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秘史中的秘史:唐朝百姓不知道的事 「甘露之變」的陰謀

這是一個不值得同情的故事。如果你足夠膚淺,也會這樣認為。

這個故事中,幾乎囊括了一切類型電影的關鍵詞:陰謀、驚悚、懸疑、宮廷、格鬥、刺殺、皇帝、官宦、宰相、陷阱、逆襲、悲劇、偶然、意外、周密的籌劃和豬一樣的隊友……所以說歷史本身無須虛構就比小說精彩。

講這個故事前,先看一個對話。

開成四年(公元839年)的一天,唐文宗李昂一個人在後宮愣神,「瞠目獨語,左右莫敢進問」,隨後題詩一首:「輦路生春草,上林花滿枝。憑高何限意,無復侍臣知。」這位皇帝在觀賞牡丹時,又吟《牡丹賦》:「俯者如愁,仰者如語,合者如咽。」吟罷才想起這是前宰相舒元輿的作品,「不覺嘆息良久,泣下沾臆」。這一年冬天,文宗欲在延英殿召見宰相,但被宦官拒絕。他輾轉至思政殿,問:「今日哪位大臣在翰林院值班?」

宦官:「中書舍人周墀。」

文宗:「那我可以見見他嗎?」

這一次被宦官允許。

周墀來到後,君臣進行了一次歷史上著名的對話。

文宗:「你說我像以前朝代的哪位皇帝?」

周墀:「唐堯虞舜,殷湯夏禹。」

文宗:「你說的這些我不敢比。你覺得我比周赧王、漢獻帝如何?」

周墀震恐,拜倒在地:「赧、獻乃亡國之君,如何與陛下比?!」

文宗苦笑:「我比不上他們。周赧王、漢獻帝,受制於強大的諸侯,而我卻受制於家奴。」說罷,淚落衣襟。

這個橋段,很多人耳熟能詳。

講文宗皇帝的故事,不可避免地要提到唐朝的分期。

初唐、盛唐、中唐、晚唐,這是人們熟悉的概念,但這只是唐詩視角下的說法,比如認為盛唐結束於代宗大曆五年(公元770年),看起來叫人莫名其妙,仔細端詳會發現:杜甫死於這一年。所以,這種時間分期不能用於社會角度下的唐朝。

社會視角下的唐朝,以盛、中、晚、殘四階段劃分更準確:

從唐朝建立到玄宗時代,盛大開放,氣象瑰麗,為盛唐時代。盛唐和中唐的分界線,就是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的「安史之亂」,這當然沒有疑問。但中唐和晚唐的分界線在哪兒?歷來眾說紛紜。有人認為唐憲宗元和中興結束後,就直接進入晚唐了;有人認為,唐穆宗長慶時代仍屬中唐,之後才是晚唐;還有人認為,真正意義上的晚唐,是從完全不可救藥的唐懿宗咸通時代開始的。這些都不太準確。真正的分界線是本故事所講的「甘露之變」(晚唐和殘唐的分界線,則以僖宗即位、黃巢暴動為標誌)。

唐文宗一共使用了兩個年號,前九年用的是「大和」,後五年用的是「開成」。「甘露之變」爆發於大和九年(公元835年)冬十一月二十一日。在這一天,皇帝與宰相密謀,欲在深宮裡誅殺專權的宦官,但事變在瞬間被逆襲而失敗,結果導致皇帝被幽禁,四名宰相被腰斬,長安城中大肆搜殺,死難士民超過千人,成為唐朝第一痛史,對朝廷的政治格局和大臣的心靈走向起到了巨大的影響。

「甘露之變」是宰相、大臣協助皇帝剷除專權宦官的行動。那麼就得說說唐朝宦官專政的情況。

這個情況並非從我們熟悉的高力士開始。力士談不上專權,頂多為玄宗所寵信。而且,力士至死都忠心於玄宗。唐時宦官之惡,是從李輔國開始的。此人抓住一個機會,在「安史之亂」中擁立唐肅宗,使玄宗被迫成為太上皇。而肅宗又是個非常無能的人。所以,大權盡落在李輔國之手。後來,此人涉嫌謀殺了作為太上皇的玄宗,還在宮廷格鬥中處決了肅宗的老婆張皇后,當時正在病中的肅宗因此驚嚇而死。可以說,從一開始,專權的唐朝宦官就玩得比較狠。

但肅宗之後即位的代宗對付宦官是很有手腕的:先派刺客刺殺了李輔國,又誘殺了此後專權的魚朝恩,並且流放了另一名著名宦官程元振。一個皇帝解決了三大宦官,這一記錄可謂唐朝之最。但仔細深究也好理解,因為這時宦官還沒掌握禁軍。但隨後的德宗時代就不同了。

德宗一度想削平藩鎮,但最終失敗,其間引發「涇原兵變」:平叛的甘肅涇原士兵路過長安,因不滿待遇而嘩變,德宗出逃時,身邊大臣沒幾個,倒是一群宦官保護了他。返回長安後,切身經歷讓他作出一個並非明智的決定:禁軍主力神策軍的兩名司令官即左、右神策軍護軍中尉,直接由宦官擔任。

這是個可怕的開始。

換個說法就是,宦官擔任了皇城警備軍司令。這就不好辦了。從此之後,直到唐末宰相崔胤引軍閥朱溫大殺宦官前,唐廷一直在閹人可怖的陰影下運作,他們牢牢地控制著皇帝的生死和皇位繼承的決定權。

現在可以說到「甘露之變」的主人公文宗皇帝了。

文宗的祖父憲宗、哥哥敬宗,這兩任皇帝都直接死於宦官之手。尤其是開創了「元和中興」局面的憲宗之死,叫文宗久久不能釋懷。當時,宮內外都傳是宦官王守澄指使小宦官陳弘志毒殺了憲宗。由於這件事涉及文宗的父親也就是穆宗(傳言穆宗當初為登上皇位而參與了弒殺),所以最後不了了之,涉案的王守澄仍在宮中擔任要職,直接手刃憲宗的陳弘志則在襄陽做監軍。殺了皇帝,卻什麼事都沒有,這叫文宗怎麼也想不通。不但文宗想不通,後人也想不通:這唐朝也太開放了,大明宮的幕布也太黑暗了。

文宗即位後想有作為,一來二去發展了兩個心腹:宰相李訓、鳳翔節度使鄭注。三個人合謀,開始一步步剷除宦官,尤其是涉嫌弒君的「元和逆黨」,這期間提拔了另一名宦官仇士良為左神策軍護軍中尉,分當時最大的宦官王守澄之權。仇此前一直為王守澄壓制,其在出任要職後立即向文宗密報: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憲宗一夜之間暴崩,確是王守澄指使宦官陳弘志所為。至此,這個傳言就被證實了。

文宗隱怒驟起,隨後依次使計,杖殺了陳弘志,毒殺了王守澄。但此時,仇士良又坐大。所以,按鄭注的計畫,叫包括仇士良在內的大小宦官全體出動,給王守澄送葬,在長安郊外將其一網打盡。但李訓擔心此舉成功後鄭注將獲首功,於是在聯絡了另一名宰相舒元輿,以及左金吾將軍韓約、未上任的太原節度使王璠、未上任的邠寧節度使郭行余、代京兆尹羅立言、御史中丞李孝本後,決定在大和九年(公元835年)十一月二十一日這一天提前在皇宮內動手,誅滅眾宦官。在這裡,有一個大疑問:是殺所有的宦官,還是專權的宦官?假如文宗要處決皇宮裡所有的宦官,是最終廢除宦官制度,還是說換一批新宦官?在當時來說,前者是不可能也不現實的。但如果是後者,那麼仍解決不了已形成傳統的宦官干政問題。

從官職上說,這個剪除宦官的政變陣容很強大。

也就是說,四位宰相中的兩人,以及長安市代市長、禁軍高級指揮官和部分重臣都參加了。

接下來,看看十一月二十一日這一天到底發生了什麼?

按李訓制定的計畫,當日上朝後,左金吾將軍韓約向文宗報告,說大明宮左金吾庭院內的石榴樹上突現預示吉祥的甘露,報告完畢後李訓等人一起向皇帝祝賀,此時韓約悄悄返回已伏有兵士的左金吾庭院。文宗在表示詫異後,派李訓前去查看甘露降臨是否屬實,李訓回來後對甘露的真實性提出質疑。接下來,文宗再派宦官左神策軍護軍中尉仇士良、右神策軍護軍中尉魚弘志帶一班宦官去查看。當他們進入左金吾庭院後,立即關閉大門,由埋伏在那裡的韓約率人將他們一併撲殺……

這個計畫還是非常周密的。按部就班,每個環節都涉及了。皇帝、宰相、大臣都開始進入角色,令人緊張而窒息的「戲」開始了:

前面部分進行得很順利,從文宗到李訓再到韓約,三個人在宦官面前演得還不錯。

問題出現在後面,最關鍵時刻有人掉了鏈子。這個人就是第二次進入角色的左金吾將軍韓約。

說起來,這名將軍在長安大名鼎鼎,因為他是個特別出名的烹飪大師和美食家。跟後面的宋明王朝相比,唐朝雖然還不是市民社會,但人們已經開始初步懂得如何享受生活了,特徵之一就是唐朝貴族和士人嗜吃,按《酉陽雜俎》記載,長安流行的美食有:蕭家的餛飩(湯鮮味美,去其肥汁,可以煮茶)、庾家的粽子(瑩白如玉,估計是江米的)、將軍曲良翰烤的駝峰(烤駝峰是從西域傳來的,烤前切成片,加上香辣佐料,味道鮮美),還有就是韓約做的櫻桃畢羅。

什麼是畢羅?簡單地說,就是從西域傳入的一種帶餡的燒餅。

這位金吾大將軍親手做的畢羅,熟後櫻桃顏色不變,被稱為「長安一絕」。除善做櫻桃畢羅外,按照段成式的記載,他還能製作「冷胡突鱠」,類似於帶有魚肉的片湯;「醴魚臆」,甜味魚胸;「連蒸詐草獐皮索餅」,一種獐肉餅。如果在一個夜宴的局上,韓將軍的手藝必定會贏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