一番理論成為所有故事情節的基本依據,從而使得人文歷史更加豐富多彩起來。

因而,在唐宋以前,姜太公就已經被歷代皇帝追封為武聖。之後,唐肅宗追封姜太公為武成王。宋真宗時,又追封姜太公為昭烈武成王。到了元朝時期,民間出現了一些關於姜太公的神話傳說。到明代萬曆年間,陳仲琳(一說是許仲琳)創作了小說《封神演義》,從此,姜太公由人變成了神,民間廣為信奉。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